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显微组分鉴定与定量
煤的显微组成

第二节煤的显微组成在显微镜下才能识别的煤的组分,叫做显微组分。
由植物转变而成的是有机显微组分,而矿物质是无机显微组分。
显微镜下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观察煤片:一种是在透射光下观察煤的薄片,鉴定标志主要是颜色(透光色)、形态和结构等;另一种是在反射光下观察煤的光片,鉴定标志除颜色(反光色)、形态和结构外,还有突起等。
反射光下用油浸物镜代替干物镜时,由于浸油的折光率与物镜透镜光学玻璃的折光率相近,使物镜透镜与光片之间形成一个介质均匀的整体,使射入物镜的成象光线增多,减少了有害的反射光,提高了视野中各显微组分影象的反差和清晰度,使之更易于识别。
因此,反射光下通常用油浸物镜进行观察。
当前国外岩石学研究发展趋势是较多地以反光透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代替单独透光或单独反光的研究方法。
透反两用的光薄片除了用于镜下鉴定外,还便于电子探针、电子显微镜的研究。
在研究煤中某些特殊组分和显微组分的细微结构时,运用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腐植煤的各种显微组分基本上可分为三类,即凝胶化组分、丝炭化组分和稳定组分。
腐泥煤主要是由藻类及其分解产物组成。
现分述其特征:(一)凝胶化组分凝胶化组分是腐植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
它是植物茎、叶的木质纤维组织经过凝胶化作用形成的各种凝胶体。
透射光下,凝胶化组分透明,具有橙红色(指低变质程度的烟煤而言,下同),反光色为灰色,油浸反光色为深灰色,没有突起。
我国大多数煤田的煤都以凝胶化组分为主,一般占50~80%,有些中、新生代煤甚至达90%以上。
凝胶化组分由于凝胶化作用深浅不同,分解程度不同,可分出木煤、木质镜煤、镜煤以及凝胶化基质等组分。
1.木煤特点是细胞结构保存完好,细胞壁保持原厚或稍有膨胀,胞腔清晰,排列整齐,横切面呈圆形、椭圆形,纵切面呈长条形,通常是空腔,但也可能被矿物质或有机质所充填(图版Ⅱ‒7)。
正交偏光下具有明显的条带状消光现象。
木煤是木质纤维组织在沼泽中吸水膨胀的初期产物。
煤的工业分析指标及指标关系的探讨

煤的工业分析指标及指标关系的探讨煤的工业分析主要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硫分和发热量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实用性也最强,所以作为煤质化验人员一定要掌握工业分析各指标的关系,以便判断出这些测值是否准确可靠[1]。
1 煤的工业分析指标1.1 水分煤中水分一般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等。
如果煤中存在较多水分的话,就会影响煤的运输和加工等,也会影响煤燃烧的热传导和热稳定性,降低炼焦时的焦产率并使得焦化周期延长。
内在水分(Minb)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外在水分(Mf),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通常而言,煤的变质程度和内在水分有反向影响的趋势,变质程度越大则内在水分越低。
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负面影响较大,会造成运输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当煤在燃烧时水分蒸发为蒸汽也会消耗热量;此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水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0.42 MJ/kg;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结焦时间延长5 min~10 min。
煤质化验中还有如下的常用指标:全水分(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总和,通常规定在8%以下;空气干燥基水分(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有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在老的国家标准中有称为分析基水分的。
1.2 灰分灰分是指煤在燃烧后留下的残渣,它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分解后留下的残余物。
如果灰分高则说明煤中可燃成分低,发热量低。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煤炭灰分,煤炭灰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它是来自顶底板和夹矸中的岩石碎块,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
如果内在灰分高,则煤的可选性越差。
常用的灰分指标有一般是空气干燥基灰分Aad以及干燥基灰分Ad等。
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程3.4煤的显微组分鉴定与定量

显微镜观察
数据整理
将观察到的显微组分信息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
定量分析
根据观察结果,对各显微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组分的比例。
结果分析
根据定量分析结果,分析煤样的性质、结构、成因等信息。
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及结论。
数据记录与处理
04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鉴定,可以确定煤样中的显微组分,如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等。
煤的显微组分通常包括有机显微组分和无机显微组分两大类。有机显微组分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形成的,包括镜质组、木质组和壳质组等;无机显微组分则是由矿物质形成,包括黏土矿物、方解石、黄铁矿等。
煤的显微组分定义
镜质组
由植物的木质部分经过腐殖化作用转化而成,是煤中最重要的有机显微组分,占煤中有机质总量的50%~90%。镜质组的煤化程度最高,具有较高的氢含量和挥发分,是燃料燃烧的主要物质。
研磨与筛分
将研磨后的煤样制成薄片,以便于显微镜观察。
制备薄片
对薄片进行染色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显微组分。
染色处理
样品准备
根据需要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光源亮度等参数。
调整显微镜参数
在显微镜下观察煤样的显微组分,包括镜质组、惰质组和矿物组。
观察显微组分
详细记录各显微组分的形态、大小、分布等信息。
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目的达成情况
实验操作流程规范,从样品制备到显微镜观察和数据记录,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指导,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结果清晰,能够反映出不同煤的显微组分含量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煤质评价和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小问题,如样品研磨不够均匀、显微镜操作不够熟练等,需要在后续实验中加以改进。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
煤的理化性质是其应用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对煤的显微组成和矿物组成的研究可以更客观准确地反映煤的理化性质,为煤的成分组
分和使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介绍了煤的显微组分分析及矿物
测定方法,以期为煤质量提供参考。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是评价煤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显微组分组的原理是把煤在一定的条件下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如有机质
组分、无机组分和混合组分等;矿物测定的标准方法是用显微镜观察
定煤样的矿物成份,确定煤的热值等对煤因素的要求如有机质的类别、性质和含量等。
同时,还可以运用控制调节手段,如数字处理技术,
用于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以提高煤品质检测精度。
显微组分
组和矿物测定也可以用于测定煤粉尘、悬浮微粒和溶解氧等,以控制
大气污染物扩散以及控制水污染等。
通过对煤的各种分析,为改善煤
质量和促进安全煤矿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煤炭鉴定方法

煤炭鉴定方法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但由于煤炭的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对煤炭进行鉴定。
煤炭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确定煤炭的热值、灰分、水分、挥发分等指标,以便于科学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煤炭鉴定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和热学分析法等。
首先介绍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分析煤炭中含有的碳、氢、氧、氮等基本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普通干燥测定法、干燥爆破法、干燥热滤波法等。
例如,普通干燥测定法是将煤样进行高温加热,然后测定煤中的水分含量,以及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
物理分析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测试,分析煤炭的粒度、密度、孔隙度等指标。
常用的物理分析方法有筛分法、浮选法、磁选法等。
例如,筛分法是将煤样按照一定的粒径进行筛分,然后根据不同粒径的比例,计算出煤样的粒度分布情况。
热学分析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加热实验,分析煤炭的热值、反应特性等指标。
常用的热学分析方法有热解实验、TG-DTA分析等。
例如,热解实验是将煤样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测定煤样的质量损失情况,以及释放出的气体的组成和能量。
在进行煤炭鉴定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样品的选择和制备。
由于煤炭的种类繁多,每种煤样的鉴定方法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煤样进行鉴定。
同时,在进行化学分析时,需要对煤样进行预处理,去除掉灰分和挥发分等干扰因素。
其次是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煤炭鉴定需要使用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如高温炉、热重天平、元素分析仪等。
在选择仪器设备时,需要考虑到实验要求和经济成本等因素。
同时,在使用仪器设备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是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在进行煤炭鉴定时,得到的实验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以获得煤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指标。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平均法、分析法和统计法等。
总之,煤炭鉴定是科学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重要手段。
煤显微组分荧光光谱测定方法

煤显微组分荧光光谱测定方法一、样品制备
1. 样品采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煤样,确保样品无污染。
2. 样品处理:将煤样破碎至一定粒度,以便于后续的显微组分分离。
3. 显微组分分离:利用显微镜技术将煤样中的显微组分分离出来,分别收集。
二、荧光光谱仪操作
1. 仪器开机:先打开稳压电源,再打开仪器电源。
2. 波长校正:根据实验需求,校正激发和发射波长。
3. 激发方式选择:根据不同的显微组分,选择合适的激发方式。
4. 样品测量:将分离好的显微组分放入样品池中,进行荧光光谱测量。
5. 数据记录:记录不同显微组分的荧光光谱数据。
三、激发波长选择
1.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合适的激发波长范围。
2. 针对不同显微组分,选择能产生最大荧光强度的激发波长。
3. 注意排除非目标组分的干扰荧光。
四、发射波长扫描
1. 对选定的激发波长进行扫描,获取不同显微组分的荧光光谱。
2. 注意观察荧光光谱的峰值和形状,为后续解析提供依据。
五、荧光光谱解析
1. 根据荧光光谱的峰值和形状,识别不同的显微组分。
2. 分析荧光光谱的变化规律,推断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
六、组分含量计算
1. 利用标准曲线法或内标法计算各显微组分的含量。
2. 确保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重复性验证
1. 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评估方法的重复性。
2. 比较不同实验人员或不同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煤显微组分分离方法

煤显微组分分离方法煤是一种主要的化石能源,其显微组分分离方法对于煤炭的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煤显微组分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密度梯度离心法、石煤显微组分分离以及煤炭矿物学分析法。
显微镜观察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煤显微组分分离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直观地了解煤的组分、结构和特征。
在实验中,将经过煤样制备的玻璃片放置在显微镜下,通过放大镜头观察煤的显微结构。
根据煤中不同组分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煤的类型和品质。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常用的煤显微组分分离方法。
该方法利用密度差异来分离煤中的不同组分。
具体操作是将煤样与密度梯度溶液混合,然后进行离心分离。
由于不同组分在密度梯度中的位置不同,离心后可获得不同密度的分层物质。
通过取出不同密度层次的物质,可以得到不同显微组分的纯度较高的样品。
石煤显微组分分离是一种专门用于石煤的分析方法。
石煤是一种特殊的煤种,具有高矿物质含量和低有机质含量。
石煤显微组分分离方法主要包括薄片制备和显微矿物学分析两个步骤。
首先,将石煤样品经过石煤薄片制备技术制成薄片。
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薄片中矿物质的显微组分,并进行鉴定和分析。
该方法可以揭示石煤中矿物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对于石煤的利用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矿物学分析法是一种综合利用多种分析技术的方法,用于煤中矿物质的分析和鉴定。
该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的综合应用。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初步了解煤中矿物质的显微组分;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可以进一步鉴定和分析煤中的矿物质种类和含量。
该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煤中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于煤的利用和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煤显微组分分离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密度梯度离心法、石煤显微组分分离以及煤炭矿物学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在煤炭研究和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揭示煤的组分、结构和特征,为煤的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有机显微煤岩组分的镜下鉴定

有机显微煤岩组分的镜下鉴定
有机显微煤岩组分的镜下鉴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备样品:将样品切片并磨光,使其表面平整,便于镜下观察。
2. 镜检:将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首先观察显微图像的亮度和颜色,并记录下来。
然后根据组分的形态、大小、颜色、光泽等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详细观察。
3. 鉴定组分: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将组分鉴定为藻类、孢粉、木质素、树脂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组分之间的配比和相互作用,以确定煤岩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4. 建立图像数据库:将所观察到的显微图像和组分信息,整理成数据库,便于后续研究和应用。
总的来说,有机显微煤岩组分的镜下鉴定需要对煤岩成因和组成的了解,并且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准确判断组分类型和代表的演化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一、实验目的
熟悉三大组分在反射光和透射光下的光学特性;
在反射偏光显微镜下测定煤的显微组分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二、实验原理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依照在镜下的不同形态和 结构分为若干组显微组分,每种组分都有各自 的特点,通过镜下观察区分和识别煤的显微组 分。用数点法统计各种显微组分组和矿物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四、实验步骤
•
3 、关闭透射光开关,取下薄片,打开反射光电
源,将煤的光片置于载物台上,调节反射光亮度和
显微镜,使在目镜中观察到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 其特征;
•
4、用统计法进行三大组分的定量。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五、实验结果处理
以各种显微组分组和矿物的统计点数占总有效点数的百分 数(视为体积百分数)为最终测定结果,数值保留到小数点 后一位。测定结果以如下几种形式报出: 去矿物基:a.镜质组+半镜质组+壳质组十惰质组=100%; 含矿物(M)基:b.镜质组+半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矿 物(M)=100%; C.显微组分组总量+粘土矿物+硫化物矿物+碳酸盐矿物+氧 化硅类矿物+其他; 计算矿物质( MM ): d. 镜质组 + 半镜质组 + 壳质组 + 惰质 组十矿物质(MM)=100%。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六、注意事项
• (1)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 (2)对褐煤和低阶烟煤宜借助荧光特征加确区分壳质组
和其他显微组分组。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的体积百分数
© 安全煤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显微组分组。 它是由植物的根、茎、叶在复水的还原条件下,经 过凝胶化作用而形成。低中煤阶时,镜质组在透射
光下具橙红、褐红色、反射光下呈灰至浅灰色。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二、实验原理
(二)惰性组(丝质组)
是煤中常见的显微组分组。它是由植物的根,茎、
叶等组织在比较干燥的氧化条件下,经过丝炭化作
用后在泥炭沼泽中沉积下来所形成;也可以由泥炭
表面经炭化、氧化、腐败作用和真菌的腐蚀所造成。
惰性组在透射光下为黑色不透明,反射光下为亮白 色至黄白色。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二、实验原理
(三)壳质组
又称稳定组、类脂组。壳质组包括孢子体、角质体、 木栓质体、树脂体、渗出沥青体。蜡质体、荧光质体、藻类 体、碎屑壳质体、沥青质体和叶绿素体等。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三、主要仪器与耗材
偏光显微镜,载物台推动尺,计数器,试样安装器材。 载片,胶泥,油浸液。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四、实验步骤
•
1、调节显微镜;
•
2、打开透射开关,将薄片放置于载物台上,上
下旋转,使用合适倍数焦距的物镜,转动目镜,使 之中心平行于平面,调整透射光亮度,使镜中心成 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图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