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绘画艺术浅析

合集下载

高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

高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

阿韦 ・ 玛利 亚
带 光环 的 自画 像
保罗 ・ 高更的扶手椅
我们




- 一 _

黄 色 基 督
保罗 高更 ( al uun14 ~ 10 ),他 的绘 画以其原始 性与象征性 P u Gagi 88 9 3 的倾向 以及所 谓 “ 综合 主义 的 画风 ,在西方现代 艺术 史上独树一帜 ,与 塞尚、蹩高合 称后印象派 三杰 。 简要旌技法上采用 色彩平 涂 ,注重和谐而不 强调对 比, 《 道 以后的幻 讲
景协就 是这种艺朱处理的代表作。他的绘画风格与印象主义迥然不同,强烈 的’ 钱 用主观化 色彩表 现经过 概括和简化 了的形体 ,都服从于几何形 轮廓 以及 图案 ,从而 取得音乐性、节奏 感和装饰 的效果 。其理论和 实践影响 了一大批 画 被誉为 继 印象主义之后在法 国画坛上具 有重要影响力 的艺术革新者 。 家,-

高更绘画艺术浅析

高更绘画艺术浅析

高更绘画艺术浅析作者:冯长根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4期摘要:保罗·高更是与塞尚、梵高提名的近代美术史上著名的“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他是一位激情中又加入原始野性的艺术家,他的创作生涯充满了冒险与传奇。

为了追求原始艺术,他放弃现实生活,远赴南太平洋大溪地寻求新天地。

高更在充满野性的岛屿上,自在地描绘毛利族原住民的风土人情,强烈的表现他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原始与野性憧憬的自我。

关键词:高更绘画思想研究装饰性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54-02一、高更的生涯以及艺术高更的绘画,初期受印象派的影响,不久即放弃印象派画法,走上了一条反对印象派的道路,追求东方绘画中的线条、鲜艳亮丽色彩的装饰性。

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充满了不平凡。

高更的绘画形式感很突出:色彩单纯,大笔挥洒,颜料厚重,大面积的平涂,不像之前的印象派强调明暗变化和注重光的色彩在一天的不同,而是注重装饰,充满象征性。

高更并不像印象派那样片面追求“客观主义”表现的光影和色彩的变化,他更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情和情绪感受。

在艺术表现上,高更更加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高于生活的真实,艺术作品要融入画家的主观感情,也就是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也赞同印象派对于光影和色彩的痴迷,但他更侧重于表现物体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高更的绘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视角,对现代各绘画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位充满传神奇色彩的画家,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在1891年3月,厌倦了巴黎社会的文明,憧憬原始与野性的未开化的世界,远离巴黎的繁华追溯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岛,与岛上的原始部落的土著居民同居,在岛上与他们共同生活。

当时放弃巴黎前往大溪地时,他在法国年轻一辈的画家中已经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两年后,高更重新回到巴黎,有些人认为高更是满载而归,也有些人认为高更是狼狈不堪,但是不管怎么说,高更是了解到了毛利族的狂野之情并且把这种憧憬带入到了他的画里面,创作出了一幅幅优异的油画作品。

浅析高更绘画中的象征主义

浅析高更绘画中的象征主义

浅析高更绘画中的象征主义高更(Paul Gauguin)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象征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自然与神秘主题、强烈的色彩表现和复杂的象征手法,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一种新兴的文化潮流,其主张将艺术和文学视为精神领域的象征,须要借助于非现实的符号来透露深层心理和灵性上的真理。

高更通过大量的实践,将象征主义运用到自然景观、人物形象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

下面我们从高更绘画的三个方面来分析其象征主义的特色。

首先是自然景观的象征主义表现。

高更在法国普罗旺斯马赛(Marseille)的阿尔及尔后街(Rue de l’Algerie)上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塔希提领袖之死》(The Death of the Leader)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这幅画表现了一位波利尼西亚酋长在外出后被欺骗并遭受惨烈的报复,场面鲜血淋漓,惨不忍睹。

而高更的画面中,蓝色和黄色大面积使用,代表着波利尼西亚人的海洋和阳光,同时在作品中呈现出强烈的装饰感和几何性,这也是高更追求的美学追求,表达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神秘的崇拜。

其次是人物形象的象征主义表现。

高更的人物形象经常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比如《在玫瑰花丛中》(In the Rose Garden)中的女性,她们安静地坐在花丛中,手托着面前的盘子,身上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这充满着异域情调和神秘朦胧的气氛,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画面中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手中的鲜花、颈部的珠链等,都是代表着一些特定的文化和意义。

在高更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不是具体的人物,而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着人类的抽象概念,比如忧郁、悲哀、孤独、不可知等。

最后是特殊技法的象征主义表现。

高更在绘画中经常利用明暗、色彩、线条等多种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天使》(Angel)中,黑色的天使衬托在黄色的背景下,暗示了高更对神秘、幻想的理解,而且其天使形象更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存在,摆脱了常规文化和符号的束缚,富有了高更的极强独立性。

《保罗.高更》分析

《保罗.高更》分析

雅各与天使搏斗
• 1889年的三幅画——“雅各与天使搏斗”、“黄色的基督”和“美丽的恩 琪拉”,充分地、形象地说明了高更的象征主义范围与特点。前两幅画描写 的是宗教题材——这在高更这一类人中是罕见的。 • 《雅各与天使搏斗》看来是一个基督教题材。实际上,画家是以象征主义为 特点,描绘布列塔尼半岛上农妇在教区牧师讲解教义时,眼前所产生的幻象。 画的是人们脑海里的幻觉,画上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因此画的人物不是基 督徒形象。布列塔尼农妇头上戴的古怪帽子,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效果,而宗 教传说中的“搏斗”场面,却被处理在不太明显的地方,以象征这些虔诚的 布列塔尼农妇头脑里所映现的幻象。 雅各与天使搏斗细细鉴赏这幅画:一 棵横向拦截的树干隔成两个画面。一个带翅膀的人(显然是天使)在同另一 个人(雅各)拼力格斗,这是画面中的一个空间;在近景,三顶特大的白色 帽子遮住了另一个空间。三顶白帽子是两个布列塔尼农妇的背影、加一个侧 影,都在深色衣裙衬托下显得很强烈,它们构成了一个空间;在她们左边, 一排跪着的妇女,按透视关系渐次缩小。在树干的下方有一头嬉戏的牛,尽 管也很小,但它远近关系与同雅各搏斗的天使的远近,没有任何比例上的联 系,因此它是第三个空间。这样,整体平涂的大面积空间,就有三个层次, 即用三种透视体系并存的方法构思在一起的。所以,它是一个既靠色彩,也 靠结构的非物质的空间。 • 这个主题使他的绘画显得神秘化了。这里的红、蓝、黑和白色组成的画面, 是一幅图案,弯曲起伏的线条,类似拜占庭镶嵌画。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复杂 性,也使高更的艺术风格复杂化了,故史家称它是一种综合主义 (Synthetism)。高更的这种风格后来还影响了法国的纳比派和野兽主义。 •
• 后期 • 1889 他年前往勒普底,在勒普底时,他的画呈现最简洁 的形式,色彩强烈,背景简化成节奏起伏的形态。此种现 象可见于《黄色基督》(The Yellow Christ)。高更对 于热带乐土的怀想,致使他于公元 1891 年在巴黎拍卖其 画作以筹款,并于 6 月抵达大溪地,他在那里停留到 1893 年。该地的美与神秘,令他深深着迷。他非但舍不 得离开,更去探寻那片原始、未开发的纯真。他把“野蛮 人”理想化,认为是受本能引导、接近自然的人,是真正 创作的泉源。此时,高更已不再使用补色。他变得喜欢并 用红色与橘红色、蓝色与绿色、紫色与暗褐色,将靛蓝当 作黑色使用 。尽管此时画作在色调上比起他早期的作品 来得阴沉些,但是在构图上却变得更为直接而大胆。这些 作品同时具有壁画的风格与份量。1901 前往马贵斯群岛。 尽管一时极端的消极,高更却在此段期间完成了他一些最 活泼鲜明、最富想象力的作品。

《高更艺术再认识及我的创作实践》

《高更艺术再认识及我的创作实践》

《高更艺术再认识及我的创作实践》一、引言高更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深邃的艺术内涵,成为了现代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更艺术的再认识,以及结合个人创作实践,探讨高更艺术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

二、高更艺术的再认识1. 高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高更艺术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以象征主义、原始主义等为特点,通过对原始艺术、东方艺术的借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高更艺术家们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自然、原始、纯粹的向往与追求。

2. 高更艺术的特点与价值高更艺术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原始的氛围。

同时,高更艺术还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它批判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呼唤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纯粹与真实。

此外,高更艺术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个性魅力。

三、我的创作实践1. 创作灵感来源我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高更艺术以及对其他艺术流派的借鉴。

在创作过程中,我尝试将高更艺术的原始、浪漫、神秘等元素与其他艺术流派进行融合,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我还从自然、生活、历史等方面汲取灵感,以期在作品中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反思。

2. 创作过程与技巧在创作过程中,我注重对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的运用。

通过运用高更艺术中的色彩对比、线条勾勒、构图布局等技巧,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的氛围。

同时,我还注重对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以实现作品质感的多样化。

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尝试与探索,以期在作品中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3. 作品展示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实践,我完成了一系列作品。

这些作品以高更艺术为基调,融入了其他艺术流派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与赞赏,同时也收到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与意见。

通过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与作品,我认识到自己在色彩运用、构图布局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浅谈高更的艺术人生

浅谈高更的艺术人生
然 高 更 曾 回 到 过 巴黎 , 但 文 明社 会 使 他 大 认 识 了人 性 , 并获 得 了平 静和 快乐 。在 这 的作用” , “ 为布置 出装饰 的效果 , 必须 改变
失所望 , 于是他下定决 心, 再次 回到南洋孤 里 高更创作 了一大批 享誉世 界 的名 作 , 由 物体 的色彩 ” 。他使用 大面 积平涂 的色彩
起, 并 开 始 了他 的 艺 术 创 作 。 原 始 部 落 最后, 色 彩 的 对 比 与 和 谐 之 美 。 高 更
后 来 高更 为 了艺 术抛 弃 了世 俗 的享 年 , 他乘船来 到塔 希提 岛, 与毛利人居住在 生 了。

着 简单 的生活 。即使疾 病和 贫 困缠 身 , 高 的女 性所展现 出的粗犷健康 、 纯洁质朴 、 神 指 出, “ 感 受到色彩与瓦格纳 的音乐之 间是 更依然不停地 用色彩和线条进行 创作。虽 秘 奇异 的美 , 深深 地打 动着高 更。他 重新 如 此密切” , “ 色彩从 现代 艺术 中起 着音乐
从 1 8 7 6年到 1 8 8 0 年, 高 更 花 了大 量 艺术人 生中的鼎盛时期。毛利 人黄 色的皮
的经费用于购 买印象派画家 的画。虽然高 肤 和 明 艳 的 服 饰 , 也使 高 更 的 画作 大 多 会 参 考 文 献 :
关键 词: 高更 高更 的 画 风 艺术 启 示


高 更 的生平
印象 主义 而没有 自己的风 格 , 高更 为此 感 于对视觉语 言的单纯 化实验和对 自然光色
他 和凡 ・ 高 相识 , 他 从 的直 觉性表 现上 , 而是 通过 回 归大 自然 的 高更 1 8 4 8 年在 巴黎 出生, 其后全 家迁 到苦 恼。 回到 巴黎 , 高 的身 上 领 教 到 了什 么 是 “ 独 具 一 怀抱 , 并 用 生命 去感 悟人 类 的精 神 内涵 。 往 秘 鲁。 1 8 6 5 年 至1 8 7 1年 , 高 更 以见 习 凡・ 。1 8 8 7 年, 高更和 夏尔 ・ 拉 瓦尔一起前 在 绘 画创 作 过程 中, 生的身份登 上商船 , 跟 随商船游历 。1 8 7 1 格” 他 强调 主观 性 、 独 特 年 高更进 入 了贝赫 单证券 交易所 任职 , 过 往 布列 塔尼 , 其 后又前 往安 蒂列斯 群 岛作 性, 以及表现手法的简洁性和平面装饰性。

浅析高更绘画中的象征主义

浅析高更绘画中的象征主义

浅析高更绘画中的象征主义1. 引言1.1 高更绘画简介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是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绘画领域的杰出代表。

他被誉为现代绘画的开拓者之一,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更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充满了异域情调和深刻的象征主义意味。

高更出生于法国,他早年是一名证券经纪人,直到中年才全身投入艺术创作。

他曾在巴黎学习绘画,并受到印象派、后印象派和日本艺术的影响。

高更并不满足于从众,而是选择走上一条与传统艺术背道而驰的道路。

高更的绘画作品充满了野性与原始的气息,他尝试将自然界中的简单和纯粹表现在画布上。

他主张与欧洲传统艺术决裂,追求一种更加纯粹和原始的艺术形式。

高更的作品常常运用鲜艳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氛围。

在高更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象征主义的深入探索和表现。

他通过色彩、符号、图像等元素,传达出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高更的作品充满了宗教、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意味,让人不禁陷入沉思与幻想之中。

1.2 象征主义概念象征主义概念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的一种艺术流派,起源于法国,并在欧洲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象征主义艺术家试图通过符号、暗示和象征性的形象表达深层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层面。

他们相信艺术可以超越物质世界,直触人类灵魂的最深处,揭示出内心真实的意义和存在。

在象征主义艺术中,艺术家经常使用抽象的形式和符号来表达超越现实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创造出富有神秘和梦幻色彩的作品。

象征主义注重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现实外在的形象。

艺术家们借助象征主义的语言,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广阔深度和复杂性,引导观者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展开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2. 正文2.1 高更绘画风格特点高更(Paul Gauguin)是19世纪末法国画家,他的绘画风格独特而独具个性,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

高更的绘画风格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高更的色彩运用非常大胆和丰富。

浅析高更绘画中的象征主义

浅析高更绘画中的象征主义

浅析高更绘画中的象征主义法国画家高更(Gustave Moreau)是19世纪象征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幻想和象征主义元素,深受古代神话、宗教故事和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通常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意象和寓意深远的符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本文将从高更的生平背景、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等方面,浅析他绘画中的象征主义意蕴,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画家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成就。

一、高更的生平背景高更(1826-1898),出生于法国布雷斯特,是法国19世纪中叶以来最杰出的象征主义画家之一。

他早年曾在巴黎的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受到了师承于杰拉尔的艺术影响。

在巴黎的学习期间,高更深受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宗教题材以及东方艺术等各种文化的启发,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

后来,他在巴黎圣皮埃尔大教堂和巴黎市政厅等重要场所的壁画装饰工程中崭露头角,为自己赢得了艺术家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他还通过多次参加沙龙展览和个人画展,向公众展示了自己卓越的绘画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二、高更的艺术风格高更的绘画风格充满了象征主义的韵味,他善于运用神话、宗教和历史等题材,创作出一系列意境深远、想象丰富的艺术作品。

在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上,他喜欢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和超现实的效果,带给观众一种超脱尘世的体验和情感共鸣。

他还擅长运用象征主义的符号和隐喻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宇宙和灵魂等诸多命题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充满了神秘和哲理的内涵。

三、高更的代表作品高更的代表作品中,最具有象征主义意蕴的要数《奥菲欧斯》、《撒旦之女》和《萨洛梅之舞》等。

《奥菲欧斯》描绘了古希腊神话中的音乐家奥菲欧斯在地狱中救妻子的故事,画面中央的奥菲欧斯手持竖琴,面对着一群骷髅和幽灵,场面极为恢宏壮观。

这幅作品通过神话题材的叙事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表达了高更对音乐、爱情和生死等诸多主题的情感表达和精神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更绘画艺术浅析冯长根曲車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保罗.高更是与塞尚、梵高提名的近代美术史上著名的“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他是一位激情中又加入原始野性的艺术家,他的创作生涯充满了冒险与传奇。

为了追求原始艺术,他放弃现实生活,远赴南太平洋大溪 地寻求新天地。

高更在充满野性的岛屿上,自在地描绘毛利族原住民的风土人情,强烈的表现他对现代文明的 深刻反思以及对原始与野性憧憬的自我。

关键词:高更绘画思想研究装饰性中图分类号J 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54-02_、高更的生涯以及艺术高更的绘画,初期受印象派的影响,不久即放弃印象 派画法,走上了一条反对印象派的道路,追求东方绘画中 的线条、鲜艳亮丽色彩的装饰性。

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充满 了不平凡。

高更的绘画形式感很突出:色彩单纯,大笔挥 洒,颜料厚重,大面积的平涂,不像之前的印象派强调明暗 变化和注重光的色彩在一天的不同,而是注重装饰,充满 象征性。

高更并不像印象派那样片面追求“客观主义”表 现的光影和色彩的变化,他更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情 和情绪感受。

在艺术表现上,高更更加重视形、色、体积的 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高于生活的真实,艺术作品要 融入画家的主观感情,也就是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 也赞同印象派对于光影和色彩的痴迷,但他更侧重于表 现物体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高更的绘画有着自 己独特的感悟和视角,对现代各绘画流派的发展有着重 大的影响。

这位充满传神奇色彩的画家,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 是他在1891年3月,厌倦了巴黎社会的文明,憧憬原始与 野性的未开化的世界,远离巴黎的繁华追溯到南太平洋 的大溪地岛,与岛上的原始部落的土著居民同居,在岛上 与他们共同生活。

当时放弃巴黎前往大溪地时,他在法国 年轻一辈的画家中已经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两年后,高更 重新回到巴黎,有些人认为高更是满载而归,也有些人认 为高更是狼狈不堪,但是不管怎么说,高更是了解到了毛利族的狂野之情并且把这种憧憬带入到了他的画里面, 创作出了一幅幅优异的油画作品。

《诺亚•诺亚》便是高更 带着重返法国的种种疑惑,创作出来的一篇文章。

高更一 直认为绘画和写作是有相似性的两种技法,常常把自己 的绘画思维带入到写作当中,也认为钢笔能表达一些绘 画表达不出来的艺术语言,所以尽管他有很多的书信和 手稿但是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因为高更始终 觉得他的写作不如他的绘画,所以高更更喜欢人们称他 为一个画家,一个充满野性的画家。

19世纪的法国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科技、文 化各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艺术领域受此影响,并因此产 生了大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这一时期,正值巴黎公社起 义,无产阶级政权登上历史舞台,加剧了封建社会的动 荡。

此后的法国一直处在动荡与变革中,改旗易帜、思潮 起伏,各种艺术风格交替出现,从浪漫主义到自然主义, 从象征主义至唯美主义,取得了不同的艺术成就,当时的 法国美术领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脱离实际而孤立存在的艺术作品是不存在的,艺术家 本身必定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影响,任何新艺术形态的出 现都是一种时代现象,都受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 学的影响。

高更生活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 主义发展,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 改善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这种改变不仅让人们对自然 有了新认识,而且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念。

传统54Yi Shu PingJian■Shu HuaShi J ie.书画视界■■的艺术标准已不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改革创新之路迫在眉睫,一股反传统的创新风潮席卷而来,之前的旧思想、旧艺术观被冲击,高更就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闪亮登场,笼罩着光环,在艺术世界创造神话。

二、 印象主义的反对派印象主义表现的是眼睛直接看到的物象,对生动的感觉真实是非常珍视的,追求物体的表面现象,注重光的 变化,提倡户外写生。

塞尚在艺术表现上,更加重视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高于生活的真实,艺术作品要融人画家的主观感情,也就是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

塞尚除 了在绘画思想上与印象派不同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而高更和梵高则并不是排除印象派的作品思想,而是在思想上赋予了一种神秘、狂野的情感色彩。

继塞尚之后,高更走上了一条更加反对印象派的道路,追寻装饰性的原始画风。

他摒弃了印象主义画家痴迷于事物的真实物象和光影变化的描绘,对塞尚强调物体构造的立体表现也无感,他只钟情于象征寓意的富有装饰性的原始画风。

当梵高画《乌鸦群飞的麦田》时,当莫奈画《干草垛》时,何尝不含有一丝丝向社会反抗的意味?马 奈、莫奈都经历过穷苦的生活,但是在他们的油画作品中一点都看不出来,难道脱离了现实的作品还能称之为印象派吗?这与印象派的原则相违背。

高更敬畏自然,他认为艺术创造要采取主观变化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现象,而对于印象派拘泥于自然现象的外表真实,则嗤之以鼻,他认为更加合理的利用自然而不是在自然的面前卑躬屈膝是每个艺术家的责任。

从以上可以总结出:高更的绘画创作基础来源于其内心世界,脱离 现实生活,认为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是艺术家心灵的创造,他的作品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因此他的艺术风格必然走上背离现实生活的道路。

在塔希提岛,高更适应当地居民风俗,几乎每天都要换个土人女孩与他同床,在当地的思想是女孩以与远方客人共眠为荣,他很赞同这种有悖于欧洲现代文明对于身体的观念。

他在写给他女儿的《致爱伦娜的笔记》中谈到 性观念时写道:“在欧陆,性交是男女恋爱成功后的结果。

而在这儿,爱情则是性交之后的果实。

究竟哪一种对?我 们固有的观念认为,男人或女人交出身体是罪恶,这是值得重新思考的事。

无论如何,创造生命总是可以被赦免的,那是世界上最美、最神圣的工作。

它继承了造物者所创造的生命。

无论男女……他们的天性是爱,一种奇特的爱,一 种将自己完全奉献的爱,女人只有在完全给予的时候才有真正的自由,才会感到健康……”。

毕沙罗非常厌恶高更的这种反理性的艺术思想,他对 此进行批判分析,他说:“被人民坚决的要求所震惊的资产阶级,感到需要给人民恢复迷信。

因而产生了宗教象征主义者、宗教社会主义者的绝望情绪和唯心主义艺术,神 秘学和佛教等等的喧嚣”。

三、 高更绘画的装饰性风格《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是法国画家保罗•高更于1897年创作的布面油画,该画呈现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裸体人物的形象。

最右边的是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象征着人类的诞生;中间是一个正在采摘苹果的青年,寓示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最左边是一个老妇的形象,代表人类的生命将终结。

整幅作品向观者展现了人类从生到死的三部曲。

画面中大部分的人物肌肤色彩鲜亮。

在鉴赏这幅作品的时候,人们能够看到许多令人迷惑的形象,能够感受到一股神秘的魅力,其中蕴含的哲理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深层思考。

从绘画技巧上看,这幅画以平涂为主的造型手法使画面更加简洁而庄重,抽象化的背景衬托出了人物形象,使它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同时具有壁画的风格。

在色彩上高更更喜欢使用红色与橘红色、蓝色与绿色、紫色与暗褐色,使得画作在色调上比起他的早期作品显得更加斑驳绚丽,如梦如幻,而在构图上也变得更为直接而大胆,反映出画家的狂放不羁。

《塔希提少女》描绘的是岛上妇女劳动生活的一个场景,画面中心的两位塔希提女人形象,给人以一种平衡、庄严感。

为了突出当地的风土人情,高更采用的是近于古埃及壁画的平涂手法,他把一切稚拙化了,有意采用单线大面积平涂色块的绘画手法。

画上的两个人物棕色的皮肤、重色的头发,与鲜艳的裙子鲜艳色彩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富东方色彩韵味。

高更把背景里的热带原始园林简化处理,没有透视、没有色彩层次,然而却更强化了原始味道朴素的异国情调,充满着主观的装饰味道。

《黄色基督》画面被基督钉在十字架上的形象所分割,布列塔尼的秋天景色衬在后面。

整幅画在明朗柔和的黄色基调中渗透出一种凝重忧郁的情绪,三位虔诚的农妇神情木然呆滞。

画家想借基督受难来比喻自己为艺术殉道的悲壮情怀。

《黄色基督》也是运用大色块平涂的手法,简洁粗重的外轮廓线,强烈高饱和度的红黄色块,田野、天空、十字架形成的直线分割画面,形成视觉空间,又与妇女与树木形成的曲线形成呼应。

蓝紫色调的天空、红色树木、橙色的大地、黄色的基督……用色彩表现情绪、营造凝重忧郁的氛围。

不怕作品太过平面化,物体没有阴影,但却向人们描绘一个乡土气息浓厚的村庄中三位宗教信仰的虔诚者在哀悼基督,这里的基督寓意高更本人有着为艺术献身的悲壮情怀。

参考文献:[1] 张维青,高毅清.中外艺术史要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林 夕校.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3]解媛媛.浅析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原始倾向[D].济宁:曲阜师范 大学,2012.[4]何广政.高更———原始与野性憧憬[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1998.[5]人民美术出版社.外国名家作品选粹•高更[M].北京:人民美术 出版社,2006.[6]高更,王惠云.大溪地风景[J].世界文化,2009,(10).Yi Shu Ping Jian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