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生物七下15.1《人口的增长及其所产生的问题》word学案
春北师大版生物八下24.1《人口增长与的计划生育》word导学案

第24章人与环境第 1 节人口增添与计划生育1.经过查问相关资料,知道世界和我国人口增添情况,提升自己查问资料的能力。
2.能说出人口增添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均衡造成的影响,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知识点一 :世界人口的增添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认真察看课文第 1 小题的表格,填空 :(1) 认真比较表格 ,计算从公元 1 年到公元 1000 年 ,这 1000 年的时间里 ,人口增添了0.3 亿 ,从公元1000 年到公元1900 年 ,这 900 年的时间里 ,人口增添了13.2 亿 ;而从公元1900 年到公元1999 年 , 在这 100 年里 ,人口增添了44 亿。
(2) 人口数目增添一倍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倍增期。
第一次人口倍增期大概经历了1650 年 ,请同学们计算出人口从10 亿到 20 亿、 20 亿到 40 亿、 30 亿到 60 亿用了多长时间 ?经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从 10 亿到20 亿 ,经历了123 年的时间 ;20 亿到 40 亿 ,经历了 47 年的时间 ;从 30 亿增添到60 亿, 经历了 39 年的时间 ;经过计算我知道了人口的增添速度愈来愈快。
2.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边的表格,假设此刻每增添 10 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为12 年 ,请预计到2050 年全世界人口大概为多少 ?大概是 101 亿人口。
3.联合国将7 月 11 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同时决定从1990 年开始 ,在此后每年的7 月11日 ,全世界举行“人口日”活动 ,我国确立计划生育政策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知识点二 :地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阅读课文的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 :1. 粮食是人类生计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耕地是生产粮食的基地,而我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创建了世界的奇观。
2.在解决粮食问题上,我们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就是节俭粮食。
3. 水是人类生计和发展最基本的环境条件,是限制人口增添的一个重要要素。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下册15.1人口增长及其所产生的问题学习单

第15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一课时、人口的增长及其所产生的问题学习单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1、世界人口的发展历程(a)观察世界人口变化示意图:(b)根据你的观察,完成表格填写“人口里程碑”。
(c) 讨论世界人口变化的规律世界人口从10亿到70亿,每增加10亿其时间间隔有______的趋势,这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正在不断地________。
世界人口的加速膨胀,需要引起人类社会足够的重视。
2、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中国人口数量变化。
(1)表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表(单位:亿)在所给的坐标图上绘出“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表中数据的折线图。
(2)两百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到2015年已达到13.8亿人左右。
表2: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单位:亿)(a)利用上一题的同一个坐标,画出“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中数据的折线图。
(b)根据你所画的折线图中的信息,比较我国和世界人口,有什么发现?(c) 从折线的变化中可看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_________的趋势,这与我国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有关。
(d)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采取的措施是( )。
A. 使人口不再增长B. 减少城市人口的比重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鼓励按政策生育,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
D.开垦荒地,增加耕地数量。
3、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问题:(a)在所给的坐标图上画出人口和人均耕地变化折线图。
(b)折线图上的信息反映出建国后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数量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精选教育文档

七年级-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这一节课我们进入新的一章,讲世界的居民和聚落。
地球上有大量的人口,这就是地球上的居民,他们主要集中分布在一起,形成聚落,小聚落比如村镇,大聚落比如城市。
地球上的居民在数量上有一个由少到多的增长过程,而且这些人的外表特征有所差异,即属于不同的人种,这就是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人口总数:首先记住世界目前的人口数,2019年3月,世界人口达到65亿,这是一个动态的数据,每年递增约8000万。
到今天2019年11月,又过去了两年半多了,也就是说世界人口有增加了2亿,达到67亿了。
2、人口增长:世界上这么多的人口是逐渐增加形成的,我们看世界人口增长曲线,这条曲线我们可以分成两段,前段比较平,后段比较陡,这中间的时间大约为194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前世界人口总体增长较为缓慢,二战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从战后精疲力尽的资本主义殖民者手中独立出来,赢得了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人口也迅速的增加。
以我国为例,1945年抗战结束,又打了三年的解放战争。
1949年建国,这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
建国前就是一系列的战争,人口不可能有大的增长。
一和生命的诞生,母亲还是要看看生产的环境是否安全,一个生命的成长,也要看这个环境是否平安稳定。
我们看活动1中,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世界人口在1830达到10亿,100年后的1930年世界人口达到了20亿,从20亿到30亿就只用了短短的30年,30亿到40亿就只用了短短的15年,40亿到50亿更是缩短为12年,50亿到60亿也是12年。
2019年10月12日凌晨,随着前南斯拉夫城市萨拉热窝(今天波黑共和国首都)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世界人口总数无情地闯过了60亿大关。
联合国秘书长亲临医院看望这个世界第60亿个公民,表达了对这对母子的问候,同时发表讲话表达了联合国对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关心。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的,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又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上海版生物七下15.1《人口的增长及其所产生的问题》word教学参考

练习册P39-41
板书
设计
人口增长及其所产生的问题
一、人口发展的历程
二、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影响
课后
作业
基础
一、1.2二、3.
预计
完成
时间
10
拓展
三、4.5
5
教学后记:主要通过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情况,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的能力,折线图以前没有学习过,老师应加以指导绘图。
补充
就业:
当人口增长使劳动力供需失衡时,工资超减。而工作量不会因剩余劳动力环境迅速改善,因为就业者将被迫延长劳动时间,但各种津贴会减少,而且降低对作业活动的控制能力。
1、概念
出生率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阅读图表,完成记录
3、交流
近百年来,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尤为突出。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2.95亿。
人口过度会给资源带来哪些问题?
指导完成活动15.2
折线图中找出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数量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2、从你所画的折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讨论问题:
从曲线中,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一个的什么的趋势?这与我国采取的什么人口政策有关系?
我国又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控制人口增长的呢?
我国通过什么办法来提高人口的素质?
[人口的素质指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水平。]人口增长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的。
(三)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风华初级中学教案
课题
人口增长及其所产生的问题
课时
1
授课日期
2008.4
主备
叶清
2.1.1人口的变化学案

农业革命前:极其缓慢 农业革命期间:速度加快 工业革命后:迅速增长 近100年来:急剧增长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体趋势:不断增长2.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 时间变化(4)空间变化二、人口中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标准: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四、人口的迁移1.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国际口人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图解四、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们为了寻找食物、土地而迁移,受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工业社会:为了寻找优化配置而使劳动力不断迁移,社会经济因素成为迁移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迁入地: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也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有积极意义,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控制能力的加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环境难民:由于大坝、水库建设或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无法生存的人。
【真题再现】(2011·江苏地理·T15~16·单选·4分)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5.1《人口的增长及其所产生的问题》word教学参考

风华初级中学教课设计课题人口增添及其所产课1讲课主备叶清生的问题时日期付备教课知识与技术: 1、认识世界和中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目标2、认识人口过分增添所带来的问题;3、知道我国相关人口问题的国策。
过程与方法:经过对上海社会的察看,加深认识人口过分增添带来的问题。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从数据剖析中意识到,我国实行相关人口问题国策的重要性要点1、认识世界和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向。
难点2、认识人口过分增添带来的问题。
阅读人口统计图表的技术教具学具教课环节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教课预媒体呈间见与对现内策容、方式教课导入跟着社会的不停发展,现在人类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人口问题就是此中之一。
新授(一)世界人口的历一、人口程发展的历【活动 15.1 】程1、察看世界人口的察看图表变化表示图 P104 达成记录2、依据察看,达成表格剖析议论3、议论世界人口的进行记录变化规律议论问题:世界人口从 10 亿到(时间间隔缩短)60 亿,每增添 10 亿(人口增添速度加其时间间隔有什么的快)二、人口过分增添带来的影响趋向?这说了然什么问题?(二)中国人口的历程绘制折线图【活动 15.1 】1、依据人口数目的剖析议论变化表,在座标图上进行记录画出表中数据的折线图(最近几年来我国人口增2、从你所画的折线长速度有减缓趋向)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加深对律?(控制人口数目,提我国人3、议论问题:高人口素质)口政策从曲线中,最近几年来我的认识国人口增添速度有一议论(控制人口增添个的什么的趋向?这计划生育是最根本的与我国采纳的什么人举措,详细内容:晚口政策相关系?婚、晚育、少生、优生)我国又是经过什么办法来控制人口增添的(优生、优育和教呢?育)加深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我国经过什么方法来提升人口的素质?[ 人口的素质指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水平。
]人口的增添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的。
(三)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添率的关系听讲1、观点出生率指某一地域在一准期间(往常一阅读图表,达成记录年)出生人数与均匀沟通人口之比。
上海市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上海市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造工具、用火都促进了古人类大脑的发达B.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重要证据C.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D.语言的产生有利于古人类更好地交流合作2.人类生殖过程大致为:精子进入体内,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发育成胚胎,直至分娩,此过程依次经过图中的结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③②D.④③②③④3.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
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A B C D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1钙铁缺乏症夜盲症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贫血症A.A B.B C.C D.D4.某同学测定花生种子的能量,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是1244千焦、1249千焦、1248千焦,则该花生的所含能量是( )A.1249千焦B.1244千焦C.1248千焦D.1247千焦5.如图,人体消化道组成不包括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6.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步骤。
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则应该选择哪两组进行对照?()123加入的物质馒头碎屑+2ml唾液馒头碎屑+2ml清水馒头+2ml唾液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保温37℃水浴10min37℃水浴10min37℃水浴10min 加入碘液2滴2滴2滴A.1和2 B.1和3 C.2和3 D.任意两组均可7.下列结构中哪些是消化腺?()①肝脏②肠腺③胃④小肠⑤胃腺⑥咽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④⑥D.②④⑤8.下边的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的呼吸情况. 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反映的呼吸频率比乙慢B.甲反映的呼吸深度比乙小C.甲表平静状态,乙表运动状态D.以上判断都不对9.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痰的形成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10.痰形成的部位是()A.咽部B.肺部C.气管和支气管D.口腔11.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
第一节《人口的增长与控制》教案(苏科版初一下)2

第一节《人口的增长与控制》教案(苏科版初一下)2苏州市景范中学张莉园一、设计思路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的内容。
依照新课程理念和本节内容的具体安排,在课堂设计中侧重于通过技能训练和体验教育加深情感教育。
1、技能训练〔一〕: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合适的资料。
学生在生活中对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认识由来以久,然而对因人口众多而带来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生存的咨询题并没有更深切的认识。
因而在课前有针对性的布置学生查找一些资料,有利于在课前就加深学生对人口咨询题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专门好的伏笔。
2、情境导入:请学生做人口咨询题的讲解员,为大伙儿介绍世界50亿、60亿人口的标志及中国人口12亿的标志。
通过对3个人口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的回忆,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和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及人口增长速度的迅速,以此唤起学生对人口过度激增的重视,便于将课堂教学内容从人口过度增长转入人口激增引起的社会、环境等咨询题中。
使学生的关注角度能够比较顺利的从对人口数量咨询题的用心转入到对人口咨询题的关注。
3、技能训练〔二〕及体验教育:学生自查资料的交流与分析。
学生对人口数量激增差不多有了充分的认识,然而如何样才能让学生能对人口咨询题产生浓厚的爱好和欲望呢?因此,我安排了学生交流和分析课前查找的资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能够针对相应的咨询题交流合适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交流和分析中就慢慢认识到了人口咨询题所面临的严肃局面。
同时依照教材中的数据表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到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上中国与世界存在差异的缘故。
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看到中国面临的人口咨询题更加严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要去解决中国人口咨询题的方法。
而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体验人口众多对人类生存的阻碍,为学生创建的确实是日常生活中的所经历和立即面临的各种情境,如:升学、交通、住房、工作等。
让学生讲述在生活中因人口众多而造成的种种不便,使人口咨询题从较大范畴的自然资源、社会和环境咨询题转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对现状的紧迫感,从而把解决咨询题的方法上升为操纵人口数量的强烈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时间:2015、3、6
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增长
机械增长(迁移) 发达地区机械增长明显 欠发达地区自然增长明显 二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1、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中用斜线表示出自然增长率 2、列表比较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
3.人口增长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转变首先从率下降开始的;☆原因人口增长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转变是从率下降开始的;★原因
【重难点突破】
探究一:(一)、(四)两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有什么异同点?
探究二:比较(二)、(三)两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的判定★
1、根据“三率”的特点来判定
如下图示:
2、根据国家类型或发展程度(即生产力水平)来判定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多为型,发展中国家多为型。
3、根据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来判定
传统型与现代型的根本区别是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可以把1%(或10‰)的数值指标作为二者的划分界线。
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则多为型;
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且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则多为型。
★准确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关键——“三关注”★
(1)关注塔型:不同的塔型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宽上窄的塔型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的问题;上宽下窄的塔型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2)关注某年龄段所占人口比重。
由此可以推知该年龄段人口出生时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或推知其人口发展中的某因素的变化。
(3)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由此可判断某时期男女性别比例状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是
2.列表比较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课下探究:中国的人口问题及措施
我国东部很多城市未富先老的措施?(注意区别和发达国家的不同)
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011·济宁高一检测)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1~3题。
1.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时间段是( )
A.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1770年
B.公元1770年到1950年
C.1950年到1999年
D.1999年到2008年
2.1770年前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是( )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B.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C.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D.低出生、低死亡、负增长
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770年前由于出生率太低,人口增长缓慢
B.1770年到1950年间,由于欧美国家出生率提高,人口增长加快
C.1950年到1999年,由于发展中国家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大
D.1999到2008年,世界人口出生率继续提高,人口增长迅猛
下图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回答4~6题。
4.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
数值约为()
A.33‰ B.43‰
C.27‰ D.15‰
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
A.1960—1961年间 B.1959—1960年间
C.1957—1958年间 D.1949—1950年间
6.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
A.人口总量稳定B.人口老龄化加速 C.人口自然增长率约在17‰左右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8.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
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2011·海淀区高一检测)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
段人口增长模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10.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1·北京高一检测)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
B.2034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
C.2005~2034年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12.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建国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
B.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
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2011·大连高一检测)读1950~2005年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图,回答13~14题。
13.在1950~2005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
14.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
A.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B.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
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
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材料二上面图甲为195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图,图乙为1950~2050年中国和全球14岁以下与65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统计折线图(预测值)。
(1)据材料一中信息判断,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多选)( )
A.0~4岁年龄段女性人口多于男性
B.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C.0~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D.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2)结合材料二中图甲及我国基本情况说明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中图乙可以看出,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首次超过14岁以下人口数量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年。
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二中图乙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乡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寿命大大延长
(4)自1950年以来,世界人口老龄化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