规范汉语言文字的必要性
浅谈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及对策重庆市云阳县盘龙街道盘石小学: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栽体.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因家丈化发达的程度。
本文我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我国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现状.并提出了规范汉语言文字的措施。
一、搜范汉谬育文字戢意义语言文字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传递思想的载俸。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有大量的使用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存在。
不规范的语言文字大大影畴弼了人仍的日棠交际,不利于精确的传递信息。
为了方便人们更顺利的交流,确保语言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降到最低,应该制定统一、明确的语言文字标准,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语言文字是否使用的正确和规范。
一亘发现有违背规刚或和标准偏离现象,要及时的纠正。
一方面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服从于社会交际的需要,表现出社会群体行为趋同性。
对人类交际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语言文字代表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象征,是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一个统一的国家或民族必须要有规范的民族语言和规范的共同交际语言。
然而目前大量存在的不规范语言正在打破这种平衡。
一个国家或民族缺乏规范鼬交际语言就会影响到正棠的日常交际,还会对政治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民族的分裂。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外国在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同时,也在i刍i中国出口他们的文化,而文字作为重要的民族象征,必然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了保持汉语言文化的魅力,不受外来文化入侵的影响,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规范汉语盲文字。
只有使用正确的汉语言文字.才能使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得到彩显,并在对外交往中不断地将还汉语盲文字发扬光大。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研究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很有必要。
二、当前汉语育文字不规范的问题语言文字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人们在表达思想观点时必须要通过汉语言文字来进行,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很多不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论规范汉语言文字的必要性

论规范汉语言文字的必要性[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
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准确的传递和理解信息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交际范围和交际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我国汉语言文字使用的现状出发,分析研究我国目前汉语言文字存在不规范的原因及我国需要亟待规范汉语言文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必要性;可能性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以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为起点的,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五种正式字体,真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在科技、军事、文化、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创造了很多震惊世界的“神话”,这些文明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流传到世界各地靠的就是语言文字。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正在向着世界性的强国而迈进,中国要把更多的中国文明传播到世界去,要打出中国的形象靠的也是汉语言文字。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语言之一,更是联合国规定使用的国际语言。
因此,学好用好汉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汉语言文字规范性的现状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就提出要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20世纪80年代,又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从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到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普及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为汉语言文化的规范使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但是,观察目前对于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却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读音不规范。
我国的文字同音字颇多且在日常交际中容易混淆。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08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其中两者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欢迎全球来宾,然而主持人却将“le”读成了“yue”;社会机构称谓中,“非营利机构”常被误写为“非盈利机构”。
规范语言文字 杜绝不良现象

规范语言文字杜绝不良现象惠南小学储良英内容提要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程度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讲,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高低。
语言文字使用过于混乱,不仅会严重影响国际交流,也会影响到同母语人自身之间的正常交流。
因此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杜绝一些不良现象显得由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杜绝这样五类语言文字的不规范现象:“搭配不当”现象、“语言夹花”现象、“借谐音乱用成语”现象、“望文生义”的现象、“网络流行语”乱用现象。
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规范语言文字,塑造中国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中国的美誉度,是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因此,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贯彻语言文字的各项规范和标准,牢固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消除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
文字,作为记录的书写符号系统,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它就在人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而且推动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汉字,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五种正式字体,真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程度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讲,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高低。
语言文字使用过于混乱,不仅会严重影响国际交流,也会影响到同母语人自身之间的正常交流。
如果在言语上不能很好地交流,一个人说出的或写出的话不能被别人很好地理解,甚至发生误解,还能谈得上其他方面的交流合作吗?因此说,没有好的语言交流就不可能有其他方面好的交流。
因此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杜绝一些不良现象显得由为重要。
一、杜绝“搭配不当”现象在语文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二篇课文《茉莉花》中有这样一段话:“它们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
浅谈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及对策重庆市云阳县盘龙街道盘石小学: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栽体.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因家丈化发达的程度。
本文我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我国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现状.并提出了规范汉语言文字的措施。
一、搜范汉谬育文字戢意义语言文字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传递思想的载俸。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有大量的使用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存在。
不规范的语言文字大大影畴弼了人仍的日棠交际,不利于精确的传递信息。
为了方便人们更顺利的交流,确保语言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降到最低,应该制定统一、明确的语言文字标准,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语言文字是否使用的正确和规范。
一亘发现有违背规刚或和标准偏离现象,要及时的纠正。
一方面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服从于社会交际的需要,表现出社会群体行为趋同性。
对人类交际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语言文字代表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象征,是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一个统一的国家或民族必须要有规范的民族语言和规范的共同交际语言。
然而目前大量存在的不规范语言正在打破这种平衡。
一个国家或民族缺乏规范鼬交际语言就会影响到正棠的日常交际,还会对政治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民族的分裂。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外国在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同时,也在i刍i中国出口他们的文化,而文字作为重要的民族象征,必然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了保持汉语言文化的魅力,不受外来文化入侵的影响,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规范汉语盲文字。
只有使用正确的汉语言文字.才能使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得到彩显,并在对外交往中不断地将还汉语盲文字发扬光大。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研究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很有必要。
二、当前汉语育文字不规范的问题语言文字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人们在表达思想观点时必须要通过汉语言文字来进行,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很多不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及对策探讨

读·闻·观75摘要:汉语言文字是记录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符号,加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我国与他国建立外交、传承中国文化的必要前提,值得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将探讨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稳步落实,进而维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对策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并存的今天,不少国民对西方文化大肆追捧,以能听会说英语作为骄傲的资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削弱,极大制约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缺少合格的接班人。
通过加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让国民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在日常交流中经常性地使用汉语言文字,激发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但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而且中国文化也会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一、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面临的问题1.使用层次不清晰我国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国民在文化程度、生活环境、从事岗位上都有着明显不同,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于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并非完全一致,在具体运用上也就出现了层次不清晰的问题。
各类人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标准没有确立,人们运用汉语言文字时可能存在各种不规范的现象,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实施将会面临着重重困难。
2.词义误解和误用汉语言中有些汉字和词组有着多个含义,再加上人们受到形近字的误导,会对词语产生错误的认知,不能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
人们已经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使用习惯,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正过来的,极有可能会一错再错,所以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开展并非易事。
3.错别字和火星文泛滥当今时代自媒体盛行,为了抓住大众眼球,经常会在广告中使用错误的汉字,让原本规范的词语变得面目全非,人们记住的是错误的汉字,对于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造成了一定阻碍。
此外,人们上网冲浪时还会看到不少火星文,如表是不要的意思,表生气就是不要生气。
如果不对这类汉语言文字运用不规范的行为加以遏制,将会对中小学生的认知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浅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浅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作者:仲科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05期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
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准确的传递和理解信息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交际范围和交际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我国汉语言文字使用的现状出发,分析研究了我国目前汉语言文字存在不规范的原因及我国需要亟待规范汉语言文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规范化汉语言文字必要性可能性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以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为起点的,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在科技、军事、文化、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创造了很多震惊世界的“神话”,这些文明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流传到世界各地靠的就是语言文字。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正在向着世界性的强国而迈进,中国要把更多的中国文明传播到世界去,要打出中国的形象靠的也是汉语言文字。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语言之一,更是联合国规定使用的国际语言。
因此,学好用好汉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汉语言文字规范性的现状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就提出要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20世纪80年代,又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从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到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普及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为汉语言文化的规范使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是,据笔者观察目前对于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却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读音不规范。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08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这十大差错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欢迎全球来宾。
然而,电视节目主持人却将l€栉蠖脸闪耍鮻琛?008年,这是国人在引用名言时经常读错的字。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探索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探索蔡雨杉【摘要】汉语言文字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我国人民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而在汉语言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对其不断进行规范化才能保证语言文字传递正确的信息,实现双方的沟通和交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汉语言文字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但由于我国的方言较多,加上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不同,导致我国的汉语言文字规范化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对我国的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发展具有较大的阻碍.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关部门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管理.本文笔者通过自身的研究和分析,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自身的几点建议.【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7(016)024【总页数】2页(P144-145)【关键词】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必要性【作者】蔡雨杉【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汉语言文化承载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传承,同时也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文明,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化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各种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网络用语不断涌现,这使得汉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战。
当前,我国的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非常严重,这不仅影响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同时也对民族团结等具有较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限制我国的全面发展,影响社会团结。
为此,如何促进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层次不清晰。
对于我国当前的日常语言用语,由于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等影响,使得各地的方言种类非常多。
另外,人员的流动使得不同区域的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规范化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像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规范化也不同。
这种问题使得这一部分人员在使用汉语言文字时存在着较大的混乱,一些人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往往是方言和普通话掺杂,加上不同文化下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同,导致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层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对我国的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刍议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刍议摘要:本文试从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入手,探讨语言文字规范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化;高中语文教学;重要性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中生仍然存在大量汉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尤其是在作文写作中,音近字、形近字混淆,网络词汇滥用,标点错用等现象比比皆是。
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也应该继续强调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继续深入地推广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先导工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起到促进作用。
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指出“学生要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并在课程内容“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明确指出“针对语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网络语言与汉字汉语规范问题、方言与普通话关系问题、成语典故运用问题等,阅读相关论著……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努力促进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高中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听说读写的重要任务。
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过程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还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增强学生自觉说普通话、使用规范的汉字的意识。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中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现状分析(一)普通话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在社会交流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规范汉语言文字的必要性
[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
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准确的传递和理解信息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交际范围和交际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我国汉语言文字使用的现状出发,分析研究我国目前汉语言文字存在不规范的原因及我国需要亟待规范汉语言文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必要性;可能性
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以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为起点的,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五种正式字体,真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在科技、军事、文化、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创造了很多震惊世界的“神话”,这些文明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流传到世界各地靠的就是语言文字。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正在向着世界性的强国而迈进,中国要把更多的中国文明传播到世界去,要打出中国的形象靠的也是汉语言文字。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语言之一,更是联合国规定使用的国际语言。
因此,学好用好汉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汉语言文字规范性的现状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就提出要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20世纪80年代,又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从80%以上的人口是
文盲,到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普及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为汉语言文化的规范使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但是,观察目前对于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却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读音不规范。
我国的文字同音字颇多且在日常交际中容易混淆。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08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其中两者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欢迎全球来宾,然而主持人却将“le”读成了“yue”;社会机构称谓中,“非营利机构”常被误写为“非盈利机构”。
“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
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2、用词不当。
由于人们对词语的含义了解的不太确切,经常把一些经常使用的“同音异形字”或者是近义词误用,而造成了语言文字使用的不规范,比如以“品味”和“品位”两个“同音异形字”为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品味”指的是品尝滋味,“品位”指品格地位,即质量、规格或水平,比如说夸奖某个女孩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时就应该说“这个女孩很有品位”而不能说成了“这个女孩很有品味”。
尽管一字之差却显出了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
另外这种错误也经常发生在几个近义词之间,比如以“截止”和“截至”为例,“截止目前”“截止昨日”中的“截止”,应用及物动词“截至”,“截止”为不及物动词。
“租赁启示”应用“启事”等等。
3、用字不当。
用字不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作者故意将“字”写错;第二个方面是无意的将“字”写错。
就第一个方面而言作者往往故意在玩弄文字游戏,通过故意写错汉字或者是引入谐音而吸引别人的眼球。
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为商家为推销商品,吸引顾客,经常引入谐音而做广告。
例如,某治疗咳嗽的药品广告使用了“咳”不容缓的广告语,而其真正的写法应该是“刻不容缓”。
另外还有一些人故意写“简化字”,而这些“简化字”往往是我们已经废弃不用的汉字,其不规范的使用不但会误导群众,而且这也是违反《国家通用文字法》的。
第二个方面是无意的将字写错,这种错误主要是由于作者在写作时不认真而造成,而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通过认真的审核而避免的。
4、网络语言不规范。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场所,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都需要“打字”,大量的“打字”给人们的交流到来了很大的不变,于是很多人在交流的时候就把很多的汉字给简化了或者赋予了某些数字以特殊的含义。
比如,886(再见了!),“7456,国庆节放假居然被关在家里做作业,ft!”只有聊过qq的人,才可能对这句话“理解透彻”,可一般人对此只会一头雾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对于以上语言文字使用的极其不规范确是我们应该杜绝的,它不但污染了我们的交流环境,而且很容易造成很多作者将网络上流行的语言传播到现实生活中来,毕竟虚拟和现实不是绝对绝是黑白分明的,而一旦这些虚拟的网络语言一旦进入实体的现实生活就会给我们规范的
语言文字带来很大的冲击,而造成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
二、我国汉语言文字规范性的必要性
从以上的列举可以看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而这种不规范的语言给人们日常的交流与信息的精确传递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载体,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更准确地传递和理解语言信息,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就必须要有明确、统一的语言文字标准,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语言文字实际使用是否正确、规范,并对偏离标准和违反规则的现象进行纠正。
“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社会群体行为趋同性的自然表现,它植根于语言本体,服从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只要有人类交际的需要,就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
”从另一方面来讲,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象征,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一个统一的民族或者国家不可能没有一种规范的民族语言或规范的共同交际语言。
而大量的不规范语言的存在却在逐渐消磨掉这种统一性,没有一种规范的交际语言,不仅会妨碍正常的日常交际,而且还会阻碍政治经济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导致民族的分裂。
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就意味着我们的国门对外敞开,外国在对中国进行出口的时候,不仅出口了他们的商品,而且更重要的一方面他们还对中国出口了外国的文化,而一国的文字作为一个民族最总要的象征,必然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如何在这种外来文化不断入侵的时候仍然能保持住汉语言文化的魅
力,我认为在这个时候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使用纯正的汉语言文字才能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对外的不断交往中不断把它发扬光大。
因此,基于以上几种原因,笔者认为在当下的中国有对汉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必要性。
三、对汉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措施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下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者大量的使用汉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形,并且我们有必要对当下不规范汉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必要性,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提出一些建议:
1、法治措施。
所谓法治措施就是指通过全国人大或者是人大常委会的专门立法或者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作出对汉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规定,确立特定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用国家意志来推行标准化的语言,推行规范话的文字。
我国已经制订了一部权威性的对汉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
他的公布,既为此前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肯定,同时也开始了语言文字应用和管理法制化的新进程,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也纳入了法制化的进程。
因法律具有权威性,它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实施,因此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教学措施。
所谓教学措施就是指通过学校教学活动,把规范的汉语言文字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从小接受规范的语言文字熏陶,养成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学校是传播标准化汉
语言文字的“主战场”。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明确要求课堂既是语言文字学习的主要阵地,又是学生学习汉文字的生动乐园。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语音标准、书写规范,并强调遣词造句、标点运用、行款格式准确。
3、宣传措施。
所谓宣传措施就是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其他手段,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规范标准,介绍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规范标准,树立规范意识。
媒体具有强大的舆论和宣传势力,通过媒体的宣传作用让广大的人民认识到语言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媒体作为语言宣传的重要工具在宣传的过程中要起到先锋带头作用,要求自己要使用标准的汉语言文字。
汉字是我国的唯一标准语言文字,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形象,对文字的规范化责任重大,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文字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