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
2、解决问题的策略(2)

(80+5×8)÷6 = 120 ÷ 6 = 20(个)
20- 8 = 12 ( 个 )
检 验:
12 × 5 = 60(个) 60 + 20 = 80 ( 个 )
答:大盒装了20个,每个小盒装了12个。
解决问题的策略
(6 )个小盒装球总数比80(少8 ) (6 )个大盒装球总数比80(多5个8)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在1 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80 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 个球?每个小盒呢?
80个球
这道题怎样假设能使解题思路变得简单呢?想 一想后,在问学单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解决问题的策略
(6 )个小盒装球总数比80(少8 )
解决问题的策略
根据假设后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再进行检验。
(80-8)÷(5+1) = 72 ÷ 6 = 12(个)
12 + 8 = 20 ( 个 )
检 验:
12 × 5 = 60(个) 60 + 20 = 80 ( 个 )
答:大盒装了20个,每个小盒装了12个。
解决问题的策略
(6 )个大盒装球总数比80(多5个8)
解决问题的策略
根据假设后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再进行检验。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专一附小龙河校区 董文丹
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在1 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80
个。每个大盒装的个数是小盒的13,大盒里装了多少
个球?每个小盒呢?
倍比关系
80个球
1、此题运用假设的策略有什么好处? 2、根据什么进行假设? 3、假设前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4、假设敬请指导!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应用场景;2.掌握通分、分离变量、图像法、正反操作和矛盾法五种解决问题的策略;3.能够根据所学策略解决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应用场景;2.通分、分离变量、图像法、正反操作和矛盾法五种解决问题的策略;3.应用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讲台、黑板、粉笔;2.六年级数学课本、练习册及教学课件;3.教学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示范学生进行《小学数学》读书笔记的填写,并提问学生读过哪些内容。
2. 概念讲解(10分钟)1.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对于问题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的方法,包括通分、分离变量、图像法、正反操作和矛盾法五种策略。
2.通分:通分是指把两个分数的分母改成相同的数,便于进行加、减等运算。
3.分离变量:指通过变量的分离,把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简单的数学模型。
4.图像法:通过绘制图形,把问题转化为求解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问题,进而求出问题的解。
5.正反操作:在等式两边施加相同的变换,并通过化简等式的形式,找到问题的解。
6.矛盾法:通过假设某个结果不成立,并推导出矛盾的结果,从而求得问题的解。
3. 例题讲解(25分钟)1.例1:小明学中考数学,做题速度较慢,老师建议他采用分离变量的策略,小明在随后的考试中将用时大大减少,他采用了哪种解题策略?解释原因。
2.例2:下列哪组数相等?$$\\frac{4}{5},\\frac{12}{20},\\frac{28}{35}$$3.采用何种解题策略更加高效?为什么?4.例3:一个矩形的长是宽的3倍,周长为28cm,求矩形的长和宽。
采用何种解题策略更加高效?为什么?4. 练习(3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主解决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5. 总结(5分钟)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的一道题目,并分享所采用的解题策略及其体会。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技巧。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画图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学生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学生对于画图的兴趣较高,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学习。
2.准备教学PPT,用于呈现案例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学生的画图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一家超市在搞促销活动,买100元商品送20元现金券,小明有150元,他想知道他最多可以买到多少钱的商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份教案中,我将带领我的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2)》。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涉及第107页至第109页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
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2. 能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地毯,长是12米,宽是8米,小明想将这块地毯分成几个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2. 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鼓励他们运用画图策略。
学生在纸上画出长方形的地毯,并尝试找到合适的小正方形。
3. 合作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讨论如何通过画图来找到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4. 讲解例题:我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如何找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板书设计:板书上列出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答案。
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小明想将这块长方形分成几个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请用画图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教案,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灵活运用画图策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具,用于展示和分析问题。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家超市的促销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购买商品最划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展示一家超市的促销活动,一件商品原价100元,购买两件可以优惠20元,问购买三件商品需要支付多少钱?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旁边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之替换策略1. 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公式。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题目解析这道题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杯子,小杯和大杯,并且知道它们容量之间的关系(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公式)以及果汁的总量。
我们可以采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因为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公式,所以1个大杯可以替换成3个小杯。
那么720毫升果汁就相当于倒入了公式个小杯。
解答过程小杯容量:公式(毫升)大杯容量:公式(毫升)2. 巩固练习学校买了4个篮球和6个排球共付228元,已知每个篮球比每个排球贵12元,两种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题目解析这里有篮球和排球两种球的价格关系以及购买它们的总价。
因为每个篮球比每个排球贵12元,所以我们可以把4个篮球都替换成排球,那么总价就会减少公式元。
这样就相当于买了公式个排球的价格是公式元。
解答过程排球单价:公式(元)篮球单价:公式(元)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假设策略1. 例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题目解析这题给出了总人数、船的总数以及大船和小船分别能坐的人数。
我们可以假设10只船全是大船,那么一共可以坐公式人,比实际的42人多了公式人。
每把一只小船看成大船就多算了公式人,所以小船的数量就是公式只。
解答过程假设10只船都是大船。
小船数量:公式(只)大船数量:公式(只)2. 巩固练习12张乒乓球桌上一共有34个同学在比赛。
你知道正在单打和双打的乒乓球桌各有几张吗?题目解析这里知道乒乓球桌的总数和同学的总数,单打是2人一桌,双打是4人一桌。
我们可以假设12张桌子全是双打桌,那么就有公式人,比实际的34人多了公式人。
每把一张单打桌看成双打桌就多算了公式人,所以单打的桌子数量就是公式张。
解答过程假设12张桌子全是双打桌。
单打桌数量:公式(张)双打桌数量:公式(张)。
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引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本篇文章将介绍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2.能够按照四个基本步骤,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能够将四个基本步骤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1.复习本节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即解决问题的策略(1)。
2.新课本节课介绍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理解问题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需要认真阅读问题,并弄清楚问题中的信息、条件和要求。
理解问题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问题的类型和解题思路。
•第二步:选择方法选择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
需要根据问题的类型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例如,如果问题是关于面积和周长的,那么可以使用换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三步。
需要根据选择的解题方法,运用相关公式和方法,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第四步:验证答案验证答案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
需要将计算结果代入原问题中,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满足要求,则算法正确。
3.练习针对上述四个基本步骤,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1.导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假设一个人需要走过一条长50米的路,他每分钟能走10米,问他需要走多长时间才能走完这条路?通过讨论,引出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
2.教学针对每一个基本步骤,进行解释和演示。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这些策略。
3.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小明今天要乘坐公交车去学校,车站离他家有500米,他步行时每分钟可以走100米,这条路上有一个24小时便利店,店里的零食价格很实惠,他想去买点东西,请问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车站?等等。
小学六年级上册奥数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1. 有鸡蛋18箩筐,每个大箩筐装180个,每个小箩筐装120个,这批蛋共值302.4元。
若每个鸡蛋便宜2分出售,则这些蛋可卖252元,问大箩,小箩各有几个?2. 有10元,2元,5元的人民币共19张,总面值为85元,已知2元的张数是5元的2倍,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几张?3.水果店里西瓜的个数与白兰瓜个数的比为7:5。
如果每天卖白兰瓜40个,西瓜50个,若干天后,白兰瓜正好卖完,西瓜还剩36个。
水果店里原有西瓜多少个?4.红星幼儿园里白皮球的个数与红皮球的个数的比是3:5,给每个班发4个白皮球和10个红皮球,结果发现红皮球刚好发完,还多出18个白皮球。
红星幼儿园有多少个班?5. 王明平时积蓄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若两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就是陈刚的8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6. 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的3倍多50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2倍,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7. 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21,两人各买5枝后,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32,两人原来各有彩笔多少枝?8. 小华今年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61,4年后小华的年龄是爸爸的41,求小华和爸爸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岁?9. 王芳原有的图书本数是李卫的54,两人各捐给“希望工程”10本后,则王芳图书的本数是李卫的107,两人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10. 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54,从这两个书架上各借出112本后,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74,原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有多少本书?11. 甲车间的工人是乙车间的52,后来甲车间增加20人,乙车间减少35人,这样甲车间的人数是乙车间的97,现在甲、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12. 食堂里面粉的质量是大米的21,每天吃去30吨面粉,45吨大米。
若干天后,面粉正好吃完,大米还有150吨,食堂里原有面粉多少吨?13. 师徒两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的任务比徒弟多51,徒弟每天做7个,师傅每天做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