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两首》原创练习题【附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原创练习题【附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原创练习题【附答案】《醉花阴》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 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B. 良辰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C. 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D. 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瑞脑销.金兽②莫道不销.魂③有暗香盈.袖④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 “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 “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

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4、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全词内容单纯,上阕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 下阕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 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 全词景中寓情,情中有态,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下列对词中意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

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也笼罩在词人的心头。

B. “瑞脑”是一种香料,词人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写出了她的满怀愁绪和百无聊赖。

C. “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同时点出秋夜就寝情状。

夜半凉意透帐,寒气侵骨,可知词人因怀人而彻夜失眠。

D. “暗香”指菊花的香气,菊花傲霜而开,暗示词人高洁的胸怀和脱俗的志趣,“暗香盈袖”给词人带来了快慰。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 Word版含答案.doc

“免费租用”?2013年5月15日,《扬子晚报》刊有《沪语导游可放口袋》一文。

文中说:“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古猗园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免费租用一台语言导览器,收听专业的沪语讲解。

”这里“免费租用”是什么意思?使用这个“语言导览器”到底要不要交费?“免费”是不交钱的意思,“租用”是以归还原物并给一定代价为条件而使用别人的东西,如租用家具。

可见,“免费租用”的说法是矛盾的、错误的。

把“租”改为“使”就通了。

2013年合订本,作者:洪家模——摘自《咬文嚼字》相关知识词的句子长短词的句子,不仅有五字的、七字的,还有一字、二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九字、十字的,还有十一字的长句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断句。

八字以上的句子,词谱一般给以断开。

但不同的作者有时也可能作不同的处理。

例如八字句,可断为“上三下五”(如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或“上四下四”(史达祖:“定知我今——无魂可消”);或“上一下七”(向子:“但——长江无语东流去”);或“上二下六”(柳永:“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识记字音鹧鸪..(zhè ɡū) 冠.儿(ɡuàn ) 骚.人(sāo ) 煞.(shà) 捻.(niǎn ) 簇.带(cù) 风鬟.(huán ) 霜鬓.(bìn )“士”是会意字,从一从十。

本义为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

如“士兵”“斗士”等。

战国以后,引申为有教养有地位的人,如“策士”“士大夫”等。

后泛指男子,也有表示对人的美称之意,如“女士”“斗士”“勇士”等。

“士”都个部首字,凡从“士”的字大都与男性有关。

如“壮”“志”等。

“士”也可作声符,如“仕”等。

鹧鸪天·桂花阅读《鹧鸪天·桂花》,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意境】结合上阕,简要概括桂花的特点。

答案:桂花色泽暗淡、轻黄,秉性柔和、雅致;情怀疏淡,踪迹偏远,香气纯正;朴实无华,具有独特的内在美。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Word版含解析-(1)资料讲解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Word版含解析-(1)资料讲解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W o r d版含解析-(1)15李清照词二首“免费租用”?2013年5月15日,《扬子晚报》刊有《沪语导游可放口袋》一文。

文中说:“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古猗园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免费租用一台语言导览器,收听专业的沪语讲解。

”这里“免费租用”是什么意思?使用这个“语言导览器”到底要不要交费?“免费”是不交钱的意思,“租用”是以归还原物并给一定代价为条件而使用别人的东西,如租用家具。

可见,“免费租用”的说法是矛盾的、错误的。

把“租”改为“使”就通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洪家模走近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作品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多的是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

相关知识词的句子长短词的句子,不仅有五字的、七字的,还有一字、二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九字、十字的,还有十一字的长句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断句。

八字以上的句子,词谱一般给以断开。

但不同的作者有时也可能作不同的处理。

例如八字句,可断为“上三下五”(如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或“上四下四”(史达祖:“定知我今——无魂可消”);或“上一下七”(向子:“但——长江无语东流去”);或“上二下六”(柳永:“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识记字音鹧鸪..(zhèɡū)冠.儿(ɡuàn)骚.人(sāo)煞.(shà) 捻.(niǎn) 簇.带(cù)风鬟.(huán) 霜鬓.(bìn)“士”是会意字,从一从十。

本义为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5李清照词二首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5李清照词二首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声声慢》) (《夏日绝句》)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永遇乐》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描画出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夕 阳无限好”的图景,而全词表现的却是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无限伤感, 开篇这两句是否与全词的意境一致?为什么?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写作背景 《鹧鸪天·桂花》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界尚无确考。李清照在24岁时,因其夫赵明诚奔父丧, 加上当时的党争的连累,曾居乡里多年,从这首词的内容XXX看,或许作于这一时 期。 《永遇乐》 此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确考定。但从作品所写的内容以及所表达 的情感,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流落江南时所写。教科书的“资料信息”所 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 《永遇乐》词”应是可信的。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与靖康之变之前相比, 是截然不同的。
提示:这两句与全词的意境一致。这首词一开头就设下三个疑问。从这三个疑 问中,人们可以看出一个漂泊者的内心活动,也可以感受到这三个疑问是从一颗饱 受创伤的心灵发出来的。那天是元宵佳节,太阳刚刚下山,和太阳正好相对的月亮 就从东方升起来了,它透出轻纱似的云霭,恍如一片浑圆的璧玉,晶莹可爱;西边低 空,太阳却像是熔开了的金块,慢慢沉落下去,风景真是美丽极了。这样明朗的元宵, 正是看灯的好机会,可是,词人却别有心事,她看着这天色,突然涌出了“人在何处” 的疑问。这真是情怀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 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沧桑之客的特有疑问,更是带着她特有的孤身流落的情 怀而发出的疑问。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同步检测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同步检测

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同步检测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5.“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

李清照与赵明诚曾有过一段“感月吟风”、富有诗意的幸福生活;“多少事”,表示很多,记也记不清了。

可如今孤身一人,年老飘零,心情不好,什么事也做不成。

表现了词人对今非昔比、家破人亡的无限感喟。

6.李清照本对“试灯”、“踏雪”这两件事都很感兴趣,可如今,却认为“无意思”、“没心情”,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处进一步表露了词人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

李清照初到建康,踏雪登石头城,北望中原,今则大势已去,恢复无望,哪里还有心情去欣赏花灯,踏雪寻诗呢?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菩萨蛮①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②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南渡以后的最初几年。

②人胜:古代妇女于人日(正月初七)所戴的佩饰。

7.第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渲染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乡愁。

8.请简要回答词人“春意看花难”的原因。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含答案

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人生遭际、文学地位。

2.认识李清照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

3.初步体会李清照词婉约和谐优美的特点,即阴柔的美。

4.体会李清照词中通过议论来画龙点睛的手法及心理活动的描写。

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诗意解读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

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

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

“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

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

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

“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

“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

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了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

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字。

“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

末句重用“消”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

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

名句识记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考点演示本词通篇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其父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的行政长官。

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5 李清照词二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5 李清照词二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15 李清照词二首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词人。

她的词,时而温婉细腻,楚楚动人;时而纵横豪放,掷地有声。

她在那个视女性为附属物的时代里,巾帼不让须眉。

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生,在她的身上,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已经凸显。

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作为一位词人,她成就卓越;作为一位女性,她意义非凡。

李清照和张爱玲是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上才绝一代的璧女,若将两人放在同一时空,必定是一对漂亮的并蒂莲,立于文学史册上竞芳吐艳,各现妙姿。

尽管隔山隔水隔着遥远的时空,两位绝代才女在身世爱情及晚年命运遭遇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不得不让我们承认,上天给了她们惊艳的才华之后,果然在爱情及生活中再不多给一些。

原来上天就是【课内挖掘】李清照与赵明诚: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我国古代的大学生)赵明诚。

赵明诚是当时的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幼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李清照与赵明诚志同道合,他们不仅都善诗能文,而且都爱好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的字画)学。

李清照帮助赵明诚一起搜集碑文字画,收藏金石器皿,还和他一起,对家中所收藏的商周时期的彝器、汉唐时期的石刻拓本进行整理研究。

闲暇时,夫妻俩诗词唱和,情意深长。

据说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一年重阳节,李清照写了一首词《醉花阴》,寄给在莱州(今山东掖县)做官的赵明诚。

赵明诚读后叹赏再三,自愧不如。

为了胜过妻子,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一共写了五十首词。

他把李清照的《醉花阴》夹在其中,给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细细地读了几遍,说:“只有三句极好。

”“是哪三句?”赵明诚追问。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公元1127年,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赵明诚离开任所去奔丧。

宋高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江宁知府。

第二年,李清照也为避乱来到江宁。

赵明诚来江宁时,曾把家中最名贵的金石字画装了十五车,一起带来。

2018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15李清照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15李清照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

◆15李清照词二首不要对他说不行美国洛杉矶道奇棒球队领队汤米·拉索达谈怎样应付状态不好的球员,他说:我记得有个球员来问我:“干吗不派我上场?”要是我对他说“小伙子,不派你上场是因为你这不行,那也做不好”,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对他说不行,而对他说:“小伙子,我现在派上场的是本队最好的球员,也许明天你也是其中之一。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赏读:人总是要死的,但为国捐躯,光照史册,那么虽死犹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赏读:男儿何不佩挂刀剑从戎,为国家平定被割据的五十州。

抒发了为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赏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

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一、作者视窗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作品有《漱玉词》等。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夏日绝句》等。

二、写作背景《鹧鸪天·桂花》:北宋末年受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

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悉心研究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单元检测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漱.玉词(shù)(2)熔.金(rónɡ) (3)闲暇.(xiá)
(4)搓捻.(niǎn) (5)簇.拥(cù) (6)憔悴
..(qiáo cuì)
(7)风鬟.(huán) (8)霜鬓.(bìn)
2.《永遇乐》开篇写了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的暮色景象,从全词内容来看,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作用表现为与下文写谢绝前来相邀的酒朋诗侣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表现词人内心的伤感。

3.下列对《永遇乐》中语句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诗人把夕阳比喻为熔化的金子,把傍晚飘动的云比喻成璧玉。

这是分别从色与形上捕捉了相似点。

B.为了适用格律和音韵的需要,诗词中常用倒装句和省略句。

比如本词上片末句——“来相召”的主语是“酒朋诗侣”;“香车宝马”省略了谓语“乘”,它们的位置在“来相召”前;“谢他”省略了主语“我”。

C.下片的“闺门多暇”,形容词人年轻时美满闲适的生活;“偏重三五”,指每月的十五日(即望日)都要与“酒朋诗侣”相聚。

D.从下片的“中州盛日”、“记得”、“如今憔悴”等词语透射出来的信息看,这首《永遇乐》侧面描写出金兵南侵,毁灭了她美满闲适的生活。

答案 C
解析C项中对“偏重三五”的叙述错误。

“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句是写词人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在四时八节的良辰盛会中,人们最重视元宵佳节。

4.《永遇乐》中所描述的今昔元宵佳节有什么不同?说说其中隐含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今朝在和风煦日的春日里,担心风雨转眼将至,连“酒朋诗侣”的召唤也觉兴味索然;可是从前盛装打扮,呼朋唤友,却是怎样繁盛的景象啊!一盛一衰,不言而喻。

后两句尤让人不堪,“不如”其实是情非得已而故作洒脱语。

全词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念、对现实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作思想内容的鉴赏能力,要注意通过分析词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而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临江仙(并序)
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5.“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

李清照与赵明诚曾有过一段“感月吟风”、富有诗意的幸福生活;“多少事”,表示很多,记也记不清了。

可如今孤身一人,年老飘零,心情不好,什么事也做不成。

表现了词人对今非昔比、家破人亡的无限感喟。

6.李清照本对“试灯”、“踏雪”这两件事都很感兴趣,可如今,却认为“无意思”、“没心情”,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处进一步表露了词人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

李清照初到建康,踏雪登石头城,北望中原,今则大势已去,恢复无望,哪里还有心情去欣赏花灯,踏雪寻诗呢?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菩萨蛮①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②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南渡以后的最初几年。

②人胜:古代妇女于人日(正月初七)所戴的佩饰。

7.第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渲染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乡愁。

8.请简要回答词人“春意看花难”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季节虽是早春但仍春寒料峭;因羁旅乡愁而彻底难眠,赏花的心绪顿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9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住尘香花已尽”暗含着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伤感和对自身年华已逝、飘荡无依的感慨;“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句奇特而有新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注],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10.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以人喻梅,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冰清玉洁,明艳出群。

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

11.作者上片写梅与下片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

下片则转用侧面烘托,以月色玲珑、金尊绿蚁、群花来衬托梅的雅洁不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