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公开课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黄河船夫曲初中音乐课教案

黄河船夫曲初中音乐课教案

黄河船夫曲初中音乐课教案课程类型:唱歌综合课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黄河船夫曲》,让学生感受陕西民歌的音乐风格,培养对民歌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民歌演唱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模仿、演唱等环节,使学生初步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黄河船夫曲》,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跳跃性较强、方言演唱等。

教学重点:1. 感受陕西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 准确演唱《黄河船夫曲》。

教学难点:1. 掌握歌曲中的倚音与下滑音的演唱技巧。

2. 使用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与音乐的关系。

2. 提问:你们对民歌有什么了解?陕西地区的民歌有什么特点?二、欣赏(10分钟)1. 播放《黄河船夫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及情绪。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歌曲中描绘了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三、学唱歌曲(10分钟)1. 教唱《黄河船夫曲》,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

2. 教授倚音与下滑音的演唱技巧,让学生进行练习。

3. 指导学生使用方言演唱歌曲,感受陕北风情的独特韵味。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练习。

2. 各组展示演唱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课后欣赏其他陕西民歌,了解其音乐特点,培养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学唱《黄河船夫曲》,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陕西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指导学生掌握倚音与下滑音的演唱技巧。

在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分组演唱,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但在课后拓展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地区的民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黄河船夫曲 教案教案1000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黄河船夫曲 教案教案1000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写200字,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船夫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 题目:请分析《黄河船夫曲》中使用的音色。
答案:《黄河船夫曲》中使用了多种音色,包括人声、钢琴、小提琴等。人声的表现力强,能够传达出船夫们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钢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3. 题目:请描述《黄河船夫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答案:《黄河船夫曲》描绘了黄河船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反映了我国黄河流域人民的生活和奋斗精神。这首歌曲源自我国黄河流域的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旋律:通过反复练习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线。
2. 节奏:通过节奏练习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3. 音色:通过介绍和示范,帮助学生了解歌曲中使用的音色,并能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音色特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a. PPT:使用PPT来展示歌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
b. 视频:使用视频来展示歌曲的演奏和演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情境。
c. 在线工具:使用在线音乐制作工具,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这首歌曲是以黄河上的船夫为主题,歌颂了他们艰苦卓绝的劳动精神和对母亲河的深厚感情。

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船夫号子,它是一种具有西北地区特色的劳动号子,具有铿锵有力的节奏和特殊的音乐元素,如倚音、滑音等。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

四、学唱歌曲一)研究歌词和歌曲节奏:同学们,请跟我一起来研究这首歌曲的歌词和节奏。

我们先来听一遍,然后再一起来跟唱。

二)分组合唱:同学们,请分成小组,互相合作,练唱歌。

我们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主唱和合唱团,主唱要有力度有感情地唱出歌曲,合唱团要跟随主唱的节奏,铿锵有力地合唱出歌曲。

在合唱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协调和配合,使整个合唱团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

五、欣赏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一)欣赏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同学们,我们刚才学唱的是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同样是以黄河船夫为主题的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

请大家仔细聆听,感受不同地区的同一首歌曲的不同风格和情感表达。

二)对比分析:同学们,在欣赏完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后,你们有什么感受?请大家来谈谈,这两首歌曲在风格和情感上有哪些异同点?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和欣赏了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

通过学唱和欣赏,我们了解了船夫号子的风格特点和民歌的自由性、传承性。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感受和合作能力。

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

1.这首歌曲叫做《黄河船夫曲》,通过高亢的旋律和铿锵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黄河船夫们在面对惊涛骇浪时的勇敢果敢、坚韧不拔的形象。

2.在介绍民歌的小常识时,我们了解到了劳动号子的存在。

学唱歌曲部分:1.在试唱歌谱时,我们可以轻声跟老师和单音琴声一起唱。

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有特点,我们可以在唱的过程中找到相同的乐句,重复几次,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七年级音乐公开课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公开课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公开课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优质课资料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李卉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2.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目标1.学生能了解民歌的概念及体裁。

积极体验和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萌生探索西北各类音乐的兴趣。

2.学生能在欣赏、模仿、学唱中,较准确地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风格与特点。

3.学生能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重、难点1.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2.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演唱2至3首民歌。

二、民歌的概念及体裁。

1.概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的歌曲。

2.体裁:劳动号子: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山歌:人们在山间、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小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

它往往经过艺术加工,歌词比较固定,一般不是即兴创作的。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及目标1.教学内容: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音乐2.出示中国地图,指出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的所属省份与地区。

3.单元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等不同地区民歌的基本特征,根据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进行简单评述。

(2)能够认真的学唱民歌,欣赏其改编作品以及京剧片段,感受与体验不同地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3)能够知道一些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并能试着创作简单的乐句。

四、秦晋支脉音乐简介1.秦分支:主要指流行于陕西省境内的音乐,代表性乐种有信天游、秦腔、西安鼓乐等。

2.晋分支主要指流行于山西省境内的音乐,代表性乐种有山曲、梆子戏、山西鼓吹乐等。

歌曲黄河船夫曲教案

歌曲黄河船夫曲教案
三、教授新课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黄河船夫曲》
2、(出示画面,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小声模唱;同学们模唱的真好,看来大家对这首歌很容易上口;
3(出示曲谱画面)纠正错误
真不错!大家要注意高潮部分的节奏,(老师示范演唱)几十几个艄公吆喝来把船儿搬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把这句唱一遍;
5、这一首歌都唱会了,请问同学们,歌曲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应该
教学准备: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教室、相关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音乐片段,提问学生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歌曲的曲名是什么?会唱这首歌曲吗?
2、教师一边语言简介陕北,一边播放陕北风情图片。
师:
高亢明亮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把我们带到了热情好客的陕北。陕北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延安市和榆林市,地形以沟、峁、梁、塬为主,在这片黄色的土地上,孕育出
(1)陕北民歌舒展悠扬、粗旷豪放,与陕北民歌的生活环境有关。
(2)陕北民歌的歌词内容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爱情、风俗等。
(3)陕北民歌的语言直率自然、朴实无华,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情调,体现了陕北人民热情豪爽、勤劳朴实的性格特征。
(4)陕北民歌的修辞手法十分多样,最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衬词等,这些修辞手法能增强歌词的形象性。
教学内容:
歌曲《xx船夫曲》
授课类型:
唱歌与实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歌曲。
2、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3、通过演唱,培养学生热爱陕北民歌,热爱祖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及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歌曲学唱,使学生对母亲河――黄河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培养听辨民歌所属类别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知识目标:重温民歌常识,了解西部歌曲及劳动号子风格特点。

通过对比欣赏陕西民歌、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分析它们的异同点,知晓同一首歌曲,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在不同的区域受到方言、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创造性地发展歌曲而形成不同的风格,但她所表达的情感却是共通的。

3.技能目标: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并能铿锵有力地表现歌曲,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音乐知识――民歌、倚音、滑音、船夫号子的风格特点。

2.学唱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3.欣赏不同地区的同一首歌曲:陕北《黄河船夫曲》,感受到民歌的自由性、传承性。

4.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能让学生了解陕西民歌――船夫号子的风格特点并能准确通过歌声《黄河船夫曲》来表达这一风格。

教学过程:一、环境预设:学生伴随着钢琴协奏曲《黄河》进入课堂。

(师)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说到黄河,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导入1.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歌中唱的哪一群人?你听过会联想到什么情景?2.体验船夫:呐喊并配上划船动作。

(1)呐喊声:同学们请看词,“嗨”……――注意强弱拍,干净利落。

我们一起来!    >      >   ||:嗨   嗨:||(2)加划船动作:船夫们边呐喊时还会做什么动作?身体、手做划桨动作!“嗨……”,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双手跟我一起来……三、新歌学唱(一)新歌初体验:划船、呐喊、师范唱《黄河船夫曲》第一段。

人教版初中音乐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1)

人教版初中音乐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1)

人教版初中音乐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1)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风格特点,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

2、掌握民歌概念,初步了解民歌。

3、学会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体会名额的地域特点。

2学情分析七年级胡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知识,但他们欣赏音乐胡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3重点难点1、初步感受山西民歌音乐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2、认识“民歌”。

4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课前播放《爸爸去哪儿》2主题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有数不清的文艺作品是赞美黄河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黄河的歌曲。

引出《黄河船夫曲》。

(设计意图:从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激发兴趣,顺势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刚才这首歌曲大家应该很熟悉吧!让我们来一起唱一下引子部分吧!师生同唱。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师明确:这首诗的名字叫《登鹳鹤楼》,是诗人面对东去的滚滚黄河感叹人生苦短应走出去,看一看开拓自己的视野。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古往今来也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来赞美他。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黄河的歌曲。

二、初听歌曲让学生聆听歌曲后,思考歌曲的节奏、旋律、情绪各有什么特点?旋律高亢、悠扬节奏宽广、有力情绪自由、舒畅三、介绍民歌特点师:同学们,你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作者是谁吗?预设:学生寻找资料,并未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师:课本上并没有交代在首歌曲的词曲作者。

只告诉我们是“陕西民歌”。

那这首歌曲是怎样产生的,又是谁创作出来的呢?难道它是凭空出现的么?(引出民歌概念)师明确:民歌是由劳动人民创作并口头相传的歌曲形式。

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1)、号子----节奏鲜明,音调粗狂,与劳动紧密结合,即兴编词,一领众和。

(2)、山歌----节奏舒展自由,音调悠长高亢(3)、小调----节奏规整,曲调流畅,细腻四、介绍《黄河船夫曲》师:通过聆听歌曲,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黄河船夫曲》属于民歌当中的哪一类?生:劳动号子。

黄河船夫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黄河船夫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黄河船夫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船夫曲的流传背景、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2.通过学习黄河船夫曲的乐理知识、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3.练习黄河船夫曲的演奏和合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4.建立正确的音乐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船夫曲的流传背景和传统文化内涵;2.黄河船夫曲的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3.黄河船夫曲的演奏和合唱。

2. 教学难点1.黄河船夫曲的音乐要素的理解和应用;2.黄河船夫曲的合唱效果的协调和演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黄河船夫曲的音乐录音或演示视频,带领学生欣赏这首曲子,了解大河黄河和船夫劳动的景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学习黄河船夫曲的背景和内涵(20分钟)让学生了解黄河船夫曲的流传背景和传统文化内涵,探讨古人对大河黄河和劳动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世界。

3. 学习黄河船夫曲的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30分钟)引导学生认识黄河船夫曲的乐理知识、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等,让学生理解作曲家通过这些要素和手法来表现黄河和船夫的形象。

4. 练习黄河船夫曲的演奏和合唱(50分钟)为学生准备乐器或播放一段黄河船夫曲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演奏或唱歌。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小合唱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音准、节奏、气息和声音的连贯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协调演绎这首曲子。

5.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表现和心得,教师做简单的点评,鼓励学生多多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四、课堂作业1.练习黄河船夫曲的演奏和合唱,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自我练习;2.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黄河船夫曲的知识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黄河船夫曲的流传背景、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音乐公开课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教学设计
优质课资料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李卉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民歌的概念及体裁。

积极体验和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萌生探索西北各类音乐的兴趣。

2.学生能在欣赏、模仿、学唱中,较准确地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风格与特点。

3.学生能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2.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演唱2至3首民歌。

二、民歌的概念及体裁。

1.概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的歌曲。

2.体裁:
(1)劳动号子: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2)山歌:人们在山间、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3)小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

它往往经过艺术加工,歌词比较固定,一般不是即兴创作的。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及目标
1.教学内容: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音乐
2.出示中国地图,指出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的所属省份与地区。

3.单元目标:
能够初步了解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等不同地区民歌的基本特征,根据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进行简单评述。

能够认真的学唱民歌,欣赏其改编作品以及京剧片段,感受与体验不同地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能够知道一些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并能试着创作简单
的乐句。

四、秦晋支脉音乐简介
1.秦分支:主要指流行于陕西省境内的音乐,代表性乐种有信天游、秦腔、西安鼓乐等。

2.晋分支主要指流行于山西省境内的音乐,代表性乐种有山曲、梆子戏、山西鼓吹乐等。

3.陇分支主要指流传于甘肃、宁夏以及青海部分地区的音乐,代表性乐种有花儿、陇剧、土族鼓吹乐等。

五、新歌教学。

1.出示黄河船夫图片,导入欣赏歌曲。

2.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生答。

师评并补充:描写了气势壮观的黄河及船夫们与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

3.聆听范唱,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

老师范唱。

生答。

师:在歌曲创作中,“重复”是一种发展旋律的重要手法。

重复可分为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黄河船夫曲》是采用的哪种重复呢?这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4.学唱重复部分的旋律。

老师用柯达伊手势引导学生构唱四度音程:2—5、5—2
跟琴学唱旋律,识读乐谱。

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倚音与下滑音。

演唱重复部分的旋律。

5.再听歌曲,说出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

风格:旋律多为双四度跳进,节奏宽广自由。

演唱特点:声音高亢嘹亮,自由舒展,由地方方言发展而来,下滑音、倚音等装饰音极具特色。

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风格特点?
学生回答。

师: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有关。

6.聆听歌曲,模仿其演唱特点,尝试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

在此,学生可能会兴致高而音量大,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嗓音的保护。

7.创设情境,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师引导学生想象歌曲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船夫们自由、舒畅的情绪,尽力用歌声来表现。

六、小结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