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垃圾找家

合集下载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教学对象:大班教学课时: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垃圾的分类,了解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垃圾图片、垃圾箱图片、垃圾分类卡片、音乐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过扔垃圾的经验。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3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垃圾的分类以及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的经验。

二、游戏活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给垃圾找家”的游戏,让幼儿将垃圾图片放入对应的垃圾箱图片中。

2.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引导幼儿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三、实践活动(5分钟)1. 教师发放垃圾分类卡片,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四、总结与反思(2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活动中的收获,让幼儿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和反思。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承诺活动,引导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竞赛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主动参与活动,并在实践中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垃圾分类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在活动设计上,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延伸(5分钟)1. 家园共育:教师通过家长群、电话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2. 社区实践: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参加社区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评价(1分钟)1.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垃圾分类的正确率等。

《给垃圾找家教案》

《给垃圾找家教案》

《给垃圾找家教案》word版第一章:垃圾的分类与识别1.1 教学目标:了解垃圾的分类标准学会识别各种垃圾1.2 教学内容:垃圾的分类标准介绍常见垃圾的识别方法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垃圾分类标准,展示各种垃圾的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会的垃圾识别方法1.4 教学评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标准的掌握程度学生分组进行垃圾识别游戏,看看哪组识别得最快最准确第二章:垃圾的产生与处理2.1 教学目标:了解垃圾的产生来源学会垃圾的处理方法2.2 教学内容:垃圾的产生来源介绍垃圾的处理方法讲解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垃圾的产生来源,展示相关数据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会的垃圾处理方法2.4 教学评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垃圾产生来源的掌握程度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处理游戏,看看哪组处理得最快最准确第三章:垃圾的回收与利用3.1 教学目标:了解垃圾的回收意义学会垃圾的利用方法3.2 教学内容:垃圾的回收意义讲解垃圾的利用方法介绍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垃圾的回收意义,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会的垃圾利用方法3.4 教学评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垃圾回收意义的掌握程度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利用游戏,看看哪组利用得最快最准确第四章:垃圾的危害与防治4.1 教学目标:了解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的防治方法4.2 教学内容:垃圾的危害讲解垃圾的防治方法介绍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垃圾的危害,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会的垃圾防治方法4.4 教学评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垃圾危害的掌握程度学生分组进行垃圾防治游戏,看看哪组防治得最快最准确第五章:垃圾分类的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学会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应用垃圾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2 教学内容: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讲解应用垃圾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会的垃圾分类操作方法5.4 教学评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游戏,看看哪组操作得最快最准确第六章:家庭垃圾分类指南6.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在家庭中进行垃圾分类了解家庭垃圾分类的注意事项6.2 教学内容:家庭垃圾分类方法讲解家庭垃圾分类的注意事项介绍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家庭垃圾分类方法,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会的家庭垃圾分类方法6.4 教学评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家庭垃圾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学生分组进行家庭垃圾分类模拟游戏,看看哪组分类得最快最准确第七章: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指南7.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在公共场所进行垃圾分类了解公共场所垃圾分类的注意事项7.2 教学内容: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方法讲解公共场所垃圾分类的注意事项介绍7.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方法,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会的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方法7.4 教学评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学生分组进行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模拟游戏,看看哪组分类得最快最准确第八章: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8.1 教学目标:了解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学会遵守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8.2 教学内容: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讲解遵守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介绍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会的遵守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的方法8.4 教学评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看看哪组得分最高第九章:垃圾分类的推广与宣传9.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推广和宣传垃圾分类了解推广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垃圾分类推广宣传的方法讲解推广宣传垃圾分类的技巧介绍9.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垃圾分类推广宣传的方法,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会的垃圾分类推广宣传方法和技巧9.4 教学评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推广宣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推广宣传活动,看看哪组宣传效果最好第十章: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性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学会为实现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10.2 教学内容:垃圾分类可持续性发展的讲解为实现垃圾分类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的方法介绍10.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垃圾分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会的为实现垃圾分类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的方法10.4 教学评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可持续性发展重要性的掌握程度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可持续性发展计划制定,看看哪组计划最可行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垃圾的分类与识别环节重点:学生能否掌握垃圾的分类标准,并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垃圾。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关爱地球家园。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回收、填埋、焚烧、资源再利用。

3. 环保行动:垃圾分类实践、环保宣传、垃圾回收利用项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环保行动的实践。

2. 难点: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分类垃圾的习惯,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游戏等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反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垃圾处理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resources。

2. 垃圾分类实践材料(如垃圾分类桶、垃圾样品等)。

3. 环保活动策划书、垃圾回收利用项目案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关爱地球家园。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回收、填埋、焚烧、资源再利用。

3. 环保行动:垃圾分类实践、环保宣传、垃圾回收利用项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环保行动的实践。

2. 难点: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分类垃圾的习惯,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游戏等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反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垃圾处理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resources。

2. 垃圾分类实践材料(如垃圾分类桶、垃圾样品等)。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

《给垃圾宝宝找家》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知道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知道各种垃圾的归类。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正确分类垃圾。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垃圾图片、垃圾分类卡片、垃圾桶模型等。

2. 环境: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垃圾,引导幼儿思考垃圾的分类方法。

2. 讲解:向幼儿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讲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特点和归类方法。

3. 演示:教师展示垃圾分类卡片,讲解各种垃圾的分类方法,并示范操作。

4. 实践: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发垃圾分类卡片和垃圾图片,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5. 总结: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幼儿在实践中是否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如何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垃圾分类知识?5. 如何将垃圾分类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中垃圾分类的正确率。

2. 收集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了解其对垃圾分类的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垃圾分类的表现。

七、教学延伸:1. 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让幼儿进一步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2. 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场,直观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

3. 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激发幼儿学习垃圾分类的兴趣。

八、教学建议:1.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3. 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垃圾分类能力。

九、教学拓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大班社会活动《帮垃圾找家》教案设计

大班社会活动《帮垃圾找家》教案设计

大班社会活动《帮垃圾找家》教案设计1.1 活动背景:1.1.1 为了提高幼儿对环保的认识,培养幼儿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的意识,我们设计了这次社会活动。

1.1.2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知道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代表的意义。

1.1.3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二、知识点讲解2.1 垃圾分类的概念:2.1.1 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2.1.2 可回收物是指可以再次利用的物品,如纸张、塑料、玻璃等。

2.1.3 有害垃圾是指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品,如电池、药品、油漆等。

2.1.4 湿垃圾是指可以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如食物残渣、植物等。

2.1.5 干垃圾是指除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之外的废弃物。

三、教学内容3.1 学习垃圾分类:3.1.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并讲解每个垃圾桶代表的意义。

3.1.2 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将垃圾卡片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3.1.3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4.1.1 幼儿能够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

4.1.2 幼儿能够知道不同颜色垃圾桶代表的意义。

4.1.3 幼儿能够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

4.2 技能目标:4.2.1 幼儿能够独立进行垃圾分类。

4.2.2 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运用垃圾分类的知识。

4.2.3 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活动。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幼儿能够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5.1.2 幼儿能够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

5.1.3 幼儿能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5.2 教学难点:5.2.1 幼儿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5.2.2 幼儿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5.2.3 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垃圾分类的知识。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垃圾分类卡片6.1.2 垃圾桶模型6.1.3 垃圾分类小游戏道具6.2 学具:6.2.1 垃圾分类手册6.2.2 画笔、画纸6.2.3 垃圾分类小卡片七、教学过程7.1 导入:7.1.1 教师向幼儿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三年级作文】给垃圾找“家”

【三年级作文】给垃圾找“家”

【三年级作文】给垃圾找“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在我的印象中垃圾都是废品,一无是处的。

今天妈妈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体验课。

今天家里大扫除,妈妈把平时不用的东西都整理了出来准备扔掉。

我自告奋勇地帮忙,一股脑儿把东西都装进了一个塑料袋,没想到妈妈看着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摆放着两个双胞胎垃圾箱。

一个是可回收垃圾箱,另一个是不可回收垃圾箱。

那你这袋垃圾扔到哪个垃圾箱呢?”噢,我这才恍然大悟!那我们把这垃圾也来分一分吧!
妈妈说我生活中可回收垃圾主要存有:纸张、塑料、玻璃、橡胶、金属、纺织品、竹木等;不容废旧垃圾包含:果皮、菜皮和剩菜等厨余垃圾、花草、灰土等。

我按照妈妈说的分类方法把垃圾分成了两大袋,一袋是可回收垃圾,可以变废为宝。

另一袋是不可回收垃圾,基本上是废弃物了。

我和妈妈把这两袋垃圾分别丢进了可回收和不容废旧垃圾箱。

我随手从口袋掏出餐巾纸扣了张擦拭了擦拭手后,不由自主地必须投掷地上的时候,马上意识到无法随便乱扔纸屑,手不由得变小了回去。

这个虽然就是纸类,但纸巾由于水溶性太弱必须属不容废旧。

然后,我果断地丢进了不容废旧垃圾箱蔼慈祥,在一旁的妈妈会意地苦笑了。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垃圾。

参与环保举手之劳,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正确投放垃圾做起吧!。

幼儿园环保教案:给垃圾找家

幼儿园环保教案:给垃圾找家

幼儿园环保教案:给垃圾找家说明: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

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

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Note: the task of kindergarten is to remove the constraints of time, space and environment when families train children, so that children's body, intelligence and mood can develop healthily.It can be said that kindergarten is a happy world for children, which can help children spend their childhood healthily and happily. They can not only learn knowledge, but also contact the collective life from childhood.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s the preparator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complete and healthy personality, good behavior habits, preliminary natural and social common sense).There is no obvious distinction in its educational curriculum, which is probably composed of five fields and various activities, such as language, science, art, health and society.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fields determines the teaching content.活动目标:1、学会基本的垃圾分类,能说出各种垃圾的名称。

我帮垃圾找到家教学设计通用(精选五篇)

我帮垃圾找到家教学设计通用(精选五篇)

我帮垃圾找到家教学设计通用(精选五篇)第一篇:我帮垃圾找到家教学设计通用我帮垃圾找到家教学设计通用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帮垃圾找到家教学设计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帮垃圾找到家教学设计通用1活动目标: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1、前期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用途2、头饰小鱼、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教学PPT3、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教学重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认识教学难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活动过程:一、故事图片导入。

出示小鱼图片,讲述故事,小鱼的"家"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鱼的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幅图片的不同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二、教师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

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出示可回收标记),提问:什么叫可回收?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出示不可回收标记),提问: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三、考一考(教学PPT)垃圾的分类,通过PPT的展示让幼儿加深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游戏《帮小鱼整理家》集体检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四、观看ppt图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环保意识。

课后延伸: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们生活中的垃圾袋,从里边出示一些常见的垃圾,将孩子带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根据U盘中的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体验垃圾分类,作为导入环节,从本次课孩子们的表现看是比较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化家园》
【教材分析】
《美化家园》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个主题。

本级教材围绕“让我们家园更美好”这一中心展开。

选编的四个主题分别是:我们的大地妈妈、美化家园、花草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

选编这四个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能亲近自然、喜欢自然,感受自然的美;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自觉地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合作的成果。

《美化家园》这个主题的设计意在感知“大地妈妈”的遭遇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开展变废为宝的环保活动,尝试用自己的双手来美化自己的家园。

【学情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学习生活,但毕竟年纪小,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不强。

2.教学时要抓住他们的特点,用他们喜爱的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对他们进行“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教育。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初步知道进行垃圾分类。

(3)了解垃圾的来源,关心周围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调查、汇报和交流结合教师的讲解。

(2)共同探讨怎样做才能为保护环境尽一点力。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2)使学生知道垃圾的危害性,从而尽可能少制造垃圾。

行为与习惯:
(1)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初步知道进行垃圾分类,能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活动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给家里倒垃圾;课前调查、了解家中垃圾的产生及去向。

教师:课件准备一些图文资料;游戏用的垃圾桶、垃圾和空白卡片。

第一课时《给垃圾找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谁来说以说你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同学汇报)
出示一些脏乱环境的画面
师:可是我们有时也能在某些地方看到这样的画面。

(课件播放脏乱环境画面)
2.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喜欢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不喜欢生活在垃圾遍地的环境里。

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来美化我们的家园吧。

板书课题——《美化家园》
二.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刚才同学们看了不少脏乱环境的画面,你们知道原本干净整洁的环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脏乱的环境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没有人打扫、整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垃圾的存在。

那么,大量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一)垃圾的来源
(课件依次播放图片):人类制造的生活垃圾。

观看图片后师生结合图片一起小结:
1.垃圾有的是由动物制造的
2.垃圾有的是由植物制造的
3.但是大量的垃圾由我们人类产生和制造的
活动汇报:
1.学生汇报活动的结果:
人类到底产生和制造了多少垃圾呢?同学们,你们在感恩月活动中,都给家里倒过垃圾吗?有什么感受啊?
生:做了。

倒垃圾很脏。

学生畅所欲言。

2.引导学生统计
那么你们家里产生了几袋垃圾?(两袋或三袋)
是哪些垃圾?(剩菜、果皮、废纸……)
照这样计算,一个月得产生多少垃圾?一年呢?
一个小家庭一年就产生这么多垃圾,你知道北京市一年要产生多少垃圾吗?(播放课件)看到这里,你们觉得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生:太多了!
(二)垃圾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1、师: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例如塑料袋、快餐饭盒、塑料杯瓶等等,难以分解, 破坏土质, 填埋后可能污染地下水,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电池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剩菜和剩饭如与垃圾或快餐盒倒在一起,会大量滋生蚊蝇,促使垃圾中的细菌大量繁殖, 产生有毒气体和沼气, 甚至引起垃圾爆炸。

2、师生一起小结:垃圾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污染,还会造成水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并且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如果处理不当,垃圾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师:是呀,我们可得想办法在生活中少产生点垃圾呀!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方法,能少产生点垃圾。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播放)
3、第一幅图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预想回答:在炎热的夏天,他在小卖铺买了一根冰棍,可是包下来的纸却不知道应该扔在哪里。

如果此时你是他,是会怎么想呢?
预想回答:我会想不能随地扔垃圾,要把垃圾扔在垃圾筒里。

教师过渡语:你真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4、我们看看下一位小朋友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汇报:原来他吃完的口香糖不知道扔在哪里了。

谁想帮帮他。

(学生汇报)
教师过渡语:看来你们都是热爱环境的环保小卫士。

(三)给垃圾找家
师:虽然我们想办法减少了垃圾的产生,但是垃圾不可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那么,应该把这些垃圾放在哪儿呢?哪儿才是垃圾的家?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自由发言。

生:垃圾桶。

生:回收站。

生:掩埋垃圾的地方。

同学们说得真好!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家,我们一起给垃圾找家,好不好?打开书23页,书中也有一些我们平时生活中产生的垃圾。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都分别是什么?
预想回答:用过的塑料袋,废旧电池,苹果皮,用过的易拉罐,废报纸。

师: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然而我们如何让这些垃圾各归各位呢?
中间的垃圾桶就是他们的家。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分别都是怎么分类的?
预想回答: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毒害垃圾
师:你对这三种垃圾了解有多少呢?
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然后给垃圾找合适的家。

如果讨论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可以在全班交流时,提出来共同探讨。

全班交流,并说出不同意见。

3.师生一起小结垃圾的分类方法
教师过渡语:通过你们的帮助,那些污染环境的垃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

教师过渡语:这节课你们的收获可真大啊。

我们为什么要对这些垃圾进行有序的分类呢?
预想回答:保护环境、可以使得资源再次的利用。

四.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辨析行为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里,看看书中的两个小朋友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减少垃圾的产生、能再次使用的物品不要急于扔掉、不乱倒垃圾、自觉捡起垃圾、垃圾要分类丢放、少用一次性的物品……)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好!希望你样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这样做。

3、给同学们播放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
五.总结
同学们,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垃圾
回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