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植物 细胞培养2014

合集下载

植物细胞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较高激素浓度,特别是
生长素,必要的附加物质,例如水解酪蛋白、 Pro、Gln。 继代多次,以获得均匀一致疏松的愈伤组织。
4.2 细胞悬浮培养
4.2.1 细胞悬浮培养的概念和意义
悬浮培养是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悬浮 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
Culture wheel cell suspensions
Plants
Cell suspension
Artificial seeds
Isolation protoplasts
Mutation select
Secondary products
4.2.3 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
(1)培养基 对于用愈伤组织制备的悬浮细胞培养的培养 基以原愈伤组织继代时的培养基除去琼脂为好。
为了提高细胞的分散度,对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
素的比例需要进行一些调节。
4.2.3 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
(2)培养细胞的起始密度及细胞记数
①最低有效密度的概念 在悬浮细胞培养中,使悬浮培养细胞能够增 殖的最少接种量称为最低有效密度或者临界的起 始密度。 最低有效密度由于培养材料、原种培养条件, 原种保存时间长短、培养基的成分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为104-105细胞/ml。
活细胞测定的方法
A、醋酸酯荧光素(FDA)染色法 FDA本身无荧光,无极性,可自由通过原生质 体膜进入细胞内部,进入后由于受到活细胞内脂酶 分解,而产生有荧光的极性物质荧光素,不能自由 出入原生质体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的是 有活力的,反之无活力。具体操作: 取0.5ml细胞悬浮液放入到小试管中,加入FDA 溶液,使最后浓度达到0.01%,混匀,室温下作用 5min,荧光显微镜观察。

植物细胞培养的概念及意义

植物细胞培养的概念及意义
(1)代谢产物的生产是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可以通过选择优良 的细胞系和优化培养条件等方法得到超越整株植物产量的代谢产物。 不仅节约能源,减少耕地占用面积,而且不受季节、地域的限制。
来自于植物体和细胞培养的紫草宁含量比较
生产方式 完整植株 植物细胞培养
生产周期 2-3年 3周
紫草宁含量(%干重) 1-2 14
cellsuspensionculturecellsuspensionculture植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7232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1延迟期lagphase2对数生长期exponentialphase3直线生长期linearphase4减缓期retaraphase5静止期stationaryphasecellsuspensionculturecellsuspensionculture植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72悬浮培养suspensionculture723悬浮细胞的生长与增殖7232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培养周期的长短是由起始细胞密度延迟期的长短生长速率等决悬浮培养中烟草细胞活力与细胞分裂速度的关系细胞分裂所处时起始细胞密度个ml最终细胞密度个ml所需培养时间d静止期0510102128减缓期0510101825对数生长期051010cellsuspensionculturecellsuspensionculture植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72悬浮培养suspensionculture723悬浮细胞的生长与增殖7232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常规操作时究竟如何决定继代培养时间呢
7 植CE物LL细SU胞S培PE养NSION CULTURE
7.2 悬浮培养(suspension culture) 7.2.2 悬浮系的建立
所以,悬浮培养系的建立就是将疏松的愈伤组织放入液体培养基 中,经过摇床不断振动,使细胞分散。它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植物细胞培养研究报告

植物细胞培养研究报告

植物细胞培养研究报告1. 引言植物细胞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药物研发以及植物疾病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综述植物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介绍其原理、培养条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2. 原理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将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和繁殖。

该技术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以及根瘤菌介导的植物转化等方面。

2.1 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的组织分离并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这一技术常常用于植物育种中的无性繁殖以及植物的快速繁殖。

通过调节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激素浓度,可以实现不同组织的分化、增殖和再生。

2.2 悬浮细胞培养悬浮细胞培养是将植物的细胞分离并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这一技术常常用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以及基因工程中的表达载体构建。

通过控制培养基的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可以提高细胞培养的效率和产量。

2.3 根瘤菌介导的植物转化根瘤菌介导的植物转化是利用根瘤菌作为载体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的一种技术。

这一技术常常用于植物的基因工程以及抗病性的提高。

通过优化转化体系和筛选转化的植株,可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引入和稳定表达。

3. 培养条件植物细胞培养的成功与否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

以下是常用的培养条件:•温度:通常在20-25摄氏度之间进行培养。

•光照:对于光合植物,适当的光照条件是保证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

•培养基:培养基的配方和成分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培养基包括MS基础培养基、B5基础培养基等。

•激素:细胞分化和增殖需要适当的激素刺激,如生长素、激动素和细胞分裂素等。

4. 应用现状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药物研发以及植物疾病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4.1 植物育种植物细胞培养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实现对优异品种的快速繁殖。

同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改良和优化。

4.2 药物研发植物细胞培养可以用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无病毒苗培养(行业知识)

植物组织培养无病毒苗培养(行业知识)

相关知识
18
果树作物:桃(无黄萎病)、苹果(花叶病)、 葡萄(扇叶病毒)、甜橙、香蕉、李子、醋 栗、梨、树莓、红莓苔子、草莓等。
蔬菜作物:马铃薯、番茄、菠菜。
花卉植物:蔓生长春花、康乃馨、菊花等。
其他植物:曼陀罗等。
相关知识
19
例:烟草愈伤组织兼热处理钝化烟草花叶病毒(TMV) 和黄瓜花叶病毒(CMV)获得无病毒株效果做法:
制,又不影响寄主细胞正常代谢的药剂十分 困难。
相关知识
22
利用这些化合物处理整株植物去病毒的效 果虽不理想,但培养离体的组织、细胞 和原生质体等却可能有良好效果。
如在培养基中加入2—硫尿嘧啶可以除去烟 草愈伤组织中的PVY病毒,加入放线菌 素D可以抑制原生质体中的病毒复制等。
相关知识
23
钝化、抑制和清除植物病毒的一些化合物
• why does the meristem have low/no virus titre?
– virus spreads primarily through vascular system - this is not developed in the meristem
– mitosis and chromosome replication compete with virus replication
斑驳病毒(SMoV) 草莓黄边病毒(SMYEV ) 草莓镶脉病毒(SVBV) 草莓皱缩病毒 (SCrV)、
相关知识
9
甘薯根腐病.
甘薯黑痣病
甘薯枯萎病
甘薯叶点病
相关知识
10
2.病毒的特性及其侵染
多数植物病毒不经种子传播,多数以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可以从 轻度染病植株上采集种子,播种繁殖,不会将病毒传至下一代。 (专化性强的病毒除外,如豆类病毒——由一种专化性强的蚜虫传 播)可随着种子传播。)

动植物细胞培养

动植物细胞培养

动植物细胞培养动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动、植物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存活或生长。

动植物细胞培养与微生物细胞培养有很大的不同(表14-1)。

由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且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附着在固体或半固体的表面才能生长;对营养要求严格,除氨基酸、维生素、盐类、葡萄糖或半乳糖外,还需有血清。

动物细胞对环境敏感,包括pH值、溶氧、C02、温度、剪切应力都比微生物有更严的要求,一般须严格的监测和控制。

相比之下,植物细胞对营养要求较动物细胞简单。

但植物细胞培养一般要求在高密度下才能得到一定浓度的培养产物,而且植物细胞生长较微生物要缓慢,因此长时间的培养对无菌条件及反应器的设计具有特殊的要求。

在生物技术中,人们已经利用细菌、丝状真菌的大量培养来生产各种酶、抗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等产物,但是很多有重要价值的生物物质,如毒素、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色素、香味物质等,必须借助于动、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来获得。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

但是,目前的技术还远不能满足细胞生物产品应用的要求,随着动植物培养技术研究的深入,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表14-1 动植物、微生物细胞的培养特征第一节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在无菌条件下,以淋巴液为培养基成功地在试管中培养了蛙胚神经组织达数周,创立了体外组织培养法。

1962年,其规模开始扩大,随着细胞生物学、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等领域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发展至今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具有重要医用价值的酶、生长因子、疫苗和单抗等,已成为医药生物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

其发展简史见表14-2。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生物制品已占世界生物高技术产品市场份额的50%。

大量资料表明,生物技术药物是当前新药开发的重要领域,生物技术制药工业是下一个10年制药工业的重要新门类,期间将有数百种生物技术新药上市。

第六章 动植物细胞培养

第六章 动植物细胞培养

第一节



动植物细胞培养的特性
一、动物细胞培养的特性
技术发展历史:
1907年,美国,Harrison首次将蛙的神经组织在试管内培养 成功。 1950年,Enders及同事发表第一篇在培养细胞中生长病毒的 报告。 1972年,Knazek等创立中空纤维细胞培养技术,使细胞体外 培养扩展为大规模培养。 1986年,Demo生物公司用微囊化技术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 生产单克隆抗体获得成功。 随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日趋完善。



维生素:是维持细胞生长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它 们在细胞中大多形成酶的辅基或辅酶,对细胞的代 谢有重大的影响。 糖类:多数合成培养基都含有葡萄糖,它主要由糖 酵解作用代谢形成丙酮酸,并可转化乳酸或乙酰乙 酸进入柠檬酸循环形成CO2。对胚胎细胞和转化细胞, 乳酸在培养基中的积累特别明显。 无机离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参与了细 胞的代谢活动。培养基中的无机离子除K+、Na+等外, 还含有Fe2+、Zn2+、Cu2+等微量离子。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李艳 教授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lymdh5885@ ly5885@
第六章 动植物细胞培养




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将动植物组织、器官在适当 的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组织:指由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功能的聚集体。 器官:指机体中具有特殊结构和完成特殊功能的分 化部分。 组织与器官培养:在人工条件下,使它们得以继续 生存或发展的一种培养方法。
1、动物细胞培养的环境要求 2、培养基组成 3、常用的合成培养基 4、培养基制备应考虑的因素

《植物细胞教案》

《植物细胞教案》

《植物细胞教案》word版第一章: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植物叶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

1.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切片,识别并描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3 教学内容:1.3.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

1.3.2 各结构的功能: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具有流动性,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液泡储存物质。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1.5 教学步骤:1.5.1 展示不同植物叶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

1.5.2 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1.5.3 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切片,识别并描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5.4 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和疑问。

1.5.5 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6 作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各结构的功能。

第二章: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2.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图,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现象。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步骤。

2.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图像,描述并解释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2.3 教学内容:2.3.1 植物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数量的增加。

2.3.2 植物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3.3 细胞分裂的基本步骤:染色体复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分裂等。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5 教学步骤:2.5.1 展示植物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图,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现象。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步骤: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脱分化(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培养步骤第一步,将采来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将需要的部分仔细洗干净,如用适当的刷子等刷洗。

把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即灭菌容器能放入为宜。

置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数小时,冲洗时间视材料清洁程度而宜。

易漂浮或细小的材料,可装入纱布袋内冲洗。

流水冲洗在污染严重时特别有用。

洗时可加入洗衣粉清洗,然后再用自来水冲净洗衣粉水。

洗衣粉可除去轻度附着在植物表面的污物,除去脂质性的物质,便于灭菌液的直接接触。

当然,最理想的清洗物质是表面活性物质—吐温。

第二步是对材料的表面浸润灭菌。

要在超净台或接种箱内完成,准备好消毒的烧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无菌水、手表等。

用70%酒精浸10~30秒。

由于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湿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强,也很易杀伤植物细胞,所以浸润时间不能过长。

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果实、花蕾、包有苞片、苞叶等的孕穗,多层鳞片的休眠芽等等,以及主要取用内部的材料,则可只用70%酒精处理稍长的时间。

处理完的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待酒精蒸发后再剥除外层,取用内部材料。

第三步是用灭菌剂处理。

表面灭菌剂的种类较多,可根据情况选取1—2种使用见表。

第四步是用无菌水涮洗,涮洗要每次3min左右,视采用的消毒液种类,涮洗3-l0次左右。

无菌水涮洗作用是免除消毒剂杀伤植物细胞的副作用注意:①酒精渗透性强,幼嫩材料易在酒精中失绿,所以浸泡时间要短,防止酒精杀死植物细胞。

②老熟材料,特别是种子等可以在酒精中浸泡时间长一些,如种子可以浸泡5分钟。

③升汞的渗透力弱,一般浸泡10分钟左右,对植物材料的杀伤力不大。

④漂白粉容易导致植物材料失绿,所以对于幼嫩材料要慎用。

⑤在消毒液中加入浓度为0.08—0.12%的吐温20或80(一种湿润剂),可以降低植物材料表面的张力,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在培养期间使细胞保持在对数生长期,细胞增殖速度快。
◆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1)封闭型连续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 排出的旧培养基 由加入的新鲜培养基进行补充, 进出数量保持平衡, 从而使培养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总是超过细胞生长的需要。
悬浮在排出液中的细胞经机械方法收集后 再放回到培养系统中,
因此,随培养时间的延长, 细胞密度会不断增加。
筛选出有效成分高而生长较快的细胞株。
细胞悬浮培养
(一)培养类型和方法
1. 分批培养(batch culture)
是指把细胞分散在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当培养物增殖到一定量时,转接继代,建立起单细胞培养物。
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气体和挥发性代谢产物可以同外界交换外, 一切都是密闭的。
分批培养所用的容器一般是100-250mL三角瓶, 每瓶装20-75mL培养基。
小室可通过毛细管与外界通气,便于观察。 注意:载玻片厚度1mm,微室厚度最好不超过20µm,
盖玻片厚度在0.17-0.18mm左右,观察效果才好。
此法的优点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连续进行显微观察, 把1个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形成细胞团的全过程记录下来。
现在可使用特制的凹穴载玻片与盖玻片做成单细胞培养的小室进行培养,
也称”双层盖玻片法”
微室制作
由悬浮培养液中取出一滴只含有单细胞的培养液,放在一张无菌载玻片上, 在这滴培养液四周与其相隔一定距离加上一圈石蜡油,构成微室的“围墙”。
在“围墙”左右两侧再各加一滴石蜡油, 再在每滴石蜡油上放一张盖玻片作为微室的“支柱”, 然后将第3张盖玻片架在两个支柱之间,构成微室的“屋顶”。
培养中的细胞在遗传和生理生化上会出现变异, 形成的植株就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反映在它们的产量、品质、抗病虫和抗逆性等方面)。 可以用于突变体筛选,选育出符合生产需要的新品种。
单细胞培养的方法
平板培养 看护培养 微室培养 条件培养
1.平板培养
把单个细胞与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均匀混合, 并平铺一薄层在培养皿底上的培养方法。
方法
把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了4-6周的高密度细胞虑掉, 将其培养基制成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来培养单细胞或低密度细胞群体, 这样可明显提高单细胞培养物存活和分裂的能力。
二、细胞悬浮培养
细胞悬浮培养(suspension culture) 是使离体的植物细胞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的无菌培养。
建立在愈伤组织的液体培养技术基础上。
(2)开放型连续培养
为了不使限制细胞生长的因子出现, 创造一个稳定的培养细胞生长的环境, 必须建立一套自动控制系统 来调节培养基注入的数量和培养液的总体积。
在开放连续培养中, 注入的新鲜培养液的容积与流出的培养液容积相等, 其中细胞密度保持恒定, 通过调节流入和流出的速度,使细胞的生长速度一直保持一个稳定状态, 流出的细胞数目相当于培养系统中新细胞的增加数。
目前已发展到全自动控制的大容积发酵罐的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连续培养。
为研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验系统。
悬浮培养的优点
◆ 能提供比较均匀一致的细胞; ◆ 细胞增殖速度比愈伤组织快; ◆ 适宜大规模培养,成为细胞工程中独特的产业。
日本大量培养人参细胞,并从中取得人参皂甙等有效成分; 德国培养洋地黄取得疗效高、毒性低的强心甙。 中国正在进行人参、三七、三分三、贝母、紫草、紫杉等,
用于分裂细胞的果胶酶(0.5%)
不仅降解中胶层, 还能软化细胞壁。
作为渗透调节剂甘露醇(0.8% ),
防止细胞胀裂。
3. 由愈伤组织分离单细胞
愈伤组织诱导 材料自来水冲洗
——75%的乙醇擦洗 ——将材料切成小块(带形成层) ——接种,MS+2,4-D 2mg/L+水解酪蛋白(CH) 500mg/L+琼脂0.8%,
广泛应用于细胞、原生质体及融合产物的培养。
具体步骤
a. 细胞计数 先对含有游离细胞和细胞团的悬浮培养物进行细胞计数,得到细胞密度。
b. 过滤 然后进行过滤,除去较大的细胞团。 留下游离的单细胞和小细胞团,从而得到单细胞无性系。
c. 接种 将含有琼脂的培养基灭菌后,冷却到35℃,放到恒温水浴中, 将细胞悬浮液接种进去,充分混合后倒入培养皿中。 当培养基凝固后,细胞能均匀分布并固定在很薄一层(约1mm厚)培养基中。
他当时就预见到, 单细胞培养系统将有助于对植物细胞特性和潜力的研究
以及对多细胞有机体细胞间相互关系的了解。
现在, 不仅能够培养游离细胞, 还能使离体单细胞发生分裂,并产生完整植株。
植物细胞培养(plant cell culture)
是指对植物器官或愈伤组织上分离出的单细胞(或小细胞团) 进行培养,形成单细胞无性系或再生植株的技术。
连续培养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中的一个重要进展, 对于植物细胞代谢调节的研究、
各个生长限制因子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以及对次生物质的大量生产等都有重要意义。
排除细胞不返回培养罐
(二)悬浮细胞的继代
第一节 植物细胞培养
20世纪初, Haberland进行了分离和培养显花植物单个叶细胞的最早尝试。
小野芝麻和凤眼兰的栅栏细胞 虎眼万年青属表皮细胞
Haberlandt
首次进行离体细胞培养(细胞未分裂)
失败原因 实验材料都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 培养基过于简单,特别是没有生长激素(未发现)。
1902年发表《植物离体细胞培养实验》, 提出胚囊液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和看护培养法的科学预见。
(3)从悬浮培养物或疏松的愈伤组织上分离出单细胞, 并把单细胞接种在培养瓶中的滤纸上面。
(4)恒温培养 当这个培养的细胞长出微小细胞团后, 将它转到琼脂培养基上,以便进一步促进其生长。
3. 微室培养
由Jones等1960年设计的, 人工制造一个小室(载玻片和盖玻片), 将单细胞培养在小室中的少量培养基上,使其分裂增殖成细胞团的方法。
这样含有细胞的培养液被覆盖于微室之中, 构成围墙的石蜡油能阻止微室中水分的丢失,且不妨碍气体的交换, 最后把有微室的整张载玻片放在培养皿中培养。
4. 条件培养基培养
当合成培养基中的细胞或细胞培养由于起始密度太低而不能发生分裂时, 可采用条件培养基。
所谓条件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密度的细胞进行培养, 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就会向培养基中分泌一些物质,使培养基条件化。
pH5.8 ——产生愈伤组织 ——扩大繁殖(提高愈伤组织松散性)。
单细胞分离 ——愈伤组织(未分化、易散碎)转入液体培养基,
振荡(120r/min)培养(弱光或黑暗,25±1℃); —— 200µm网筛过滤,离心 —— 60-100µm,20-30µm无菌网筛过滤,离心 ——回收,液体培养基冲洗,用于培养
分批培养
优点
1) 设备简单; 2) 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缺点
1) 培养基成分在不断改变,没有一个稳定生长期; 2) 细胞数目、代谢产物等不能保持恒定。
2. 半连续培养
是利用培养罐进行细胞大量培养的一种方式。
当培养罐内细胞内细胞数目增殖到一定量后, 倒出一半细胞悬浮液于另一个罐内, 再分别加入新鲜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 如此这样频繁地进行再培养。
疏松愈伤组织
将愈伤组织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建立悬浮培养物
振荡作用
形成小细胞团或单细胞; 在培养基中均匀分布; 有空气交流。
悬浮振荡培养
(二)单细胞培养*
单细胞培养就是对分离得到的单个细胞进行培养, 诱导其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团, 再通过细胞分化形成芽、根等器官或胚状体, 直至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它是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
然后用封口膜封严, 用双筒倒置显微镜(×40)的直接计量细胞数。
平板培养注意事项
◆选用的培养基无论是条件培养基还是合成培养基, 其目的是能够在低的起始密度下使细胞生长;
◆不可选用处在静止期过久的细胞, 因为只有处在分裂旺盛时期的细胞才有较高的细胞分裂能力;
◆在固体培养基中适宜的起始密度因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
一、单细胞培养
(一)单细胞的分离*
1. 机械法
Ball等(1965)最早由花生成熟叶片得到了离体单细胞。 其方法是: 首先撕去叶表皮,使叶肉细胞暴露, 然后用解剖刀把细胞刮下来, 直接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Rossini(1972) 只有在薄壁细胞组织排列松散、细胞间接触面很小时, 用机械法分离叶肉细胞才能成功。因此并不适合所有植物。
3. 连续培养(continue culture)
是利用特制的培养容器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一种方式。
在培养过程中,以不断抽取悬浮培养物,并注入等量新鲜培养基, 使培养物不断得到养分补充,保持其恒定体积的培养。
连续培养的特点
◆由于不断加入新鲜培养基,保证了养分的充分供应, 不会出现悬浮培养物发生营养不足的现象。
现在广泛用于分离叶肉细胞的方法
先把叶肉组织轻轻研碎, 然后再通过过滤和离心将细胞纯化。
具体过程 在研钵中放入10g叶片和40ml研磨介质
(20µmol蔗糖+10µmolMgCl2 +20µmolTris-HCl缓冲液,pH7.8) 轻轻研磨 用双层纱布过滤 低速离心, 游离细胞就会沉降到试管底部,得到纯化细胞。
◆接种细胞时固体培养基的温度要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35℃, 温度低,对细胞伤害小,但分布不均。
在细胞培养中,培养液中的细胞密度随着培养的进行, 超过一定限度的高值,增殖速度下降,不久细胞数的增加便停止下来, 此时期称为静止期。
2. 看护培养
用同种或异种材料的愈伤组织作为看护组织。 由Muir等1954年设计的。
机械法分离细胞的特点
A. 细胞不受酶的伤害; B.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对生理、生化研究意义很大。 C. 一般机械分离的细胞能够发生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