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十课,主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从此,我国开始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介绍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和探索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程。

同时,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问题较为关注,本课内容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进而引出本课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认识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以及我国在各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2.史料教学法:运用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3.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研究教材,梳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ຫໍສະໝຸດ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小结: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经济发展三步走。
(1)背景
资产阶级自由化: 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 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重要性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的立 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 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 序幕
小结
毛泽东 思想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 向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 放 思 想

邓小平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
事 求
理论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 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思想和模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符合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4)1987年又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 的战略部署。 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步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案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案新人教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标要求】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重要内容。

2.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期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的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他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中设计师的敬爱之情。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学习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A级)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1.邓小平关于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xx年中共通过党章,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合作探究】(C级)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课堂小结】(B级)大会名称召开时间主要内容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当堂检测】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2.中国共产党第三大领导集体的核心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4.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A.资产阶级自由化B.姓资姓无的问题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D.姓资姓社的问题3.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邓小平阐明了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步走的战略部署。

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掌握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顺时归纳整理知识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邓小平南巡活动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强调他的愿望是“让全国人民都发财”情感态度价值观衷心敬仰总设计师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正确树立人生理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教学过程导入新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

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教师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联系比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当年苏联是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照搬苏联的经验,结果遭到严重挫折。

后来是毛泽东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所以说,那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难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姓“资”姓“社”问题和邓小平理论问题。

关键问题: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查找邓小平讲话的相关视频。

预习评价:(将预习成果在书上标注出来)1、伟大的改革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党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2、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4、邓小平为什么要到南方视察?什么是姓“资”姓“社”问题?为什么说特区姓“社”不姓“资”?我的问题: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学科长评价:学科助理评价: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解决——评价单班级:姓名:组名:指导教师:王秀云审核人:八年历史组时间:学生生成问题:教师生成问题: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障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2.设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和确立大事简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学科长评价:学科助理评价: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训练——评价单班级:姓名:组名:指导教师:王秀云审核人:时间:一、选择题1.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2. 1980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邓小平的肖像。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设计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以来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2、了解掌握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及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等相关知识。

3、了解掌握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等相关知识。

课前:【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46-48页,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建立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武装全党。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阅读48--50页,中共十五、十六、十八、十九大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材料研读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结合材料,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提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在紧要关头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方向,成为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

【课堂小结】完成本课思维导图:课后:【能力提升】1、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B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2、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的是( C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3、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 B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4、中共十八大召开于( D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5、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的是( D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B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内涵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和成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

2.难点: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讲授法:教师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传授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辅助材料: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图片,如南巡讲话、加入世贸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这些事件中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中国历史学案 班级 座号 姓名
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主备 审核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点】
介绍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期间,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做的重要贡献,及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

【学习难点】
理论性强,不容易理解。

【课前预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 ,之后面对新问题,又提出要坚持 。

2.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 ,要走自己的路,建设 。

3.1987年,党十三大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即以 为中心,坚持 ,坚持 。

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战略部署。

4. 1992年,中共召开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在_______中的地位,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7年又在中共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认为______________,具有重大的意义。

5.1995年,党的十五大上,通过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课堂探究】
材料一 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歌颂的“大救星”是谁?他在中国革命中有哪些功绩?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人民是怎样称呼他的?他怎样称呼自己?他有哪些主要功绩?(3)这位“老人”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处于什么地位?
(4)材料二中提到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请问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事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心
2.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在()。

A.中共十二大上
B.中共十三大上
C.中共十四大上
D.中共十五大上
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A.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B.真理标准
C.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 D.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
4. 邓小平指出,在改革开放中,要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就必须坚持()
A.四项基本原则
B.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道路
D.毛泽东思想
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______________
(2)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
(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平反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
(4)中共十四大形成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