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设计

浅谈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设计

浅谈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设计1 动力照明系统设计内容车站的动力照明系统设计范围主要包括从变电所配电变压器后的低压柜及变电所交直流盘馈出的电缆头至车站的动力、照明、通信、信号等用电设备。

车站动力照明系统采用380V三相五线制、220V单相三线制方式供电。

系统范围大致包括站台层、站厅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的环控、排水、消防、电梯、自动扶梯、自动售检票及通信、信号、站控室等系统动力设备的供配电和车站环控室所供配电设备的电控控制。

2 负荷分级及配电要求2.1 动力负荷分级2.1.1 一级负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消防水泵及消防水管电保温设备、防排烟风机及各类防火排烟阀、防火(卷帘)门、消防疏散用自动扶梯、消防电梯、主排水泵、雨水泵、防淹门及火灾或其他灾害仍需使用的用电设备;通信系统设备、信号系统设备、综合监控系统设备、电力监控系统设备、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备、门禁系统设备、安防设施;自动售检票设备、站台门设备、变电所操作电源、供暖区的锅炉房等设备。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备、专用通信系统设备、信号系统设备、变电所操作电源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2.1.2 二级负荷:乘客信息系统、变电所检修电源、普通风机、排污泵、电梯、非消防疏散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设备。

2.1.3 三级负荷:区间检修设备、附属房间电源插座、车站空调制冷及水系统设备、清洁设备、电热设备、培训及模拟系统等设备。

2.2 照明负荷分级2.2.1 一级负荷:应急照明、地下站厅站台等公共区照明、地下区间照明,地下车站及区间的应急照明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2.2.2 二级负荷:地上站厅站台等公共区照明、附屬房间照明、变电所电缆夹层、站台板下、电缆通道照明。

2.2.3 三级负荷:广告照明。

2.3 配电要求2.3.1 一级负荷:双电源双回线路供电,电源分别由降压变电所的两段低压母线接引,在末端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其他负荷接入。

关于地铁车站低压动力及照明系统工程的探讨

关于地铁车站低压动力及照明系统工程的探讨

关于地铁车站低压动力及照明系统工程的探讨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交通压力不断上升,地铁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高科技的投入,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低压动力及照明系统是确保地铁正常运行的核心设备,成为地铁车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文章对地下车站动力及照明系统的设计及做法工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后续地铁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地铁;供电系统;动力照明;设计;接地1 低压动照系统概述为风机、水泵、车站设备等传动设备以及通信、信号、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等弱电系统、照明设备提供一次电源及二次控制。

1.1负荷分类按照负荷分类可分成四大类,具体包括动力设备、照明设备、弱电设备、便民设备。

其中动力设备包括各类风机、水泵、电梯、电扶梯、卷帘门、电动阀门等小动力设备;照明设备包括一般照明、应急照明、导向照明、广告照明、安全照明等;弱电设备包括通信、信号、AFC、 FAS、BAS、综合监控、站台门等;便民设备分类包括自动售货机、ATM机、自动查询机等各类便民设备设施。

1.2负荷分级根据环控动力的重要性将其进行分类,分别划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负荷包括FAS、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及各类防火排烟阀、防火(卷帘)门、疏散用自动扶梯、应急照明、废水泵、通信、信号、ISCS、电力监控系统设备、BAS、ACS、安防设施;AFC、站台门设备、变电所操作电源、应急照明、地下站厅站台等公共区照明、地下区间照明、区间射流风机等重要负荷。

二级负荷包括变电所检修电源、高架车站公共区照明、高架区间照明、设备管理房照明、排污泵、普通风机、电梯、非消防疏散用自动扶梯等较重要负荷。

三级负荷包括广告照明、冷水机组区间检修设备、电热设备、清洁机械、便民服务设施等及其它不属于一、二级负荷的用电设备,停电后也不会对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负荷产生影响。

2 设计原则在动力系统设计过程中,动力配电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并以放射式为主的配电方式。

关于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关于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关于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的几点讨论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其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对于提高乘客出行体验、确保列车安全运行以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的几点讨论,可以从节能减排、乘客舒适度、安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的意义和关键技术。

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对提高乘客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铁运行过程中,车厢内的照明状况对乘客的舒适感和视觉体验有直接影响。

传统的照明设备往往存在光线不均匀、强度不足或过强等问题,而智能化设计可以根据车厢内的实际光照需求,自动调节照明设备的亮度和色温,保证乘客的视觉舒适度和安全感。

通过智能化设计还可以实现照明设备的自动开关和调光控制,避免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延迟,提高了乘客的出行体验和舒适度。

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在提高乘客舒适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对确保列车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照明设备在地铁列车运行中不仅用于提供照明,还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性和行车可靠性。

传统的照明设备往往存在亮度不足、易损坏等问题,而智能化设计可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提高了照明设备的使用可靠性和寿命,保证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通过智能化设计还可以实现对照明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控制,随时掌握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进行调整和维护,进一步提高了列车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

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照明系统已经成为地铁动力照明的发展方向。

通过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智能化照明系统可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集中管控和大数据分析,为地铁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智能化服务。

智能化照明系统还具备自适应性、可扩展性和智能化管理的特点,能够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满足地铁运营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的优化设计

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的优化设计

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的优化设计摘要:地铁车站交通具有运量较大、速度较快,且安全、节能、环保等特点,因此,近几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的设计工作是地铁车站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铁车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智能低压控制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照明控制;消防电源监控系统引言地铁车站的动力照明系统的综合性较高,其正常运行对保障乘客的安全意义重大,因此,施工企业需要依据各类施工标准和用电安全规范进行动力照明系统的设计工作,通过科学、安全的设计方案实现稳定供电,进而确保地铁车站高效运行。

1、动力照明设计要求应急照明电源。

应急照明电源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保证站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后,仍能提供足够的照明,以便快速疏散人员,避免被拉出等安全事故。

在应急照明设计中,应急电源系统装置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电池将保持充电状态,如果突然发生事故,电池可以及时提供电气支持,从而充分利用应急照明装置的临时照明优势。

隧道之间的分布。

变电站的重要性明显。

它可以为电气装置的运行提供可靠的供电支持,并且通常通过直接启动提供电源。

不同的是,大功率马达实现了平稳起动控制模式。

目前,从电气设备的角度来看,如果属于一流负荷,它必须调整一流的供电机制,以满足电气设备全方位的电气需求。

2、动力照明系统制造槽钢。

根据设计图纸,渠道的基本钢必须焊接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整体框架。

防腐成型后,如果通过质量检验,将运到现场安装成型。

建筑调查。

彻底清洗渠道钢安装区各种各样的物品,扭转结构层标高,判断是否能满足渠道钢安装要求。

如有分歧,应及时提交并妥善处理。

安装槽钢。

根据图纸标记,将每个基本渠道钢框架组放置在结构层的相应位置,并使用标高测量完成每个渠道钢组的测量。

确定最大组后,在下面添加斜铁,调整槽钢使其升级,然后将角钢焊接到槽钢的尺寸,以确保其紧固程度满足要求。

浅谈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的设计

浅谈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的设计

《浅谈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的设计》摘要:本文根据分析了我国地铁的现状,讨论了地铁设计原则,系统设计重点等,希望能够从他人那里汲取有价值的想法,并为地铁设计提供帮助,二级负荷包括高架车站公共区域的一般照明和分区照明,VRV系统,设备区域和管理区域的照明,排污泵,通用风扇及相关阀門,电梯,非疏散自动扶梯等,根据用途,地铁照明灯可分为工作照明,节能照明,应急照明和广告照明等刘恒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地铁照明系统设计范围和内容,包含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分析了动力照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动力配电设计原则,应遵循压降控制指标原则,电力设备的供电方式应主要是放射状,阐述了照明种类和照明配电系统设计,主要由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组成,而为了完成正常的供电,车站应配备电池室,照明系统的电源应具备将自动切换为应急照明线路电池电源的功能。

关键词:动力照明系统;地铁车站;设计地铁因其作为一种交通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环保,节能和土地利用的运输方式,受到各国的青睐。

电力和照明系统是地铁机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

本文根据分析了我国地铁的现状,讨论了地铁设计原则,系统设计重点等,希望能够从他人那里汲取有价值的想法,并为地铁设计提供帮助。

1.设计范围和内容地铁照明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电站电力及照明设备的配电与控制设计;电力照明设备选型及安装设计;电缆(线)的选择和敷设;防雷接地和安全设计。

根据2013年版地铁设计规范进行相关学科的接口协调设计,地照明系统是车站及其附近半部范围内的电力照明设备的配电。

依据地铁地面站的用途和重要性,以车站400V开关柜的出线端子为接口,将机电设备的电气负载和地铁地面照明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负荷包括特别重要的Fas,BAS,通信,信号,变电站运行电源,应急照明,以及消防系统设备等等。

二级负荷包括高架车站公共区域的一般照明和分区照明,VRV系统,设备区域和管理区域的照明,排污泵,通用风扇及相关阀門,电梯,非疏散自动扶梯等。

地铁车站照明设计探讨

地铁车站照明设计探讨

地铁车站照明设计探讨摘要:地铁照明的范围包括各种需要照明的场所,如出入口、公共区、设备区、风道、区间隧道、夹层等场所。

本文简要阐述地铁车站照明系统构成。

从地铁车站照明设计的功能性、运维便捷性、节能性,各专业不同阶段的配合方面,就设计中存在的高净空灯具设计、不同专业之间的配合、灯具控制、设备房照明、疏散指示系统设计选型等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地铁车站;照明;设计引言地铁车站照明设计属于地铁动力照明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照明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否牵涉到地铁车站的功能性、节能性、便于维护性,故地铁车站照明设计要与装修、综合监控等专业在各设计阶段积极配合,选择合理的照明设计,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避免后期维护不便、浪费能源。

1地铁车站照明系统构成1.1照明种类划分照明按区域划分为站厅及站台公共区照明、出入口通道照明、设备及管理区照明、站台板下及电缆夹层照明、区间照明及户外照明等;按功能分为重点照明、值班照明、过渡照明、特低压安全照明、广告照明、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

1.2照明控制(1)正常照明及广告照明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全数字、模块化、分布式、总线型控制系统,它将控制功能分散给各功能模块,中央处理器和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网络总线连接成一个整体,自成一完整体系,同时可通过网关连接至综合监控系统实现系统集成。

(2)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内每个终端设备都有独立的地址编码,系统可以对任何终端灯具实时在线巡检,并显示所有终端灯具状态。

当任一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排除故障后,报警能自动解除。

(3)设备区的备用照明设置就地控制,在火灾模式下由FAS系统强制点亮。

(4)车站、区间隧道内的疏散照明可由BAS控制,紧急情况下可由FAS强制点亮。

(5)各广告照明灯箱采用带翘板开关的插座配电,用于广告照明的就地控制。

1.3照明节能(1)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与对应照度值均应符合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及GB/T16275-2008《城市轨道交通照明》的要求。

关于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关于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关于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的几点讨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铁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在地铁系统中,动力照明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光照条件,也与地铁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息息相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动力照明的智能化设计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展开讨论,探讨其意义、优势和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设计的意义地铁的运行环境比较封闭,光照条件十分重要。

在地铁车厢内,需要保证乘客的视野舒适度,同时还要考虑节能环保。

传统的照明方式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这些需求,而智能化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智能化设计可以根据乘客的数量、车厢内的光线等因素自动调节照明效果,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也让乘客的乘坐体验更加舒适。

智能化设计还可以提高地铁的安全性。

在地铁站和车厢内部设置智能感应器,能够及时感知到人员和物体的存在,通过智能照明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比如在紧急情况下,智能化设计可以自动开启最大照明模式,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照明条件,帮助他们疏散。

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有许多优势。

它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开支。

智能化设计可以通过人员数量和光线强度的感应,自动调节照明效果,保证车厢内的充分光照的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有利于节约能源开支。

智能化设计能够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通过智能化设计,地铁车厢内的光照能够根据乘客的数量和光线强度自动调节,保证乘客的视野舒适度,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为乘客的乘坐体验提供更好的条件。

智能化设计还能够提高地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智能化的照明系统,地铁系统可以实现在不同条件下的自动调节,提高地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保障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智能化设计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利用更加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关于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关于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关于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的几点讨论地铁动力照明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行车提供照明保障,更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铁动力照明也逐渐智能化设计,为城市交通系统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体验。

本文将围绕地铁动力照明智能化设计展开讨论,探讨其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照明系统的重要性地铁动力照明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照明设计可以提高地铁车站和车厢的舒适度,减少乘客的紧张感,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合理的照明设计还可以增强乘客的安全感,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而传统的照明系统往往存在亮度不均匀、能耗高、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智能化照明系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智能化照明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时调整照明亮度和色温,保障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智能化照明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调控,降低能耗、延长灯具寿命,减少维护成本,更好地满足城市交通系统的需求。

在设计智能化照明系统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功能和效益。

首先是灯具的选择,应该选择高效、高亮度、高色温调节范围的LED灯具作为照明源,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照明需求。

其次是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选择,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能够准确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响应。

再次是智能化系统的整体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易维护性和成本效益,更好地满足城市交通系统的需求。

智能化照明系统的设计还应该充分考虑乘客的感受和需求,比如在地铁车厢内可以设置人体红外传感器,根据乘客的活动来自动调节照明亮度,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在地铁车站和站台可以设置环境光感应器,根据室外光线实时调节照明亮度,以更好地适应白天和夜晚不同时间段的照明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照明系统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清晰。

首先是智能化系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更加智能、自动化的照明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的设计
作者:刘恒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1期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地铁照明系统设计范围和内容,包含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分析了动力照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动力配电设计原则,应遵循压降控制指标原则,电力设备的供电方式应主要是放射状,阐述了照明种类和照明配电系统设计,主要由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组成,而为了完成正常的供电,车站应配备电池室,照明系统的电源应具备将自动切换为应急照明线路电池电源的功能。

关键词:动力照明系统;地铁车站;设计
地铁因其作为一种交通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环保,节能和土地利用的运输方式,受到各国的青睐。

电力和照明系统是地铁机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

本文根据分析了我国地铁的现状,讨论了地铁设计原则,系统设计重点等,希望能够从他人那里汲取有价值的想法,并为地铁设计提供帮助。

1.设计范围和内容
地铁照明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电站电力及照明设备的配电与控制设计;电力照明设备选型及安装设计;电缆(线)的选择和敷设;防雷接地和安全设计。

根据2013年版地铁设计规范进行相关学科的接口协调设计,地照明系统是车站及其附近半部范围内的电力照明设备的配电。

依据地铁地面站的用途和重要性,以车站400V开关柜的出线端子为接口,将机电设备的电气负载和地铁地面照明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负荷包括特别重要的Fas,BAS,通信,信号,变电站运行电源,应急照明,以及消防系统设备等等。

二级负荷包括高架车站公共区域的一般照明和分区照明,VRV系统,设备区域和管理区域的照明,排污泵,通用风扇及相关阀門,电梯,非疏散自动扶梯等。

一级负荷从降压变电站的两个母线馈入一条专用电源线,两个电源在开关盒中自动切换,这样可以实现在负载末端向电源开关箱供电,从而实现不间断电源。

当一台变压器失灵时,二级负荷配电从0.4kV降压变电站的一次和二次负荷母线到终端设备配电箱或设备,这样0.4kV降压变电站的母线开关将自动闭合,而另一台变压器将为失灵的变压器提供次级负荷。

[1]
三级负荷包含广告照明,电热水器,备用空调等。

当电源系统处于异常运行模式时,三级负荷从0.4kV降压变电站的三级负荷母线到终端设备的配电箱或设备,将自动切断三级负荷。

2.动力照明系统的配电设计
2.1动力照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压降控制指标原则
在保证机械要求的前提下,当电动机开启时,在正常运行时,其端子电压会引起配电中的电压波动,该电压应满足电压要求,且大于额定电压的90%,特别是交流电动机启动时,配电母线的电压也应满足相应的要求,但不会对其他设备的工作造成干扰。

(2)电力设备的供电方式主要是放射状
地铁站的消防配电分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对于电气设备之间的自配电电压装置的低压配电不得超过三个等级。

当电力负荷和照明负荷位于自变电站的低压出线时,将开始分离配电,使用PC级双电源切换设备来完成双电源端子切换。

其次,应分别设置双电源开关设备上的两个电源,并且两个电源应在同一配电箱中完成,以此来维护双电源开关设备的负荷隔离开关。

2.2动力配电设计原则
在进行动力配电设计时,主要根据以下三点:
(1)相邻站点的变电站用作分段功率提供功率,隧道中心是相应的里程碑。

在间隔电源启动期间,主要是直接启动模式。

对于某些不满足直接启动要求的设备,除了漏电保护外,必须将工业连接器置于内部。

而对于废水泵,防洪闸门等重要的一流负荷设备,为确保其正常运行,应在100m处设置相应的维修电源箱。

(2)一次负荷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主要采用降压变电站两端低压母线的径向供电,在设备附近使用双电源开关箱完成径向工作,为站内主系统设备的每条低压母线制作一条母线。

环境控制设备的集中控制和局部控制是配电的重要原则。

在集中控制和局部控制过程中,也可以使用相应的系统控制来加强。

Fas系统主要表现在集中控制和监控,还实现了站内自动扶梯和垂直电梯的局部控制。

BAS系统主要控制列车控制室和控制中心,还可以监视水泵的工作状态和水位信号。

这样说来,配电柜中提供的Fas / BAS监视接口,可以进行本地手动控制和液位,还可用于监视水泵的工作状态。

[2]
3.照明配电系统设计
3.1照明种类
在公共区域设计工作照明和节能照明时,应采用1:1的比例。

根据用途,地铁照明灯可分为工作照明,节能照明,应急照明和广告照明等。

其中,广告照明虽不是地铁照明的主要照明工具,它只占了公共区域的一小部分,但它起着重要的作用。

3.2照明配电设计
站台层和站厅层的照明主要由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组成。

站台和站厅各区域的照明主要由两种电源交叉分配。

根据地铁照明设计规范,可以将40W荧光灯用作平台和大厅照明的主要照明灯具。

由于机房可以由单独的电路供电,为节省照明功率,营运高峰期后,部分支路可以停车。

其次,当地铁站处于高架位置时,日照可以通过日光的亮度来满足,这样应关闭白天模式下的大多数光源,而在晚上应将它们打开。

因此,采用白天模式和夜间模式等多模式控制来实现照明设计,这样可以达到地铁站的节能降耗要求。

[3]
最后,在正常运行中,车站照明系统的电源主要由两种220V交流电源供电。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为了确保在地铁站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顺利地疏散乘客,为了完成正常的供电,车站应配备电池室。

但是,如果两种供电方式均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那么照明系统的电源将自动切换为应急照明线路的电池电源。

参考文献:
[1]文波,地铁车站照明设计及创新[J],都市快轨交通,2012,(01):102-103.
[2]马文,尹利明,穆广友,地铁车站动力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对策[J],上海轨道交通维护保障中心车辆分公司,2010,3(4):44-50.
[3]郭建新,地铁车站动力及照明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