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原子结构模型1

合集下载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2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2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读图:
(1)A原子核中有_8__个质子, _8__个中子。 (2)B原子核中有 _8__个质子,_9__个中子。 (3)C原子核中有_8__个质子,__1_0_个中子。·
他们是同一种元素吗?这三个原子完全一样? 是同一元素,因为质子数相同,都是氧元素 他们不一样,因为中子数不同
3、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 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17
• 铁(原4子)原子2的6 种类不同26 ,质子数30 一定不同26 。
分析表格,可得出什么结论?
从下表中你又可得到什么信息?若请你 将它们分类,你会怎样分?根据是什么?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同 一
原子A
1
1
0
?1
类 原
原子B
1
1
1
?1

原子C
1
1
2
?1

原子D
8
8
8
?8
D、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中子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
①.利用它的射线 医学诊断、检查金属内部有 没有沙眼或裂纹等。α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以 用来消除机器在运转中因摩擦而产生的有害静电.
②.利用它核反应放出巨大能量。例核潜艇、原子 弹、氢弹。
③.利用它的示踪性。免疫研究、古董鉴定、测定 年代、化学分析。
四、带电的原子——离子
取一瓶氯气,用镊子夹一小块钠放入燃烧 匙中,点燃钠,将燃烧匙伸入氯气瓶中, 反应结束后视察瓶内的物质。
法正确的是 ( A )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C.它们属于同种原子 D.以上叙述都不对 4.氕、氘、氚三种原子的_质__子_数__相同,互为 同__位__素_原__子__。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题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对于氯离子和氯原子,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质子B、氯离子比氯原子少一个电子C、氯离子和氯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D、氯离子和氯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2、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AD )A、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粒子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C、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D、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C )A.核外电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D.原子数不同4.有两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C.它们属于同种原子D.以上都不对5.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之和,如用613C表示核内有7中子和6个质子的碳原子,则1736C 和1737C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B.属于同种元素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6.下列粒子中,呈电中性的是( A )A 原子B 离子C 质子D 电子7.一个铁原子与一个铁离子中,数量肯定不同的是( D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原子核数D 电子数8.R3+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其核内的质子数为( 13 )个9.已知R2-离子与M+离子含有相同的数目的电子,若M+原子含19个质子,则R2-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个10.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 C )A 原子B 分子C 阴离子D 阳离子11.由某科技节目报道,夏威夷联合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

一个H3+粒子中含有( 3 )质子,( 2 )个电子12、某不显电性的粒子A,在化学变化中变成了B、C两种粒子;B、C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练习(有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练习(有答案)

原子结构的模型(1)1.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①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

②原子模型(1897年)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③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a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④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模型。

⑤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比玻尔模型又有丁很大的改进。

2.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构成的。

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电性,因而原子呈。

3.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

4.原子核的秘密(如图)。

质子数= 数= 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

5.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题型一α粒子散射实验1.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C.绝大多数直接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弹回2.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题型二原子的构成1.原于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由电子决定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带负电):每个电子有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带正电):每一个质原子核(带正电)原子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题型三实验分析1.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引导、任务解决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的局限性及建立的依据。

2.知道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现象建构正确的核式结构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方法模拟各种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修正旧模型得出新模型的逻辑分析能力。

2.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对不同模型的发展比较感受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史学习体会和感受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是曲折的,人们通过质疑、实证和反思不断的推翻旧观点建立新观点。

2.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构建体会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朝真理迈进的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于科学史的发展理清各种原子结构模型及模型的特点。

2.难点:模拟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利用类比法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本质。

三、教学和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分层结构模型”和电子云模型。

对于微观粒子的模型构建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旧的原子结构模型碰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就需要修正而使之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

由于微观粒子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因此需要借助模型、视频和一些直观化的器材帮助学生构建抽象思维能力。

课堂中需要借助类比法建构模型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思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学生思考、观察、回答:圆的、实心的。

学生对比结合模型的特点把这种模型叫做实心球模型。

【质疑】如果不可师展示下图模型。

4.汤姆生提出的模型是不是全部否定掉道尔顿的模型? 5.请同学们结合这种模型的特点给这种模型起个名字。

模型。

以α粒子散射实验为载体揭示汤姆生模型不能揭示的现象,引发思考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模型。

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

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

的物质。
实验现象:燃烧后瓶内出现了白烟,冷却后变成了白色
固体——食盐。
带电的原子——离子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 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 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 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中性的氯化钠。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掀开原子核的秘密
质子、中子和电子
电子是带负电的,我们常常把一个电子所带 的电荷量大小叫做一个单位的电荷。
根据科学家的测定:中子是不带电的;一个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与一个电子所带的电 荷等量异号)。
如氧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则氧原子核带 8 个单位的正电荷(即 +8 )。
科学上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如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 。
掀开原子核的秘密
碳原子的结构
碳原子有 6 个核外电子,它的原子核含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
掀开原子核的秘密
氧原子的结构
氧原子有 8 个核外电子,它的原子核含有 8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
掀开原子核的秘密
铁原子的结构
铁原子有 26 个核外电子,它的原子核含有26 个质子和 30 个中子。
分析下表:在一个原子中哪些项目的数目总是 相等的?
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它们的质子数、 电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
我们把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 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8个质子 8个中子
A
8个质子 9个中子
B
8个质子 10个中 子
C
上面三种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的同位素原子
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

2013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八下按章节

2013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八下按章节

2013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八下按章节)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1、(2013杭州-5)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

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右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

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D.原子呈电中性2、(2013温州-6)近日,某省发现部分大米镉超标,镉超标易引起镉中毒.镉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8 ,相对原子质量为112 ,则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48B.64C.112D.160第四节组成物质元素第五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六节表示物质的符号1、(2013杭州-2)2013杭州-2过度使用氮肥,是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硝酸按(NH4NO3)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 -3和+5 B.+2和+2 C. - 5和+3 D. -1和+52、(2013金丽-8)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作切割工具。

在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A.-4 B.-1 C.-3 D.+33、(2013绍兴-2)化学式“C O2”中数字2表示( )A.2个二氧化碳分子 B.二氧化碳中有2个氧元素C.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离子 D.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4、(2013衢州-13)关于科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N2:表示氮气分子的个数为2 B.2Al:表示铝原子的个数为2C.S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2MgO: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5、(2013台州-23)夏天,被蚊子叮咬之处常会出现肿胀、瘙痒等症状,这是人体对蚊子毒素[其主要成分为二甲基亚硝胺(CH3)2N2O]的过敏引起的。

第三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1)

第三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1)
碳原子 氮原子 铝原子 硫原子 氯原子 铁原子
1 2
6 7 13 16 17 26
1 2
6 7 13 16 17 26
0 2
8 7 14 17 20 30
1 2
6 7 13 16 17 26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决定元素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原子的种类不同,质子数一定不同) 3.同种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2.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模型
(西瓜模型)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α粒子源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金金属箔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源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问题思考:
7.1999年,艾哈曼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
(10-15秒)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
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
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D )
A.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 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 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 原子核内部结构。
8、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
讨论:人们如何描述原子与原子核的体积大 小关系?
原子核与原子比较,前者体积极小, 犹如一粒米对一个万人体育场的大 小比例。
带着问题自学: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研究原子核的方法是什么? (2)原子是由什么粒子构成? 粒子带电情况如何? (3)原子核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粒子带电情况如何? (4)什么是核电荷数? (5)说一说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 原子核 中子: 中子不带电 子 (+) 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第三节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重点和难点重点:1、原子的组成2、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方法自学、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教师]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么呢?分成了原子。

原子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却不能再分,是不是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板书】一、原子的结构【讲述】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学生]探究活动: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教师]点评:对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却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仅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

但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电子质量非常小,与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电子在原子内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设问】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导入】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结合课件指出】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 粒子是( C )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氢原子和氧原子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 中子数 B.同种原子内的质子数相同
6 12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6 6 6 6 6 7 6 6 8
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16
O 17 O 8 18 8O
8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8 8 8 8 8 9 8 8 10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1 1 0 1 1 1 1 1 2
H 1H 3 H 1
1 2
1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种类 的原子 D.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4.在二氧化碳中含有(
c
)
A.氢氧两种元素 B.氧分子
C.三个原子
D.两个氧元素
5.A 、B两原子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 同,它们是( 同位素原子 );若中子数相 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它们是( ), 不同元素的原子 若A 、B两个简单的微粒质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数不同,则它们可能是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 ) 或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
12 6
C O
13 6
C C 都是碳元素的原子,统
14 6
称为碳元素(C)。
16 8
17 8
O O 都是氧元素的原子,统
18 8
1
1
H
2 1
H
3 1
称为氧元素(O)。 H 都是氢元素的原子,统 称为氢元素(H)。
①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
②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 氧48.46%,硅26.30%,铝 7.73%,铁4.75%
重氢
超重氢
氕:H ( H ) 氘:D ( H ) 氚:T ( H )
1
1
2
1
3
1
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
同位素原子的质量不同,化学
性质基本相同; 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
疗、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离子
各类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1、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 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层时 有2个电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 结构,化学性质稳定。
质量大小
质子质量为: 1.6726×10-27kg
中子质量为:1.6748×10-27kg
电子质量为: 9.1176×10-31kg
m质子≈m中子≈1836m电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得失电子后可以认为其质量不变
补充: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决定了核外 电子的分层排布
表示:S2-
阳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小结:
(1)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异同决定
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 (4)质子数与中子数决定原子质量
2013-7-13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C ) A.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n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2013-7-13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核外电子排布 (以钠原子为例)
核内质子数 弧线表示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
Na
+11
2 8 1
原子核
2013-7-13
三、元素与同位素
比较下列原子结构中,什么相同? 什么不同?
C 13 C 6 14 6C
小结:
1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2 、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 (氢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 有中子)
填表
原子种 核电荷 类 数 氢原子 1 碳原子 钠原子 氧原子 铁原子 26 质子数 核外电 子数 6 11 8 中子数 0 6 12 8 30
3、比较原子中质子、中子和电子的
其中氧原子 的质子数 8 8
8
原子 核电 质子 中子 电子 种类 荷数 数 数 数
碳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氧原子
6 6 8 8
6 6 8 8
6 8 8 9
6 6 8 8
同位素的表示方法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
17
O 8
或O-17
17O 或写为: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也可称为原子的质量数
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普通氢
He
+2
2
Ne
+10
2 8
2013-7-13
2、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 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电 子层结构
Na
+11
2 8 1
Mg
+12
2 8 2
+12 +11
2013-7-13
2 8
2 8
3、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在化学反 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电子 层结构
O
+8 2 6
Cl
+17
2 8 7
+8
2 8
+17
2 8 8
2013-7-13
实验: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金属钠燃烧,发出黄
色火焰,生成白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钠+氯气 → 氯化钠
反应的微观解释:
得1e—
氯原子 氯离子
失 1e钠原子
静 电 作 用
+
钠离子
氯化钠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阳离子 原子或原子团失去电子——质子数大
第三节原子结构 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原子模型的建立
1.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
实心球体

2、汤姆森模型(发现了原子内有电子,同时 测得电子带负电)
象 西 瓜
3.卢瑟福行星模型(卢瑟福发现了 原子核)
原 子 核
4.波尔模型
波尔的分层模型
电 子 分 层 排 布
5电子云模型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 质子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在原子中,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 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显电 中性 .
构成,则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 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4、离子跟原子的比较
区 微粒 别与 联系 结构 电性
原子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不带电 用元素符号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带正电 用离子符号 带负电 用离子符号
表示法
相互转 化关系
2013-7-13
表示:Na S 表示:Na+
2013-7-13
2.同位素——原子的“孪生兄弟”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 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氢元素的同位素有: H
1 1
2 1
H H
1
3
氧元素的同位素有: O
16 8
17 8 13 6
O O
8
18
碳元素的同位素有: C
12
6
C C
6
14
物质的名称 所含原子种 类 氧气 氧原子 二氧化碳 碳原子 氧原子 水 氢原子 氧原子
5.原子变成离子后,一定会发生变化的
是( D )
A.质量 C.质子数 B.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
6.下列微粒中,质子数比电子数多的是( A )
A.阳离子 C.分子 B.阴离子 D.原子
于电子数——带正电——阳离子。
阳离子:H+、Na+、Mg2+、Al3+、NH4+
阴离子 原子或原子团得到电子——质子数小 于电子数——带负电——阴离子。
2.

阴离子:F-、O2-、S2-、Cl-、SO42-
3.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 起.在离子构成的物质中,由阴阳 离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
2013-7-13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 L M N O P Q
核外电子的能量 离核距离
依次增大 依次增大
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 层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 电子层运动
2013-7-13
核外电子排布主要遵循的原则
1、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然后由里往外排;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 n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