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li 平衡
立位平衡分级标准

立位平衡分级标准立位平衡可是个挺有意思的事儿。
咱们先来说说这一级平衡,那简直就是“小菜鸟”级别。
这时候啊,人站在那,得靠着外物才能稳住,就像刚学走路的小宝宝,得扶着墙或者抓着个什么东西,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个大跟头。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这些依靠,那心里可真是慌得很呐!这一级的平衡,就像是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船,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
再来说说二级平衡。
到了这一级,就有点进步啦,但也还不算太厉害。
这时候呢,人可以自己站着,不过身体得不停地调整,就像在跳那种不太熟练的舞蹈,左扭扭右扭扭,才能勉强保持平衡。
要是周围有点小动静,比如一阵风吹过,或者有人轻轻碰一下,可能就会晃悠几下。
但好在,还能自己努力站稳,不至于一下子就摔倒。
接下来是三级平衡。
哇哦,到了这一级,那可就比较牛啦!这时候,人能稳稳地站着,不管是周围有点风吹草动,还是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伸伸胳膊、踢踢腿,都能保持平衡,不会轻易晃动。
就像是一棵深深扎根在土地里的大树,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这感觉,是不是很棒?还有四级平衡呢!这一级简直就是平衡界的“大神”级别。
这时候,不光能稳稳地站着,还能在比较复杂的环境里行动自如。
比如说,在人群中穿梭,或者在不太平坦的地面上行走,都能轻松应对,保持平衡。
就像是武林高手,身轻如燕,来去如风,平衡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你看,这立位平衡的分级是不是挺有趣的?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靠着外物,到后来的逐渐强大,能够应对各种情况,就像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一步一步变得更厉害。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一级平衡的时候就放弃了努力,那永远也体验不到四级平衡的那种自由和自信。
所以啊,不管是在平衡这件事上,还是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咱们都要不断努力,争取从“小菜鸟”变成“大神”!而且,这立位平衡的分级标准,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要是发现自己在某个级别上不太稳定,那就得加强锻炼啦!比如说,多做做平衡训练的运动,像单脚站立、走平衡木之类的。
力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力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力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是:当一个质点、刚体或质点系的速度矢量为常矢量时,就称该物体或系统处于力学平衡(Mechanicalequilibrium)或机械平衡状态。
特别地,当一个静止的质点或质点系处于力学平衡状态时,该质点或质点系即处于静力平衡或静态平衡状态。
物体的力学平衡状态在任何和该物体相对静止的参考系中均不变。
当外力对质点系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合力矩时,称质点系处于转动平衡状态。
更一般地,根据变分原理,在保守系统中,当位形空间中某势能的泛函(广义位势函数)对广义坐标的梯度在某点为零时,系统在该点处于平衡位置。
力学平衡,是指两个压力不同的系统在一恒温箱中被一个能移动的活塞隔开,高压系统将推动活塞向低压系统移动。
当两个系统的压力变为相等时,活塞不再移动,此时称为达到力学平衡。
两个压力不同的系统在一恒温箱中被一个能移动的活塞隔开,高压系统将推动活塞向低压系统移动。
当两个系统的压力变为相等时,活塞不再移动,此时称为达到力学平衡。
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

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1活动意图: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
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
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
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2、经验准备: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
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活动重难点: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
(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力平衡原理

力平衡原理
力平衡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用于描述物体在静止或均匀直线运动状态下的力的关系。
根据力平衡原理,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均匀直线运动状态时,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
力平衡原理的主要表达式是牛顿第二定律,即F = 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外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相应的加速度a为零,因此力平衡原理可以表述为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的合力为零。
根据力平衡原理,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力有关的问题。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我们可以利用力平衡原理求解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力平衡原理来分析物体所处的平衡条件,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力平衡原理常常与其他物理学原理结合使用,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例如,在分析静态平衡时,除了力平衡原理,还需要考虑物体所受扭矩的平衡条件。
利用力平衡原理和扭矩平衡条件,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平衡问题,如桥梁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分析等。
总之,力平衡原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静止或均匀直线运动状态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合力
为零。
通过应用力平衡原理,我们可以解决与力有关的各种问题,并理解物体所处的平衡条件。
湖南05年高考理科状元王力:学习环境宽松自由

湖南05年高考理科状元王力:学习环境宽松自由“爸爸帮我建立自信”全省理科第一王力卷面分696分一个主动上来握手说“叔叔你好”的文质彬彬的小伙;一个在课堂上眼睛比任何人都有神的学生;一个喜欢周杰伦和孙燕姿的追星族;一个小时候经常挨妈妈的打、长大后大声告诉妈妈“我爱你”的儿子——王力,我省今年高考理科第一名、衡阳常宁市一中0212班学生,他的卷面分是696分(档案分716分)。
第一句“我爱你”说给妈听王力一家以前住在衡阳常宁市最偏远的一个乡村。
王力说,从记事时起,爸爸就在外面奔波,父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但爸爸却是“对自己影响的人”。
王力小时候一直和妈妈在一起,因此自觉有些“女性化”,“是爸爸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让我变得坚强,帮我建立了自信”。
上高中之前,王力没少挨过妈妈的打。
有一次,妈妈将很粗的竹棍子打成了几截,王力的头上打出了好几个包。
那种时候,王力特别恨妈妈,因为他经常不明白究竟为什么挨打。
后来,王力全家搬到了常宁市住,“接触了现代文明,妈妈不再经常打我和弟弟了”。
王力接着说到了一个故事,说这个故事之前,王力忽然哽咽了,有一刻说不出话来。
高二的时候,他的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同班同学要转学,同学们一起送他,都喝了些酒。
那个同学情至深处不竟哭起来:“我好羡慕你们,你们不知道,有爸爸妈妈在身边,是多么的幸福……”同学的话让王力感到很震撼,当天下午,他在几个同学的陪伴下,用公用电话打通了妈妈的电话,妈妈接过电话不待王力开口就非常严厉地说:“怎么还不回来?还在干什么!”听到妈妈的口气,王力觉得有些失望,但还是认真地说道:“妈妈,我想跟你说句话。
”“有什么说的?你给我快点回来!”“妈妈,我就说三个字,”王力认真地一字一顿地大声喊道:“我爱你!”王力感到妈妈在电话那头一愣,他自己也立即慌乱地挂了电话,没听到妈妈又说了些什么。
回到家里,王力看到妈妈,故作轻松地说:“人家讲点好的,你还凶巴巴的。
”妈妈有点不好意思,但是还是很开心地笑了。
如何解决力的平衡问题

如何解决力的平衡问题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不仅指身体的平衡,还包括心理和情绪的平衡。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解决力的平衡问题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力的平衡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平衡身体力量身体力量的平衡对于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要平衡身体力量,我们首先需要关注身体的基本需求——睡眠、饮食和运动。
睡眠是恢复和充电的关键。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缓解压力和焦虑。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避免噪音和光线干扰,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是保持力的平衡的关键。
饮食也是维持力的平衡的重要因素。
均衡的饮食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选择高质量的蛋白质和健康的脂肪,有助于保持力的平衡。
运动是保持身体力量平衡的关键。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柔韧性,缓解压力和焦虑。
选择你喜欢的运动方式,坚持每周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你保持力的平衡。
二、平衡心理力量心理力量的平衡对于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要平衡心理力量,我们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放松和减压。
思维的力量是控制心理力量的关键。
积极的思维是保持心理平衡的基础。
每天花一些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尝试将负面思维转化为积极的思维,培养乐观和感恩的心态。
放松的力量也是维持心理平衡的关键。
冥想、瑜伽、阅读、写作和听音乐等活动都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每天保持一段专注和平静的时间,对于平衡心理力量非常重要。
三、平衡工作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许多人所追求的目标。
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平衡工作和生活,以实现更好的生活质量。
时间管理是实现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关键。
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可以避免工作过度和生活压力。
合理分配时间并制定优先事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力平衡的条件(整理)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稳定的结构、分析物 体的运动状态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力平衡在未来的发展与挑战
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力平衡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例如,在机器人技术中,力平衡控制对于实现机器人的灵活运动和 人机交互至关重要。
复杂环境下的力平衡
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力平衡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在深海和太空探索中,需要克服极端环境和重力 变化对力平衡的影响。
详细描述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当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相 互抵消,合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 状态可以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来理解和分析。
04
CHAPTER
力平衡的实例分析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力平衡
总结词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02
CHAPTER
力平衡的分类与特点
静态力平衡
总结词
在静态力平衡中,系统受到的力相互抵 消,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VS
详细描述
静态力平衡是平衡状态的一种,当系统受 到的各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系统 处于静止状态,不会发生运动。例如,放 置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桌面 对其的支持力,如果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则物体处于静态力平衡状态。
弹性力平衡
要点一
总结词
在弹性力平衡中,系统受到的力相互抵消,系统发生弹性 形变。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弹性力平衡是平衡状态的一种,当系统受到的各个力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时,系统会发生弹性形变。例如,弹簧在 受到拉力或压力时会产生弹性形变,当拉力或压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时,弹簧会恢复原状,处于弹性力平衡状态 。
第三讲力平衡(二)答案

tan h 1
l 2 tan 利用三角函数公式,可以解得
tan 1 2 tan2 tan
所以静摩擦因数满足的条件为
2
tan tan2
1
之后的求解与上种解法相同.
第 2 页/共 9 页
【例4】 6 根长度相同的轻硬杆用铰链连接构成 ACBOE A 支架,质量为 m 的重物悬挂在 C 点(如图),问杆 AB 是伸长还是压缩?这根杆上弹力多大?
sini
cos 2
2 2
i
2
则 sini
tan
i 2
i
sini
i2 2
0
∴ Ti1
Ti
mgR l
cos
i
i
最后一个 TN TC 即最高点,最开始的 T1 TA
TA
l
πR 2l
mg
,等于竖直段重力.
∴ TC
TA
5 l
mgR l
cosi
i
mgR l
TC
l 2 πR
mg
2l
【例3】 如图,一人对一均匀细杆的一端施力,力的方向总与杆垂直,要将杆从地板上无滑 动地慢慢抬到竖直位置,试求杆与地板间的静摩擦因数至少应为多大?
xc
L tan tan
【例9】 如图,木块位于一个管道内,给木块一个水平拉力,求拉力作用点位于何处时,无 法拉动木块,考虑这样的自锁问题。
【解析】这类自锁问题,与上题完全类似的做法,列出受力平衡方程以及力矩平衡方程即可
求解。
x:N1 N2 F
y : N2 G N1
M
:
F
h
G
a 2
N2a
N2b
1 ,所以不存在最小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站立平衡训练
• 平行杠内站立训练:开始时双手握平行杠,两侧下肢 均匀负重,两脚间距逐渐缩小。稳定后可练习一手扶 杠,并逐渐将重心向患侧下肢转移,增加患侧负重, 稳定后可再练习单腿站立,先健侧、后患侧。也可练 习一侧下肢前后、左右小迈步,两侧交替进行。
• 无辅助站立训练:患者面对镜子保持无辅助站立位, 这样在训练时可以提供视觉反馈,协助调整不正确的 姿势。无辅助站立并可保持平衡达到一定的时间,就 可以进行他动态站立平衡训练。
姿势控制与评估系统
常见适应人群 • 脑血管疾病 • 小儿脑瘫
训练基本原则 •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 稳定极限由大到小
• 脑外伤
• 帕金森 • 脊髓损伤
•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 从睁眼到闭眼 •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平衡训练方法
训练顺序
• 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位 半跪位 坐位 站立位
平衡训练-----偏瘫患者
• 仰卧位平衡训练 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动、单 桥运动。 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髋、屈 膝、足平踏于床面 的动作。
桥式运动训练:治疗师可将一 只手放在患者的患膝上,然后 向前下方拉压膝关节,另一只 手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 缩,帮助患髋伸展。
偏瘫患者
• 坐位平衡训练
• 端坐位平衡训练:开始可用被子等支撑后背,稳定后再练习床边 端坐,治疗师位于患侧,给予适当辅助,逐渐减小辅助力量,患 者能独立端坐后,可逐渐增加训练时间。患者前方可放姿势镜以 便矫正姿势。
他动态平衡
自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
又称一级平衡,指 人体在无外力作用 下,在睁眼和闭眼 时维持某姿势稳定 的过程,例如坐位 和站位时平衡。
又称二级平衡,指 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 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 种姿势的过程,在整 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 态,例如行走过程的 平衡。
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 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 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 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 整质心和姿势,保持身 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 行驶的汽车中行走。
• 41-56分---平衡能力好,能独立步行 • 小于40分有跌倒危险
检查序号 1 从坐位站起
评定内容
2
3 4 5
无支持站立
无支持坐位 从站立位坐下 转移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闭目站立
双脚并拢站立 上肢向前伸展并向前移动 从地面拾起物品 转身向后看 转身360 将一只脚放在凳子上 两脚一前一后站立 单腿站立
• (3)三级平衡训练:患者能独立坐后,治疗师可给予患者向前 后、左右侧方的轻推,使患者自我调节躯干恢复重心至稳定体位。
截瘫患者
• 站立平衡训练
• (1)一级平衡训练:患者身后靠墙防止摔倒,双侧上肢撑拐,将拐杖
放于脚尖前外侧 15~20 cm处便于支撑,治疗师面向患者,手放骨盆给 予适当辅助。开始时训练时间较短,可为5~10分钟,逐渐延长站立时 间,待稳定了可进行下一级平衡能力训练。 • (2 )二级平衡训练:可让患者稍远离墙面,治疗师位于患者正面,双 手放于患者骨盆两侧,左右轻推,帮助患者将重心分别转移至两侧足, 过程应慢,外力要小,可先做小范围的重心转移,逐渐增大推力,加大 身体摆动幅度。但应注意向一侧推时治疗师另一只手在反方向随时准备 给予保护,以免跌倒。 • (3)三级平衡训练:患者身体重心转移至一侧后,可稍上抬一侧腋杖, 逐渐增高,随稳定性加强后,训练难度可进一步加大,如双侧肩部靠墙, 上抬两侧腋杖,或利用双拐支撑,挺直躯干,用力全身上提,然后屈曲 肘部,使身体下降。随后可慢慢增加与墙面之间的距离,实现撑拐独立
• 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仍需要面对镜子站立,治疗师站于患者旁边。
• (1)向各个方向活动:站立时足保持不动,身体交替向侧方、前方或后 方倾斜并保持平衡;身体交替向左右转动并保持平衡。 • (2)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左右侧下肢交替支撑体重,每次保持 5~10 秒,治疗师注意监护患者,以免发生跌倒,注意矫正不正确的姿势。 • (3)太极拳云手式训练:云手式是身体重心一个连续的前后左右的转移 过程,同时又伴随上肢的运动,因而是一个训练平衡的实用方法。 • (4)触碰治疗师手中的物体:治疗师手拿物体,放于患者的正前方、侧 前方、正上方、侧上方、正下方、侧下方等各个方向,让患者来触碰物体。 • (5)抛接球训练:在进行抛接球训练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向患者抛球, 同时可逐渐增 加抛球的距离和力度来增加训练的难度。 • (6)伸手拿物:拿一物体放于地面上距患者不同的地方,鼓励患者弯腰 伸手去拿物。
Berg平衡量表(BBS)
• 由Katherine 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包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眼站立、上臂前伸、 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立等14个项目,测试一般可在20分钟内完成。
• 每项0-4分,最高56分。 • 0-20分---平衡能力差,患者只能坐轮椅
• 21-40分---有一定平衡能力,能辅助步行
特殊平衡反应
• 保护性伸展反应 :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 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的伸展。其作用在于支持身体,防 止摔倒。 •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外情况下,为了避 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力的方向快速跨出一步,以改变支撑点, 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其作用是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衡,来保护自己避免 受到伤害。
适应症与禁忌症
• (一)适应症 •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小脑疾患、脑肿瘤、脑瘫、脊髓损伤等。 • 耳鼻喉科疾患: 各种眩晕症。 • 骨关节疾患与损伤: 骨折及骨关节疾患、截肢、关节 置换、影响姿势与姿势控制的颈部与背部损伤以及各 种运动损伤、肌肉疾患及周围神经损伤受试者等。 • 对平衡功能有特殊要求的人群:如运动员、飞行员及 宇航员和平衡功能自然下降的老年人也需要进行平衡 功能的评定。 • (二)禁忌症 • 严重的心肺疾患
王莉
内容
什么是平衡
•
平衡分类及评定方法
常用的评定方法 平衡训练方法
LOREM IPSUM DOLOR
定义:平衡---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或受外力 作用时,能自动的调整身体姿势并维持重心稳定的能 力。 支持面: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 站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人体站立时的支撑面 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
• 偏瘫患者: • 仰卧位 坐位 站立位
肘膝跪位
双膝跪
平衡训练方法----截瘫患者
•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 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 体重,保持静态平衡; • 患者自己想各个方向活动进行 自动态平衡训练 • 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的 肩膀,让患者保持平衡,进行 他动态平衡训练
截瘫患者
• 手膝跪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截瘫患者
• 坐位平衡训练
• (1)一级平衡训练:患者取长坐位,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用 下腹、大腿支撑患者背部,辅助维持坐位,稳定后可逐渐减小支 撑面积,用手扶肩部或背部。治疗师可至患者前方,握住患者双 手,不时松开,指示患者独立维持坐位。
• (2)二级平衡训练:患者长坐位,将上肢抬起,先向身体两侧, 而后向前,最后上举过头,逐渐増加运动次数或延长运动时间。 而后再进行下一级平衡训练。
• 睁、闭眼坐
• 2.在运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 例如:坐、站立时移动身体,在不同条件下行走,包括足跟着地走、足 尖着地走、直线走、走标记物。 • 3.侧方走,倒退走,环行走等。
量表法
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
• 瑞典医生Fugl-Meyer等人在Brunnstrom评定基础下发展而来,常用于测试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的偏瘫受试者。 • 共有7个项目,每项0-2分,最高14分,最低0分。 • 少于14分说明平衡功能有障碍 • 分数越低表示平衡障碍越重
平衡反应形成的规律
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出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 应, 7 ~ 8 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9 ~ 12 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平衡评定的目的
• 确定是否存在影响步行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
• 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 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 • 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 监测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疗效 • 跌倒风险的预测
• 患者取患者取手膝跪位保持平 衡; • 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或者 躯干侧屈或旋转,然后可指示 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并 保持平衡,随着稳定性的增强, 再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 时抬起并保持平衡。 • 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患者
截瘫患者
• 双膝跪位和半跪位
•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 半跪位,然后保持平衡。 • 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 或半跪位。患者自已向各个方向活 动或和治疗师进行抛接球训练。 • 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 或半跪位。患者可先跪于治疗床上, 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平衡 功能改善后,再在平衡板上训练。
• 下肢骨折未愈合
评定的内容
• 静止状态 在不同体位时均能保持平衡,睁、闭眼时能 维持姿势稳定,在一定时间内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必要 的姿势调整反应。 • 运动状态 能精确地完成运动,并能完成不同速度的运 动(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运动后能回到初始位置, 或保持新的体位平衡。如在不同体位下伸手取物。 • 动态支撑面 当支撑面发生移动时能保持平衡。 • 姿势反射 当身体处在不同体位时,由于受到外力(推 力或拉力)作用而发生移动,人体建立新平衡的反应 时间和运动时间。
稳定极限: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大角度。前 后最大12.5°左右最大1 6°
LOREM IPSUM DOLOR
影响因素
重心的高低 支撑面的大小 支撑面的稳定性 一般而言,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支撑面越稳定, 平衡就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