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网络攻防期末课程设计1

合集下载

网络攻防技术课程设计

网络攻防技术课程设计

网络攻防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攻防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因此,网络攻防技术的课程设计应该得到更加重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一定的网络攻防技术进行攻防演练,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

三、课程内容1.网络攻击技术–漏洞扫描技术–木马攻击技术–DOS/DDOS攻击技术–网络钓鱼攻击技术–端口扫描技术–渗透测试2.网络防御技术–网络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IDS/IPS•信息加密技术•数字证书–入侵检测与响应技术•网络监控与日志分析•漏洞管理•应急响应–安全审计技术3.演练实验–模拟攻防实验–真实环境下的安全攻防演练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理论授课让学生了解攻防技术的基本知识,其次,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环境下的攻防情况,并能够熟练运用攻防技术,最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攻防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1. 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包括课堂小测、实验报告、课堂讨论等方式,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占总成绩的70%。

六、参考书目1.《网络攻防技术与实践》2.《网络安全防护实战》3.《Web渗透:攻击与防御》4.《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七、总结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网络攻防技术,掌握网络安全的管理与控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入侵检测与响应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提高安全保护和攻击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和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设计

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设计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分析及防范计算机科学院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9 级计本一班学号************姓名李磊指导教师武光利成绩完成时间年月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分析及防范【摘要】: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自诞生以来始终是网络攻击常用的手段,对信息安全危害极大。

如何检测缓冲区溢出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并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旨在分析攻击的原理及防范措施。

关键字::缓冲区溢出;漏洞;攻击;权限Abstract:Utilization of buffer overflow attacks since the birth is always the network attack means used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great harm. How to detect buffer overflow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and emerged in a variety of programmes. The purpose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aimed at the analysis of the attack principle and prevention measures.Key words:Buffer overflow;Loophole;Attack;Jurisdiction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系统漏洞 (1)2.1漏洞的概念 (1)2.2漏洞的分类 (2)2.2.1 系统配置不当 (2)2.2.2 口令失窃 (2)2.2.3 嗅探未加密通讯数据 (3)2.2.4 设计存在的缺陷 (3)2.2.5 软件编写存在bug (3)第三章本地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及实现 (4)3.1缓冲区的概念 (4)3.2缓冲区溢出攻击原理 (5)3.3缓冲区溢出实现方式 (6)3.3.1利用跳转指令实现溢出 (6)3.3.2定位参数地址实现溢出 (8)3.3.3溢出实现用户权限提升 (14)第四章基于缓冲区溢出的防御方法 (15)4.1关闭不需要的特权程序 (16)4.2关闭或修改系统的某些版本信息 (16)4.3使堆栈向高地址方向增长 (17)4.4及时给程序漏洞打补丁 (17)4.5提供高级的用户帮助 (17)第五章总结 (18)参考文献 (19)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分析及防范第一章引言目前我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宽带时期,网络用户和网络资源持续增长。

网络攻防实验教案

网络攻防实验教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攻防实验教案网络攻防是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安全实验系统、网络攻防实验系统、网络攻防竞赛及对抗系统、大数据实验系统、密码实验系统及信息安全,提供给大学生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平台大家可以了解和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本次网络攻防比赛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容:WEB安全、系统安全、SQL注入靶场、密码破解、跨站靶场、数据库安全、逆向工程、手机安全、密码破解、网靶场。

2015年5月29日一、月赛题目安排设置的讲解1)、第一次月赛题目出题目的:熟悉比赛环境技能题:8个靶场题:1个难易程度:简单2)第二次月赛题目出题目的:锻炼能力技能题:10个靶场题:1个难易程度:一般3)第三次月赛题目出题目的:选拔人才技能题:10个靶场题:1个难易程度:较难二、用户信息的注册与加入网上学院1)登录红亚官网。

(.honyaedu./)2)点击页面右上角的注册3)注册用户信息4)用户注册成功后点击登录并进入个人中心将个人信息填写完整。

4)在个人中心进入到网上学院。

5)选择加入师大学计算机学院6)等待审核7)审核通过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题目了。

8)在学院里面有以下容审核之后就可以进行学习和使用了。

二、个人服务器的搭建由于要在进行练习的时候,要用到一些工具,由于大家PC(笔记本)上都装有杀毒软件,对于这些工具,杀毒软件都是禁止的,这里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利用虚拟机来搭建另外的PC,然后在虚拟机上练习,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

当然利用虚拟机也可以搭建自己的服务器,这个目前我们还可以不用自己搭建,对于一般的电脑要是跑起来的话有点吃力,我们这里可以借助红亚提供的平台来当服务器。

下面为大家讲解怎么在虚拟机上建立自己的PC。

1.在网络上下载虚拟机平常用的虚拟机有以下一些ParallelsDesktop ,Vmware ,VirtualBox,Virtual pc。

这里给大家讲解Vmware的安装过程。

其它的大家要是有兴趣的,也可以装一下。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

** 学 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验收教师网络安全课程设计 ARP 地址欺骗与 ICMP 重定向设计2012 年 6 月目录1 设计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ARP 地址欺骗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实验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基础理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 实验过程及验证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4.1.4 问答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攻防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网络攻防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提高我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培养具有实战技能的网络安全人才,特制定本网络攻防课程设置方案。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了解网络攻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具备网络攻防实战技能,能够应对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3.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4.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网络安全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1.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安全威胁与漏洞- 加密技术2. 网络攻防技术- 网络扫描与信息收集- 漏洞分析与利用- 网络攻击技术-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安全防御策略3. 实战技能训练- 实战项目:网络攻防实战演练- 实战工具:Kali Linux、Nmap、Metasploit等- 实战环境:搭建虚拟实验环境,模拟真实网络环境4. 安全防护实践- 安全设备配置与管理- 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网络攻防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网络攻防技术;3. 实战演练法:结合实际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战技能;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5.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课程安排1. 理论课程:每周2次,每次2课时;2. 实战课程:每周1次,每次4课时;3. 实战项目:每学期1个,持续2周;4. 安全防护实践:每学期1次,持续1周。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2. 实战演练成绩:根据实战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40%;3. 理论考试: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30%。

七、课程资源1. 教材:《网络安全攻防技术》;2.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教学视频、课件、实验指导等资源;3. 实战环境:搭建虚拟实验环境,模拟真实网络环境;4. 安全工具:Kali Linux、Nmap、Metasploit等。

网络攻防课程项目1网络攻防扫描工具集成平台

网络攻防课程项目1网络攻防扫描工具集成平台

“网络攻击与防范”课程项目课程项目1:网络攻防安全扫描集成平台1.介绍网络攻击与防范是网络安全最靓的仔,是黑客炫技常用伎俩所在。

网络攻击与防范体现了信息系统安全的脆弱性和木桶短板所在。

即使用形式化方法从模型上证明一个系统是安全的,但仅仅是由于写代码错误的无心之举的,也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的后果。

比如heartbleed漏洞,不是因为SSL协议框架存在安全问题,而是代码中不影响功能、却影响安全的错误实现导致。

因此,在设计好的协议和系统的工作之外,正确实现、部署、维护运行成了网络安全的焦点,即网络攻击与防范。

网络攻击需要发掘系统的漏洞,最后往往收敛到对二进制代码的逆向和解析。

而对抗逆向的方法就是加混淆和代码加密。

这个话题将在另一个课程项目中另行讨论。

网络攻击与防范是一体两面,攻击就是最好的防范。

尤其是在实践中,使用已有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对自己的系统进行模拟攻击,然后根据攻击结果和反馈,改进、加强目标系统,反复执行,直到达到设计期望。

进行网络安全扫描,和对文件系统进行杀毒扫描一样,杀毒扫描需要病毒特征库,网络安全扫描需要漏洞攻击库,而且这些库都在各自更新,除了可以自由使用的版本,有的还有昂贵的商业版本。

因此,仅用一款扫描工具是不够的,要尽量多找不同的工具、使用不同来源的漏洞攻击库。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综合各种扫描工具、支持多种漏洞攻击库的集成系统,服务于生产,也可以服务教学需求。

2.扫描工具举例和试用根据不同的目的、功能、用途,网络安全方面的扫描器可以分为很多种。

各种扫描器项目功能各异,各具本领,不是没有,是太多。

已经有几个扫描工具的介绍和试用描述,另文提供。

3.目标:期望的形式和功能需要进一步细化,但是基本的期望形式是:➢一个docker容器(save或export)导出的镜像包格式,这样便于发行、部署和使用;➢有个Web界面;➢有n个分类的、m个扫描器,可以组合使用,一键扫描;➢功能或特性等方面:⏹能扫描网站,也能扫描操作系统;⏹能扫windows,也能扫linux;⏹能黑盒模式,也能白盒模式扫描;⏹能更新扫描库。

网络攻防教案

网络攻防教案

网络攻防教案教案标题:网络攻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和防御策略。

3.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教学内容:1. 网络攻击的概念和分类:a. 黑客入侵:密码破解、拒绝服务攻击等。

b. 恶意软件:病毒、木马、蠕虫等。

c. 社会工程学攻击:钓鱼、伪造身份等。

d. 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

2. 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a. 网络扫描和侦察:端口扫描、漏洞扫描等。

b. 拒绝服务攻击:DDoS攻击、流量洪泛等。

c. 中间人攻击:ARP欺骗、DNS劫持等。

d. 缓冲区溢出和代码注入攻击。

3. 网络防御策略和技术:a. 强密码和多因素身份验证。

b.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c. 加密通信和数据保护。

d. 定期更新和漏洞修复。

1. 导入:通过展示新闻报道或案例,引起学生对网络攻击的关注和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网络攻击的概念、分类和常见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网络攻击案例,让学生分析攻击手法和可能的防御措施。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网络攻击防御的策略和技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教师示范:教师针对某个具体的网络攻击场景,演示如何应用防御技术进行防护。

6.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实践操作,例如模拟网络扫描、设置防火墙规则等。

7.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资源:1. PPT演示:包括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基本概念、分类、技术和策略的介绍。

2. 网络攻击案例:真实的网络攻击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实践环境:提供用于实践操作的网络攻击和防御环境,例如网络模拟器、虚拟机等。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对网络攻击和防御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践操作成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应用网络防御技术的能力。

网络攻防的课程设计

网络攻防的课程设计

网络攻防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网络攻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常见措施和策略;3. 了解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网络攻击的类型和手段,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2. 学会使用网络扫描、漏洞检测等工具进行安全评估;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网络安全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在网络攻防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针对高中生设计,结合当前网络安全形势,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网络攻防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相关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网络安全问题时,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网络攻防概述- 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网络攻击与防御策略2. 网络攻击技术- 攻击手段与类型- 常见网络攻击案例分析3.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防护策略与措施- 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的应用4. 安全评估与漏洞检测- 安全评估方法- 常用漏洞检测工具的使用5.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 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网络道德规范及案例分析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网络攻击与防护实验- 现实生活中的网络安全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网络攻防概述及网络攻击技术第3-4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及安全评估与漏洞检测第5-6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第7-8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网络扫描技术计算机科学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 级计本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完成时间2013 年6 月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进行全球通信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但是网络在提供便利的共享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

因此,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今网络技术研究的重点。

通常黑客和病毒是通过安全漏洞渗入目标系统的,因此只要找到并修补所有的安全漏洞,就可以抵御绝大部分的黑客攻击。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能够检测网络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使网络管理者可以预先了解网络的脆弱性所在,从而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

通常,一次成功的网络攻击,首先要收集目标网络系统的漏洞信息,然后才能进一步对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有效攻击。

而对目标系统漏洞信息的获取,目前主要是通过网络漏洞扫描工具实现的。

关键词:网络安全;漏洞;漏洞扫描;网络攻击目录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相关理论及技术基础 (5)2.1漏洞扫描简介 (5)2.2漏洞存在的隐患 (6)2.3漏洞的防御 (7)2.4端口简介 (8)第三章设计的要求与分析 (11)3.1设计目的与要求 (11)3.2设计原理 (11)3.3设计环境 (11)3.4 advanced ip scanner和x-scan软件简介 (11)第四章设计的实现 (11)4.1Advanced IP Scanner扫描过程 (11)4.2Xscan扫描过程 (14)总结 (19)参考文献 (19)网络扫描技术第一章绪论随着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21世纪的人们将步入一个前所未有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深入地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各种网络资源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对教育、医疗,乃至军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Internet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众多有价值的信息共享,使互联网越来越被广大用户所接受,进而在全球迅速蔓延。

现代社会中,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在互联网中都可以找到你想要的有用资源。

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已经深入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很多的网络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同时,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正在急速向现代社会走来。

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众多的娱乐、新闻、商业网站的涌现。

通过浏览网页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人们应用Internet的主要活动。

大型的网站甚至直接为广大网民提供了集娱乐、新闻,商业于一身的全方位的服务。

各种网站、网页的涌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习惯。

对有用信息方便、快捷的检索和获取代替了人们去翻开众多的书籍来找寻相关的资料。

然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网络安全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实践表明,众多的不法分子利用各种网络漏洞为了个人的利益来入侵和攻击网络,使人们的正常网络活动受到严重的阻碍,乃至很多的个人秘密信息的外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由于早期很多的协议出台时缺乏对安全方面的考虑,使现在很多的漏洞攻击成为可能,服务器自然也是此类不法活动的重点关注的目的。

目前的安全机制主要是通过访问控制,如信息加密、安全路由器和防火墙技术等来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尽量不受到非法入侵和未经授权的使用。

然而,如果相关信息泄露或者入侵者绕过相关的安全设施,没有被授权的时候同样可以访问,使系统遭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服务崩溃。

比如目前的防火墙技术,同样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防火墙普遍配置过高,这样会影响到网络信息交换的速度,影响整个网络的处理能力。

更严重的是,防火墙几乎把所有的安全问题全集中在了一起,一旦防火墙被攻破,整个内部网络就容易遭到破坏。

另外一个实际的问题是,不能在所有的情况下都依赖访问控制来防范内部人员的攻击,几乎所有的安全系统内部人员的滥用权限都是脆弱的。

因此,如果能够提前扫描发现漏洞并对其进行修补便可以防范于未然,进而达到主动保护网络系统安全的目的。

于是,人们提出了采用漏洞扫描技术进行主动防范的思想。

扫描器是一种能够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服务器上相关漏洞的程序。

通过使用扫描器可以不留痕迹地发现相关服务器的端口配置信息,以及它所提供的服务和版本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发现远程或本地服务器上存在的安全漏洞。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扫描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然后设计了用一款扫描软件对计算机进行相关扫描实验,最后是实验的实现过程。

第二章相关理论及技术基础2.1漏洞扫描简介2.1.1什么是漏洞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以及人为因素上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经系统的许可者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

就像是在Intel Pentium芯片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在Sendmail早期版本中的编程错误,在NFS协议中认证方式上的弱点,在Unix系统管理员设置匿名Ftp服务时配置不当的问题,Winndows操作系统的缓冲区溢出,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ActiveX控件被执行后门程序,Microsoft Office编程中的内存错误等都可能被攻击者使用,攻击者有可能利用这些错误来运行自己的代码以达到完全控制设备、操作系统等目的,从而威胁到系统的安全。

这些都可以认为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2.1.2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各种操作系统都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和由于不断增加新功能而带来的漏洞.Unix操作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多数Unix操作系统的源代码都是公开的 , 三十多年来很多的人为 Unix开发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 这种情况导致了 Unix 系统存在很多致命的漏洞. 最新的版本虽然改进了以往发现的安全问题 , 但是随着新功能的增加,又给系统带来了新的漏洞。

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主要有四种:(1)输入输出的非法访问在某些操作系统中,一旦 I/O操作被检查通过之后,该操作系统就继续执行下去而不再检查,从而造成后续操作的非法访问。

还有某些操作系统使用公共的系统缓冲区,任何用户都可以搜索这个缓冲区,如果这个缓冲区没有严格的安全措施,那么其中的机密信息(如用户的认证数据、口令等)就有可能被泄露。

(2)访问控制的混乱安全访问强调隔离和保护措施 , 但是 , 资源共享要求开放。

如果在设计操作系统时不能处理好这两个矛盾的关系 , 就可能出现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3)操作系统陷门一些操作系统为了安装其他公司的软件包而保留了一种特殊的管理程序功能. 尽管此管理功能的调用需要以特权方式进行 , 但如果未受到严密的监控和必要的认证限制 , 就有可能被用于安全访问控制 , 形成操作系统陷门。

(4)不完全的中介某些操作系统省略了必要的安全保护 , 仅检查一次访问或没有全面实施保护机制。

要建立安全的操作系统 , 必须构造操作系统的安全模型和不同的实施方法。

另外应该采用诸如隔离、核化(最小特权)等和环结构等安全科学的操作系统设计方法。

再者 , 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操作系统的评估标准、评价方法和测试质量。

2.1.3网络协议的安全漏洞目前 ,TCP/IP协议在网上广泛使用,目标是要保证通达、保证传输的正确性. 通过来回确认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不确认则要重传。

TCP/IP没有内在的控制机制来支持源地址的鉴别, 来证实 IP从哪儿来, 这就是 TCP/IP漏洞的根本原因.黑客利用 TCP/IP的这个漏洞, 可以使用侦听的方式来截获数据, 能对数据进行检查, 推测 TCP的系列号, 修改传输路由, 修改鉴别过程, 插入黑客的数据流。

莫里斯病毒就是这样给互联网造成巨大的危害。

2.1.4数据库的安全漏洞据一项相关的调查,说明了安全性漏洞的特征: 可以成功摧毁或删除数据库数据的计算机病毒、人为操作失误对数据库产生的破坏以及未经授权而非法进入数据库。

在这些产生漏洞的方法中,计算机病毒被认为是导致错误的最常见途径。

2.1.5网络软件与网络服务的漏洞(1)匿名 FTPFTP匿名登录存在很多漏洞,如 MicrosoftFTP就有匿名登录漏洞;WU-FTP 的一些版本也存在目录可写的权限漏洞;还有些网站培植 FTP服务器的时候,还存在有匿名登录可以往脚本目录写文件的权限,这样就更加危险。

因此需要对匿名登录控制的权限要严格审核,如果没必要使用匿名登录,就关闭匿名登录,并定时检查服务器日志。

(2)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存在的安全漏洞使得电脑黑客很容易将经过编码的电脑病毒加入该系统中 , 以便对上网用户进行随心所欲的控制. 有些病毒甚至无需用户打开电子邮件的附件就可以启动 , 简单的接收邮件过程就足以使用户的电脑感染上病毒. 电脑黑客可以将病毒隐藏在电子邮件的时间和日期记录器当中 , 并使邮件表面看来非常正常 , 以迷惑用户. 在成功打入收件人的电脑后 , 黑客便可为所欲为 , 任意删除电脑硬盘内的文件 , 甚至可以切断互联网连线 , 从而完全操控该部电脑.(3)域名服务攻击者常采用的攻击步骤是:先挑选一个系统,抹掉系统记录,安装一个工具软件,获得管理员级别的访问权限;然后编译安装 IRC工具和网络扫描工具,扫描更多的 B 类网络,找到使用有漏洞版本的域名服务器,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攻入成百上千个远程系统.(4)Web服务WEB 编程人员编写的 CGI、ASP、PHP等程序存在的问题,会暴露系统结构或服务目录可读写,黑客入侵的发挥空间就更大。

还有IIS510跟 IIS410 SP6 的WEB服务有 unicode编码安全漏洞。

2.2漏洞存在的隐患一、漏洞与具体系统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时间相关特性漏洞会影响到很大范围的软硬件设备,包括作系统本身及其支撑软件,网络客户和服务器软件,网络路由器和安全防火墙等。

换而言之,在这些不同的软硬件设备中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

在不同种类的软、硬件设备,同种设备的不同版本之间,由不同设备构成的不同系统之间,以及同种系统在不同的设置条件下,都会存在各自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

漏洞问题是与时间紧密相关的。

一个系统从发布的那一天起,随着用户的深入使用,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会被不断暴露出来,这些早先被发现的漏洞也会不断被系统供应商发布的补丁软件修补,或在以后发布的新版系统中得以纠正。

而在新版系统纠正了旧版本中具有漏洞的同时,也会引入一些新的漏洞和错误。

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漏洞会不断消失,新的漏洞会不断出现。

漏洞问题也会长期存在。

因而脱离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系统环境来讨论漏洞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只能针对目标系统的作系统版本、其上运行的软件版本以及服务运行设置等实际环境来具体谈论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及其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