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子朱祁镇
6.2大明天子戍边

二、天子戍边明朝胜过唐朝的地方还有一点,就是它的盛世持续时间比唐朝要长的多。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就很快衰落了,而且陷入了严重的藩镇割据。
内战不断。
它的繁荣时期只持续了大概120年。
而明朝一直都很繁荣,虽然到后面各种贪污腐败、土地兼并、两极分化的弊政也越来越严重,但整体繁荣一直没有中断,从明朝建立到崇祯元年农民起义爆发,繁荣持续了两百四十年以上,几乎是唐朝的两倍。
明朝立国两百年以后,遇到了处在鼎盛时期的日本。
跟朱元璋一样出身社会最底层、当过和尚的丰臣秀吉,经过多年征战统一日本,然后试图侵略朝鲜。
但两次侵略行动都被万历皇帝下令出兵荡平了,丰臣秀吉因此抑郁而终。
这场胜利让日本人消停了三百年。
中国古代王朝,一般都是开国的时候比较能打仗,然后就会因为腐败问题越来越弱。
立国两百年之后,还能在对外战争中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只有明朝一家,别无分店。
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基本都以守成为主,做事情中规中矩。
虽然赶不上朱元璋朱棣父子的雄才大略,但都能比较好的履行皇帝职责,没有出现一个昏君或者暴君,这是非常难得的。
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朱高炽继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在这一年里面他做的主要工作是给“靖难之役”中很多忠于建文帝朱允炆、被朱棣杀害的大臣平反。
被称为“明仁宗”。
然后,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这是一个很勤政的皇帝。
小时候,爷爷朱棣就带着他一块到长城以北去打蒙古人,体验战争。
此外还经常带着他去农村地区体验农民的疾苦——这是朱元璋留下来的好作风,喜欢带着后代去农民家里参观。
朱棣小时候也受过这样的教育。
朱棣知道朱高炽身体不好,恐怕活不了太久,跟朱标一样还没当上皇帝就去世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所以特别用心培养这个皇太孙。
免得他像朱允炆一样不争气。
朱瞻基当皇帝以后,果然天天累死累活的干活。
在内政上,延续了朱棣的改革思路,一方面加强文官内阁的权力,组成了著名的“三杨内阁”,也就是三个姓杨的贤臣来主持政府工作,算是明朝比较有名的好内阁;另一方面,专门开设了太监学校,让宦官接受文化教育,也就是开始把宦官按照国家正式官员的标准来进行培养。
朱祁镇是明君还是昏君

朱祁镇是明君还是昏君
朱祁镇是昏君。
朱祁镇是一个典型的昏君,宠信太监王振,胡作非为,把朝政弄得一片黑暗,甚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北伐,还带去了一大半的朝堂重臣,结果战败后导致大明损失巨大,这个责任他是很难推却的。
1
明英宗朱祁镇是宣宗的嫡长子,所以自然而然地被立为太子了,但是明宣宗英年早逝,所以仅有九岁的朱祁镇仓促继位。
即使他复出为帝,还是为了私怨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帝时期的忠良,重用奸臣,导致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所以整体上来说,明英宗两次为帝,并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命令明军炮轰蒙古大军,说好听的是为了打跑蒙古军队,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想弑君。
自己当政了,没有第一时间弄死他,也是对他的恩典。
历史趣谈:明英宗朱祁镇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明英宗朱祁镇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导语: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年号正统。
生母为孙贵妃(后立为皇后),《明史后妃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年号正统。
生母为孙贵妃(后立为皇后),《明史·后妃传》说其母为身份不详的宫人,为孙贵妃所养,生后四月即立为皇太子。
先后使用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两个年号。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时年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改次年为正统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续。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卒,三杨以年老淡出政坛,宦官王振开始专权,其党羽遍天下,百官为之侧目。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举南侵,王振劝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沿途铺张。
返师途中,八月十五(1449年9月1日)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所败,明军“死者数十万”,英宗被俘虏,王振被乱军所杀,史称土木堡之变。
随后,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不久郕王即帝位,是为明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尊英宗为太上皇。
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瓦剌倡议和谈,欲送还英宗。
代宗不欲英宗还銮。
景泰元年(1450年),鸿胪卿杨善变卖家产,孤身出使瓦剌,又在代宗不同意的情况下,说服瓦剌太师也先,将英宗迎回燕京。
英宗回国,代宗害怕失去宝座,将其兄长英宗软禁于南宫,令锦衣卫防守严密,景泰三年,又废原立为太子的英宗长子朱见深为沂王,。
历史趣谈:明英宗朱祁镇究竟如何夺回皇位?南宫复辟始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英宗朱祁镇究竟如何夺回皇位?南宫复辟始末
导语:中国明代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又名南宫复辟。
以石亨等攻破南宫门,奉英宗升奉天殿复辟,故名
中国明代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又名南宫复辟。
以石亨等攻破南宫门,奉英宗升奉天殿复辟,故名。
南宫复辟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
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次年,英宗被释归,为景帝幽禁于南宫。
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见帝疾甚,即与都督张軏(yuè)、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以邀功赏。
是月十六日夜,徐有贞、石亨等引军千余潜入长安门,急奔南宫,毁墙破门而入,掖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升奉天殿,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已复位。
英宗复位后,下于谦、王文于狱。
后又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迫害于谦所荐之文武官员。
论复辟功,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
二月,废景帝仍为郕王,迁于西内。
世事难料,为巩固自己的权位而煞费苦心的景帝,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是朝廷上下不曾料到的。
大臣们手忙脚乱,因为“储位未定”—接班人还不明确,他们寄希望于皇上霍然痊愈,危机便可以暂时获得缓解。
文武百官天天都到左顺门问安,每次都是太监兴安出来发布消息,生活常识分享。
明英宗朱祁镇:史上最忘恩负义的皇帝

改年号为景泰 , 可气 的正统朝总算结 事 。
束了。景 泰帝信用 良臣于谦 , 成功组
织北京保卫战打垮敌人 , 再运用外交 错 , 老百姓 , 要 的不就是个太平 日子 ?
压力 ,逼得 瓦刺把英 宗放 回 来 当太 可 天顺朝 的事 , 却真个不太平 。先是 上皇 , 总算 不用学宋徽宗那样客死他 拥立英宗 复位的三员猛将 : 大学 士徐
瘴气了得。
年号之 间 , 是 由一大 串可气 的事穿起
来 的。
先说 正统 朝 , 差不 多是地球人都 知道 的 ,这么 多的忠 良干才 他不 信
皇位 夺 回来 了 ,自然 就要 改年 号。 于是 , 明英宗改年号为天顺 。 从正
任, 偏宠信一个教书先生 出身的太监
王振 , 一干 阉党把 国家祸 害得乌烟瘴
刺首领 也先 ,没死 在大对 头 明朝 手 里, 倒 在内战中被一刀砍死 。到 了天
肉了 , 烂 帐总要有 人收 拾 , 皇帝让 人
张
嵌
绑了 , 敌人 打到家 门 口了 , 总不成 学 顺 朝时期 , 瓦刺又和邻居鞑靼打个不
宋朝来个 衣冠南渡吧 , 还好 有他亲弟 弟给他收拾 ,弟弟朱祁钰继承帝位 , 停, 因此 , 虽然少 了良将于谦 , 但终天 顺一朝 的边境形势 , 还总算是太平无 边境无事 , 关起 门来搞建设 也不
虽是傻事败 事一 箩筐 , 但傻 人总 算有傻 福 , 虽说 皇位 没 了 , 命 还是保
住 了, 回来舒舒服服过太 上皇的 日子
倒 也不错 , 可他不 消停 , 拉 帮结 派培
阅读 与作文高中版
按说官场斗争 , 小人得志, 盛世
一走 在 路 上■
张 g C h U r l y u e d u 青 春 阅 读
明朝朱祁镇历史评价研究报告

明朝朱祁镇历史评价研究报告第一章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朱祁镇作为明朝的一位重要皇帝,其生平和政治生涯对整个明朝乃至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朱祁镇的生平和政治活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而且对于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朱祁镇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经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此外,朱祁镇的个人品质、治国理念以及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贡献,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多维度影响。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旨在全面系统地分析朱祁镇的生平事迹、政治成就及其对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深入挖掘和细致解读,结合现代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力求客观、全面地展现朱祁镇的历史形象和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运用比较研究法,将朱祁镇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君主进行对比,以突出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此外,本研究还将借助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视角,以期对朱祁镇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分析。
三、资料来源与文献综述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正史记载、私人笔记、地方志以及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关于朱祁镇生平和政治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参考国内外学者对朱祁镇及其时代背景的研究文献,有助于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一步深化对朱祁镇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将关注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以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对朱祁镇及其时代的认识。
第二章朱祁镇生平概述一、出生及家庭背景朱祁镇出生于明朝的一个显赫家族,其家族在明朝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父亲是明朝的一位重要官员,母亲则来自另一个权贵家族。
朱祁镇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家庭背景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跌宕起伏的一生,明英宗朱祁镇的故事

跌宕起伏的一生,明英宗朱祁镇的故事明英宗朱祁镇是个褒贬兼有的皇帝,应该说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在明朝的历史上,除了朱元璋外,应该无人可与之匹敌,完成了皇帝-俘虏-囚犯-皇帝的传奇经历。
大太监王振,一手带大朱祁镇,到朱祁镇登上皇位之后,慢慢王振一手把持了朝政,关键这太监还有一毛病,就是想建立不世功业,可是呢自己又没有这方面的本事,非要打肿脸充胖子,真是恶人中的极品,其实王振他就是一个不成器的教书先生,一个投机的太监,贪图权利的小人,非要把自己往军事天才、战争英雄上靠,但是历史巧合,真给了他机会,可是,朱祁镇的倒霉日子就开始了。
话说1449年,蒙古出兵三路攻击大明帝国,大同方向吃紧,王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自己又不能服众,就怂勇英宗朱祁镇下达亲征命令,再只有五天准备的情况下,就召集大军二十万出发。
小人误国啊,各个关键时刻都是王振把官兵往敌人嘴里送,真是一错再错,不一而论了,最终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五十余位大臣战死,英宗朱祁镇被生擒。
消息最后传到京城,天塌了,大明王朝一片慌乱,为什么呢,因为这次皇帝亲征,带走了京城周边的全部的最精锐的部队,北京城中所剩兵力不到十万,而且还都是老弱病残,士气低落,没有战斗力啊,敌方携胜利之势,肯定势不可挡啊!按现有形势发展,肯定抵挡不住啊!最关键的一点还有皇帝还在人家手里当挡箭牌,大明王朝真是即将陷入绝境。
眼看蒙古军队就要杀来,很多人都主张南迁,而且现在代皇帝朱祁钰初掌大权,了无对策,大臣们上朝之后,一片号啕之声啊,哭完了,有大臣站出来了,说南迁吧,北京守不住了,历史啊真的要大明王朝重蹈北宋的覆辙吗?我们的英雄出场了,代兵部待郎于谦站了出来了,一声怒吼:“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事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真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啊!什么是英雄,这就是英雄,可以说于谦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就这样于谦感染了朝中第一号人物史部尚书王直等人物,来支持他,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朱祁钰被打动了,坚定了抵抗到底的决心。
历史趣谈:为什么说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最值得记住的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什么说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最值得记住的皇帝?导语:明朝建立后,从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6任皇帝,前后60年,均以后宫活人殉葬。
活人殉葬之后,新皇帝就会给这些死去的宫女追赠一些明朝建立后,从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6任皇帝,前后60年,均以后宫活人殉葬。
活人殉葬之后,新皇帝就会给这些死去的宫女追赠一些头衔,表彰她们的行为,并下发一道通知:“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明史》113卷 )《明史》(113卷)说,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
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
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为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朝天女户”。
这段的意思是,朱元璋死时以活人宫女殉葬,他们的父兄因此受到优恤和恩眷。
《明史》(113卷)还说,“历成祖,仁、宣,亦皆用殉”。
在明朝,不但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儿孙们,即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
《明史》(113卷)还记载说:“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
虽然皇帝的表彰决定说后妃的从死是“委身蹈义”,事实上绝不是这样。
明成祖朱棣生前有妃子朝鲜美女韩氏,朱棣死时后宫美女数十人殉葬,韩氏在被要求殉葬的名单上。
结束明朝活人殉葬历史的是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死的时候,强迫从死的妃子“哭声震殿阁”的场面强烈刺激了这位当初才是9岁的孩子朱祁镇,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的梦魇。
他即位后的13岁那年,他的哥哥周王朱有燉死了,明英宗写信给另一个哥哥朱有爝,要求不要让活人殉葬。
但是,朱有燉的妃子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明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明天子朱祁镇》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传奇一生:朱祁镇的名字在我心里牢牢的和“土木堡之变”联系起来了。
当时北方瓦剌和鞑靼骚扰中原,年轻气盛的英宗哪能忍得了呢?他幻想着像他的父亲和祖父率领大明军队驱除鞑虏。
于是脑子一热,并且在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
不顾群臣反对,结果三十万大明军队损失殆尽,“英宗北狩”,做了战俘。
朱祁镇也挺牛的,作为俘虏在我们想象中他们应该备受欺凌,可是在瓦剌没人敢动朱祁镇,明英宗活的潇洒自由,也先、伯颜帖木儿经常把他的老婆给英宗分享。
之后当了一年战俘,瓦刺乖乖的把朱祁镇送回去了。
在他被俘虏期间他的弟弟朱祁珏当了皇帝,尊他为太上皇。
回到大明朝后囚禁7年。
朱祁珏弥留之际,朱祁镇在石亨等投机派的支持下顺利复辟。
之后展开疯狂报复,滥杀朝臣!一代明臣于谦成为政治牺牲品。
在排除异己后,动乱的大明朝开始缓缓的前进了,之后重用李贤。
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
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争议人物:明英宗的一生跌宕起伏,后世褒贬不一,千秋功过,历史自会评说。
所感:明英宗的身前身后太多事,作为后世不敢妄议,但是冒大不敬之过,说一些。
一、明朝是朱元璋推翻蒙古人元朝的统治,从那时起汉族人又重新统治中原地区。
尊崇孔孟之道、朱程理学。
不仅在军事政治上统治了中国,在文化上更使中国达到巅峰。
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合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坚持抵抗清朝38年,我想这就是华夏精神、中国人的气节。
满族统治下的晚清是做不到的。
但是……明英宗做了俘虏,并且活着回来了……
二、公元1435-1449年,朱祁镇第一次做皇帝,对云贵地区发动无必要战争,劳民伤财,仅为一己之私。
公元1457-1464年第两次在位,疯狂报复,导致朝廷无人能用。
“君权凌驾于一切”,皇帝的意志左右士大夫的官海沉浮。
内阁等监察御史都为皇帝服务。
“君权,千年之大恶也!”。
不论是朱祁珏还是朱祁镇在位,国家都有残酷的内斗、虚耗。
严重的阻碍国家发展。
不过梦总会有醒的那一天,当肃清自身问题后,便开始阔步前行。
国家尚如此,何况人呢?所以,人生中我们可能会做好多当时我们都不知道对不对的事情。
这都没关系,想清楚了,就大步前行吧!不过还是要尽可能的避免无必要的内耗。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鉴,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