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竞赛—梅涅劳斯定理例题一
梅涅劳斯定理及例题拓展

梅涅劳斯定理及例题拓展梅涅劳斯介绍:在证明点共线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就是梅涅劳斯定理,梅涅劳斯(Menelaus )是公元一世纪时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著有几何学和三角学方面的许多书籍。
下面的定理就是他首先发现的。
这个定理在几何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定理:设D 、E 、F 依次是三角形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且这三点共线,则满足1=⋅⋅FA CF EC BE DB AD 证明:(此定理需要分四种情况讨论,但有两种可以排除) 先来说明两种不可能的情况 情况一:当三点均在三角形边上时,由基本事实可知三点不可能共线(只能组成内接三角形的三角形。
情况二:当一点在三角形一边上,另两点分别在三角形另两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是三角形ABC 直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平移直线DE 即可发现不能可两点同时在延长线上 情况三:当两点分别在三角形两边上,另一点在三角形另一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是三角形ABC 直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D 、E 、F 三点共线∴可过C 作CM ∥DE 交AB 于M ,于是FCAF DM BD DM AD EC BE FCAF DM AD DM BD EC BE ⋅=⋅∴==,,所以1=⋅⋅FA CF EC BE DB AD 情况四:三点分别在三角形三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是三角形ABC 直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同情况三∵D 、E 、F 三点共线∴可过C 作CM ∥DE 交AB 于M ,于是FCAF DM BD DM AD EC BE FCAF DM AD DM BD EC BE ⋅=⋅∴==,,所以1=⋅⋅FACF EC BE DB AD∴设D 、E 、F 依次是三角形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且这三点共线,则满足1=⋅⋅FACF EC BE DB AD拓展(1题)在任意三角形PQR 中,A2,A4分别是PR,PQ 延长线上的点,做射线A4A2,A6是射线A4A2上的一点,做射线A6Q ,A1是射线A6Q 上的一点,连结A1A2交射线PR 于X ,作射线A4A3交射线PQ 于点A3,交射线A1A6于点Y ,连结A1A3交射线PR 于点A5,连结A6A5交射线PQ 于点Z ,求证X,Y,Z 三点共线(该命题又为一六边形相间各顶点分别在两直线上求证:它的三对对边(所在直线)的交点共线)这个定理为帕波斯定理(2题)给定△ABC内两点O,O',连结AO,AO'交BC于点X,X',BO,BO'交AC于Y,Y',CO,CO'交AB于Z,Z'.设YZ'与Y'Z交于点P,ZX'与Z'X交于点Q,XY'与X'Y 交于点R.求证O,O',P,Q,R五点共线(3题)在任意三角形ABC中,E是直线AC上的一点,D是直线BC上的一点,F 是直线DE上一点,G是直线AC上一点,作直线BG交直线DF于点Q,作直线CF 交直线AB于点P,作直线GF交直线AB于点H作直线DH交直线AC于点R,求证P,Q,R三点共线(4题)一直线截△ABC三边BC,CA,AB或延长线X,Y,Z。
(答案)奥赛经典-奥林匹克数学中的几何问题---参考答案(第1-2章)

参考答案第一章 梅涅劳斯定理及应有习题A1.延长CB ,FE 交于H ,ADB △与截线GEH ,有13122AG DH BE DH GD HB EA HB ⋅⋅=⋅⋅=,有43DH HB =,即74CH HD =.对ACD △及截线FGH ,72141AF CH DG AF FC HD GA FC ⋅⋅=⋅⋅=,求得27AF FC =. 2.设CB ,DE 的延长线交于P ,又BP BC =,32FP PB =,对AFB △与截线HEP ,CGE ,有31121AH FP BE AH GF PB EA HF ⋅⋅=⋅⋅=,即23AH HF =;11121AG FC BE AG GF CB EA GF ⋅⋅=⋅⋅=,即21AG GF =.由此求得645AH HG GF =∶∶∶∶.3.对BDP △于截线CEA ,有1231612BC DA PE BC CD AP EA CD ⋅⋅=⋅⋅=,知BD DC =.对CDP △与截线BFA ,有22111CB DA PF PF BD AP FC FC ⋅⋅=⋅⋅=,知14PF FC =.而20CF =,故15CP =. 在PBC △中,由中线长公式2PD =,得BC =,即BD =.又22222269BP PD BD +=+==,即90BPD ∠=︒,27PBD S =△,4108ABC PBD S S ==△△.4.直线OCB 分别与DMF △和AEM △的三边延长线都相交,有1DB MO FC MB FO DC ⋅⋅=,1AB EO MCEB MO AC⋅⋅=,即OF OE DB FC EB AC OM OM MB DC AB MC ⋅⋅⋅=⋅⋅⋅.由EF AD ∥,有DB AB MB EB =,FC MC DC AC =,从而21OF OE OM ⋅=,即22OF OE OM OP ⋅==,有OFP OPE △∽△,故OPF OEP ∠=∠.5.直线截ABC △,有22133CF AD BE BE FA DB EC EC ⋅⋅=⋅⋅=,即94BE EC =,故54BC CE =.直线截DBE △,有25154EF AD BC EF FD AB CE ED ⋅⋅=⋅⋅=,所以21EF FD =∶∶. 6.设AC BC x ==,则AB =,。
梅涅劳斯定理及例题拓展

梅涅劳斯定理及例题拓展梅涅劳斯介绍:在证明点共线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就是梅涅劳斯定理,梅涅劳斯(Menelaus )是公元一世纪时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著有几何学和三角学方面的许多书籍。
下面的定理就是他首先发现的。
这个定理在几何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定理:设D 、E 、F 依次是三角形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且这三点共线,则满足1=⋅⋅FA CF EC BE DB AD 证明:(此定理需要分四种情况讨论,但有两种可以排除) 先来说明两种不可能的情况 情况一:当三点均在三角形边上时,由基本事实可知三点不可能共线(只能组成内接三角形的三角形。
情况二:当一点在三角形一边上,另两点分别在三角形另两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是三角形ABC 直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平移直线DE 即可发现不能可两点同时在延长线上 情况三:当两点分别在三角形两边上,另一点在三角形另一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是三角形ABC 直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D 、E 、F 三点共线∴可过C 作CM ∥DE 交AB 于M ,于是FCAF DM BD DM AD EC BE FCAF DM AD DM BD EC BE ⋅=⋅∴==,,所以1=⋅⋅FA CF EC BE DB AD 情况四:三点分别在三角形三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是三角形ABC 直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同情况三∵D 、E 、F 三点共线∴可过C 作CM ∥DE 交AB 于M ,于是FCAF DM BD DM AD EC BE FCAF DM AD DM BD EC BE ⋅=⋅∴==,,所以1=⋅⋅FACF EC BE DB AD∴设D 、E 、F 依次是三角形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且这三点共线,则满足1=⋅⋅FACF EC BE DB AD拓展(1题)在任意三角形PQR 中,A2,A4分别是PR,PQ 延长线上的点,做射线A4A2,A6是射线A4A2上的一点,做射线A6Q ,A1是射线A6Q 上的一点,连结A1A2交射线PR 于X ,作射线A4A3交射线PQ 于点A3,交射线A1A6于点Y ,连结A1A3交射线PR 于点A5,连结A6A5交射线PQ 于点Z ,求证X,Y,Z 三点共线(该命题又为一六边形相间各顶点分别在两直线上求证:它的三对对边(所在直线)的交点共线)这个定理为帕波斯定理(2题)给定△ABC内两点O,O',连结AO,AO'交BC于点X,X',BO,BO'交AC于Y,Y',CO,CO'交AB于Z,Z'.设YZ'与Y'Z交于点P,ZX'与Z'X交于点Q,XY'与X'Y 交于点R.求证O,O',P,Q,R五点共线(3题)在任意三角形ABC中,E是直线AC上的一点,D是直线BC上的一点,F 是直线DE上一点,G是直线AC上一点,作直线BG交直线DF于点Q,作直线CF 交直线AB于点P,作直线GF交直线AB于点H作直线DH交直线AC于点R,求证P,Q,R三点共线(4题)一直线截△ABC三边BC,CA,AB或延长线X,Y,Z。
中学数学竞赛中常用的几个重要定理

数学竞赛中几个重要定理1、 梅涅劳斯定理:如果在△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有点D 、E 、F 且D 、E 、F三点共线,则FBAFEA CE DC BD ••=12、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如果在△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有点D 、E 、F ,且满足FBAFEA CE DC BD ••=1,则D 、E 、F 三点共线.【例1】已知△ABC 的重心为G ,M 是BC 边的中点,过G 作BC 边的平行线AB 边于X ,交AC边于Y ,且XC 与GB 交于点Q ,YB 与GC 交于点P. 证明:△MPQ ∽△ABCj MQGAC BXY P【例2】以△ABC的底边BC为直径作半圆,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D和E,分别过点D,E作BC的垂线,垂足依次为F,G,线段DG和EF交于点M.求证:AM⊥BC【例3】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其边AB,DC的延长线交于点P,AD和BC的延长线交于点Q,过Q作该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E,F.求证:P,E,F三点共线.【练习1】设凸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M ,过M 作AD 的平行线分别交AB ,CD于点E ,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O ,P 是以O 为圆心,以OM 为半径的圆上一点. 求证:∠OPF=∠OEP【练习2】 在△ABC 中,∠A=900,点D 在AC 上,点E 在BD 上,AE 的延长线交BC 于F. 若BE :ED=2AC :DC ,则∠ADB=∠FDCD塞瓦定理:设O是△ABC内任意一点,AO、BO、CO分别交对边于N、P、M,则1=••PACPNCBNMBAM塞瓦定理的逆定理:设M、N、P分别在△ABC的边AB、BC、CA上,且满足1=••PACPNCBNMBAM,则AN、BP、CM相交于一点.【例1】B E是△ABC的中线,G在BE上,分别延长AG,CG交BC,AB于点D,F,过D作DN∥CG交BG于N,△DGL及△FGM是正三角形.求证:△LMN为正三角形.GCLMEDFN【例2】在△ABC 中,D 是BC 上的点DC BD =31,E 是AC 中点.AD 与BE 交于O ,CO 交AB 于F 求四边形BDOF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的比【练习1】设P 为△ABC 内一点,使∠BPA=∠CPA ,G 是线段AP 上的一点,直线BG ,CG 分别交边AC ,AB 于E ,F.求证:∠BPF=∠CPE【练习2】 在△ABC 中,∠ABC 和∠ACB 均为锐角.D 是BC 边BC 上的内点,且AD 平分∠BAC ,过点D 作垂线DP ⊥AB 于P ,DQ ⊥AC 于Q ,CP 于BQ 相交于K. 求证:AK ⊥BCCCC托勒密定理:四边形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则有AB ·CD+AD ·BC=AC ·BD【例1】 已知在△ABC 中,AB >AC ,∠A 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交△ABC 的外接圆于点E ,过E 作EF ⊥AB ,垂足为F.求证:2AF=AB -AC【例2】经过∠XOY 的平分线上的一点A ,任作一直线与OX 及OY 分别相交于P ,Q.求证:OP 1+OQ1为定值HABCEFAXYPOQ【例3】 解方程42-x+12-x=x 7【练习1】 设AF 为⊙O1与⊙O2的公共弦,点B ,C 分别在⊙O1,⊙O2上,且AB=AC ,∠BAF ,∠CAF 的平分线交⊙O1,⊙O2于点D ,E. 求证:DE ⊥AF【练习2】⊙O 为正△ABC 的外接圆,AD 是⊙O 的直径,在弧BC 上任取一点P (与B ,C不重合).设E ,F 分别为△PAB ,△PAC 的内心.证明:PD=∣PE-PF ∣西姆松定理:点P 是△ABC 外接圆周上任意一点,PD ⊥BC ,PE ⊥AC ,PF ⊥AB ,D 、E 、F 为垂足,则D 、E 、F 三点共线,此直线称为西姆松线.【例1】过正△ABC 外接圆的弧AC 上点P 作P D ⊥直线AB 于D,作PE ⊥AC 于E,作PF ⊥BC 于F.求证:PF 1+PD 1=PE1【练习1】设P 为△ABC 外接圆周上任一点,P 点关于边BC ,AC 所在的直线的对称点分别为P 1,P 2.求证:直线P 1P 2经过△ABC 的垂心.CABPEFD HABP1P2CP三角形的五心内心【例1】设点M 是△ABC 的BC 边的中点,I 是其内心,AH 是BC 边上的高,E 为直线IM 与AH 的交点.求证:AE 等于内切圆半径r【例2】在△ABC 中,AB=4,AC=6,BC=5,∠A 的平分线AD 交△ABC的外接圆于K.O ,I 分别为△ABC 的外心,内心.求证:OI ⊥AK【练习】 在△ABC 中,∠BAC=300,∠ABC=700,M 为形内一点,∠MAB=∠MCA=200求∠MBA 的度数.B外心【例1】锐角△ABC的外心为O,线段OA,BC的中点为M,N,∠ABC=4∠OMN,∠ACB=6∠OMN.求∠OMN【例2】在等腰△ABC中,AB=BC,CD是它的角平分线,O是它的外心,过O作CD的垂线交BC于E,再过E作CD的平行线交AB于F,证明:BE=FD.【练习】1、⊙O 1与⊙O 2相交于P ,Q ,⊙O 1的弦PA 与⊙O 2相切,⊙O 2的弦PB 与⊙O 1相切.设△PAB 的外心为O ,求证:OQ ⊥PQ重心【例1】在△ABC 中,G 为重心,P 是形内一点,直线PG 交直线BC ,CA ,AB 于F ,E ,D.求证:FG FP +EG EP +DGDP=3【例2】已知△ABC 的重心G 和内心I 的连线GI ∥BC ,求证:AB+AC=2BCC【练习】1、设M 为△ABC 的重心,且AM=3,BM=4,CM=5,求△ABC 的面积.2、设O 是△ABC 的外心,AB=AC ,D 是AB 的中点,G 是△ACD 的重心,求证:OG ⊥CD垂心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BCB【例1】△ABC 的外接圆为⊙O ,∠C=600,M 是弧AB 的中点,H 是△ABC 的垂心.求证:OM ⊥OH【例2】已知AD ,BE ,CF 是锐角△ABC 的三条高,过D 作EF 的平行线RQ ,RQ 分别交AB 和AC 于R ,Q ,P 为EF 与CB 的延长线的交点.证明:△PQR 的外接圆通过BC 的中点M.旁心【例1】在锐角∠XAY 内部取一点,使得∠ABC=∠XBD ,∠ACB=∠YCD.证明:△ABC 的外心在线段AD 上.CD【例2】AD是直角△ABC斜边BC上的高(AB<AC),I1,I2分别是△ABD,△ACD的内心,△A I1 I2的外接圆⊙O分别交AB,AC于E,F,直线FE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M.证明:I1,I2分别是△ODM的内心与旁心.相交两圆的性质与应用【例1】证明:若凸五边形ABCDE中,∠ABC=∠ADE,∠AEC=∠ADB. 证明:∠BAC=∠DAEE【例2】已知⊙O1与⊙O2相交于A,B,直线MN垂直于AB且分别与⊙O1与⊙O2交于M,N,P 是线段MN的中点,Q1,Q2分别是⊙O1与⊙O2上的点,∠AO1Q1=∠AO2Q2求证:PQ1=PQ2【练习】梯形ABCD中,AB∥CD,AB>CD,K,M分别是腰AD,CB上的点,∠DAM=∠CBK,求证:∠DMA=∠CKBA其他的一些数学竞赛定理1、 广勾股定理的两个推论:推论1: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平方和.推论2:设△ABC 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对应边上中线长分别为m a 、m b 、m c 则:m a =2222221a c b -+;m b =2222221b c a -+;m c =2222221c b a -+2、 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定理:内角平分线定理:如图:如果∠1=∠2,则有ACABDC BD =外角平分线定理:如图,AD 是△ABC 中∠A 的外角平分线交BC 的延长线与D ,则有ACABDC BD =3、 三角形位似心定理:如图,若△ABC 与△DEF 位似,则通过对应点的三直线AD 、BE 、CF 共点于P4、 正弦定理、在△ABC 中有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a 、b 、c 为△ABC 的边,则有: a 2=b 2+c 2-2bc ·cosA;b 2=a 2+c 2-2ac ·cosB; c 2=a 2+b 2-2ab ·cosC;5、欧拉定理:△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O ,半径为R ,内切圆圆心为I ,半径为r,记OI=d,则有:d 2=R 2-2Rr.6、巴斯加线定理:圆内接六边形ABCDEF (不论其六顶点排列次序如何),其三组对边AB 与DE 、BC 与EF 、CD 与FA 的交点P 、Q 、R 共线.。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梅涅劳斯定理与塞瓦定理.(有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梅涅劳斯定理与塞瓦定理.(有答案)第 1 页板块一梅涅劳斯定理及其逆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交于F 、D 、E 点,那么1AF BD CE FB DC EA=.这条直线叫ABC △的梅氏线,ABC △叫梅氏三角形.证法一:如左图,过C 作CG ∥DF证法二:如中图,过A 作AG BD ∥交DF 的延长线于G三式相乘即得:1AF BD CE AG BD DCFB DC EA BD DC AG=??=.证法三:如右图,分别过A B C 、、作DE 的垂线,分别交于123H H H 、、.则有123AH BH CH ∥∥,所以3122311CH AH BH AF BD CE FB DC EA BH CH AH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若F 、D 、E 分别是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的三点,如果1AF BD CE FB DC EA=,则F 、D 、E 三点共线.【例1】如图,在ABC △中,AD 为中线,过点C 任作一直线交AB 于点F ,交AD 于点E ,求证::2:AE ED AF FB =.【解析】∵直线FEC 是ABD △的梅氏线,∴1AE DC BF ED BC FA ??=.而12DC BC =,∴112AE BF ED FA ??=,即2AE AF ED BF=.习题1. 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经过点D 的直线交AB于点E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FA EAFC EB=.【解析】直线截ABC △三边于D 、E 、F 三点,应用梅氏定理,知1CD BE AFDB EA FC=,又因为BD BC =,所以1BE AF EA FC ?=,即FA EAFC EB=.习题2. 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AM 为BC 边上的中线,CD AM ⊥于点D ,CD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E .求AEEB.【解析】由题设,在Rt AMC △中,CD AM ⊥,2AC CM =,由射影定理224AD AD AM AC DM DM AM CM===?.对ABM △和截线EDC ,由梅涅劳斯定理,1AE BC MD EB CM DA ??=,即21114AE EB ??=.所以2AE EB=.知识导航夯实基础梅涅劳斯定理与塞瓦定理【例2】如图,在ABC △中,D 为AC 中点,BE EF FC ==,求证:::5:3:2BM MN ND =.【解析】∵直线AE 是BCD △的梅氏线,∵直线AF 是BCD △的梅氏线,习题3. 如图,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4:3:1AE EF FD =.求::AG GH AB .【解析】∵HFC 是ABD △的梅氏线,∵D 为BC 的中点,::4:3:1AE EF FD =,∵GEC 是ABD △的梅氏线,【例3】过ABC △的重心G 的直线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D .求证:1BE CFEA FA+=.【解析】作直线AG 交BC 于M ,同理,2CF DCFA DM=,而2BD DC BD BD BM +=++2()2BD BM DM =+=【例4】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C 、AB 上, AE EB =,23AD DC =,BD 与CE 交于点F ,40ABC S =△.求AEFD S .【解析】对ECA △和截线BFD ,由梅氏定理得:1EF CD AB FC DA BE ??=,即32121EF FC ??=,所以13EF FC =.所以1148BFE BEC ABC S S S ==△△△,进而211140115840AEFD ABD BEF ABC S S S S ??=-=-==△△△.习题4. 如图,在ABC △中,三个三角形面积分别为5,8,10.四边形AEFD 的面积为x ,求x的值.【解析】对ECA △和截线BFD ,由梅氏定理得:1CD AB EF DA BE FC ??=,即1823115152x x +??=+,解得22x =.【备选】如图,ABC △被通过它的三个顶点与一个内点O 的三条直线分为6个小三角形,其中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如图所示,求ABC △的面积.【解析】对ABD △和截线COF ,由梅氏定理得:1AF BC DO FB CD OA ??=,即41132BC CD ??=,所以32BC CD =,所以3BCBD=.所以33105315ABC ABD S S ==?=△△.【例5】如图,在ABC △中,A ∠的外角平分线与边BC 的延长线交于点P ,B ∠的平分线与边CA 交于点Q ,C ∠的平分线与边AB 交于点R ,求证:P 、Q 、R 三点共线.【解析】 AP 是BAC ∠的外角平分线,则BQ 是ABC ∠的平分线,则 CR 是ACB ∠的平分线,则??①②③得非常挑战探索提升第 3 页因R 在AB 上,Q 在CA 上,P 在BC 的延长线上,则根据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得:P 、Q 、R 三点共线.习题5. 证明:不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外角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是共线的三个点.【解析】如图,CD BE AF 、、分别为三角形ABC 的三个外角平分线,分别交AB AC BC 、、于D E F 、、.过C 作BE 的平行线,则BCP CBE EBD CPB ∠=∠=∠=∠,所以BPC △是等腰三角形.则PB CB =.则有:CE PB CBEA BA BA ==.同理AD AC DB CB =;BF BA FC AC=.所以1CE AD BF CB AC BA EA DB FC BA CB AC ??=??=.所以D E F 、、共线.板块二塞瓦定理及其逆定理塞瓦定理:如果ABC △的三个顶点与一点P 的连线AP 、BP 、CP 交对边或其延长线于点D 、E 、F ,如图,那么1BD CE AFDC EA FB=.通常称点P 为ABC △的塞瓦点.证明:∵直线FPC 、EPB 分别是ABD △、ACD △的梅氏线,两式相乘即可得:1BD CE AFDC EA FB=.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如果点D 、E 、F 分别在ABC △的边BC 、CA 、AB 上或其延长线上,并且1BD CE AF DC EA FB=,那么AD 、BE 、CF 相交于一点(或平行).证明:⑴ 若AD 与BE 相交于一点P 时,如图,作直线CP 交AB 于'F .由塞瓦定理得:'1BD CE AF DC EA F B=',又已知1BD CE AF DC EA FB ??=,∴AF AF FB F B'=',∴'F 与F 重合∴'CF 与CF 重合∴AD 、BE 、CF 相交于一点.⑵ 若AD 与BE 所在直线不相交,则AD ∥BE ,如图.∴BD EA DC AC=,又已知1BD CE AF DC EA FB ??=,∴1EA CE AF AC EA FB ??=,即CE FB AC AF=.说明:三线平行的情况在实际题目中很少见.【例6】(1)设AX BY CZ ,,是ABC △的三条中线,求证:AX BY CZ ,,三线共点.探索提升知识导航(2)若AX BY CZ ,,为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求证:AX BY CZ ,,三线共点.【解析】(1)由条件知,BX XC YC YA ZA ZB ===,,.∴1BX CY AZXC YA ZB=,根据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可得三条中线AX BY CZ ,,共点.这个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重心.(2)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得:BX AB CY BC AZ ACXC AC YA BA ZB BC===,,.三式分别相乘,得:1BX CY AZ AB BC ACXC YA ZB AC AB BC=??=.根据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可得三角形三内角平分线AX BY CZ ,,共点,这个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内心.习题6. 若AX BY CZ ,,分别为锐角ABC △的三条高线,求证:AX BY CZ ,,三线共点.【解析】由ABX CBZ △∽△得:BX AB BZ BC =;由BYA CZA △∽△得:AZ ACAY AB =;由AXC BYC △∽△可得:YC BC CX AC =.所以1BX AZ YC AB AC BCBZ AY CX BC AB AC=??=.根据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可得三条高线AX BY CZ ,,共点.对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同样也可以证得三条高线共点.我们把一个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垂心.【例7】如图,M 为ABC △内的一点,BM 与AC 交于点E ,CM 与AB 交于点F ,若AM 通过BC 的中点D ,求证:EF BC ∥.【解析】对ABC △和点M 应用塞瓦定理可得:1AF BD CEFB DC EA=.又因为BD DC =,所以1AF CE FB EA ?=.进而AF AEFB EC=,所以EF BC ∥.习题7. 如果梯形ABCD 的两腰AD 、BC 的延长线交于M ,两条对角线交于N .求证:直线MN必平分梯形的两底.∵1MD AQ BC DA QB CM=(由塞瓦定理得)板块三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综合【备选】如图,E 、F 分别为ABC △的AC 、AB 边上的点,且3AE EC =,3BF FA =,BE 、CF 交于点P ,AP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D .求:AP PD 的值.【解析】∵P 为ABC △的塞瓦点.∵EPB 为ACD △的梅氏线,【备选】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边AB 和DC ,DA 和CB 分别相交于点L K ,,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M .直线KL 与BD 、AC 分别交于点F G 、.求证:KF KGLF LG=.【解析】对DKL △与点B 应用塞瓦定理得:1DA KF LCAK FL CD=.对DKL △和截线ACG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可得:1DA KG LCAK GL CD=.非常挑战进而可得KF KGLF LG.第 5 页。
数学竞赛--梅涅劳斯定理

梅涅劳斯定理16/3/5梅涅劳斯定理梅涅劳斯(Menelaus)定理(简称梅氏定理)最早出现在由古希腊数学家梅涅劳斯的著作《球面学》(Sphaerica)。
任何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各边,都使得三条不相邻线段之积等于另外三条线段之积,这一定理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用初等几何或通过应用简单的三角关系来证明. 梅涅劳斯把这一定理扩展到了球面三角形。
中文名梅涅劳斯定理外文名Menelaus别称梅氏定理表达式(AF/FB)×(BD/DC)×(CE/EA)=1提出者梅涅劳斯提出时间1678年应用学科数学,物理适用领域范围平面几何学适用领域范围射影几何学定理内容定理证明证明一过点A作AG∥DF交BC的延长线于点G.则证明二过点C作CP∥DF交AB于P,则两式相乘得证明三连结CF、AD,根据“两个三角形等高时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的性质有。
AF:FB =S△ADF:S△BDF…………(1),BD:DC=S△BDF:S△CDF…………(2),CE:EA=S△CDE:S△ADE=S△FEC:S△FEA=(S△CDE+S△FEC):(S△ADE+S△FEA)=S△CDF:S△ADF (3)(1)×(2)×(3)得证明四过三顶点作直线DEF的垂线AA‘,BB',CC',如图:充分性证明:△ABC中,BC,CA,AB上的分点分别为D,E,F。
连接DF交CA于E',则由充分性可得,(AF/FB)×(BD/DC)×(CE'/E'A)=1又∵2∴有CE/EA=CE'/E'A ,两点重合。
所以共线推论 在△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分别取L 、M 、N 三点,又分比是λ=BL/LC 、塞瓦定理相区分,那里是λμν=1)此外,用该定理可使其容易理解和记忆:第一角元形式的梅涅劳斯定理如图:若E ,F ,D 三点共线,则 (sin ∠ACF/sin ∠FCB)(sin ∠BAD/sin ∠DAC)(sin ∠CBE/sin ∠ABE)=1 即图中的蓝角正弦值之积等于红角正弦值之积。
数学竞赛--梅涅劳斯定理

梅涅劳斯定理梅涅劳斯(Menelaus )定理(简称梅氏定理)最早出现在由古希腊数学家梅涅劳斯的著作《球面学》(Sphaerica)。
任何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各边,都使得三条不相邻线段之积等于另外三条线段之积,这一定理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用初等几何或通过应用简单的三角关系来证明. 梅涅劳斯把这一定理扩展到了球面三角形。
中文名梅涅劳斯定理外文名Menelaus别称梅氏定理表达式(AF/FB)×(BD/DC)×(CE/EA)=1提出者梅涅劳斯提出时间1678年应用学科数学,物理适用领域范围平面几何学适用领域范围射影几何学定理内容定理证明证明一过点A作AG∥DF交BC的延长线于点G.则证明二过点C作CP∥DF交AB于P,则两式相乘得证明三连结CF、AD,根据“两个三角形等高时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的性质有。
AF:FB =S△ADF:S△BDF…………(1),BD:DC=S△BDF:S△CDF…………(2),CE:EA=S△CDE:S△ADE=S△FEC:S△FEA=(S△CDE+S△FEC):(S△ADE+S△FEA)=S△CDF:S△ADF (3)(1)×(2)×(3)得证明四过三顶点作直线DEF的垂线AA‘,BB',CC',如图:充分性证明:△ABC中,BC,CA,AB上的分点分别为D,E,F。
连接DF交CA于E',则由充分性可得,(AF/FB)×(BD/DC)×(CE'/E'A)=1又∵∴有CE/EA=CE'/E'A,两点重合。
所以共线推论在△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上分别取L、M、N三点,又分比是λ=BL/LC、μ=CM/MA、ν=AN/NB。
于是AL、BM、CN三线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λμν=-1。
(注意与塞瓦定理相区分,那里是λμν=1)此外,用该定理可使其容易理解和记忆:第一角元形式的梅涅劳斯定理如图:若E,F,D三点共线,则(sin∠ACF/sin∠FCB)(sin∠BAD/sin∠DAC)(sin∠CBE/sin∠ABE)=1即图中的蓝角正弦值之积等于红角正弦值之积。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基础——梅涅劳斯和赛瓦定理练习题(原卷版)

梅涅劳斯定理和赛瓦定理梅涅劳斯定理:(此定理常用于证明三点共线的问题)若直线l 不经过ABC ∆的顶点,并且与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它们的延长线 分别交于,,P Q R ,则1BP CQ ARPC QA RB⋅⋅=作平行线:作CM //PQ ,则,BP BR CQ RM PC RM QA AR ==,1BP CQ AR BR RM ARPC QA RB RM AR RB⋅⋅=⋅⋅= 面积法:,,,BPQ ARQ AQB PCQARP PCQ BRP BRQ BPQ APQ S S S S S BP AR CQ PC S RB S S S QA S =====得证梅涅劳斯定理逆定理:P Q R ABC BC CA AB BP 1P Q R PC CQ ARQA RB ∆⋅⋅=设、、分别是的三边、、上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的三点,,若,则、、三点共线;塞瓦定理1:=⋅⋅∆RBARQA CQ PC BP CR BQ AP AB CA BC ABC R Q P 的充要条件是边上的点,则、、的分别是、、设M QRACPB,1BCM ACMABP BMP ABM ACP CMP ACM ABM BCM AP BQ CR M S S S S S BP CQ AR PC S S S QA S RB S BP CQ AR PC QA RB∆∆∆∆∆∆∆∆∆∆=====⋅⋅证:先证必要性:设、、相交于点,则:同理:以上三式相乘,得:=1:如图四边形ABCD 的内切圆分别切AB ,BC ,CD ,DA 于点E ,F ,G ,H ,求证:HG ,AC ,EF 交于一点.△ABC 中,D ,E 分别在CB ,CA 上,且AD ,BE 分别为∠BAC 和∠ABCDE 交AB 于M ,证明CM 为∠ACB 的外角平分线.涉及定理:角平分线定理ABDF ,AB ,DF 交于C ,BD ,AF 交于E ,连接BF ,AD ,CE ,设AD 延长线交CE 于N , 证明:NDANMD AM =.△ABC 的底边BC 为直径作半圆,分别与边AB ,AC ,交于D ,E ,分别过点D ,E ,作BC 的垂线,垂足依次为F ,G ,线段DG 和EF 交于点M ,求证AM ⊥BC .5:△ABC ,一个过A ,B 的圆交边AC ,BC 于D ,E ,AB ,DE 交于点F ,BD ,CF 交于点M ,求证: MF =MC 的充分条件是2MC MD MB =⋅.6.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各作其外接圆的切线,分别与相应的顶点的对边所在直线相交,证明:三个交点D ,E ,F 关系.7.如图,1O 和2O 与△ABC 的三边所在的直线都相切,E ,F ,G ,H 为切点,并且EG ,FH ,对的延长线交于点P .求证P A ⊥BC .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在CD 上取一点E ,BE 与AC 相交于F ,延长DF ,交BC 于G ,求证:∠GAC =∠EAC .ABCD中,△ABD,△BCD,△ABC的面积之比是3:4:1,点M,N分别在AC,CD上,满足AM:AC=CN:CD,并且B,M,N共线,求证M,N分别是AC,CD的中点.P为△ABC内点,过P的直线l,m,n分别垂直于AP,BP,CP,若l交BC于Q,m交AC于R,n交AB于S,证明:Q,S,R共线.AB=AD,BC=CD,过O的两条线段分别交AB,BC,CD,DA于G,F,H,E,GF,EH交BD于I,J求证:OI=O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竞赛—梅涅劳斯定
理例题一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第一课时】 精选例题 例题1 在△ABC 中,AG 是角平分线,D 是BC 中点,DG
⊥AG 交AB 于E ,交AC 延长线与F ,求证:BE=CF=)(2
1AC AB -. 例题2 △ABC 中,∠A 的外角平分线交BC 延长线于点D ,∠B 、∠C 的平分
线交对边于E 、F ,求证:D 、E 、F 三点共线.
例题3 梯形ABCD 中,AB ∥CD ,AC 、BD 交于点E ,BC 、AD 的延长线交于
点F,EF 分别交AB 、CD 于N 、M,求证:AN=NB .
例题4过△ABC 的重心G 的直线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交CB
于点D 。
求证:1BE CF EA FA
+=. 例题5 已知点D 、E 、F 分别在△ABC 的BC 、CA 、AB 边
上,且
BD AF CE DC FB EA
λ===,又AD 、BE 、CF 交成△LMN , 求LMN ABC
S S 的值. 例题6 证明:笛沙格(Desargues )定理:直线AA 1、BB 1、CC 1相交于O
点,直线AB 与A 1B 1交于X ,BC 与B 1C 1交于Y ,AC 与A 1C 1交于Z ,那么X 、Y 、Z 三点共线.
例题7 证明:莱莫恩(Lemoine )定理:过△ABC 的三个
顶点A 、B 、C 作它的外接圆的切线,分别和BC 、
CA 、AB 所在直线交于P 、Q 、R ,则P 、Q 、R 三点
共线.直线PQR 称为△ABC 的莱莫恩线.
G F E D A B C
例题8 如图,⊙O 1、⊙O 2和⊙O 3两两的外公切线分别交于P 、Q 、R 三点,求
证:P 、Q 、R 三点共线.
课后练习
1.△ABC 的两边AB 、AC 上分别取点Q 、R,满足AQ:QB=2:1,AR:RC=1:2,连接QR 交CB 延长线于P ,那么PC : PB=_______.
2.ABCD 为平行四边形,BC=12,DC=10,对角线AC 与BD 交于O,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4,OE 交DC 于F ,那么CF=_______.
3.在△ABC 中,D 、E 分别是BC 、CA 上的点,且BD : DC=m : 1,CE : EA=n : 1,AD 与BE 交于F ,则△ABF 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
4.已知:AJ 、BK 、CL 是△ABC 的三个外角平分线,
J 、K 、L 是这些线与△ABC 三边所在直线的交点,
求证:J 、K 、L 三点共线. 5.△ABC 三边BC 、AB 、CA 的中点分别是D 、E 、F ,设
AD 与EF 交于P ,连接CP 交AB 于Q ,求证:AB=3AQ .
6.用梅涅劳斯定理证明:赛瓦(Ceva )定理:在△ABC 内
任取一点O ,直线AO 、BO 、CO 分别交对边于D 、E 、
F ,则1AF BD CE FB DC EA
. 7.用梅涅劳斯定理证明:西姆松(Simson )定理:若从△ABC 的外接圆上一点P 作BC 、AB 、A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此线常称为西姆松线)
K
J A B C R
8.用梅涅劳斯定理证明:帕斯卡(Pascal)定理:圆内接六边形ABCDEF 的三双对边的延长线交于三点P、Q、R,则这三点共线.(此线称为帕斯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