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垃圾找家

合集下载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教学对象:大班教学课时: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垃圾的分类,了解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垃圾图片、垃圾箱图片、垃圾分类卡片、音乐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过扔垃圾的经验。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3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垃圾的分类以及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的经验。

二、游戏活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给垃圾找家”的游戏,让幼儿将垃圾图片放入对应的垃圾箱图片中。

2.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引导幼儿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三、实践活动(5分钟)1. 教师发放垃圾分类卡片,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四、总结与反思(2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活动中的收获,让幼儿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和反思。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承诺活动,引导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竞赛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主动参与活动,并在实践中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垃圾分类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在活动设计上,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延伸(5分钟)1. 家园共育:教师通过家长群、电话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2. 社区实践: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参加社区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评价(1分钟)1.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垃圾分类的正确率等。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关爱地球家园。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回收、填埋、焚烧、资源再利用。

3. 环保行动:垃圾分类实践、环保宣传、垃圾回收利用项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环保行动的实践。

2. 难点: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分类垃圾的习惯,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游戏等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反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垃圾处理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resources。

2. 垃圾分类实践材料(如垃圾分类桶、垃圾样品等)。

3. 环保活动策划书、垃圾回收利用项目案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关爱地球家园。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回收、填埋、焚烧、资源再利用。

3. 环保行动:垃圾分类实践、环保宣传、垃圾回收利用项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环保行动的实践。

2. 难点: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分类垃圾的习惯,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游戏等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反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垃圾处理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resources。

2. 垃圾分类实践材料(如垃圾分类桶、垃圾样品等)。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知道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知道各种垃圾的归类。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正确分类垃圾。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垃圾图片、垃圾分类卡片、垃圾桶模型等。

2. 环境: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垃圾,引导幼儿思考垃圾的分类方法。

2. 讲解:向幼儿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讲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特点和归类方法。

3. 演示:教师展示垃圾分类卡片,讲解各种垃圾的分类方法,并示范操作。

4. 实践: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发垃圾分类卡片和垃圾图片,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5. 总结: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幼儿在实践中是否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如何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垃圾分类知识?5. 如何将垃圾分类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中垃圾分类的正确率。

2. 收集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了解其对垃圾分类的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垃圾分类的表现。

七、教学延伸:1. 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让幼儿进一步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2. 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场,直观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

3. 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激发幼儿学习垃圾分类的兴趣。

八、教学建议:1.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3. 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垃圾分类能力。

九、教学拓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大班社会活动《帮垃圾找家》教案设计

大班社会活动《帮垃圾找家》教案设计

大班社会活动《帮垃圾找家》教案设计1.1 活动背景:1.1.1 为了提高幼儿对环保的认识,培养幼儿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的意识,我们设计了这次社会活动。

1.1.2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知道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代表的意义。

1.1.3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二、知识点讲解2.1 垃圾分类的概念:2.1.1 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2.1.2 可回收物是指可以再次利用的物品,如纸张、塑料、玻璃等。

2.1.3 有害垃圾是指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品,如电池、药品、油漆等。

2.1.4 湿垃圾是指可以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如食物残渣、植物等。

2.1.5 干垃圾是指除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之外的废弃物。

三、教学内容3.1 学习垃圾分类:3.1.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并讲解每个垃圾桶代表的意义。

3.1.2 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将垃圾卡片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3.1.3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4.1.1 幼儿能够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

4.1.2 幼儿能够知道不同颜色垃圾桶代表的意义。

4.1.3 幼儿能够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

4.2 技能目标:4.2.1 幼儿能够独立进行垃圾分类。

4.2.2 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运用垃圾分类的知识。

4.2.3 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活动。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幼儿能够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5.1.2 幼儿能够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

5.1.3 幼儿能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5.2 教学难点:5.2.1 幼儿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5.2.2 幼儿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5.2.3 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垃圾分类的知识。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垃圾分类卡片6.1.2 垃圾桶模型6.1.3 垃圾分类小游戏道具6.2 学具:6.2.1 垃圾分类手册6.2.2 画笔、画纸6.2.3 垃圾分类小卡片七、教学过程7.1 导入:7.1.1 教师向幼儿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三年级作文】给垃圾找“家”

【三年级作文】给垃圾找“家”

【三年级作文】给垃圾找“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在我的印象中垃圾都是废品,一无是处的。

今天妈妈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体验课。

今天家里大扫除,妈妈把平时不用的东西都整理了出来准备扔掉。

我自告奋勇地帮忙,一股脑儿把东西都装进了一个塑料袋,没想到妈妈看着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摆放着两个双胞胎垃圾箱。

一个是可回收垃圾箱,另一个是不可回收垃圾箱。

那你这袋垃圾扔到哪个垃圾箱呢?”噢,我这才恍然大悟!那我们把这垃圾也来分一分吧!
妈妈说我生活中可回收垃圾主要存有:纸张、塑料、玻璃、橡胶、金属、纺织品、竹木等;不容废旧垃圾包含:果皮、菜皮和剩菜等厨余垃圾、花草、灰土等。

我按照妈妈说的分类方法把垃圾分成了两大袋,一袋是可回收垃圾,可以变废为宝。

另一袋是不可回收垃圾,基本上是废弃物了。

我和妈妈把这两袋垃圾分别丢进了可回收和不容废旧垃圾箱。

我随手从口袋掏出餐巾纸扣了张擦拭了擦拭手后,不由自主地必须投掷地上的时候,马上意识到无法随便乱扔纸屑,手不由得变小了回去。

这个虽然就是纸类,但纸巾由于水溶性太弱必须属不容废旧。

然后,我果断地丢进了不容废旧垃圾箱蔼慈祥,在一旁的妈妈会意地苦笑了。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垃圾。

参与环保举手之劳,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正确投放垃圾做起吧!。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回收、填埋、焚烧。

3. 实践活动:模拟垃圾分类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垃圾分类模拟游戏道具。

3.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相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 新课:讲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模拟垃圾分类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过程。

4.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5. 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动手操作能力等。

3.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反思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便于教师改进教学策略。

六、教学扩展1. 引入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法律意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 设计垃圾分类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八、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直观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垃圾找家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垃圾找家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垃圾找家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咱生活的这个地儿,垃圾好像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听话,到处乱跑。

每次看到那些垃圾不在自己该待的地儿,我心里就犯嘀咕,这可咋整?于是乎,我就有了一个奇思妙想,要是能让垃圾自己乖乖找家,那该多好哇!就说前几天吧,我去公园溜达。

那公园本来应该是个美美的、让人心情舒畅的地方。

可我刚进公园门,就瞅见地上躺着几个空矿泉水瓶子,在阳光下还一闪一闪的,特别扎眼。

再往前走几步,又瞧见几张废纸,被风吹得这儿飘一下,那儿飘一下,就跟那调皮的小孩儿似的,一点儿也不安分。

还有那吃剩下的零食包装袋,花花绿绿的,被随意扔在路边的草丛里,好像在跟小草们说:“嘿,咱来挤一挤!”我当时就想啊,这些垃圾咋就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儿呢?要是它们能像迷路的小羊羔找到羊妈妈那样,自己找到回家的路,那公园得多干净、多漂亮啊!你瞧,每天早上出门,咱小区的垃圾桶旁边总是堆着一堆垃圾。

有时候是没扔进桶里的垃圾袋,有时候是破破烂烂的纸盒,甚至还有旧鞋子、旧衣服啥的。

那味儿啊,别提多难闻了!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嗡嗡嗡的,让人看了就心烦。

我就琢磨着,为啥这些垃圾不乖乖进桶里呢?是不是垃圾桶不够大?还是大家扔的时候太着急,没瞄准?要是垃圾桶能长上一双大手,看到有垃圾在旁边,就一把抓进去,那该多好!或者垃圾桶能像个大嘴巴,垃圾一靠近,就“啊呜”一口吞进去,那得多有意思。

还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辆垃圾车。

那车后面的垃圾都堆得冒尖儿了,随着车的颠簸,一些垃圾还掉了下来。

司机师傅好像也没发现,就这么一路开过去,留下了一路的“小尾巴”。

这垃圾掉在地上,被车一压,被人一踩,简直是惨不忍睹。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垃圾车能有个自动感应装置,一旦有垃圾掉出来,就能“滴滴”响,提醒司机师傅,或者干脆自己伸出个小扫帚,把掉出来的垃圾扫回去,那该多棒!我这奇思妙想啊,就是要给垃圾们都装上“导航仪”。

比如说,每个垃圾在被制造出来的时候,就被打上一个小小的标记,这个标记就像是它们的“家的地址”。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给垃圾找个家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给垃圾找个家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给垃圾找个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知识2. 垃圾的处理方法3. 实践活动:设计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制作垃圾分类垃圾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垃圾桶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垃圾分类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观念。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设计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制作垃圾分类垃圾桶等。

5. 分享与交流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垃圾分类1. 可回收垃圾2. 有害垃圾3. 厨余垃圾4. 其他垃圾处理方法:1. 可回收垃圾:回收再利用2. 有害垃圾:专门处理3. 厨余垃圾:堆肥、焚烧4. 其他垃圾:填埋七、作业设计1. 家庭垃圾分类实践: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调查报告:让学生调查所在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实践活动环节一、实践活动设计1. 设计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条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要求标语具有创意性、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制作垃圾分类垃圾桶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箱等,制作垃圾分类垃圾桶。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投放方法,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 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垃圾找家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观看视频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叫“地球妈妈在哭泣”,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想:地球妈妈为什么哭了呢?
2、导入主题
师:地球妈妈为什么哭了呢?
同学们回答:
因为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地球妈妈不堪重负;……
师:面对这么多的垃圾,我们得想个办法,拯救我们的地球妈妈。

要完全消灭掉垃圾,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对可回收的垃圾循环利用,那么地球妈妈就能活下去。

大家愿意这样做吗?(生答:愿意!)我们一起“给垃圾找个家”吧!(幻灯、板题)
二、认识生活垃圾及其产生的危害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的生活垃圾有哪些呢?
1.生举手说:……
师:原来同学们认识这么多生活垃圾,真厉害!老师今天也请来了一些垃圾宝宝,请看:
2.播放垃圾幻灯片(废电池是危害我们生存环境的一大杀手!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


三、如何垃圾分类
1.师:这么多的垃圾,如何处理呢?对,我们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给垃圾找个家,它们的家就是——垃圾桶!
幻灯播放垃圾桶图片(4类)。

2.师:它们分别装哪些垃圾呢?请看一段视频。

看来垃圾可分成四类:(看幻灯片,找同学读)
在有些场所,垃圾分类可要仔细哦!请看下面的短片。

看来,被污染的纸张是不可回收的,包装盒不属于厨余垃圾,易拉罐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请大家牢牢记住哦!
下面我们做个抢答游戏吧,看谁说的多又快!(播放幻灯片,给垃圾找家。


在我们生活的小区,居民每天都会扔掉很多垃圾,大家都能做到垃圾分类吗?叫同学说一说他们各自居住的小区能不能做到垃圾分类。

……
看来,我们生活的小区不能完全做到垃圾分类,下面我们看一看秋水苑小区王梓越川同学是如何倡导居民给垃圾分类的吧!
三、争做垃圾分类小使者
结束语:为了我们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亲爱的地球妈妈,请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吧,争做垃圾分类小使者,拯救地球妈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