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十章极地地区快乐学案
最新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得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得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得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得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得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得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得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得地图上判断方向得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得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得意识和热爱祖国得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得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得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得自然环境得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得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得地图,说明两极地区得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得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得环境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得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得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章极地地区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熟读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明确两地区的位置、范围.2、让生说出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3、能知道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方向。
二.复习重点、难点1、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别方向.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别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三.中考预测本章以南极和北极图的考查为重点,选择题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南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生物、气候特点等.如2008年山东卷考查了南极和北极地区冰川消融的问题.2010年在南极考察及极地保护方面命题可能性较大.四.知识结构复习指导一:读课文P109-----P117,填写下列表格:名称纬度位置范围自然资源气候特征居民我国科考站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温降水风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复习指导二:读课文P110图10.2南极地区,填写下列表格:名称建站时间(早或晚) 纬度(以66.5°S为界温度带有或无极昼、极夜半球长城站中山站五.合作探究1.复习指导一的表格内容2. 复习指导二的表格内容3. 如何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别方向4. 如何判读北极地区周围的三个大洲; 如何判读南极地区周围的三个大洋.5. 南极地区有哪些别称,分别的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六.达标训练1.(2008 山东东营)下列有关两极地区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B.两极地区都非常寒冷,多强风C.在南极地区能见到可爱的企鹅,在北极地区能见到胖胖的北极熊D.两极大部分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2.(2008 山东)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当前两极地区的冰层正在不断变薄,其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B.两极地区降水减少C. 两极地区陆地增厚D. 两极地区的风速增大3.(2007 山东泰安)有关南极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1月至次年3月,是来南极洲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B.南极洲是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C.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空中交通的唯一中间基地D.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南极洲生物资源相当贫乏4.(2005 山东)有关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山站的建立早于长城站B. 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C.中山站不属于南极地区D.长城站和中山站都位于东半球5.(2008 福建福州)南极的科考队员们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是( )A.倾盆大雨B.酷寒烈风C.烈日炎炎D.阴雨绵绵6(2007 吉林长春)读“南极洲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字母表示有极昼、极夜现象的中国南极站,它位于洋沿岸.(2)E点的经纬度是 .(3)近年来南极地区上空出现的会给人类环境带来极大危害.(4)南极大陆煤炭丰富的事实为地壳运动的“”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7.(2007 重庆)读“北极地区示意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J海峡是海峡,它是洲与洲的分界线,该海峡东西两侧的国家分别是和(2) 图中A国家和C国家均有广阔的林,两国的气候均以气候为主.(3)图中F国家是国,它位于 (东﹑西)半球.(4)图中A在 C的方向,若由A沿图中直线走到C处,其前进方向是:先往方向,后往方向。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极地地区思维导图课标内容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科学考察的意义及极地环境的保护。
难点:极地投影图的阅读。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材和学案进行教学。
过程与方法1.教学思路:本节课根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图释导学,让学生体会地理位置对极地独特自然环境的决定作用,尝试通过图文资料对比分析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图文资料进行分析,逐步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在感受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流程如下图:2.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激趣质疑情境导入:播放纪录片《冰冻星球》节选。
问题引领:看完《冰冻星球》,你认为极地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极地地区距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对其独特的环境,学生缺乏了解和感知,通过视频,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真实的环境、唯美的画面、完美的音乐和解说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壮美,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获得具体而深刻的感知,并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深入了解的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问题直接切入本课的教学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可以看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是否正确。
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寻果探因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讨论和完成学案,归纳出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
学生活动1:在图中找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找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问题引领: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点都只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相交?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点?北冰洋和南极洲跨越多大的经度X围?它们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黄河站位于亚洲大陆的什么方向?某某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教学评价: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对极地投影图方向判读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的内容,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了极地地区的气候、动植物、冰川以及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提高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极地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少,对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可能对极地地区的动物和景色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掌握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认识极地地区的动植物和冰川,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极地地区的动植物和冰川。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极地地区的动植物和冰川。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分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地图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初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2020春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导学案设计

2020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导学案【活动探究】活动1 读极地地区地形图结合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资源等。
活动一:探究极地地区方向的判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一:“极地地区俯视图”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材料二:“极地地区俯视图”的判读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极地地区”俯视图的判读方法:(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特殊的经纬线。
俯视图的中心是南极(或北极)点,其他纬线都是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
图中的经线是以极点起点向外辐射的直线。
离开南极点(或北极点)沿任何一条经线前进,都是向北(或向南)前进。
除南极点和北极点以外,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任何地方都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无论在哪个方位看,都是上北—上方指向北方;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无论在哪个方位看,都是下南—下方指向南方。
(3)东西经范围。
从0°经线出发,沿着地球自转方向至180度经线是东经度的范围;从0°经线出发,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至180度经线是西经度的范围。
(4)东西方向的判断。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确定,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方,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方。
1.自我突破(1)说说在“极地地区俯视图”中如何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2)在“极地地区俯视图”中经线和纬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南北极点的方向?(3)在“极地地区俯视图”中如何确定东经、西经范围?如何判别东西方向?2.小组探究从“北极地区俯视图”可以看出,北极地区周围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依次是的大洲有哪些?活动2 运用图片、景观图及资料,知道极地地区独特的生物资源,归纳极地地区的环境特点。
活动二:探究南极和北极的含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北极”和“南极”的含义有关地球知识的教材中,对极点的定义是“地球不停地绕人们假想的地轴自传,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极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之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中学阶段首次接触极地地区的知识,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极地保护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极地地区的独特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极地环境的保护。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对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极地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来逐步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物适应性以及极地保护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与极地地区相关的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准备:提前分组,准备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地地区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极地地区的哪些知识?”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极地地区一、知识目标:1.能在地图上指出两极地区的范围,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
2.知道两极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差异及代表动物。
3.能在图上找出我国的两个考察站,并能说明在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二、知识结构:(一)冰雪覆盖的地区1.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______ ______ ______三洲的陆地和岛屿;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以及周围的海洋.2._______是南极的象征,________是北极的象征.3.________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二)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已有____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______多年科学考察实验站.(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___________,我国于_______年正式加入.三、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2.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日期是( )A.3月21日左右B.6月22日左右C.9月23日左右 D12月22日左右3.有冰雪高原之称的是( )A.北极B.南极C.青藏高原D.帕米尔高原4.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依次是()A 欧洲亚洲北美洲B亚洲北美洲大洋州C. 欧洲北美洲亚洲D.北美洲亚洲欧洲二、综合题1.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是_________岛,B是_______洲,D是________海峡,E是________洲,F是__________洲,G是______洋.(2)C处石油资源丰富,该地属_________国家,F地是北极地区气候最温暖的地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下面对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比南极温暖B.风力比南极大C.降水比南极多D矿产资源还未得到开发2.读南极地区图回答:(1)图中大洲名称A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E是__________,大洋名称B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2)G.H是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分别是G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我国两个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图中矿产资源分布的信息看,南极洲的_______ ________等矿产丰富.已发现的矿产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南极地区被成为白色沙漠的原因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地球两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极地地区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2.教学素材:收集极地地区的相关资料,如新闻报道、科研论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地地区第十章极地地区快乐学案2
(二)1.沿一条经线飞行,一直向北,能否回到出发点?说明什么问题?
2.沿一条纬线,一直向东(或西),能否回到原出发点?说明什么问题?
(三)1.假如你们现在站在北极点,请你们依次告诉同学们,你们的正前方应该是什么方向?为什么?
2.要建一座四面向南的房子,你认为可能吗?可将在那里?
二.
1.读课本北极图图10.1: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北极圈)
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
2.读课本南极图图10.2:
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南极圈)
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3)南极洲四周有哪几个洋环绕?
3.完成以下题目:
1).极地地区是指纬度高于南北纬______度的区域;
2).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是__________;
3).南极地区的大洲是____________;
4).环绕南极地区的三个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课文,播放南极影片,让学生从感性方面整体地认识南极洲。
思考问题:
①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②南极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资源呢?
讨论:
①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6. 读图:“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 “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二)经纬线的特点
看地球仪想象
3)大洋洲、非洲、南美洲
66.5
北冰洋
南极洲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大部分地方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 )固体淡水资源
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50 ~70米北京也将被海水淹没
6.气温:各月气温均在 -2
d每年4~10月为南极的暖季
8下列关于南极洲自然地理的表述,正确的
是 ( )
a从南极洲任一位置来看,世界其他大洲均位于南部
b南极洲大陆被冰雪覆盖,没有裸露的地面
c世界气温最低的地区是南极洲
d南极大陆没有动物存在
9在南极洲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 ( )
a夏季 b冬季 c秋季 d春季
10关于南极洲的自然资源,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南极的矿产资源只有是煤和铁
b南极周围海洋上的冰山有一万多立方千米,是可供人类利用的巨大水库
c企鹅是南极象征
d南极洲原始自然环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11南极洲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
a企鹅 b冰山 c考察站 d酷寒
12中国南极中山站濒临的大洋是 ( )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13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隔着的海峡是()
a麦哲伦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白令海峡 d德雷克海峡
14关于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叙述错误的( )
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b.猎取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
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迁移拓展
二.读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7a
8c
9b
10a
11b
12a
13d
14`b
(1)略
(2)南端南纬66.5 南极海洋冰雪覆盖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地球上的“风库”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但降水量比北极地区大
南极地区由于降水量大,才形成了巨厚的冰层
10.难于在北极地区看见的动物是()。
A. 企鹅
B. 海豹
C. 鲸
D. 驯鹿
11.被称为“白色沙漠”的地区的是()。
A. 北极地区
B. 南极地区
C. 撒哈拉大沙漠
D. 塔克拉玛干沙漠
12.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的名称是()。
A. 长江站
B. 长城站
C. 中山站
D. 黄河站
13.1959年12月,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
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
中国加入该条约的时间是( )
A.1963年 B. 1973年 C. 1983年 D. 1993年
14.站在南极点上看方向,四面八方都是()。
A. 正东
B. 正西
C. 正南
D. 正北
15.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B。
南极洲 C。
北美洲 D。
大洋洲二.填表比较
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位置范围
海陆状况
气候特征
代表动物
读下面的北极地区示意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A海峡是
________海峡,
它是________
洲与________
洲的分界线; B海峡是________海峡,它是________洲与________洲的分界线,该海峡两侧的国家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C国家和D国家均有广阔的________森林,两国的气候均以________气候为主。
(3)E国家是________国,它位于________半球(东、西)。
(4)图中A在C的________方向,若由A治图中直线去C处,
1.南极地区冰雪高原
2.北冰欧岛屿
3.冰雪高原白色沙漠
4.北极熊企鹅
(1)丹麦欧北
美白令亚北
美俄罗斯美国
(2)亚寒带针叶林温带大陆性
(3)英东
(4)正西东北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