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分子动理论和内能训练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章末练习题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一、选择题)1.水具有比热容大这一特点,下列在生活和生产中不是利用这一特点的是()A.汽车上的发动机用水冷却B.冬天用的暖手宝里面用水供暖C.农民播种时,用盐水选种D.城市中心建设人工湖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B. 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C. 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D. 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3.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跟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相等B.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般不相等C.热量是机械能改变的量度D.冷水和热水的比热容相同4.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通过技术改进,可以使热机的效率达到100%B.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一就是倡导“绿色出行”C. 用水而不用其它循环物质降低热机的温度,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热容最大的特性D. 严寒的冬天,有人晚上把热机水箱中的水放出,是防止气温降低时,水凝固而胀坏水箱;5.下列事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 搓手取暖B. 玩滑梯,臀部发热C. 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D. 压缩空气6.下列现象和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A.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C. 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 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7.关于内能,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 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C.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D.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大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0℃的冰块也有内能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小…9.下列热传递的主要方式为辐射的是()A. 站在太阳下感觉温暖B. 空调热风使室内温度升高C. 金属勺子放在热汤里变烫D. 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1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有可能不变D. 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1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的冰内能为零B. 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热传递C.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1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A. 温度B. 内能C. 比热容D. 热量|二、填空题1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夏天为了解凉,把饮料放进冰箱里冷冻,使其温度降低,这是用________的方式减少饮料的内能;冰冻后的饮料瓶,在手中反复搓,可以加快冰块的熔化,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物体的内能.14.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热现象的例子.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该现象表明________;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该实验表明________.15.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_____,此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_,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________越高。
分子动理论及内能知识点归纳及对应练习题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封闭在容器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2.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3. 下列现象中不能..A.酒香不怕巷子深B. 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C.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 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裂开的橡胶鞋可以用101胶水将其粘起来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进入化学实验室时闻到浓浓的氯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汤姆生。
5.“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的作用.6.方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容为: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里时,请提出你的猜想.方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的容(填序号).可能看到的现象是:结论是:.知识点二: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1.校门口新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__。
2020中考复习 物理知识点冲刺训练——专题四十六:内能(解析版)

2020中考复习物理知识点冲刺训练——专题四十六: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都是黑色的.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_____,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2.夏天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此过程中水的蒸发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3.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便结合了起来,当在下面挂一个重物时,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了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存间隙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 飞扬的柳絮,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 墨水滴在热水中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且可以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5.如图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1)如图a,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_______.(2)图b是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_.图c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_______,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如图d,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______,说明了________.考点二:内能及其改变1.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2.如图所示a、b、c三杯水中,b、c两杯水的质量相同,比较它们的温度后,可知:_____杯中水的内能是最大的.3.如图所示,在汽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种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一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汽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将看到的现象: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填“升高”或“降低”).4.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B. 物体温度不高,内能一定不变C. 物体没有吸热,内能一定不变D. 在温度、状态和物质种类均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5.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在下列现象中:①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②反复捶打铁片;③用柴火把壶中的水烧开;④用打气筒给轮胎加气.其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D. ③④考点三:比热容1.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某同学用酒精灯同时给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均匀加热,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时间相同,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一样多”或“不一样多”),而沙子升温快一些说明沙子吸热能力_____(选填“强”或“弱”)一些.2.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图线,则A. 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2℃B. 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C. 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多D. 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3.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c水>c铜,不计热损失)则()A.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低的温度相同B.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C.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D.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加的内能相同4.小光同学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他作出如下猜想:①油的沸点比水高;②油的比热容比水小.能够支持他的猜想①的事实是_______.A. 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B. 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C. 油能漂在水面上D. 油比水难蒸发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B.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温度升高得多C. 100 g水的比热容是50 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D.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煤油吸收的热量更多6.下列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kg铝的比热容是2kg铝的比热容的1/2B. 工厂里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大7.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考点四:热量的计算1.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作为冷却液是因为水的_____大,小轿车水箱中有5 kg的水,一次行驶中升高了20 ℃,说明水从发动机吸收了_________J的热量.2.某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散热器中水的质量为5kg,水的温度升高 10℃时吸收的热量是J.[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 kg•℃)].3.已知某铝件加工之前的温度是25 ℃,加工之后的温度是100 ℃,如果要让质量为2 kg 的铝件加工后温度冷却到加工前的温度,则该铝件需要放出________J的热量.[c铝=0.88×103 J/(kg·℃)]4.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乙液体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kg,初温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1.26×105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J/(kg•℃).5.泰安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是一家焚烧生活垃圾的发电厂,它每年通过焚烧垃圾可生产出1.2亿千瓦时电能.假若燃烧1 t生活垃圾可以放出1.176×1010 J的热量,则这些热量可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多少千克的水由20 ℃加热到沸腾?[c水=4.2×103J/(kg·℃)]6.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互相接触,若不计热损失,那么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即Q放=Q吸.若有质量相同的三杯水,初温分别是t1,t 2,t 3,且t 1>t 2>t 3,若它们混合后的水的温度是t ,不计热损失,试推证:混合后的水温度t =1233t t t ++.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比较沙子和水的吸热本领”时,选用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 g 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那么请问:(1)图中a 图和b 图哪个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象?(2)加热满2 min 时,水吸收了多少热量?(3)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2020中考复习物理知识点冲刺训练——专题四十六:内能参考答案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都是黑色的.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_____,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答案】做无规则运动【解析】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是煤分子扩散到了地面的土层中形成的.2.夏天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此过程中水的蒸发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答案】属于【解析】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其实质是水面部分水分子的动能较大,脱离水面,逃逸到了空气当中,即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所以水的蒸发属于分子运动.3.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便结合了起来,当在下面挂一个重物时,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了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存间隙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A【解析】削平、紧压两个铅柱,使其结合在一起,当在下面挂一个重物时,它们仍没有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故BCD错误,A正确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 飞扬的柳絮,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 墨水滴在热水中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且可以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D【解析】A、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该现象与分子间的引力无关,故A错误;B、飞扬的柳絮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墨水滴在热水中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故C错误;D、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故选D.5.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1)如图a,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_______.(2)图b是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_.图c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_______,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如图d,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______,说明了________.【答案】 (1). 小 (2).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 高 (4). 大(5). 分子间存在引力【解析】(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2)图乙中,能闻到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丙中,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所以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考点二:内能及其改变1.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答案】做功【解析】钻木取火时,物体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2.如图所示a、b、c三杯水中,b、c两杯水的质量相同,比较它们的温度后,可知:_____杯中水的内能是最大的.【答案】c【解析】由图知,a、b中水的温度相同,b杯水的质量较大,所以b的内能大于a的内能;b、c两杯水,质量相等,由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比较可知,c的温度比b的温度高,则c的内能大于b的内能,所以a杯中水的内能最小,c杯中水的内能最大.3.如图所示,在汽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种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一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汽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将看到的现象: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答案】降低【解析】当拔去销钉后,气缸内的压缩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即活塞向右运动;气体对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4.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B. 物体温度不高,内能一定不变C. 物体没有吸热,内能一定不变D. 在温度、状态和物质种类均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答案】D【解析】A.运动的物体有机械能,也有内能,故A错误;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B错误;C.物体没有吸热,但外界物体对它做功,也可以使其内能增加,故C错误;D.内能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有关,在温度、状态和物质种类均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故D正确.故选D5.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在下列现象中:①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②反复捶打铁片;③用柴火把壶中的水烧开;④用打气筒给轮胎加气.其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D. ③④【答案】B【解析】①用砂轮磨刀时,有火星迸出,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②反复锤打铁片,锤对铁片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③用柴火把壶中水烧开,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④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是压缩空气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所以,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有①②④.故选B.考点三:比热容1.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某同学用酒精灯同时给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均匀加热,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时间相同,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一样多”或“不一样多”),而沙子升温快一些说明沙子吸热能力_____(选填“强”或“弱”)一些.【答案】 (1). 一样多 (2). 弱 【解析】(1)同一个热源,加热时间相同,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2)实验中,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温快一些,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沙子吸热能力弱一些.2.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图线,则A. 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2℃B. 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C. 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多D. 甲杯的水加热2min 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 吸收的热量相同 【答案】D 【解析】A .图中温度计液面与37示数相平,故读数为37℃;选项A 错误,不符合题意;B .加热相同时间,相同质量的水升温不同,由乙图可知甲升温大于乙升温,可得甲杯水吸收热量大于乙杯水吸收热量,B 不符合题意;C .由吸收的热量相同,两个杯子中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所以比热容和质量都是相等的.因此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高的温度跟乙杯中升高的温度一样,C 不符合题意;D.由图2可知,甲杯中的水加热2min 与乙杯中的水加热3min 之后,温度均升高了20℃,根据Q吸=cmΔt,可知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D 符合题意.3.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c水>c铜,不计热损失)则()A.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低的温度相同B.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C.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D.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加的内能相同【答案】C【解析】水和铜块的质量和初温都相同,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根据Q=cm△t可知,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故水升高的温度小,由于初温相同,所以水的末温低;根据热传递的条件,所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热量由高温的铜传给低温的水.故铜块内能变小,水的内能增大,因不计热损失,则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故C正确,ABD错误;应选C.4.小光同学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他作出如下猜想:①油的沸点比水高;②油的比热容比水小.能够支持他的猜想①的事实是_______.A. 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B. 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C. 油能漂在水面上D. 油比水难蒸发【答案】B【解析】平时生活中,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就会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高温可以饺子变黄. 故选B .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B.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温度升高得多C. 100 g 水的比热容是50 g 水的比热容的两倍D.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煤油吸收的热量更多 【答案】B 【解析】A. 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在寒冬季节,达到凝固点而结冰,结冰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将把水缸胀破,故A 错误;B. 已知c 铜<c 铝,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t =cmQ ,可知,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大,故铜块温度变化较大,故B 正确.C.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100g 水和50g 水都是水,其比热容相同,故C 错误;D. 煤油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煤油吸收的热量少,故D 错误.故选B. 6.下列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kg 铝的比热容是2kg 铝的比热容的1/2B. 工厂里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大【答案】B【解析】A.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无关,所以1kg铝的比热容和2kg铝的比热容相同,故A错误;B. 在所有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由Q吸=cm△t知,水吸收的热量最多,所以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剂,故B正确;C.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故C错误;D.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c水>c煤油,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根据△t=Qcm知,水的温度变化小,故D错误.故选B.7.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答案】 (1). 升高的温度 (2). 水 (3). 大于 (4). 比热容【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即保证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另外质量和初温相等,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由数据知,水升高的温度低,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因为水的吸热能力强,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的热量多.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此实验中,水的吸热能力强于是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在物理学中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考点四:热量的计算1.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作为冷却液是因为水的_____大,小轿车水箱中有5 kg 的水,一次行驶中升高了20 ℃,说明水从发动机吸收了_________J 的热量. 【答案】 (1). 比热容 (2). 4.2×105【解析】用水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根据Q cm t =∆吸得,水吸收的热量为:354.210J/kg?5kg 20 4.210J Q cm t (℃)℃==⨯⨯⨯=⨯.2.某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散热器中水的质量为5kg ,水的温度升高 10℃时吸收的热量是 J .[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 kg •℃)]. 【答案】2.1×105J 【解析】 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m △t=4.2×103J/(kg •℃)×5kg ×10℃ =2.1×105J3.已知某铝件加工之前的温度是25 ℃,加工之后的温度是100 ℃,如果要让质量为2 kg 的铝件加工后温度冷却到加工前的温度,则该铝件需要放出________J 的热量.[c 铝=0.88×103 J/(kg ·℃)] 【答案】1.32×105 【解析】铝件放出的热量:()35=cm t=0.8810J/kg 2100-25=1.3210J Q kg ∆⨯⋅⨯⨯⨯放℃℃℃.4.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乙液体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kg ,初温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1.26×105J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J/(kg •℃). 【答案】小于;4.2×103【解析】(1)由题可知,同一加热器加热时间相同时,即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升高的高;根据吸Q cm t =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乙的比热容大; (2)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Qc m t=△得,乙液体的比热容: ()531.2610J 4.210J/kg?1kg 5020Q c m t ⨯===⨯⨯-(℃)℃℃;5.泰安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是一家焚烧生活垃圾的发电厂,它每年通过焚烧垃圾可生产出1.2亿千瓦时电能.假若燃烧1 t 生活垃圾可以放出1.176×1010J 的热量,则这些热量可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多少千克的水由20 ℃加热到沸腾?[c 水=4.2×103 J/(kg ·℃)] 【答案】3.5×104kg 【解析】由题知,垃圾产生的能量全部被水吸收,即10==1.7610=Q Q J Q cm t ⨯∆吸水放放由得:10431.17610J== 3.510kg 4.210/kg (10020)Q m c t J 吸水(℃)℃℃⨯=⨯∆⨯⋅⨯- 6.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互相接触,若不计热损失,那么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 放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 吸,即Q 放=Q 吸.若有质量相同的三杯水,初温分别是t 1,t 2,t 3,且t 1>t 2>t 3,若它们混合后的水的温度是t ,不计热损失,试推证:混合后的水温度t =1233t t t ++. 【答案】设混合后的温度为t ,因质量相同的三杯水,则设质量为m ,水的比热为c ;初温t 1的水放出的热量为:1Q cm t t =-放(),若t 2小于t ,则初温为t 3和t 2吸收的热量为:3232Q Q Q cm t t cm t t =+=-+-吸吸吸()()根据热平衡方程得:Q Q =吸放,即:132cm t t cm t t cm t t ()()()-=-+-解得:1233t t t t ++=. 同理,若t 2大于t ,可得:123cm t t cm t t cm t t -+-=-()()(),解得:1233t t t t ++=. 【解析】热传递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则一定是初温t 1的水放热,初温为t 3的水吸热,初温为t 2的水可以假设为吸热或放热,然后根据热平衡方程列出的等式,然后即可解答. 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比较沙子和水的吸热本领”时,选用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 g 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那么请问:(1)图中a 图和b 图哪个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象? (2)加热满2 min 时,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3)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答案】(1)沙子温度升高得多;图a 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图象;(2)4.2×104 J ;(3)0.9×103 J/(kg ·℃) 【解析】(1)因为沙子和水的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热量时,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从公式Q t cm=可知,沙子温度升得多;a 图物质升高的温度更高,所以图a 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2)由b 图象可知,水的温度从20℃上升到70℃,加热满2min 时水吸收的热量:344.210J/kg?0.2kg 7020 4.210J Q c m t ==⨯⨯⨯-=⨯水吸水水水(℃)(℃℃);(3)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在2分钟的时间内44.210J Q Q ==⨯沙吸水吸, 由图知,加热2min ,沙子的温度从20℃上升到250℃,25020230t 沙℃℃℃=-=,。
分子动理论练习题初三

分子动理论练习题初三1. 问题描述:分子动理论是描述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一种理论模型。
下面是一些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练习题,请解答并说明理由。
2. 练习题:1) 为什么比细颗粒沙子的热容量比粗颗粒沙子的热容量要大?2) 为什么一个容器内的气体分子越多,气体的压强越大?3) 在相同温度下,为什么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气体分子质量无关?4) 提高温度会导致物质体的体积膨胀,请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5) 为什么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粘度比液体小?3. 解答及理由:1) 比细颗粒沙子的热容量比粗颗粒沙子的热容量要大的原因是,细颗粒沙子的表面积相对较大,分子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面积也更多,因此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而粗颗粒沙子的表面积相对较小,分子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面积较少,所以热量的吸收相对较少。
2) 一个容器内的气体分子越多,气体的压强越大的原因是,分子动理论认为气体分子具有不断的热运动,当气体分子数量增多时,它们在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碰撞的次数也会增多,从而给容器壁施加的压力也会增大,所以气体的压强也会相应增加。
3) 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气体分子质量无关的原因是,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分子质量无关。
这是因为气体分子在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无论分子质量大小,都能够通过热运动获得相同的平均动能。
4) 提高温度会导致物质体的体积膨胀的原因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内部的分子具有不断的热运动,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其热运动也会更加剧烈。
分子在热运动中与周围分子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物质体膨胀。
5)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粘度比液体小的原因是,液体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吸引力,分子之间在运动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增加了液体的粘度。
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相对于液体分子而言,天然上的摩擦力较小,所以气体的粘度也相对较小。
通过以上对分子动理论的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角度来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和现象,为我们理解和探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基础和方法。
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B.一杯水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C.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D.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2 .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0ml水比200ml水的比热容大B.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同C.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说明铝的比热容比铁大D.热水变凉后其比热容变小3 . 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B.在河流上建水电站,蓄水发电C.“暖气”中采用水循环供暖D.在城市建人工湖,有助于调节气温4 . 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铁块和铜块(c 铁>c 铜),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互相接触,则A.热量将由铁块传给铜块B.温度将由铜块传给铁块C.热量将由铜块传给铁块D.由于放出相同热量,所以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5 . 下列能用比热容解释的事实是()A.用力搓手后双手发热B.. 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较大C.堆积的种子受潮升温D.生石灰加水温度骤然升高6 . 甲种燃料的热值大于乙种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种燃料含的热量多,乙种燃料含的热量少B .甲种燃料含的内能多,乙种燃料含的内能少C .完全燃烧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燃料,甲燃料放出的热量多D .完全燃烧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燃料,乙燃料放出的热量多 7 . 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B .燃料的热值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C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 .冬天放在室内的玻璃杯中装入部分开水后,杯的内壁会出现小水珠 8 . 某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可以通过相关可感知的现象推测得到,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下列与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A .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推测出分子做无规则运动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存在空隙C .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核是可分的D .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时示数增大推测出该区域存在一种不可见的光9 .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 .物体的内能增加,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D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10 .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打扫房间时尘土飞扬B .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C.雪花飞舞 D .桂花飘香 11 . 超声雾化器是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仪器.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了声传递能量B.雾化后的药物进入呼吸道及肺内是扩散现象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也是由于振动产生的12 . 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版)教科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初春.,森林公园的梅花开得很美.,小雪不禁想起一首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漫步其中.,她闻到淡淡梅花香.,其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存在斥力2.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C.铁、水、空气、光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3.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图14.下面是小明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传递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5.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A.质量B.体积C.密度D.比热容6.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
如图2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试管内液体升温到40 ℃.,这个过程中( )图2A.煤油的温度先升到40 ℃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的高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7.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沸点为12.3 ℃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的性质B.向热汤中滴入香油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锯条内能的D.装着开水的暖水瓶瓶塞有时会弹起来.,是由于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C.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D. 0 ℃的冰没有内能9.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020中考专题训练---分子动理论、内能 附答案学生版

2020中考专题训练---分子动理论、内能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柳絮飞舞B.玉兰飘香C.落叶纷飞D.瑞雪飄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B.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C.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在高温物体3.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C.卫生球放在箱里,过几天整个箱子充满了樟脑味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隔一会整杯水变甜了4.固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削平的铅块被紧压在一起不易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B.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有规则运动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D.常用水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B.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C.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D.“地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7.周末,小明与同学相约,一起徒步郊游。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释,正确的是()A.树枝上鸟儿鸣叫﹣﹣固体传声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树林中花香四溢﹣﹣分子扩散D.鞋底都刻有花纹﹣﹣增大压强8.下列各情景中,不是通过做功使划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用丝绸摩擦玻璃棒B.烧水C.摩擦使笔杆变热D.压缩燃料混合物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B.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C.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D.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二、填空题(共7题;共18分)10.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_,说明________11.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侧面轻轻划过就能擦燃,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讲,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第1-2节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同步练习 教科版 试题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2节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同步练习教科版(答题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 冬天骑自行车,手摸到金属车把和塑料把套时,觉得金属车把冷,这是因为()A. 金属车把温度比塑料把套低B. 金属是热的良导体,而塑料并不是热的良导体C. 手的错觉,是心理作用D. 金属降温比塑料快2. 关于热传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传递是高温物体的温度传给低温物体B. 并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C. 比热相同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D. 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B.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C. 比热越大的物体所含的热量也越多D.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的多少4. 为保证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时可向秧苗田里多灌一些水,这是因为()A. 外界气温变化时,由于水的比热大,温度不会有很大的变化B. 水是热的不良导体C. 夜间冷是由于风大,将秧苗浸入水中使风吹不着秧苗D. 水很冷,防冻不应当灌水5. 两块冰相互摩擦,一定会使它们()A. 温度升高B. 温度降低C. 融化D. 温度升高或融化6. 在下列过程中,通过热传递增加物体内能的是()A. 火车经过铁轨后铁轨的温度升高B. 压缩筒内乙醚使其燃烧C. 铁棒被太阳晒热D. 夏天室内洒水降温7.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则()A. 它含有的热量增加B. 它一定吸收了热量C. 一定对物体做了功D. 它的内能增加8. 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B. 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有的热量多C. 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D.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二、填空题1. 铜的比热容是0.39×103焦/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
2. 将40克某种金属加热5分钟,测得它的比热是0.46×103焦/千克·℃,若将该金属增加为120克,加热时间延长为10分钟,这样测得该金属的比热应当是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分子动理论和内能训练(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物质是由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现象。
这一现象间接的说明:。
**3.关于扩散现象,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B.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4.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随着。
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温度升高,内能随着。
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四楼,它的内能将。
知识的应用**5.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2001年武汉市中考题)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是分子热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就越大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7.一块咸菜,放在水里泡一段时间,就会变淡了,这是因为。
知识的拓展***8.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需很长时间才能溶完,而在热水中很快就能溶完,这是因为。
***9.有一铁块的温度降低了,则()。
A.它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B.它一定是对外做了功C.它的内能一定减少了 D.它的机械能一定减少了***10.在下列常见的生活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B.冬天写作业时手冷,用嘴向手上呵呵气C.喝很热的茶时,先向水面上吹吹气D.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2003年江苏泰州中考题)分子动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分子动理论指出:物质是由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1.0]*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
[0.5]**3.将煤堆放在墙角处一段时间,发现涂在墙角处的石灰变黑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
[0.5]**4.分子间既有力又有力。
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r0时,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r0时,力起主要作用。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 **5.1cm3的水中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
1cm3水的质量是 g,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 g。
[2.5]**6.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0.5] A.久打扫房间时灰尘飞扬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D.在一杯水中放些盐,一会儿整杯水变咸了**8.向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了淡红色,这是因为()。
[0.5]A.红墨水在清水中流动 B.红墨水遇到清水会褪色C.水的无规则运动 D.分子的无规则运动**9.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玻璃隔开。
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
这是因为()。
[1.0]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 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C.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二氧化氮分子很小**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0.5]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很小的C.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D.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11.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0.5]A.食盐在水中溶化,水变咸了B.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上升C.水从高处流到低处D.扫地时灰尘飞扬**1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0.5]A.箱子里放几颗樟脑丸,过几天整个箱子里都充满樟脑味B.在楼下,能闻到楼上人家的饭菜香味C.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了D.汽车驶过,公路上扬起灰尘**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0.5]A.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很小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的应用**14.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将盐放入水中,能使水变咸,这是现象,这一现象表明。
[1.0]**15.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
[0.5]**1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0.5]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拉断铁丝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C.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 D.磁铁能吸引铁钉**1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是()。
[0.5]A.铁棒折断后不能自然对接在一起 B.固体很难被压缩C.气体容易被压缩 D.磁铁与磁铁之间有时相互排斥**18.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19.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0.5]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20.将红墨水滴人清水中,会使整杯清水变红,这是由于()。
[0.5] A.水流动的结果 B.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结果C.分子间有引力的结果 D.分子间有斥力的结果**21.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
[0.5]A.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C.分子之间有空隙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22.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A.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时的距离时,分子间就不存在作用力B.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时的距离时,分子间只有引力C.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时的距离时,分子间只有斥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2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1.0]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C.固体、气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24.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0]A.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B.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减小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引力大于斥力**25.一根纱线容易拉断,—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一现象说明()。
[0.5]A.纱线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B.纱线分子间的引力比铜丝分子间的引力小C.纱线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D.纱线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铜丝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26.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
[0.5]A.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B.气体分子间隙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C.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大 D.气体分子之间没有斥力知识的拓展**27.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它们便结合在一起,这是由于。
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属于现象,它表明固体分子也在。
[1.0]**28.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而将一块打破的玻璃细心地按原样拼凑,且施加一定的压力,结果并不能合成一块,其原因是()。
[0.5] A.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对接处玻璃分子间距离较大,引力很小C.玻璃一旦破了就相互排斥 D.玻璃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29.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大气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A.大气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B.大气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缘故C.大气压强是由于器壁附近分子的引力和斥力同时作用的结果D.大气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的结果***30.橡皮筋被拉长时,橡皮筋的()。
[0.5]A.分子间引力增大而斥力减小B.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大于引力C.分子间距离增大,密度减小D.分子运动的速度减小,对外表现为引力***31.为什么拉断一张纸所用的力比撕破同一张纸所用的力要大?[1.5]内能内能的改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能和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1.0]*2.物体里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0.5]*3.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内能。
温度降低,它的内能。
[1.0]*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内能的单位是。
[1.0]*5.摩擦生热的过程实质上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0.5]*6.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这是由于做功,使锯条的内能,温度。
[1.0]*7.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会,气体膨胀时,气体的内能会。
[0.5] *8.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在热传递过程中从物体传到物体,或从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一直继续到时为止。
[1.5]*9.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叫做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叫做了热量。
[1.5]*10.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
[0.5] *11.物体的内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0.5]A.物体运动的速度 B.物体的温度C.物体所处的高度 D.物体的运动速度和**12.当物体的温度降到0℃时,物体中()。
[0.5]A.所有分子全部停止运动B.所有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有一部分分子停止运动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3.烧红的铁块在冷却过程中,它具有的内能()。
[0.5]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14.一杯水温度从10℃升高到20℃的过程中,水的内能()。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0]A.温度越高的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C.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D.温度越高的液体蒸发越快**16.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当用力将活塞向下压时()。
[1.0]A.筒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B.筒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增大C.外界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内能减小D.外界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内能增大**17.下面各实例中,不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