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词人 晏殊 晏几道共18页文档

合集下载

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什么关系

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什么关系

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什么关系北宋的两个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是父子,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

晏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属于江西)人。

7岁应当神童先行,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俯首,援笔立成。

获赐同进士早年。

从秘书省正字官至言制诰,入礼部侍郎。

后因事改知宣州,改应天府。

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并任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莅临悼念。

谥元献。

《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为,兴学自殊始。

”他元显恭位居不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就是他拔擢所推荐的。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人物生平年少德高晏殊从小精明好学,5岁就能够创作存有“神童”之表示。

景德元年(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闻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所推荐。

次年,14岁的晏殊和源自各地的数千名学生同时进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顺利完成了成绩单。

受真宗的嘉大赏,获赐同进士早年。

宰相寇准说:“晏殊就是外地人”皇帝提问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必须展开诗、诗赋、学说的考试,晏殊奏请说“我曾经搞过这些题,恳请用别的精练测试我。

”他的真挚与才华更受真宗的赞许,授其秘书省正事,领秘阁读书进修。

他自学刻苦,交友刚直,甚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

三年,考满中书,任太常寺遣礼郎。

宦海沉浮大中祥符元年(年)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返回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下架供职,跟从皇上至太清官祭拜。

皇上而令他修撰宝训,搞了同判太常礼院。

没多久,母亲去世,他命令等服期完结后再供职。

皇上没容许。

又被改任为太常寺丞,被提高为左正言、直史馆,搞了再升王府记室参军,殿中书写撰。

年中时,累迁为户部员外郎,搞了太子舍人,没多久又搞了言制诰、判集贤院。

晏殊与晏几道

晏殊与晏几道

晏殊与晏几道晏殊,字叔同,抚州临川人,7岁就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

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皇帝召见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

真宗要赏赐他,让他有着进士的身份。

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诚实,因为这样,(皇帝)经常称赞他。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次年,召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

七年,随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宫,赐绯衣银鱼,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太常寺丞。

尔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

天禧四年(1020),为翰林学士、左庶子。

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

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倚为股肱。

乾兴元年(1022),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

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

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

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

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

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

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

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宋代诗人晏殊与晏几道的词风比较

宋代诗人晏殊与晏几道的词风比较

宋代诗人晏殊与晏几道的词风比较Introduction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被誉为诗词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诞生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词人,其中以晏殊和晏几道两位文人而闻名于世。

晏殊和晏几道是两位兄弟,被誉为北宋最杰出的父子词人。

他们的词作在宋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虽然他们拥有相同的姓氏和血脉,但他们的词风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晏殊和晏几道的词风进行比较,探讨他们在创作中的异同之处。

晏殊的词风晏殊,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词人之一。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清丽脱俗,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晏殊的词作注重意境的营造,多以写景、抒情为主题,展示了他对自然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他的词作多以柔媚、缠绵的表达方式为特点,常常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各种意境,给人以深情的触动。

1.华丽的辞藻: 晏殊的词作中,经常使用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

他善于运用典故、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词作更加生动、丰富。

例如他在《浣溪沙·漠漠轻云》中写道:“漠漠轻云,蔽月参星隐。

肃肃寒蝉,露沾菊花深。

”通过描绘出轻云蔽月、星星隐没的情景,以及夜晚中寒蝉的声音和菊花被露水沾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意境。

2.感慨人生: 晏殊的词作中经常流露出对人生离别、岁月流转等主题的感慨。

他善于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场景来唤起读者的共鸣,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深层意义。

例如他在《青玉案·送别》中写道:“暗度陈仓风满袖,沉吟至今叹几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个词描绘了离别时的感伤与思念,通过对禅房中花木深邃的描写,表达了人生无常、岁月如梭的主题。

3.细腻的描写: 晏殊的词作善于使用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微小感觉和细节的刻画,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情绪上的共鸣。

他常以花草、昆虫、动物等细小的生命来表达情感,并运用象征手法展示内心的痛苦和喜悦。

例如他在《鹧鸪天·朝代千秋》中写道:“朝代千秋,凄凄惨惨。

照看人如夜,不用咽喉阑。

晏殊、晏几道年谱

晏殊、晏几道年谱

晏殊、晏几道年谱二晏年谱(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参列,其中谱中关于晏几道生卒年有修正)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幼孤独学,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历翰林学士、枢密使、同平章事、西京留守。

体貌清瘦自奉若寒士,而豪俊好客,性刚峻悁急。

歌词特婉丽,尤喜江南冯延巳之作。

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殊第七子,仕太常寺太祝,监颍川许田镇。

纵弛不羁,尚气磊落。

其词盛为当时所推。

太宗淳化二年(辛卯) 991殊当生此年是年曾致尧45岁,寇准31岁,杨亿18岁,夏竦8岁,范仲淹3岁,张先2岁冯延巳卒已31年,孙光宪卒已23年,欧阳炯卒已20年,李煜卒已13年淳化三年 992七月,赵普卒至道二年 996宋庠生至道三年 997三月,太宗崩,赵恒即位,是为真宗真宗咸平元年 998宋祁生咸平五年 1002梅尧臣生咸平六年 1003李虚己许妻以女,因荐于杨大年(李字公受,建安人,致尧同年)景德元年 1004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八月,以毕士安,寇准为相。

闰九月,契丹以二十万军南侵定州,十一月,南下之澶州,真宗亲征,遣曹利用与契丹议和。

十二月,和议成,澶州缔盟。

王超罢三路帅崇信军节度使富弼生(原名皋)景德二年 1005三月,廷试,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石介生景德三年 1006迁太常寺奉礼郎景德四年 1007西昆酬唱集结集欧阳修生大中祥符元年 1008十月,迁光禄寺丞作东封圣哲颂,连理木赞大中祥符二年 1009四月,献大酺赋,召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大中祥符三年 1010十二月,献河清颂,迁著作佐郎四月,仁宗生大中祥符五年 1012五月,曾致尧卒,年六十六。

王超卒蔡襄生大中祥符六年 1013丧父,归临川,真宗夺服起之大中祥符七年 1014正月,从真宗祀亳州太清宫,同判太常寺礼院大中祥符八年 1015范仲淹第进士,年二十七大中祥符九年 1016五月,献景灵宫,会灵观二赋,迁太常寺丞此前丧母,求终服,不许天禧元年 1017十月,献维德动天颂二月,陈彭年卒韩维生天禧二年 1018二月,为升王府记室参军,再迁左正言,擢史馆。

古代诗人名人晏几道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晏几道人物介绍PPT

诗词特点
语言深婉细腻
晏几道词往往用语较重,感情色彩强烈。例如“拼”字的运用 就是晏几道词的突出用语。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拼。 (《丑奴儿》)、就中懊恼难拼处(《风入松》) 、才听便拼 衣袖湿(《浣溪沙》)。这些词句用“拼”,或表达感情的无 法控制,或表达主人公为情不惜一切的决心,或表达情感的绝 难割舍。这个“拼”字,成了《小山词》表达情感极致的一个 非常形象的字眼,也是晏几道苦恋情结形象写照。词人的十分 用情、为卿而狂的心态和情态在这一“拼”中和盘托出、栩栩 如生。
诗词特点
情感曲折跌宕
以梦写情,是词人言情曲折跌宕的重要表现形式。晏几道可以说是一 个以梦写情的高手。一部《小山词》,“梦”字随处可见。据统计, 词集中有57首都写了梦境,占他全部词作约四分之一。梦境,成了词 人的一个强有力的抒写情感的方式。无论是以梦来追忆往事前尘,还 是借以表达人生如梦之感,也无论以梦来抒写思相思怀人之情,或是 将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愿望以梦托之,不外乎都是一种郁结之下的情感 渲泄方式。
相关资料
人物评价
陈匪石的《声执》中评到:“晏殊,欧阳修,张先,凭借对小令的出色掌 握而声名鹊起,但真正起到中坚作用,绝对非晏几道莫属。” 王灼的《碧鸡漫志》称赞道:“晏几道就像金陵王、谢氏子弟一样,天然 地富有灵气,旁人是学习不来的。”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则指出:“北宋晏几道的词作多描写言情之事, 这方面超过了晏殊、欧阳修,但是这不免就会涉及到污浊之事,有失文人 格调。但其中措辞的婉妙,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
相关资料
轶事典故
大观元年(1107年),权倾天下的奸相蔡京在重九、冬至日, 几次派人请晏几道写词。晏几道无奈之下,写了两首《鹧鸪 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晓日迎长岁岁 同,太平箫鼓间歌钟”,竟然没有一句言及蔡京。一个绝佳的 拍高官马屁以求升官的机会就这样流逝了。不识时务的晏几道 终其一生,也仅做到通判这类小官。

晏殊和晏几道是不是一个人他们的事迹

晏殊和晏几道是不是一个人他们的事迹

晏殊和晏几道是不是一个人他们的事迹是父子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7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

赐同进士出身。

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

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

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

谥元献。

《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

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著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

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他一生显贵,宜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

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含蕴着人类永恒的自古以来即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

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

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

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

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

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

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几道词全集

晏几道词全集

晏几道词全集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两句受人赞赏。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

但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

晏几道词全集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

晓霜红叶舞归程。

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

少陵诗思旧才名。

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

烟迷柳岸旧池塘。

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

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

临江仙长爱碧阑干影,芙蓉秋水开时。

脸红凝露学娇啼。

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

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芳菲。

与谁同醉采香归。

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飞。

临江仙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

玉楼深处绮窗前。

梦回芳草夜,歌罢落梅天。

沈水浓熏绣被。

流霞浅酌金船。

绿娇红小正堪怜。

莫如云易散,须似月频圆。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东野亡来无丽句,于君去后少交亲。

追思往事好沾巾。

白头王建在,犹见咏诗人。

宋词第五讲小令的最后一位专业作家——晏几道【精编】

宋词第五讲小令的最后一位专业作家——晏几道【精编】

小令的最后一位专业作家——晏几道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

由于出身关系,他十多岁时便得到仁宗的赏识。

《花庵词选》卷三晏几道《鹧鸪天》词注说:“庆历中,开封府与棘寺同日奏狱空,仁宗于宫中宴乐,宣晏叔原作此,大称上意。

”可见,晏几道少年曾春风得意,词名早播。

由恩荫入仕,曾任太常寺太祝。

熙宁七年(1074)因受郑侠案株连入狱。

后出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

晚年曾任开封府推官等。

《碧鸡漫志》卷二称晏几道“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

存《小山词》,《全宋词》录其词260首。

从时间上划分,晏几道应该生活在北宋的中后期,甚至苏轼及其主要子弟去世之后晏几道依然健在①。

但是,晏几道深受北宋前期令词创作的影响,其创作的成绩也全部体现在令词方面。

一、《小山词》的基本旋律:生活失意后的抑郁和悲哀宋代官僚体制,既给达官家族以相当的照顾,给予他们的子弟以大量的恩荫资格,又在使用上严格控制,防止形成威胁朝政的“势家”。

达贵子弟如果不重新通过科举考试,就会始终被抑制在官僚阶级的下层。

晏几道的生活道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与早年富贵公子的生活相比,晏几道出仕后的地位、生活、环境都是一落千丈。

加上晏几道性格疏放,孤高自傲,阅世不深,是一个具有浓厚书生气的贵家没落子弟,处境就更加艰难。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决人。

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目,曰: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这四点是晏几道的很好的画像。

这样的性格与不幸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晏几道的创作道路。

生活的变化使晏几道对世事多了几分深入的了解,流露在词中就多了些深沉的忧思。

他的词大部分为应歌而写,是在酒席筵前让歌女们传唱的。

同时,这些词也大都创作于生活巨变之后,他在《小山词跋》中对此有过详细交待,他说:“叔原往者浮沉酒中,病世之歌词,不足以析酲解愠,试续南部诸贤绪余,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