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第5课时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 练习课(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 练习课(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课件
3×7=21(条) 21<25 7<10 答:工人师傅想做7个凳子,够。
四、提升练习
( )里最大能填几?[教材P85 练习二十一 第7题]
( 7 )×4<29
45>5×( 8 )
7×( 7 )<50
( 6 )×8<55
40>( 4 )×9
6×( 9 )<55
五、课堂小结
1.说说学生的掌握情况; 2.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疑惑。
3.在空格里填出每两个数的积,看谁能全填对。
[教材P85 练习二十一 第4题]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8 16
32 40 48 56 64 72
9 18 27 36
54 63 72 81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小亮一共有40个车轮,他能组装出一列有6节车 厢的小火车吗?为什么?[教材P85 练习二十一 第6题]
二、计算练习
1. [教材P85 练习二十一 第1题] 8×3= 24 5×7= 35 6×6= 36 4×9= 36
二、计算练习
2. [教材P85 练习二十一 第5题] 6×9+5= 59 3×5-15= 0 9×9-3= 78
7×5-12=23 8+7-6= 9 8×7+6= 62
二、计算练习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6×6+8=44(个) 44>40,不够
三、解决问题练习
2.二(1)班41个同学,想站成像下面这样的队形 进行广播操表演,这些同学够吗?
8×5+2=42(人) 42>41,不够。
三、解决问题练习
3.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法和减法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动物、水果等,用于创设情境。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有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五》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五》教学课件
56 + 31 4
90 -20
70
78-24+39= 93
78 -24
54 + 31 9
93
(教材P28 下面做一做T2)
2. 32+(55-46)= 41
.
55 -4 6
32 +1 9
9
41
86-(13+42)=31
13 +42
55
86 -55
31
巩固运用
1.认真填一填。
33 + 11 9 ( 5 2) +2 7
能写简便一点吗?
84 -4 0
44 -2 6
18
84 40 -2 6

2 共有84个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 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除了连减,还有其他的列式方法吗?
再算还剩 多少个。
84-(40 + 26)=18(个)
先算运走了多少个。
84 -6 6
18
2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 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2.
90-58-30=2
. 90 -58
32 -30
2
75-28-19=28 72-(6+44)=22
. 75
- 2. 8 47
-19
6 + 41 4
50
72 -5 0
22
28
巩固运用
1.
(教材P29 T4)
22+3 25+15 40+6 46+17 63 +8 71
96-16 80-12 68-23 45 -27 18-9 9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80-46-18=26 16
80 -4 6
44 -1 8
改 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练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练习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物体为素材,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物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他们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注意到物体的某一部分,而忽视整体。

此外,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各有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正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物体的特征。

2.运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实物模型,如立方体、球体等。

2.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实物模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观察到了这些物体的哪些特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个实物模型。

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模型,并用语言描述模型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描述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答案,检查对物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长度单位练习课,二年级上册,第5课时

长度单位练习课,二年级上册,第5课时

第5课时长度单位练习课学习内容课本第10页练习一第9~11题,成长小档案。

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灵活测量。

习题解析Array第9题,实物估测,巩固1厘米和1米的表象,培养实际物体的长度观念。

第10题,判断不同测量方法正误。

第三个同学用标准方法测量,第二个同学用间接方法测量,第一个同学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第11题,综合练习,培养孩子的“四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长小档案。

插图中的同学,从统一长度单位和单位长度的表象来总结本单元的知识,但这两句话中都用了疑问代词,是空话。

辅导精要第9题,整体读题,每题有两个答案,即长(宽)或短(窄),要选择其中一个是正确的。

理解长、短、宽、窄都是描述物体长度的词语。

在“10厘米”、“1米”下划线,比划出其长度的表象。

找到图上的实物,孩子自己的鞋子,家里的门,自己的臂展。

先估测,再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

第10题,整体读题,理解题意:有三个同学在测量纸条的长度,他们都说了测量的结果,有的说得对,有的说错了;把对的,选择出来。

观察测量过程,对照其测量结果,再进行判断。

可用第一个同学和第三个同学相比,前者刻度0与左端没有对齐,后者刻度5与右端也没有对齐。

所以,第一个同学若说“大约5厘米”也是对的。

第二个同学用了间接测量法,即左端与刻度3对齐,从4接着数,数到7,是4厘米。

也可以说,右端与刻度7对齐,从6倒着数,数到3,也是4厘米。

答案:╳,√,√。

第11题,整体读题。

再读第一个问题,在“乌龟”、“小鱼”下划线,并与插图连线。

用尺子测量,答案是6厘米。

提问题:1.蚂蚁要爬多少厘米就能吃到苹果?(仿照第一个问题,思维保持同一性。

)这是一条折线,要分成三条线段,再分别测量,加起来是7厘米。

2.为了吃到食物,蚂蚁要比乌龟多爬多少米?(思维在保持同一性的基础上,又有跳跃性)有两种解答方法。

⑴列式计算:7-6=1(米),答:(略)。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5课时练习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5课时练习课

数一数下面(xià mian)图形中 的角。
( 3 )个锐角 (ruìj2iǎo) ( 1 )个直角 ( )个钝角
第五页,共6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二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第 5 课时 练 习 课。
第 3 单元(dānyuán) 角的初步认识。写在下面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个锐角
二年级数学(shùxué)上册(RJ) 教 学课件
第 3 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 5 课时(kèshí) 练 习 课
第一页,共6页。
写在下面(xià mian)的角分别是什 么角。 ( 锐 )角 (直 )角 (钝 )角 (锐 )角 (钝 )角
第二页,共6页。
数一数。
( 3 )个锐角(ruìjiǎo)

)个直角。形成一个锐角 形成两个角 形成四个角。( )个锐角。( )个直角
第六页,共6页。
直角
2 ( )个
2
2
( 2 )个锐角(ruìjiǎo)
2
锐角(ruìjiǎo)
( )个钝角

第三页,共6页。
( )个 )个钝角
按要求(yāoqiú)画一画 (1)你能用三角尺将下面的图形补充(bǔchōng)为直角吗?
(2)按要求在下面的图形中分别画上一条直线。
形成一个锐角 角
形成两个角
形成四个
第四页,共6页。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

二上数学每课练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口算。

33 + 3= 51 + 3= 64 + 5= 32 + 7=12 + 5= 25 + 2= 87 + 1= 14 + 3=22 + 2= 27 + 1= 23 + 5= 54 + 2=63 + 3=72 + 4=43 + 6=34 + 3=二、量一量。

1.课桌的长边大约有( ) 厘米长,短边大约有()厘米长。

2.橡皮大约有()厘米长,铅笔大约有()厘米长。

3.数学课本的长边大约有()厘米长,短边大约有()厘米4.()厘米=1米300厘米=()米三、填空。

1.量一量,填一填大客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飞机大约有()个厘米长。

自行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小汽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2.用格尺和铅笔分别量一量。

大约()个长1米大约()个长1米四、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数学书宽18米。

()2.大树高11厘米。

()3.小明身高158米。

()4.课桌长1米。

()5.教室长10厘米。

()6.字典厚6米。

()五、圈出适合的答案。

比1米高比1米高比1米高比1米矮比1米矮比1米矮六、解决问题。

1.小兰今年3岁,妈妈比小兰大25岁,妈妈今年多少岁?2.工人叔叔修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10米,第一天修30米,第二天修路多少米?3.一个茶杯8元,一个暖水瓶比茶杯贵20元,一个暖水瓶多少元?4.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9页,第二天看了7页,第三天从第几页看起?5.小明家有38只鸡,卖了8只,还剩多少只?七、能力提高。

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共有10道数学题,规定答对一题给十分,答错一题扣五分,小华十题全部答完,得了85分,小华答对了几道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2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一、填空。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2.100厘米=()米。

3.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可以用()作单位。

4. 的长大约是2()。

5. 我的大拇指宽是()厘米。

2024(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6的乘法口诀-课件

2024(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6的乘法口诀-课件

课堂小结
例6
6的乘法口诀
1×6= 6 2×6= 12 3×6= 18 4×6= 24 5×6= 30 6×6= 36
一六( 得六 ) 二六( 十二 ) 三六( 十八 ) 四六(二十四) 五六( 三十 ) 六六( 三十六)
巩固练习
三、看图列算式。
6 × 2 12 6 × 3 18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孩春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6×5= 30
6×6= 36
六六(三十六)
每仔相细邻观两察句,口你诀有的什得么数发相现差?6。
六六三十六这句乘法6的口乘诀法只口有诀一一个共乘有法6算句式。。
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我们都学过哪 些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表内乘法(一)
6的乘法口诀
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1.看算式说口诀。
4×4 4×5
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2.填一填。
二五( 一 )( 十 ) 二四( 得 )( 八 )
( 五 )( 五 )二十五 ( 四 )( 四 )十六
( 二 )三得六
四五( 二十 )
二( 四 )得八
三( 三 )得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基础练习
2. 4×6-10= 14 24 2×6+5= 17 12
5×6+24= 54 30 3×6-7=
11 18
6×6+6= 42 36 3×6-3= 15 18
[教材P61 练习十三 第3题]
二、基础练习
3.看谁算的都对。[教材P61 练习十三 第6题]
3×6= 18 6×4= 24 5×2= 10
表内乘法(一)
练习课(第5 课时)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二六—— 十二 五五——二十五 四五——二十 四六—— 二十四 六六—— 三十六
一六—— 得六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二、基础练习
1. [教材P61 练习十三 第1题]
6×3+6= 24
6×4+6= 30
6×4= 24
6×5= 30
6×5+6= 36 6×6= 36
一套邮票共6枚,4套有多少枚? 4×6=24(枚) 答:4套有24枚。
四、拓展练习
(1)已知△×△=25,△+□=13,那么 △+△=( 10 ),□=( 8 )。
(2)已知☆+◎=9,☆×◎=18,那么 ☆=( 3 ),◎=( 6 )。
五、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6只 (36 )条腿。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或“×”。
[教材P62 练习十三 第8题]
3○+ 3=6 5○× 6=30 3○× 3=9
4○× 3=12 6○- 4=2
2○× 6=12
三、巩固练习
2. [教材P62 练习十三 第9题]
三、巩固练习
3. [教材P62 练习十三 第10题]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六、巩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4 )×5=20 6×( 4 )=24
2×( 5 )=10
5×( 4 )=20 6×( 3 )=18 6×( 6 )=36
( 2 )×4=8 ( 5 )×6=30 ( 6 )×2=12
1×6= 6 4×3= 12 6×2= 12
6×6= 36 3×5= 15 6×5= 30
二、基础练习
4. [教材P61 练习十三 第4题]
2 × 5 = 10 ( 支 )
二、基础练习
6 × 3 = 18 ( 本 )
二、基础练习
5. [教材P61 练习十三 第5题]
1只
6条腿。
3只 (18 )条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