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牡丹亭-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明

合集下载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的一 段话,照汤氏的说法,<<牡丹亭>> 中心意识,只在写一情字.情之所在, 尤生死之分,无人鬼之别.有情不遂, 便可以死,获得真情,便可以死而复生.


临川四梦: 为明万历年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所作, 分别为<<牡丹亭>>,<<邯郸记>> <<南柯记>>,<<紫钗记>>.因汤显 祖是江西临川人,他的书斋名为玉茗堂,又 因为这四个剧本借梦境作为情节转换,所以 人称“临川四梦” 人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玉茗堂四梦”
《惊梦游园》赏析 惊梦游园》
杜丽娘微妙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思想感情不像其他 剧本那样通过戏剧冲突来展示,而是通过主人公对 周围事物(如穿衣对镜)和自然景物(如花鸟楼台) 的主观感受细腻地表达出来的。作者把丽娘爱春天 的美和爱青春的美联系在一起,惜春光与惜年华联 系在一起,并用灿烂的春光和孤寂的处境相对照。 通篇重在写景,也在抒情,然而情由景生,景亦因 情而获得更加旺盛的 生命力。这种非同一般的情 景交融给我们以强烈的美感享受,故林黛玉赞之曰: “余香满口,词句警人。” 余香满口,词句警人。”
《牡丹亭》的影响 牡丹亭》
在当时剧坛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 牡丹亭》 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牡丹亭》 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藏懋循,吕天成,冯梦龙纷纷来改编。 同类剧作大量出现:吴炳的《画中人》 同类剧作大量出现:吴炳的《画中人》,范 文若的《梦花酣》 文若的《梦花酣》。
第三阶段:(寻梦)---(写真) 《惊梦》以后杜性格发生了急剧变化,在 惊梦》 与黑暗现实的斗争中,她再也不是一只温顺 的羔羊,而是毫无顾忌,按照自己的意愿在 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杜第二次游园《 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杜第二次游园《寻 梦》表现她性格上本质变化,即由对爱情的 朦胧追求转变为自觉而勇敢的去和现实作斗 争。这便是《寻梦》 争。这便是《寻梦》一出戏重大而不可忽视 的思想意义。

游园_-牡丹亭赏析知识分享

游园_-牡丹亭赏析知识分享

前半出写游园,后半出为 惊梦。作者通过杜丽娘要求冲 破封建礼教牢笼的强烈愿望和 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表达 了汤显祖以“情”反“理”的 进步思想。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 中的前半段。情感细腻, 文辞优美,是剧中最美的 一折。从情节看,是杜丽 娘由生到死的关键。
曲词赏析
【商调引子】【绕地游】 (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 遍。人立小庭深院。(贴)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 关情似去年?
《牡丹亭》我国戏剧 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 义作品之一。
“《牡丹亭梦》一出, 家传户诵,几令《西 厢》减价 ”
上承“西厢” 下启“红楼”
江南才女冯小青: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写杜 丽娘为追求爱情因梦而死,死后 因得到爱情而生的过程。写杜丽 娘为情而死,揭露了在明代封建 专制主义的重压下,青年女性被 摧残的事实;为情而生,则表达 了广大青年要求个性解放,争取 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强烈呼声。
《乌夜啼》一词,抒写杜丽娘的情 怀——“闷” “借春看”。
曲白相生 道白得体 情态、心情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 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 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遍。(行介)步香 闺怎便把全身现!
第二支曲,写杜丽娘对镜梳
妆,准备游园。
欲行又止
含情脉脉 情思摇曳
梳妆曲
娇羞之情 溢于言表
艺术成就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 入传奇创作。
二是人物塑造方面注重 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形 神毕露。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 深远。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 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 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与元杂剧多有区别。
区别

刘雪莲2019:汤显祖·牡丹亭

刘雪莲2019:汤显祖·牡丹亭

主题:
1、以情反理 2、寄托政治理想 3、讽刺科举制度
《牡丹亭》一剧的创作意图体现在《题词》当中:“如丽娘
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
以情反理 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
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汤显祖
要用因情而死,又因情复生的爱情故事反映以“情”反“理”

南 柯 记 》 插 图
《 邯 郸 记 》 插

(一)《紫钗记》
• 此剧与《霍小玉传》最大的不同,是把李益 负情、霍小玉含情而死的悲剧故事,改写成 霍、李两情相悦,结为夫妇,李益中状元, 权臣卢太尉欲强招他为婿,使两人久不能相 会并产生误解,后有得到皇帝信任的黄衫客 相助,才重新团聚。剧中用许多笔墨描绘霍 小玉的痴情,有感人之处,表现了汤显祖以 “情”为核心的文学观。
冯孝将事
东晋时广州太守冯孝将之子,夜梦一 女子,年十八九,自谓太守北海徐元方之女, 不幸为鬼所杀,现许更生,应为冯子之妻。 于是相从数日,约期开棺,见女尸完好如故, 复活后结为夫妇,生二男一女。(《太平广 记》卷二七六引 《幽明录》)
一、《牡丹亭》的本事及创新 :
原出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但增添了陈最良、石道姑、云游小道姑、 疙童、考官苗舜宾及韩才子、郭驼、胡判 官、花神等人物情节;增添了杜宝抗金情 节及李全、杨娘娘等人物这一条线故事; 丰富了春香这个人物。特别是加强了反封 建礼教、宣扬人性解放的主题。
因此,这个形象既体现了时代的理想,也反映了 作者思想上的局限。
• 3.杜宝形象:
• 从曲词风格上,汤显祖的风情戏妙在艳丽多 姿,政治戏则显得尖锐深刻。
• 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临川四梦(汤显祖四部戏剧合称)

临川四梦(汤显祖四部戏剧合称)

临川四梦(汤显祖四部戏剧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临川文学的经典名作,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临川四梦作者介绍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自署清远道人,晚号茧翁,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他的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

临川四梦文学评价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已是公认的事实。

他的四部传奇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也可列为中国文学最杰出的作品,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著作相比,辉耀在世界文学之林,让后人赞赏不已。

从戏曲文学及舞台演出剧本的角度而言,“临川四梦”的地位更是突出,其艺术造诣之高,对人生处境探索之深,对角色内心刻画之细,可说在中国昆剧传统中无与伦比。

真要做个恰当的类比,则莎士比亚在西方戏剧中的地位庶几近之。

汤显祖的时代,是距今四百年前的晚明,当时文坛注重的创作主流,是诗文而非戏曲。

社会风气视戏曲为小道,而社会精英的主要精力则投放在唐诗宋词、唐宋古文之上,唱和诗词,精研“时文”(即八股文)。

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则以复古为创新的手段,打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旗号,建构文学的新典范。

虽然昆曲在此时勃兴,成为流行的演艺潮流,不少文人雅士也在诗文写作之暇,从事传奇剧本的创作,但是,这些文人对戏曲的基本态度,是抱着娱乐消遣的心态,作为游嬉之作,炫耀自己的多才多艺,在剧本构思及思想境界上都不曾专心致志,没有他们写作诗文时为求“传之不朽”的执着与认真的精神,也就难臻艺术的大雅境界。

汤显祖则不同,他虽然在当时以诗文着称,承绍魏晋骈俪辞藻的华丽,展现了个人独特的风格,被人誉为一代才子,却倾心创作了临川四梦。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牡丹亭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右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生于江西临川,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①。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②,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③,宿妆残④。

(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兰⑤。

(旦)剪不断,理还乱⑥,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罗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⑦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⑧,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⑨,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⑩。

(行介)步香闺女怎便把全向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⑪,亮晶晶花簪八宝填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⑬。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⑭。

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⑮,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襦⑯,异花疼煞小金铃⑰。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上白+下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⑱,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⑲!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倦⑳,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㉑!(贴)是花都放了㉒,那牡丹还早。

《牡丹亭》

《牡丹亭》

2020/7/24
17
杜丽娘之复生

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方式(原因、脉络)表明
个性解放思想战胜了封建礼教思想,让现实生活
中的人获得凤凰涅槃式的新生。
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
出来的反抗和蔑视权贵、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
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2020/7/24
7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
传奇五种:
《紫箫记》改编自唐传奇《霍小玉传》(未完成) 《紫钗记》改写《紫箫记》 《还魂记》即《牡丹亭》 《南柯记》改编自唐传奇《南柯太守传》 《邯郸记》改编自唐传奇《枕中记》
3
• 生平: • (1)35岁之前:读书应举阶段
5岁读书,12岁能诗,14岁进学 ,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
• (2)35岁-48岁:为官阶段
太常士博士、礼部祭司司主事
• (3)49-67岁:辞官归隐、从事文学创作
2020/7/24
4
汤显祖生平
•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早年参加进士考 试,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中进士后 ,拒绝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晚年 淡泊守志,不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使他同讲 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 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 浙江遂昌知县期间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 势力;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 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死过一名犯人。
2020/7/24
15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 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牡丹亭》卷首题词
2020/7/24
16
梦中相遇
借助梦境, 让现实社会中 不可能实现的 事在梦中得以 实现。

明朝汤显祖简介(2024年)

明朝汤显祖简介(2024年)

明朝汤显祖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别号玉茗堂主人,晚年号茧翁。

临川人。

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

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

原居临川文昌里(今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汤家山),后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内有揽秀楼、清远楼、毓霭池、金柅阁等),故又自号清远道人,晚年又号茧翁。

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书、好文;祖父汤懋昭,字日新,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养生学家、藏书家,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他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汤氏家塾”,并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课教宗族子弟,生子汤显祖、汤儒祖、汤奉(凤)祖、汤会祖、汤良祖、汤寅祖;伯父汤尚质酷爱戏曲,还从事过戏曲活动,母亲自幼熟读诗书。

虽然汤懋昭、汤尚贤父子门派不同,但均是满腹经纶的学者,祖辈的认真求学的态度,在汤显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汤显祖天资聪慧,从小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

5岁时进家塾读书,12岁能诗,13岁(嘉靖四十一年)从徐良傅学古文词,14岁中秀才,隆庆四年(1570)21岁中举。

中举人。

他精通诸子百家、诗赋,熟读天文地理、医药卜噬、河渠墨兵诸书。

26岁时(万历三年),第一部诗文集《红泉逸草》刊行于世。

文名远扬,“海内人以得见汤义仍为幸”。

在汤氏家学的影响下,汤显祖得中进士;汤儒祖、汤凤祖、汤寅祖均为明万历年间太常博士,其四兄弟皆有声士林,文章著述散于世。

明嘉靖朝兵部尚书潭纶赞曰:“抚郡汤姓卓然,为当代名宗也。

”清康熙朝监察御史杜果觉赞道:“先朝江右名门望族,谁能如临川汤氏者乎。

”他虽被人们誉为“时文大家”,但因其重名节,轻富贵,坚拒当朝宰相张居正的多次诱挟,故屡遭排斥,四次进京赶考,均落第而归,直到34岁,万历十一年(1583)才考中进士。

但又不愿为当朝宰相申时行和内阁大臣张四维拉拢,失去了考庶吉士的机会,只做了个南京太常寺博士。

【戏曲专题复习】——汤显祖

【戏曲专题复习】——汤显祖

汤显祖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一 .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

二 . 《红泉逸草》、《雍藻》(已佚)和《问棘邮草》等三部诗集。

三 . 《牡丹亭》( 1598 )、《南柯记》( 1600 )、《邯郸记》( 1601 ),《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在剧中完整展示“至情”论。

四 . “至情”论。

(一)主要源于泰州学派,也渗透着佛道因缘:1.老师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在《近溪子集》等书中提出“制欲非体仁”的观点,肯定人的多重欲求。

2. 王学左派李贽论说有市民阶层个性解放色彩,对汤显祖产生积极影响。

3. 与李贽并列为当时思想界“二大教主”的禅宗佛学家达观影响汤显祖。

4. 隐居传统、寻幽爱静的家庭祖训的影响。

(二) “至情”论表现: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1)“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进程。

( 2 )“万物之情,各有其志”(《董解元西厢记题词》)各有其秉性和追求。

( 3 )“思欢怒愁”等表象、感伤宣泄等渠道,都是情感流程中的不同环节。

2.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3. 途径上,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表达。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一 . 《牡丹亭》蓝本应是《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思想性:(一)与话本比较,将话本的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擢升到新的高度:1.话本原是两个太守、一双儿女,门当户对,终偕连理的喜剧框架;汤剧则将男主人公的社会地位下移为穷秀才身份。

2. 话本双方父母承认儿女婚姻爽快;剧中杜大人要认可女婿则难。

3.话本中正反两方面冲突的阵营单薄;剧中则创造腐儒陈最良、花神、判官等一系列新角色,从而使冲突的构建更丰厚完整。

4. 话本窘迫仓促地讲完一个言情故事;剧本则舒缓地演述出如诗如画的抒情场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江一女子,才色 出众,读《牡丹亭》后, 愿许配作者,汤以年老 辞,女不信。后果见汤 皤然一老翁,喟叹命苦, 投水自尽。
柳梦梅,既热中功名又 忠于爱情的人物。他一 方面才华富丽,另一方 面又日夜盼望“走马章 台”,终于博得个 “状 元及第”,为叛逆的爱 情换取了一个 “金殿封 赠”。 这个形象既体现了时代 的理想,也反映了作者 思想上的局限。
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
杜丽娘
追求爱情
坚持理想,
生死以之,
敢于斗争,
杜丽娘的遭遇和反抗精 神在那个时代有着广泛 的代表性。 据记载:当时有娄江女 子俞二娘,因读《牡丹 亭》断肠而死。
杭州女伶商小伶,演 《牡丹亭》至“寻梦” 一场,联想到自己的不 幸,伤心而死。
冯小青,:“冷雨 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 《牡丹亭》;人间亦有 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 青?”
《牡丹亭· 惊梦》〔皂罗袍〕
4、把 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压抑人性的
封建礼教。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的爱情当作思想 解放、个性解放运动的突破口、或者一 种缩影来表现,而不是单纯停留在反对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 之内。
二、 《牡丹亭》的 艺术特色
1、第一次把浪漫手 法引入传奇创作并 取得巨大成就。
“汤义仍《壮丹亭》一 出,家传户诵,几令 《西厢》减价。”(沈 德符《野获编》)
一、 《牡丹亭》的 思想内涵
主题:剧本通过 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 不谕的爱情,歌颂了 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 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 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 粉碎宋明理枷锁,追 求个性解放、向往理 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1、“以情格理”(情与理的斗争) “情” 对理想世界的强烈憧憬。 “理”封建礼教、程朱理学和封建道德观念 对人们思想上的禁锢。 “第云理之所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题辞》)
2、男女之情是自然 产生,是美好而正当 的。
《惊梦》:吾今年已 二八,未逢折桂之夫; 忽慕春情,怎得蟾宫 之客? 《寻梦》好一会分明, 美满幽香不可言。
二、创作
传奇五种: 《紫箫记》 《紫钗记》 《牡丹亭》 《南柯记》 《邯郸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 梦”。
三、“至情”论 “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 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题词》) “性无善无恶,情有之。”(《复甘义 麓》) •
所谓“真情”,是对理想爱情、幸福生活 和清平政治的追求。 •所谓“恶情”,就是人们对不正当的情欲,
诸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贪恋。
汤 显 祖 的 戏 曲 创 作
第 二 节
《紫箫记》和《紫钗记》
《紫箫记》
早期的一部不成熟的作品,共写了三十四出, 未写完。
取材于唐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 虽未摆脱才子佳人情调。但词藻华美,宾白 骈偶。作者的好友帅机评曰:“此案头之书, 非场上之曲也。”
杜宝也是个矛 盾人物。他是封建 家长制的代表,坚 定的正统主义者。
另一方面,他又忠 心耿耿,勤政爱民, 公而忘私,为国忘 家。
3、富有特色的语言 风格:奇巧、尖新、 陡峭、纤细。 “文采派”之首,语 言浓丽华艳,意境深 远
“婉丽妖冶,语动刺 骨”(王骥德《曲 律》)
惊梦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 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 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 偏。”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 风片,烟波画船。”
汤 显《牡丹亭》 祖
第 一 汤 和 节
显 思 祖 想 的 生 平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 号若士、海若、 海若士,别署清 远道人,晚年自 号茧翁。所居书 斋名玉茗堂、清 远楼。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
一、生平 1 、生平:汤显祖历经 嘉靖、隆庆、万历三个 王朝。 21 岁中举,后来 科考一再受挫, 34 岁才 中进士,在南京作太常 寺博士。因上《论辅臣 科臣疏》批评时政,被 贬广东徐文县任小吏, 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 县。后因爱女、娇儿、 大弟先后夭折,毅然辞 官,隐居临川玉茗堂。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 呖呖莺歌溜的圆。”
霍小玉对爱情的执着 黄衫客成人之美的豪情。

《南柯记》和《邯郸记》
《南柯记》共四十四出
取材于唐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
《邯郸记》三十出
根据唐沈既济《枕中记》改编
和《南柯记》一样以梦写政。
这两个剧本主要是批判“恶情”
淳于棼是一个由有事功之心的士子成为有所 作为的能吏而终于在宦海中堕落的典型。
3、对青春、自然的深情:
《惊梦》“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 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
“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写真》“俺往日艳冶轻盈,奈何一瘦至此! 若不趁此时自行描画,流在人间,一旦无常, 谁知西蜀杜丽娘有如此之美貌乎!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 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 这韶光贱!
那种超越三界、 “生可以死、死可 以生”的“情”, 就是剧本浪漫构思 的基础。
2、刻画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
“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 啼即有泪;叹者真叹,叹即有气。杜 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 之软也,杜安抚之古执也,陈最良之 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 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王思
第三节
牡丹亭
一、题材来源:
①“传杜太守事者, 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 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微更而演之。至 于杜守收考柳生,亦 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 也。”(《牡丹亭· 题 词》)
②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 记》
“临川四梦”中成 就最高的是《牡丹亭》。
“若士自谓一生四梦, 得意处唯在《牡丹》。 (王思任在《牡丹亭 叙》)
《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写,大体沿
用《紫萧记》的情节。 女主角的身分由妓女改为良家女子。
经过坠钗,拾钗等关目使男女互通情愫。
原小说中李益负心与小玉痴情的矛盾,改写 成多情的霍小玉与专横的卢太尉之间的对立, 得力于黄衫客的成全,二人得以团圆。
主旨:
“霍小玉能做有情痴,黄衣客能做无名豪,余 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题 辞》)
《邯郸记》则用了很大篇幅来描写宇文融与 卢生之间狗咬狗式的斗争。卢生是一个追逐 功名富贵的书生,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
汤显祖企图用宗教的呼吁,来唤醒当权者的 痴梦,把逃避现实当作摆脱烦恼的出路。是借助 于佛道之“性”来否定、泯灭造成人格堕落、人 性扭曲的“恶情”,从而求得人生的归宿。
“《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 侠也;《牡丹》,情也源自”(王思任《批点玉茗 堂牡丹亭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