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详细检验规程

合集下载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原材料进料检验是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在后续的生产中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主要包括进料样品的采集、仪器设备的校准、检验方法的选择和检验结果的评定等内容。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的具体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首先,进料样品的采集是原材料进料检验的重要环节。

采集样品时,应根据生产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避免样品污染和变质。

采样时应尽量避免手工接触,采用无菌采样器具或自动取样系统。

采样前应对采样容器进行洗净和消毒,确保容器内无杂质。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氧化、水解和挥发等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

其次,仪器设备的校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检验设备应定期校准,并有相应的校准记录。

校准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仪器设备的使用也应符合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第三,对进料样品的检验方法应根据具体的原材料特点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选择。

常见的原材料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指标检测、微生物检测和残留物检测等。

在选择检验方法时,应注意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同时,还应考虑检验方法的费用和检验周期,避免因检验周期过长而影响生产进度。

在进行原材料进料检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和档案,确保检验结果可追溯。

检验记录应包括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内容。

同时,还应保存样品的备样,以备日后需要进行复检。

综上所述,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并能有效应对潜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一、引言。

原材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原材料检验规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 制定检验计划,在开始检验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地点、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内容。

2.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确定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3. 准备检验设备,确保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完好性,对于需要校准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校准。

三、检验过程。

1. 取样,根据检验计划,从原材料中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 样品标识,对取得的样品进行标识,包括样品编号、取样地点、取样时间等信息。

3. 检验项目,根据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各项检验,包括外观检验、理化指标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4.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准确记录,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数值、检验结论等内容。

四、检验后的处理。

1. 合格品处理,对于合格的原材料,及时进行标识并妥善存放。

2.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做好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工作。

3. 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形成检验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人员。

五、质量控制。

1. 定期复检,对于重要原材料,要进行定期复检,确保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2. 检验数据分析,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3. 不良事件处理,对于因原材料问题引起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不良事件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六、结论。

建立科学、严谨的原材料检验规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和安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原材料检验规程是指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下面是一份原材料检验规程的示例,以帮助你了解如何编写这样的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质量要求,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原材料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外观等方面的检验。

2. 检验项目和要求2.1 化学成分检验:检验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标准。

要求使用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每批次原材料不少于三个样品。

2.2 物理性质检验:检验原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密度、粘度、熔点等方面的检验。

2.3 外观检验:检验原材料的外观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要求。

主要包括颜色、杂质、异味等方面的检验。

2.4 其他检验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 检验方法3.1 化学成分检验方法:使用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验,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3.2 物理性质检验方法:使用标准物理性质测试方法进行检验,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3.3 外观检验方法:使用人工观察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4. 检验设备和仪器4.1 火焰光度计:用于检测化学成分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4.2 综合硬度计: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硬度。

4.3 粘度计: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粘度。

4.4 其他依据具体情况确定。

5. 检验记录和结果评定5.1 检验记录:每次检验都要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样品编号等相关信息,并将检验结果填写入检验记录表中。

5.2 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和公司的质量要求,判定原材料的合格或不合格,不合格的原材料需要进行退货或重新加工。

6. 异常处理和纠正措施6.1 异常处理:发现原材料检验结果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停止使用该批次原材料,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6.2 纠正措施:根据异常处理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物料检验规程1.目的本规程旨在确保车间采购的原材料、部件或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规范外购、外协物料的检验作业,确保物料入库合格,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保证公司生产质量。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产品]所需采购的物料和产品的检验。

3.编制依据J BT5936-2018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QB/T 4494-2013 自锁式聚酰胺扎带《工业凡士林》(GB/T 9106-2018)GB/T 33509-2017机械密封通用规范4.职责4.1.采购部4.1.1.采购部按采购计划要求采购,负责采购材料的质量保证文件的收集,并确保其真实性、及时性。

4.1.2.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说明物料不合格的原因,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处理。

4.2.质检部4.2.1.负责外购原材料的外观、物理、化学检验等全面检验,4.2.2.根据检验结果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并制作检验报告。

4.2.3.将检验报告提交给采购部门。

4.3.库管部4.3.1.必须确认材料的检验结果是合格的,方能接受材料入库,按采购计划与送货清单核对数量、规格、型号等,并进行存储保管。

4.3.2.负责不合格品隔离及登账等工作。

4.4.生产车间4.4.1.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原材料有质量问题的,须立即通知质控部。

5.检验项目、方法及判定详情查看《附表:检验项目、方法及判定》。

6.检验记录6.1.将检验结果以表格形式记录。

记录表格详见《物料检验记录》,记录包括物料的名称、规格、供应商、检验结果等信息。

6.2.每次检验工作结束后,将所有记录表格装订成册归档。

6.3.物料检验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6.4.物料检验记录保存至少三年,以备审核和追溯需要。

7.处理不合格物料的流程7.1.如果物料不合格,库管部和质检部将及时通知采购部。

7.2.采购部需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说明物料不合格的原因,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处理。

7.3.供应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将不合格物料进行退回或重新供应。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一、引言原材料是产品生产的基础,原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为了保证生产顺利、产品质量稳定,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就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进行详细描述。

二、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1. 概述为了保证原材料质量,规范原材料进厂检验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厂原材料的检验工作。

3. 职责分工(1)采购人员:负责审核“供应商材料提供商认证”。

(2)仓库管理员:负责协助检验人员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入库操作。

(3)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原材料检验规程,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4. 原材料检验程序(1)交货验收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交货验收,查看运输单据,检查原材料与运输单据是否一致。

(2)外观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的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裂纹、气泡等缺陷。

(3)尺寸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尺寸检查,通过测量原材料的长、宽、高和重量等参数,确定原材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4)性能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性能检查,通过对原材料进行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等多项检测,确定原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材质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材质检查,确定材料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5. 检验方法与标准(1)外观检验:GB/T 1544(2)尺寸检验:GB/T 1804(3)性能检验:GB/T 8910(4)材质检验:GB/T 43336. 检验结果处理(1)检验结果属于不合格的原材料,检验员应当立即报告采购部门,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处理。

(2)检验结果属于质量等级不符合的原材料,采购部门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该原材料。

(3)检验结果属于合格的原材料,检验员应当及时向仓库管理员反馈结果,并将原材料入库。

7. 记录管理每一轮原材料的检验结果都应当被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检验人员、检验时间、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不符合项及处理方法等信息。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为保证本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维护其企业信誉,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本公司原材料采购和检验必须遵守下列规范:1. 职责1.1原材料采购和检验人员应努力精通本岗位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所购材料的技术标准和使用要求。

1.2所购材料必须从本公司评审认可的生产厂和经销商处采购,不得擅自采购于其它部门及类似的中间商。

1.3从钢厂采购的材料必须以批为单位,同批材料为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热处理规范的材料所组成,在运输和装卸过程时应标识清楚不得混乱。

1.4所购材料必须明确其生产厂家,技术标准和质量文件是否齐全,与实际材料是否符合。

材料入公司即填写验收入库单通知检验室验收。

1.5检验室接到报检通知单后,应根据检验规程及时检验,验收合格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1.6检验抽样数量:外观和几何尺寸30%,成分分析同一炉批号抽1件,机械性能同同一炉批号抽2件。

2.元钢的检验2.1引用文件GB699-99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GB1220-2007不锈钢棒GB702-2008热扎钢棒尺寸、外型、重量及允许偏差ASTM A182-2005高温用端子或轧制合金钢和不锈钢法兰、锻制管件、阀门和部件。

ASTM A105-2004管道元件用碳钢锻件。

ASTM A276不锈钢棒材和型材。

NB/T47008-2010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NB/T47010-2010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

GB1527—97铜及铜合金拉制铜管。

2.2质量文件核实所提供的原始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如果材质证明为复印件必须加盖经销单位的红色印章),内容是否真实,炉号、批号与实际材料是否相符。

2.3表面质量:2.3.1不得有裂缝、结疤、夹杂、折迭、发纹、凹坑、鳞层、分层、缩孔。

2.3.2表面局部缺陷应清除,宽度不得小于清除深度的5倍,深度不得大于下列数值,直径小于80的材料为该尺寸公差的一半。

2.3.3直径大于50mm,允许有15mm的毛刺存在;直经≤50 mm,允许有10mm毛刺存在。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一、目的:明确原材料检验标准,规范原材料检验工作流程,确保生产使用的物
料是检验合格的。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的检验作业。

三、权责:
3.1、供应部负责按原材料标准要求采购,对不合格进料跟踪处理。

确保原材料
供应方是经过评估、考核评定合格的供方;
3.2、供应部负责进料的报检,仓库及时将合格的原材料入库,不合格的及时退货。

3.3、品管部负责按要求执行进料的检验作业,进料产品的状态标识,不合格进
料的信息反馈,不合格进料的跟踪处理。

四、原材料检验作业流程
4.1、原料检验员接到供应部的《报检单》后,首先检查《报检单》的料号/品名/规格是否与业务下达的生产通知单及生产部下达的生产通知单相符, 如不相符,则不与检验,与采购人员联系处理。

如相符,则检查实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2、检验完成后,出具原材料检验报告,原材料检验报告一试两份,一份留存,一份报采购。

如合格在材料上按批次贴合格证,不合格的贴不合格证。

4.3、当出现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质检员将每批原料的检验结果登记在《原料记录本》上。

4.4、生产使用原材料时,操作工和制程质检员对每件原材料进行用前和用中检查,发现不合格原料时停止使用,经质检员确认并贴不合格证和“退货”单。

质检员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不合格原料记录表》上。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一、目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工序,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钢板、圆钢、螺纹钢等钢材。

三、检验规程:凡进入本公司的原材料,均需提供供货厂商的资质材料并加盖销售厂商的有效印章。

1、抽样方式:
同一炉号的原材料取样不少于6件
不同炉号的原材料各取样3件
外观检测抽样不少于10件
2、检验项目:
通常情况下,先目测其外观是否合格
对圆钢而言,量其直径和长度。

对于螺纹钢,除了量其直径和长度,还要测量它的肋高和肋间距
对原材料的力学性检验,要测量它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3、检验方法:
首先目测原材料外观
用量具量其几何尺寸(钢直尺,钢卷尺,塞尺,游标卡尺等)本公司委托有资质的嘉畅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对其进行力学性检验4、判定原则:
凡外观有裂纹、明显凹凸的杆体数量超过30%的视为不合格
几何尺寸不符合率超过10%的视为不合格
力学性能必须保证使用要求
以上各项凡有一项不合格均为不合格品,予以退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详细检验规程
编制:王刚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包头市新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序号名称页次
目录
1 阀体详细检验规程 2
2 减速电机详细检验规程 2
3 电路板组件详细检验规程 2
4 泽越电路板(RP2610) 1
5 壳体详细检验规程 1
6 基表详细检验规程 1
7 换能器检验标准 1
8 包装物详细检验规程 2
9 其它材料检验规程 2
1、阀体详细检验规程
1.1目地
检查阀体的质量状况并判断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购、退库的阀体
1.3职责
1.3.1检验员负责检查和判断
1.3.2生产部负责材料的实验
1.4检验批的构成
以《报检单》中包含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
1.5检验内容、方法及质量要求见(表一)
1.6综合判断
各项检查项目均应符合相应判定要求时,判定整批产品合格,否则不合格。

1.7其它事项
1.7.1应遵循《质量管理制度》中原材料验收制度的各项要求1.7.2在验收制度中未提到的特殊现象产生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1.8记录
《物资抽检记录》
附:表一
2、减速电机检验规程
2.1目地
检查电机的质量状况并判定
2.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购和退库的电机
2.3职责
2.3.1检验员负责检查和判定
2.3.2生产部负责材料的试验
2.4检验批的构成
以《报检单》中包含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
2.5检验内容、方法及质量要求见(表二)
2.6综合判断
各项检查项目均应符合相应判定要求时,判定整批产品合格,否则不合格。

2.7其它事项
2.7.1应遵循《质量管理制度》中原材料验收制度的各项
要求
2.7.2在验收制度中未提到的特殊现象产生时,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处理。

附:表二
3、电路板组件检验规程3.1目地
检查电路板组件的质量状况并判定
3.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购和退库的电路板组件
3.3职责
3.3.1检验员负责检查和判定
3.3.2生产部负责材料的试验
3.4检验批的构成
以《报检单》中包含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
3.5检验内容、方法及质量要求见(表三)
3.6综合判断
各项检查项目均应符合相应判定要求时,判定整批产品合格,否则不合格。

3.7其它事项
3.7.1应遵循《质量管理制度》中原材料验收制度的各项
要求
3.7.2在验收制度中未提到的特殊现象产生时,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处理。

3.8记录
是否需要留下记录?
附表三
备注:电路板组件是按照技术部的图纸加工的,根据生产实际需技术部的根据图纸验收
4、泽越电路板(RP2610)
4.1检验环境:室温条件下,室内应保持清洁干净。

4.2检测设备:放大镜、安装校表软件电脑一台、检验用集中器一台、手持万用表1块、RP2600检测工装,3.6V直流电源。

4.3检验标准要求及步骤(见表四)
5、壳体详细检验规程
附:表五
6、基表详细检验规程
7.HNH系列超声波换能器检验规程
8、包装物详细检验规程8.1目地
检查包装物的质量状况并判定
8.2使用范围
适用于外购、退库的包装物
8.3职责
检验员负责检查和判定
8.4检验批的构成
以来料数量为一个检验批
8.5检验内容、方法及质量要求见(表四)
8.6综合判定
各项检查项目均应符合相应判定要求时,判定整批产品合格,否则不合格
8.7其它事项
8.7.1应遵循《质量管理制度》中原材料验收制度的各项要求8.7.2在验收制度中未提到的特殊现象产生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附:表四
9、其它材料检验规程9.1目地
检查材料质量状况并判定
9.2适用范围
此规定适用于辅材和检测手段无法固定的原辅材料
9.3职责
9.3.1检验员负责检查和判定
9.3.2生产部负责材料的试验
9.4检验批的构成
以《报检单》中包含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
9.5检验内容、方法及质量要求
9.5.1检查内容、方法
检查此类辅材,应检查有无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产品标识是否清楚。

若有些材料的性能需要进一步试验判断时,可增加相关试验
9.5.2质量要求
(1)应有质保书和合格证(2)产品标识应清楚、
9.6综合判定
各项检查项目均符合相应判定要求时,判定整批产品合格,否则不合格
9.7其它事项
9.7.1应遵循《质量管理制度》中原材料验收制度的各项要求9.7.2在规范中未提到的特殊现象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9.8记录
《报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