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流程
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流程

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流程直肠功能训练操作指引一、目的1.促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
2.建立正常的排便模式。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1.排便情况(大便几天解一次,虽然我们不要求一天解一次,但不要超过3天)2.饭食情况。
(饮食结构是否合式,营养能否满足,每天的饮水量加输液量能否达到2000ml)3.排便习惯。
(一般早餐后最好原因是胃—结肠放射在早餐后最强,如因日常生活关系亦可安排在中餐晚餐后。
但必须固定。
选择、安排、固定一个30min的棑便时间段。
)(二)用物准备检查手套两双、石蜡油一小瓶。
(三)操作要点1腹式呼吸20次。
2腹部顺时针按摩10-15次。
3直腿抬高10-15次4桥式运动10-15次。
5脊柱提捏2次,骶尾部按摩。
6牵拉肛门括约肌10-15次。
7盆底肌力训练10-20次。
8模拟排便。
(四)指导要点1.进食高纤维、高容积、高营养的食物。
2.定时排便训练(最好是早餐后)。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并坚持功能训练。
三、注意事项1.手法到位,动作规范,力度适中。
2.关爱患者,注意隐私保护。
直肠功能熟练操作质量及评分标准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服务规范一、工作目标1.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2.避免便秘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二、工程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包括有无肛门直肠手术、肛裂、插管、溃疡、感染、下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等。
3.指导患者正确的深呼吸和盆底肌训练。
4.脊柱、尾骶部、肛周皮肤不完整者勿进行操作,脊柱内固定患者相应区域的操作要轻柔。
5.操作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力度,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
6.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7.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及排便习惯。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主动配合,对服务满意。
2.患者建立的排便习。
3.便秘改善。
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流程膀胱功能训练操作指引一、目的1、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
2、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肠道康复护理训练技术

肠道康复护理训练技术【定义与目的】1、定义肠道康复训练是针对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而引起直肠排便机制发生障碍的恢复性康复治疗措施。
通过训练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身排便的时间、体位和方式,各种康复训练和不随意使用缓泻剂及灌肠等方法、形成规律的大便习惯。
2、目的目标是降低患者便秘或大便失禁的发生率,降低对药物的依耐性,帮助患者建立胃结肠反射、直结肠反射、直肠肛门反射,使大部分患者在如厕时及便器上利用重力和自然排便机制独立完成排便,在社会活动时间内能控制排便。
【应用范围】神经源性直肠所致的大便失禁及便秘,神志清楚并能够主动配合康复治疗的患者。
【禁忌症】1、严重损伤或感染。
2、神志不清或不能配合的患者。
3、伴有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极度低下者。
4、有显著出血倾向的患者。
【操作准备】1、评估有无影响排便的因素,如患者年龄、饮食习惯、个人习惯、日常活动情况、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疾病、药物、治疗和检查因素等。
2、评估患者是否适宜进行肠道康复训练,腹部、肛门部手术后3d内以及极度虚弱患者避免进行排便功能训练。
心肌梗死、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肠道康复训练时禁止用力排便。
3、环境安静私密,避开进餐时间、查房以及接受治疗护理时间。
4、以患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其解释肠道康复训练的目的,意义及过程。
5、准备用物:根据训练计划准备用物。
【操作流程】【操作要点】1、合理安排饮食⑴便秘患者:增加水分和纤维膳食含量高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少量多餐;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大量摄入。
严重便秘者必要时给以胃肠减压、肛门排气、静脉补充营养。
⑵失禁患者①严重腹泻:渐进式饮食治疗:禁食-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②轻症者: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低渣饮食;③限制性食物:油腻、油炸、产气食物、刺激食物、刺激饮料、调味品等;④避免过冷、过热食物。
2、便秘患者康复护理训练⑴定时排便:根据患者既往的习惯安排排便时间,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通过训练逐步建立排便反射,也可每日早餐后30min内进行排便活动。
膀胱直肠功能训练论文

膀胱直肠功能训练【关键词】膀胱;直肠;功能;训练神经性疾病所致的膀胱和肠道功能失调,常成为威胁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
排尿排便障碍不但影响个人生活,同时也会涉及家庭、护理人员及社会,耗费大量金钱、时间。
病人常与社会隔离,因大小便失禁不得不放弃就业机会,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和训练时,也因大小便失禁而延缓康复进程。
近年来,随着对各类神经源性膀胱和肠道功能失调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化,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种治疗方法的改进,康复中心和专业队伍的建立,使得合并症和死亡率大幅度减少。
1 膀胱功能训练首先应根据膀胱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对病人进行康复评估。
1.1 康复评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残余尿,膀胱镜检查,b超,x线检查,核磁共振成像,尿动力学检查。
1.2 康复目标①保持或改进上尿路情况。
②控制或消除尿路感染。
③膀胱在储尿期保持低压。
④适当的控尿能力。
⑤无导尿管或造瘘。
⑥能适应社会生活。
⑦能满足职业需要,但是并非以上所有目标均能达到。
1.3 训练方法1.3.1 前提条件①病人有这种要求。
②上肢肌力正常以便能自己动手。
③认知功能正常以便能遵守出入量时间表。
④病人应处于脊髓休克期以后,尿培养阴性。
⑤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肾炎、肾衰等并发症。
2 训练方法首先是建立排尿反射的训练,其次是排尿方法的训练,最后指导通过对水分的控制与排尿时间的配合来建立排尿的规律。
3 具体措施3.1 失禁型障碍该型用于无抑制性膀胱、部分反射性膀胱。
尿流动力学中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无反射,外括约肌失神经。
目的是通过减低膀胱的激惹性和增进盆底肌肉的张力,使病人获得低压性膀胱,残余尿量在100ml以下,无尿失禁。
3.1.1 盆底肌肉练习法主动收缩耻骨尾骨肌(肛门括约肌环),腿肌,臀肌及腹肌不收缩,每次收缩持续10秒,重复10次,每日3次。
在失禁前后练习,效果更好。
此方法可增加尿道助力,加强盆底肌肉的张力。
3.1.2 有规律的排尿刺激定时带病人去厕所,开始每1-2小时1次,以后逐渐增加到3-4小时,一到时间,立即让病人去厕所。
神经源直肠的护理训练技术PPT课件

神经源性直肠概述
临床表现
腹胀、便秘及大便失禁等
导致患者饮食受限、户外活动受限 精神压力增加等
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
最影响自尊的康复问题之一
直肠的神经支配
大脑皮质:允许&注意力
脑干:开关和协调
T11-L1、2:交感神经纤维:贮便
S2-4:副交感神经纤维:排便 S2-4:阴部神经:控制外括约肌
大脑皮层的作用有限,但存在。
失中枢神经控制时,肠道功能仍然保留,但活
动协调能力显著下降。
神经源直肠解剖病理生理
排便生理图示
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 大脑皮质
盆神经和腹下神经
神经冲动 直肠壁内的 感受器
便意和排便反射
盆神经 传出冲动 降结肠、乙状结肠 和直肠收缩,肛门 内括约肌扩张 阴部神经 冲动减少 肛门外括约肌 舒张
– 肛直肠角增大
– 外括约肌舒张和直肠收缩
IAS、EAS痉挛和肠道反射减弱都可导致便秘
直肠扩张刺激排便的临床价值
神经源直肠解剖病理生理
排便的神经控制
局部环路
– 内在神经元感受胃肠道内化学、机械和温度的刺激
– 运动神经元支配腺体分泌、血管和肌肉收缩 – 中间神经元处理信息,相互联系
中枢环路
– 交感神经系统 兴奋后,引起胃肠道运动减弱,排便抑制 – 副交感神经系统来自迷走神经和盆神经,兴奋后引起肠 道蠕动增强,排便促进。 – 皮层中枢对肛提肌的控制
肠道康复护理训练技术(七)
盆底肌训练 – 先检查肛门括约肌情况 – 嘱患者平卧,双下肢并拢,双膝屈曲稍分开, 轻抬臀部,缩肛、提肛10-20次,每次持续5 秒,每日练习4-6次。
– 也可在排尿的前中后进行
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流程

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流程直肠功能训练操作指引一、目的1.促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
2.建立正常的排便模式。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1.排便情况(大便几天解一次,虽然我们不要求一天解一次,但不要超过 3 天)2.饭食情况。
(饮食结构是否合式,营养能否满足,每天的饮水量加输液量能否达到2000ml)3.排便习惯。
(一般早餐后最好原因是胃—结肠放射在早餐后最强,如因日常生活关系亦可安排在中餐晚餐后。
但必须固定。
选择、安排、固定一个30min 的棑便时间段。
)(二)用物准备检查手套两双、石蜡油一小瓶。
(三)操作要点1 腹式呼吸20 次。
2 腹部顺时针按摩10-15 次。
3 直腿抬高10-15 次4 桥式运动10-15 次。
5 脊柱提捏2 次,骶尾部按摩。
6 牵拉肛门括约肌10-15 次。
7 盆底肌力训练10-20 次。
8 模拟排便。
(四)指导要点1. 进食高纤维、高容积、高营养的食物。
2. 定时排便训练(最好是早餐后)。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并坚持功能训练。
三、注意事项1. 手法到位,动作规范,力度适中。
2. 关爱患者,注意隐私保护直肠功能熟练操作质量及评分标准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服务规范一、工作目标1. 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2. 避免便秘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二、工程规范要点1. 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 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包括有无肛门直肠手术、肛裂、插管、溃疡、感染、下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等。
3. 指导患者正确的深呼吸和盆底肌训练。
4. 脊柱、尾骶部、肛周皮肤不完整者勿进行操作,脊柱内固定患者相应区域的操作要轻柔。
5. 操作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力度,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
6. 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7. 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及排便习惯。
三、结果标准1. 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主动配合,对服务满意。
2. 患者建立的排便习。
3. 便秘改善。
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流程膀胱功能训练操作指引、目的1、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
膀胱直肠功能训练 (2)

膀胱直肠功能训练1、 向病人解释便秘和尿潴留的危害以及膀胱直肠功能训练的重要性2、 配合饮水计划(每小时80-100ML)3、 此操作应在排空小便后进行。
(病人自解小便或先行清洁导尿)4、 腹式呼吸:15-20次5、 扪腹部,检查有无大便潴留。
6、 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15-20次7、 轻叩膀胱区:15-20次8、 按摩刺激双大腿根部肌肉:15-20次9、 桥式运动:15-20次10、从下往上脊柱提捏2次,骶部按摩3-5次11、三个方向牵拉肛门括约肌各15-20次12、盆底肌训练:15-20次。
(收紧臀部5秒钟后放松)13、指导定时排便和诱导排便,指导进食、通便饮食。
14、指导并协助患者寻找大小便扳机点(膀胱底部、大腿内侧根部、会阴部) 1、出院后继续治疗。
2、门诊随访。
附:饮水计划“饮水计划”是病人进行间断式导尿法前的准备工作及当实行间断式导尿期间要遵从的,以避免膀胱因不能排尿而过度膨胀,损害其功能。
饮水计划中每日饮水量约1500-1650毫升,已达到每日最少饮水量8杯。
饮水包括所有流质,如粥、汤、果汁等,如饮了以上的流质,要减去饮开水的份量,以保持饮水份量为每日1500毫升。
晚上六点以后尽量不要饮水,避免膀胱夜间过度膨胀。
不要饮利尿饮品,如茶、气水、含酒精饮品、糖水、玉米水、西瓜等。
时间 饮水量 每隔4至6小时放小便上午6时正 200ml 放小便上午8时正 300ml上午10时正 200ml 放小便上午11时正 200ml下午1时正 200ml下午3时正 200ml 放小便下午6时正 100ml下午8时正 100ml 放小便凌晨12时正 放小便共:1500ml=8杯。
护理技术全解析:肠道准备的操作流程

护理技术全解析:肠道准备的操作流程肠道准备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技术,用于清洁患者的肠道,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内科检查。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道准备的操作流程,帮助护理人员正确地执行这一关键步骤。
一、患者评估在进行肠道准备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以及任何潜在的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状况,包括排便频率、排便质地等。
这些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适合患者的肠道准备方案。
二、明确医嘱在执行肠道准备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医生的相关嘱托。
这些嘱托应包括具体的准备方式、使用的药物或溶液、准备的时间和频率等。
明确医嘱是确保肠道准备执行正确的关键。
三、沟通和教育在进行肠道准备之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教育。
他们应当向患者解释肠道准备的目的、步骤和预期效果,并回答患者可能出现的疑虑或问题。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执行肠道准备的注意事项,如必须禁食等。
四、清洁在开始肠道准备之前,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工作区域和患者的肛门周围清洁。
他们应当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液清洁患者的皮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妥善处理清洁用具,确保设备的卫生安全。
五、药物准备根据医生的嘱托,护理人员需要准备所需的药物或溶液。
这可以包括泻药、清洁灌肠液或其他辅助药物。
护理人员应确保所使用的药物或溶液的质量和有效性,并按照医嘱中的剂量和用法进行配制。
六、药物给予在给予药物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和医嘱信息,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他们应当按照医生的嘱托,正确地给予患者所需的药物。
给药途径可以是口服、灌肠或其他方式,具体取决于医生的指示。
七、监测和记录在执行肠道准备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排便情况。
他们应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率等指标,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记录患者排便的频率、质地和颜色等信息,以评估肠道准备的效果。
八、安全与舒适在进行肠道准备时,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肠道护理技术

肠道护理技术肠道护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源性大肠。
目的:帮助患者建立排便规律,消除和减少由于失禁造成的难堪,预防因便秘、腹泻与大便失禁导致的并发症,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包括:指力刺激、手指挖便、腹部按摩、肠道功能训练、药物使用指导、饮食指导等。
一、反射性大肠的护理主要表现为便秘,护理目标是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减少由于便秘导致的并发症,如肛裂、痔疮等。
护理技术包括指力刺激、腹部按摩、肠道功能训练。
1、指力刺激可协助患者左侧卧位,护士的示指或中指带指套,涂润滑油,缓缓插入肛门,用指腹一侧沿着直肠壁顺时针转动。
2、腹部按摩让病人屈膝,放松腹部,护士用手掌自右向左沿着病人结肠解剖位置方向,即自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做顺时针环状按摩。
3、肠道功能训练包括盆底肌训练、腹肌训练、模拟排便训练(1)盆底肌训练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双膝屈曲稍分开,轻抬臀部,缩肛提肛,维持10秒,连续10次,每天练习3次。
(2)腹肌训练仰卧位直腿抬高训练、仰卧起做等。
(3)模拟排便训练选择适当的排便环境,根据病人以往的排便习惯安排排便时间,指导病人选取适宜的排便姿势。
4、药物使用5、饮食与运动二、弛缓性大肠的护理弛缓性大肠与反射性大肠的不同,病人的排便中枢被破坏,因此病人无法依靠肠蠕动实现主动排便。
通常表现为大便失禁。
康复护理的目标:保持形成大便、减少大便失禁的次数,养成规律排便习惯。
1、手指协助排便2、肠道功能训练3、皮肤护理4、饮食指导三、注意事项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神经源性大肠病变,在进行规律的肠道护理之前,应先将肠道中积存的粪便排清。
训练的时间要符合病人的生活规律,并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和评价。
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心理疏导、尊重病人人格,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减轻病人由于排便障碍带来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流程
直肠功能训练操作指引
一、目的
1.促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
2.建立正常的排便模式。
二、实施要点
(一)评估
1.排便情况(大便几天解一次,虽然我们不要求一天解一次,但不要超过3天)
2.饭食情况。
(饮食结构是否合式,营养能否满足,每天的饮水量加输液量能否达到2000ml)3.排便习惯。
(一般早餐后最好原因是胃—结肠放射在早餐后最强,如因日常生活关系亦可安排在中餐晚餐后。
但必须固定。
选择、安排、固定一个30min的棑便时间段。
)
(二)用物准备
检查手套两双、石蜡油一小瓶。
(三)操作要点
1腹式呼吸20次。
2腹部顺时针按摩10-15次。
3直腿抬高10-15次
4桥式运动10-15次。
5脊柱提捏2次,骶尾部按摩。
6牵拉肛门括约肌10-15次。
7盆底肌力训练10-20次。
8模拟排便。
(四)指导要点
1.进食高纤维、高容积、高营养的食物。
2.定时排便训练(最好是早餐后)。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并坚持功能训练。
三、注意事项
1.手法到位,动作规,力度适中。
2.关爱患者,注意隐私保护。
直肠功能熟练操作质量及评分标准
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服务规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
2.避免便秘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二、工程规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包括有无肛门直肠手术、肛裂、插管、溃疡、感染、下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等。
3.指导患者正确的深呼吸和盆底肌训练。
4.脊柱、尾骶部、肛周皮肤不完整者勿进行操作,脊柱固定患者相应区域的操作要轻柔。
5.操作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力度,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
6.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7.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及排便习惯。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主动配合,对服务满意。
2.患者建立的排便习。
3.便秘改善。
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流程
膀胱功能训练操作指引
一、目的
1、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
2、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实施要点
(一)评估
1、患者的膀胱功能情况。
2、患者的排尿方式。
3、患者的饮水情况
4、患者脊柱、骶尾部、肛周皮肤情况。
(二)用物准备:
检查手套一双。
(三)操作要点:
1、有尿意嘱患者屏气用力排尿5—10次,无尿意者耻骨上膀胱区轻叩15—30次。
2、指导收缩、放松会阴部股肉10—20次。
3、盆底股训练10—20次
4、桥式运动10-20次。
5、对患者的排尿扳机点进行不同方法的刺激。
6、模拟排便。
7、观察尿液的性质,测量残余尿量并记录。
(四)指导要点:
1、按计划饮水。
2.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并坚持训练。
三、注意事项:
1.手法到位,动作规,力底适中。
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服务规
一、工作目标
1、维持正常的肾脏功能。
2、预防泌尿系感染。
3、避免尿失禁和尿潴留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二、工作规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患者及环境准备。
3、评估患者病情及皮肤
4、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及盆底肌训练。
5、协助患者舒适体位,注意保护隐私。
6、协助患者寻找排尿扳机点,进排尿功能恢复。
7、脊柱、尾骶部、肛周按摩时,局部皮肤不完整者勿进行此项操作,脊柱固定患者相应区域的操作宜轻柔,膀胱过度充盈时亦不能进行操作,需先排空膀胱。
8、操作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不同力度,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主动配合,对服务满意。
2、患者能严格执行饮水计划。
3、无泌尿系统感染和皮肤完整性受损情况发生。
膀胱功能训练操作质量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