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合集下载

人物素材:曹操

人物素材:曹操

曹操人物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安徽毫州)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人物素材:(一)经典语录: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翻译: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

翻译:计划的实施,就像转动圆的物体一样的快,那么你的事情就如同摧枯拉朽般的极容易成功。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翻译:神龟虽然长寿,但终有死亡的时候;飞龙尽管能腾云驾雾,神通广大,但最终也要化为乌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翻译:人生命的长短,不只是由天来决定的,您只要能很好地保养身体,做到身心健康,是可以做到延年益寿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翻译:老了的千里马,虽伏在马厩里,但仍想着还可以驰聘千里;有雄心壮志的人,虽然老了,但他高远的志向仍毫无减退。

(二)人物事略1.疑杀华佗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伦。

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2.废除寒食节“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

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

曹操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每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己经非常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3.提倡薄葬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

曹操简介资料

曹操简介资料

曹操简介资料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曹操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关于曹操的人物介绍

关于曹操的人物介绍

曹操的人物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曹操少年间任侠放荡,到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

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调济南相。

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军。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

在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

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

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216年)自魏公进爵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葬于高陵。

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

他的诸种举措使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曹操

曹操

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1]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生平出身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天子,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三国志》记载曹操的远祖是汉代初期的相国曹参。

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曹操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从兄,若真如此,则曹操为汉惠帝太仆夏侯婴的后裔。

早年曹操少时机警过人,通权谋机变,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不为世人看重。

只有桥玄、何颙、李瓒和王俊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将来一定会安定天下。

[2][3][4][5][6][7]当时曹操还默默无闻,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的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

于是曹操就去拜访许劭,许劭鄙视曹操的为人,不肯给他看相,曹操找到机会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给曹操做出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另说:「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才逐渐知名。

[8][9][10]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北征,路过桥玄之墓,下令祭祀桥玄,并且写了悼文。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曾经潜入中常侍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手舞着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

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20岁时,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

稍后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11]。

上任数月,宦官蹇硕的叔叔违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杀。

这使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团,可曹操是依法而行,这些人又无法中伤诋毁曹操,只好转而称赞他做得好,举荐他去担任地方官。

熹平六年(177年),曹操被任命为顿丘令,第二年,即光和元年(西元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

曹操简历

曹操简历

曹操简历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的古诗词

曹操的古诗词

曹操的古诗词1、《观沧海》东汉末年/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龟虽寿》东汉末年·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苦寒行》魏晋·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4、《短歌行》东汉末年·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蒿里行》汉·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6、《冬十月》东汉末年·曹操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谣俗词》魏晋·曹操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8、《善哉行其一》魏晋·曹操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曹操个人简历

曹操个人简历

曹操个人简历你可知历史上有名的枭雄曹操?想深入了解一下吗?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曹操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曹操个人简历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生平事迹早年经历曹操,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

当时的人因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故认为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曹操-ppt课件

曹操-ppt课件
此时,曹操回到家乡陈留,散尽家财征募乡勇,讨 伐董卓。后各方势力一起反董卓,以袁绍为盟主,曹 操为奋武将军。
张 角

3、逼降黄巾军,势力逐渐强大。
192年,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 被杀,曹操担任兖州牧一职。后来历经苦战,终于大破敌 军,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逼降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 万并男女百余万口,又从中选出精锐,号称“青州兵”。
6.三国鼎立开始形成。
208年,曹操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 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刘备、孙权联盟
赤壁之战 ——又一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淝水之战
兵力对比:曹操
二十万(称八十万)
孙刘联军 五万
伤亡:曹军过半 联军主要为荆州逃兵
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四、艺术成就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 点。
曹操之墓
原本曹操陵墓的所在位置一直是个谜团,直 到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高陵 得到考古确认,其地址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县安 丰乡西高穴村一带。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甫 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 宏大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 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 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 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此句为千古传诵名句。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但:仅,只。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永年:长寿,活得长。
4.奉戴天子
195年,汉献帝迁出长安,入驻洛阳,曹操进军 洛阳保卫京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谁的诗句?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
豪迈乐观的精神。
曹 操
曹 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 事家、文学家。
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
行》。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思考:在这首诗中找出一个字,作 为这首诗的诗眼.
诗歌解读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 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 情。
总结:为何而“忧”?
• 一忧“人生苦短”。 • 二忧“求贤不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 往,子宁不嗣音?” -- 《诗经.郑风.子衿》
诗歌解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 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 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 的。
诗歌解读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 钟嵘《诗品》
诗歌内容
一、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 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 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 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 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
2、天上的明月,何时摘取呢?运用比喻的收 发,将贤才比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 来归的心意。
诗歌解读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三忧“功业未就”。
《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 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 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 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 的进取精神。
艺术手法
1、言志与抒情相结合。
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 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 感情。诗人把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 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三曹”
• 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 曹丕:《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
• 曹植:《洛神赋》、《七步诗》 “天下才有一石, 曹子建独占八斗。” ——晋朝诗人谢灵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题 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乐府又 有《长歌行》。长歌、短歌一般认为是歌 声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短歌行》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短歌行》创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建安十三年),在曹
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
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 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 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典故:横槊赋
2、引用《诗经》中的成句。 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 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 《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 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3、比喻。 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 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 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 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 贤才的宽阔胸襟。 4、用典。 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 使天下贤士归心。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志· 魏书武· 帝纪》
乱世之奸雄
•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杨修之死
治世之能臣
• 志向远大,气度恢弘
• 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 消灭北方军阀,统一中国北部 • 大兴屯田,兴修水利
曹操作品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 精音律,善诗歌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 管弦,皆成乐章” • 其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 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 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
• 面对满座宾客,感谢他们的到来。
• 一“忧”一“喜”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诗歌解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 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 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浓郁的诗意中 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曹操完 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
长期战乱给社会和百姓造成的灾 难和痛苦,深表关怀与同情,其 中也体现了曹操欲整治国家、统 一疆土的胸怀与抱复。
曹操《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拓 展: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 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 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 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 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磅礴气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诗歌内容
三、抒情言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 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 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 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 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 豪情。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 :酒
曹操哀叹人生苦短,借酒消愁。
思考: 曹操急于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 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 ——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诗歌解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 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 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 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 用的天衣无缝,准确生动。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 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 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 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忧”——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思考: “忧”作为诗眼,贯穿全诗,体现整首诗的思 想感情。作者为何而忧呢?
诗歌解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曹植《赠白马王彪》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 忧 ——人生苦短
诗歌内容
二、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