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明代宗朱祁钰一生的“两个意外”?明代宗的结局
为什么说明代宗朱祁钰的历史评价远超明英宗朱祁镇

为什么说明代宗朱祁钰的历史评价远超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先后都登基为帝。
朱祁镇分别在(1435—1449年)和(1457—1464年)两次为帝,朱祁钰在位时间正好在朱祁镇两次称帝的间隙,即1449年―1457年为帝。
但是,历史上对这对兄弟的评价,却远远不同:朱祁钰远超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天顺八年(1464年),病逝,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元正统,尊奉皇太后张氏为太皇太后,皇后孙氏为皇太后。
朱祁镇总共活了37岁,9岁继位,两次登基为帝。
他这一生没有太大的功绩,政治上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反而因为“土木堡之变”使明王朝25万大军全军覆灭,无数文臣武将身亡,自己也沦为瓦剌的阶下囚,成为他一生执政生涯永远抹不去的污点。
笔者查了下史料,翻来覆去,发现朱祁镇的皇帝生涯也就三件事可以拿出来说一说。
1.遗诏废殉殉葬制度,即用活人殉葬,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
在明朝,从朱元璋开始,皇帝死后,一般会让嫔妃殉葬。
朱元璋死时,有嫔妃四十多人殉葬;朱棣死时,殉葬有三十多人;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死时,也有十多人殉葬。
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称: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宗、宣宗皆然。
明英宗朱祁镇很小的时候,就听说并亲眼见过被殉葬的嫔妃临死前的惨状,并对这种野蛮的殉葬制度非常反感。
他临终时遗命: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自明英宗朱祁镇开始,惨无人道的殉葬终于被废止了,直到明朝终结,再也没有人殉葬。
2.平定石曹之乱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宦官曹吉祥与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勾结,趁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时,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
历史趣谈:历史上朱祁钰精心打拼江山 为何最后却凄凉收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朱祁钰精心打拼江山为何最后却凄凉收场?导语:奇异出身:朱祁钰的生母,是个获罪之人。
宣德年间,明宣宗御驾亲征,生擒汉王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府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
侍女吴氏也在其奇异出身:朱祁钰的生母,是个获罪之人。
宣德年间,明宣宗御驾亲征,生擒汉王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府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
侍女吴氏也在其中。
回京途中,明宣宗邂逅了吴氏。
然而罪人身份,不能封为嫔妃,就把她安排在紧靠宫墙的大宅院,时时临幸。
终于,吴氏产下一子,就是朱祁钰。
母凭子贵,吴氏被封为贤妃,却继续住在宫外。
据记载,正统年间大旱,京师儿童间传播一首不知所起的祈雨民谣:雨帝雨帝,城隍土地。
雨若再来,还我土地。
不久后有景帝即位,夺门之变等事。
雨帝者,与帝也,城隍是郕王,还我土地是指复辟。
午门血案: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御驾亲征,留他为监国。
结果爆发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咄咄逼人。
一时之间,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
面对危机局面,大明朝堂之上围绕是“战”还是“迁”开展了纷争。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压阵,监国朱祁钰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
首先是翰林院侍讲徐珵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迁都南京,以避刀兵。
于谦否定了这项提议,他认为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岂可轻易迁移。
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正统年间,明英宗崇信宦官王振,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
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杀,众大臣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
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户科给事中王竑在朝廷上猛击马顺,於是众臣纷纷跟随,马顺当即毙命。
众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景帝朱祁钰是怎么死的?朱祁钰死亡之谜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景帝朱祁钰是怎么死的?朱祁钰死亡之谜简介导语:明景帝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与朱祁镇是同父异母兄弟。
正统元年(1436年),长子朱祁镇即皇帝位,是为英宗。
英宗封朱祁钰为郕王。
正统十明景帝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与朱祁镇是同父异母兄弟。
正统元年(1436年),长子朱祁镇即皇帝位,是为英宗。
英宗封朱祁钰为郕王。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发动瓦刺军侵明,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
结果发生“土木之变”,英宗成为也先的阶下囚,国不可一日无主。
留在北京的众臣请郕王朱祁钰监国,未久即皇帝位,是为代宗,年号景泰。
代宗即位后,对政治、经济、军事等着手进行改革,励精图治,景泰朝出现一片兴旺景象。
景泰元年(1450年),英宗还京师,尊为太上皇,居于南宫。
代宗虑英宗与外人通谋议,对南宫限制很严,实际上将英宗软禁起来。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代宗生病。
十六日夜间,将军石亨、宦官曹吉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政变。
他们在南宫迎出英宗后,即簇拥英宗往东华门。
东华门卫士拒不开门,英宗大声呼曰:“吾太上皇也。
”卫士确认是英宗,遂打开大门。
行至奉天门,英宗再次上前叱退守卫。
政变人马几乎未受阻挠,进入皇宫。
第二天早朝,英宗重新登上皇帝宝座。
这一次政变,史称“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
英宗重新上台后,改元天顺。
他对失去帝位、软禁南宫8年的生活耿耿于怀,积恨难消,屡次下诏指斥代宗“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宣布废为郕王。
代宗在病中虽遭此巨变,身体却渐渐康复。
不料二月十七日(一作十九日)癸丑,代宗竟死于宫中。
代宗是有疾而终还是被害身亡?史书记载下一,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景帝朱祁钰生平简介 朱祁钰一生的功过是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景帝朱祁钰生平简介朱祁钰一生的功过是非
导语:明景帝朱祁钰受命于危难之时,是在瓦刺入侵,其兄英宗蒙尘塞外,大明王朝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被太后、于谦扶上皇帝宝座的。
因此,他的即位有
明景帝朱祁钰受命于危难之时,是在瓦刺入侵,其兄英宗蒙尘塞外,大明王朝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被太后、于谦扶上皇帝宝座的。
因此,他的即位有其特殊性。
年轻的景帝不同于英宗。
即位后一改过去胆小怕事的性格,大明王朝的复兴在他的统治时期落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在位时间虽只有短短八年,却将大明王朝推向了繁荣。
作为一个帝王,他有才魄、有胆识、知人善任,改革图强,不失为一代明君。
景帝即位时的大明王朝已风雨飘摇,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临然不乱,果断地任用于谦、石亨等人与瓦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生死决战。
他的智慧与雄心这时显露无遗,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皇位得到巩固,个人声望与日俱增。
景帝效法历代明君,不顾朝中阴力,极有力地支持于谦推行一系列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改革。
正是由于他的坚定意志和于谦的呕心沥血,使得大明王朝的气象为之一新,天下大治,四海承平。
景帝与于谦协力治国的亲密君臣关系也是历史上不多见的,成为历史美谈。
这也是景帝难能可贵之处。
然而,作为一个帝王,景帝又有诸多局限性。
他心胸狭窄,对英宗诸多刁难凌辱,将他囚禁于南宫。
他目光短浅,草率地废立太子酿成祸根。
他过于自负,以他的聪明,对石亨等人的异心不可能没有丝毫察觉,而他自以为能驾驭他们,没有及时除去这些朝廷隐患,是他将这些人推向了英宗一边。
在抗击瓦刺时立下赫赫战功的石亨,此时已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朝皇帝朱祁镇哥俩确实撕得狠历史到底如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皇帝朱祁镇哥俩确实撕得狠历史到底如何导语:据《明史》记载,明英宗朱祁镇的正宫皇后姓钱,海州人,平民出身。
正统七年(1442),16岁的朱祁镇与钱皇后完婚,两人感情一直不错。
正统十四据《明史》记载,明英宗朱祁镇的正宫皇后姓钱,海州人,平民出身。
正统七年(1442),16岁的朱祁镇与钱皇后完婚,两人感情一直不错。
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发生后,朱祁镇当了瓦剌人的俘虏。
热播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里,女主角允贤和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三人之间,展开了一段虐心的三角恋。
这段借真实历史人物之名虚构出来的爱情,让许多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南京的明史专家马渭源提醒“允贤”迷:电视剧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
在即将出版的《系列之⒁下》中,马渭源为读者还原了真实的朱祁镇、朱祁钰哥俩。
他们兄弟俩的感情故事相当虐心,曲折程度不输电视剧。
明英宗被俘钱皇后哭瞎了一只眼据《明史》记载,明英宗朱祁镇的正宫皇后姓钱,海州人,平民出身。
正统七年(1442),16岁的朱祁镇与钱皇后完婚,两人感情一直不错。
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发生后,朱祁镇当了瓦剌人的俘虏。
钱皇后与婆婆孙太后一起倾后宫之所有,令内官封箱装车,秘密运往关外,想以此来换回皇帝丈夫。
不成想到,让瓦剌“绑匪”好好地诈了一大笔。
见夫君久久没有回来,钱皇后日夜哀泣吁天,哭累了直接卧在地上,时间一长,她的一条腿废了,成了瘸子。
后来又因为哭得太多,一只眼睛也哭瞎了。
朱祁镇被俘后,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瓦剌无奈之下,释放了朱祁镇。
回到故国的朱祁镇,却被朱祁钰软禁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历史中的未解之谜

明朝历史中的未解之谜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兴起与衰落牵动着无数历史学者与研究者的心。
然而,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还存在一些至今未解的谜团,成为历史学界的疑问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明朝历史中的一些未解之谜,并试图解开其中的困惑。
一、万历皇帝的“神秘病逝”明朝万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动荡。
然而,万历皇帝的死因却成为了一个谜团。
历史记载称,万历皇帝于1620年在瓦官寺驾崩,但具体的死因一直不明。
有一种说法认为万历皇帝死于铅中毒,因为他长期食用铅膏,导致身体受到严重伤害。
但这一说法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万历皇帝的死因与滞留在体内的“不孕之毒”有关,这种说法在明代医学著作中有所提及,但具体可信度难以确定。
至今,关于万历皇帝的死因仍存在许多猜测与争议,成为明朝历史中的一大未解之谜。
二、明朝宗室的突然失踪明朝是一个封建王朝,宗室在朝廷中担任着重要职务。
然而,在明朝历史中,有许多宗室突然失踪的案例,成为历史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朱棣的后裔朱守平的失踪。
朱守平是隆庆帝次子永丰王朱厚照的后代,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
然而,他在1663年突然神秘失踪,再也没有出现过。
对于他的失踪原因,历史学家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包括政治动荡、被杀害等,但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明朝宗室的突然失踪给历史研究者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三、明朝宦官的真实身份与势力明朝时期,宦官是宫廷内的特殊群体,他们拥有着相当的权力与影响。
然而,关于明朝宦官的真实身份与势力,历史上一直存在疑云与争议。
宦官的身份从何而来,他们如何在朝廷中得到如此巨大的权力,这些问题至今尚未被完全解答。
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朝宦官的身份与后宫的内斗与黑幕有关,他们常常成为不同权贵争夺控制后宫的工具。
另外,关于明朝宦官的势力问题,历史上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解读,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明朝的皇帝故事

明朝的皇帝故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也是一个充满传奇和故事的时期。
明朝的皇帝们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皇位的争夺,更是关于忠诚、勇气和智慧的传承。
以下是一些关于明朝的皇帝们的故事。
一、朱棣——夺位之路朱棣,明成祖,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他的夺位之路充满了波折和血腥,但也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在他年幼的时候,他与自己的兄长朱棣争夺皇位,最终成功夺取了皇位。
成为皇帝后,他勤政爱民,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明朝进入了繁荣的时期。
二、朱瞻基——永乐盛世朱瞻基,明宣宗,是明朝第四位皇帝。
他的时代被称为永乐盛世,他亲自领导修建了明朝最宏伟的建筑——北京故宫。
在他的统治下,明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对外扩张,令明朝达到了极盛的时期。
三、明英宗——内忧外患明英宗,即朱祁钰,是明朝第五位皇帝。
他即位之初面临内忧外患,国家遭受严重的威胁。
然而,他睿智勇敢,决心化解危机。
他巩固了国家的边防,提升了军事实力,并统一了明朝内部的分裂势力。
在他的领导下,明朝度过了这个艰难的时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朱祐樘——崇祯帝的悲剧朱祐樘,明思宗,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他的统治时期充满了挑战和悲剧。
朱祐樘继位时,明朝正面临着日益凶险的局势。
他十分努力地试图挽救明朝的颓势,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制约,他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明朝在他的统治下走向了衰落,他自己也不得不以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五、朱由检——中国历史上的"闲王"朱由检是明朝末年著名的"闲王"。
他是朱棣的孙子,被封为镇国公。
朱由检与明英宗的关系紧张,他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了朝廷的不满。
他的江山梦被打破,最终被软禁在庐州府。
不过,朱由检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坚信自己的宗室血脉,曾多次与其他势力勾结,试图夺取皇位。
然而,他的企图最终失败,也成为了明朝的一段佳话。
六、崇祯帝与明末灭亡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朱由校,他继位之初面临着各种困境。
捡漏王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的一生

。汪皇后反对,被废。
启用王翱担任两广总督,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叛乱,派徐有贞治理河患,
25岁 消除黄河水灾
皇帝
设立团营:自英宗北还之后,于谦认为和议终不可恃,必求自强之法。准
建立卫戍部队统一指挥制度,下诏由于谦、石亨及太监刘永诚、曹吉祥提
督团营,强化北方卫戍力量。
26岁
独子太子去世:五岁太子朱见济去世,精神上受沉重的打击,但仍不同意 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朝臣上下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
软禁英宗:八月,瓦剌无条件地释放了明英宗,恢复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23岁 代宗并没有迎回兄长的意思,又害怕他复辟,故将其软禁于南宫中,以锦 皇帝
衣卫严密控管,宫门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南宫附近的树木
砍伐殆尽
24岁 重用于谦,短短数年就使明朝挽回了颓势,明朝国势蒸蒸日上
皇帝
改换太子:立独子朱见济为太子,而废原太子朱见深 (英宗长子)为沂王
1453 1454 1455
年龄
大事概述
职业
出生:9月21日出生于明朝北平(今北京)
父母: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亲为贤妃吴氏(朱瞻基当皇太孙时的侍女)
1岁 背景:吴氏本是明宣宗之叔朱高煦的妾侍,朱高煦谋反失败后被明宣宗所
杀,后宣宗占有了吴氏,私生一子,即朱祁钰,母子长期隐藏宫外,至宣
宗死前才得到承认。
据守北京。
9月1日,明英宗被围困于土木堡,后被俘 22岁 捡漏坐皇帝宝座:
8月18日,皇太后命皇帝胞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郕王 皇帝
9月22日,郕王被于谦等大臣拥立,年号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子
朱见深为太子
京师保卫战:10月,启用于谦,抵御瓦剌三路入侵,北京保卫战胜利
沙窝之役:瓦剌也先犯宁夏、大同,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代宗朱祁钰一生的“两个意外”?明代宗的结局
导语:对明代宗的一生,该如何评价,是近一段时间笔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大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钰(公元1428-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
对明代宗的一生,该如何评价,是近一段时间笔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大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钰(公元1428-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代宗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一个多月后去世,享年30岁。
景帝死因不明,一说景帝是被谋杀而死,终年30岁。
葬于北京市郊的金山口,明朝诸藩王的墓地。
笔者在标题中说,明代宗一生的“两个意外”,一是指意外继位,二是指意外死亡。
具体情况在下文会慢慢分析。
意外继位:明景帝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与朱祁镇是同父异母兄弟。
正统元年(1436年),长子朱祁镇即皇帝位,是为英宗。
英宗封朱祁钰为郕王。
本来郕王母子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但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发动瓦刺军侵明,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
这样一来,土木堡的狼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先是郕王奉命在御驾亲征期间担任监国,后来由于英宗被俘,太子朱见浚(即后来的朱见深)才两岁,国无长君,郕王朱祁钰就被推上了前台,在孙太后的受意下,留在北京的众臣请郕王继承了皇位,是为代宗,年号景泰。
并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的长子朱见浚为太子。
代宗即位后,对政治、经济、军事等着手进行改革,励精图治,景泰朝出现一片兴旺景象。
但他还是犯下了两个大错:第一错,景泰帝在座稳帝位之后,就犯了宋高宗同样的毛病,不愿迎接上皇回京,生怕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后来英宗回归,景泰帝也表现的心胸过于狭窄,把英宗软禁在南宫内,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