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区古近系含煤地层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以琼东南盆地为例
海域区古近系含煤地层及煤层组识别方法

海域区古近系含煤地层及煤层组识别方法李增学;吕大炜;张功成;林年添;王东东;刘海燕;沈怀磊【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1(036)007【摘要】采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数学方法以及地震方法等对含煤地层及煤层组进行识别,总结出4种含煤地层及煤层组识别方法,并利用地震方法对煤层组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逻辑判别法和蜘蛛网图法仍然是较为有效的以定性为基础的半定量化方法,而聚类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则是成功且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但不是通用的模型;对于勘探程度较低的海域区,要综合运用4种方法才能有效地预测含煤地层和识别煤层。
地震反演技术与方法对于识别含煤段、判别含煤地层的分布是十分有效的,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多个地震剖面的研究发现三瞬技术法对于识别较厚煤层交互层【总页数】8页(P1102-1109)【作者】李增学;吕大炜;张功成;林年添;王东东;刘海燕;沈怀磊【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10;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10;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1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10;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相关文献】1.辽东湾海域古近系沙河街组钙质砂岩成因机制和控制因素 [J], 韩雪芳;刘宗宾;李云鹏;文佳涛;王腾2.鸡东盆地古近系虎林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类型 [J], 夏桂香;王宝君3.渤海海域石臼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生屑白云岩成因 [J], 潘文静;王清斌;刘士磊;冯冲;田德瑞4.海域区古近系含煤地层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以琼东南盆地为例 [J], 李增学;张功成;王东东;李莹;刘海燕;吕大炜5.辽东湾海域J油田C区块古近系沙河街组流体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韩雪芳;宋洪亮;高红立;文佳涛;王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地震识别技术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地震识别技术李绪宣;李维新;张益明;刘志斌【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06(018)002【摘要】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伸展盆地,面积3×104km2.气源岩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带断陷期层序中(包括煤系和海相泥岩),具有早、晚两期生烃且以晚期为主的特征.天然气运聚成藏模式主要有3种:沿斜坡带侧向运聚成藏、沿断裂带垂向运聚成藏和强超压区盖层破裂式运聚成藏.圈闭形成有3期,早期(始新世-渐新世)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是与断层相关的背斜构造,中期(中新世)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是披覆背斜,晚期(上新世-全新世)形成的主要是挤压背斜.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和褶皱运动有关.早、中期形成的圈闭与晚期生排烃匹配较好.天然气勘探方向以凸起和低凸起边缘的构造为主,超压囊上部的岩性圈闭也是重要的勘探领域.近两年来,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岩石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和对地震资料作相对保幅处理,建立了盆地岩性、含气性与纵波阻抗、vp/vs(或泊松比)等地震岩石物理参数与地震响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地震识别技术体系和流程,为该盆地天然气层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总页数】8页(P79-86)【作者】李绪宣;李维新;张益明;刘志斌【作者单位】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琼东南盆地上中新统黄流组轴向水道源汇体系与天然气成藏特征 [J], 谢玉洪;李绪深;范彩伟;谭建财;刘昆;鲁怡;胡雯燕;李虎;吴洁2.苏北盆地复杂小断块油气成藏特征及地震识别技术 [J], 毛凤鸣;陈安定;严元锋;叶绍东;刘启东;陈莉琼;唐焰3.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J], 许怀智;张迎朝;林春明;裴健翔;刘云芝4.琼东南盆地崖城凸起三亚组一段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方向 [J], 李安琪; 邱宇; 叶绮; 李夏露; 王真真5.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天然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尤丽;江汝锋;徐守立;詹冶萍;龚宇;郑飞;雷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井震结合深水区物源分析——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陵水组为例

井震结合深水区物源分析——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陵水组为例陈欢庆;朱筱敏;张功成;刘长利;张亚雄【摘要】根据琼东南盆地有限的地质资料,采用邻区浅水区钻井资料与深水区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组三维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区域地质概况和前人对琼东南盆地物源分析所做的工作,充分运用浅水区岩心观察描述的岩性序列特征及深水区地震剖面上前积反射等地震反射指向特征,并综合沉积相和地震反演砂体预测研究成果,对古近系陵水组物源发育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浅水区发育来自海南岛上的区域性大范围物源;深水区陵水组发育来自南部永乐隆起上区域性大范围物源,与此同时在局部高部位也存在一些小范围的剥蚀区,这些剥蚀区提供了呈放射状由高部位指向低部位的局部物源.在物源分析的基础上推断了扇三角洲、滩坝及浊积扇等有利砂体可能存在的区域.【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0(045)004【总页数】7页(P552-558)【关键词】深水区;古近系;物源分析;地震层序;沉积相【作者】陈欢庆;朱筱敏;张功成;刘长利;张亚雄【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海油(中国)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世界对能源需求不断攀升及陆上和海上浅水区油气发现难度的增大,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得以迅猛发展。
目前,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非、巴西、墨西哥湾、挪威、北海、地中海、东南亚等地[1~3]。
近年来,中国也大力加强了深水油气勘探。
2006年哈斯基公司在中国南海的荔湾3-1-1深水探井取得重大发现(预计有1000×108 m3以上的天然气储量),这一发现揭示了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4]。
频谱分析在含煤地层沉积旋回分析中的应用

频谱分析在含煤地层沉积旋回分析中的应用
曾令东;谢小国
【期刊名称】《煤炭科学技术》
【年(卷),期】2012(040)012
【摘要】为了建立测井曲线与含煤地层段沉积旋回的关系,以川东须家河组五段地层为例,利用测井曲线频谱分析方法对自然伽玛测井曲线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地层沉积旋回发育主要受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各频点所对应的厚度比值与米兰科维奇旋回比值存在很好的一致性,其中偏心率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10.16~14.25m;地轴倾角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2.96~5.01m;岁差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1.55~2.43m。
该区煤层和炭质泥岩沉积旋回厚度11~14m,其发育受控于时间为123ka的偏心率周期,因此,频谱分析方法适合含煤地层段沉积旋回的分析。
【总页数】3页(P101-103)
【作者】曾令东;谢小国
【作者单位】四川省煤田物探工程院,四川成都610072;四川省煤田物探工程院,四川成都6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9.2;P631.817
【相关文献】
1.测井曲线频谱分析在含煤地层沉积旋回研究中的应用 [J], 李凤杰;王多云;郑希民;刘自亮;王峰;王志坤;李树同
2.测井曲线谱分析方法及其在沉积旋回研究中的应用 [J], 王贵文;邓清平;唐为清
3.希尔伯特—黄变换时频分析在沉积旋回划分中的应用 [J], 孙兴刚;赵晓;刘浩杰;赵翠霞
4.微量元素分析在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中的应用 [J], 刘华
5.光谱分析仪在调频信号频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J], 王翠珍;黄聚义;丁国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6454851

4 .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 青岛
26 5 ) 6 5 5
摘要 :研究了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含煤地层的沉积体系 。研究区主要发育 冲积 扇/ 扇三角洲 一海底扇体 系 、滨 浅湖 一中深 湖 一浊积扇体系 、辫状河 一 辫状河三角洲 一 水下 扇体系 、潮坪 一泻湖体系 、滨浅海 一浊积 扇体系等沉 积体系 ,其 中辫
b s .T ema eoio a ss m n tes d raaealv lf ( n dl )aysl a ytm,soe ai h i d p si l yt si t yae r l i a f e a 一b s nss n n tn e h u ua na t af e hr
f .h n ogPoic l e aoao eoioa Mi rlain& Sdmetr nrl,C lg o gcl c ne E gnei Sa dn rv i yL brtyo Dp si l n ai t 1 naK r f tn e z o ei n yMi as o eeo G l i i cs& n i r g, a e l f eo aSe e n
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层的识别方法

(. 1 CNOOCRee r h I siue,Bej n 0 0 7 h n sa c ntt t iig 1 0 2 ,C ia;2 .Colge f oce csa d S r e n g n e ig,C ia Unv riy le Gesine n u vyig En i ern o h n ie st o nn n c n lg f Mii g a d Teh oo y,Bej n 0 0 3,Ch n iig 1 0 8 ia;3 Re t e sn plc to n tt t 0 、 . moeS n ig Ap ia in I siue ARS Xia 1 0 4 C ia C, ’ n 7 0 5 , h n )
成 分 分 析 , 出对 煤 层 识 别 贡 献 最 大 的 几条 测 井 曲 线( 积 贡 献 率> 8 %) 再 对 这 些 曲线 进 行 聚 类 分 析 , 据 取 心 段 煤 层 的特 征 识 找 累 5 , 依
别 未 取 心 段 的煤 层 ; 井 相蜘 蛛 网 图 法是 将 剖 面 中( 别 是取 心 段 ) 同 岩 性 地 层 的 不 同测 井参 数 分 别 展 现 在 一 张 蜘 蛛 网 图 上 , 测 特 不 即
琼 东 南盆 地 崖城 组煤 层 的识别 方 法
沈 怀磊 ’
(.中海 油 研究 总 院 1Βιβλιοθήκη 秦 长 文 王 东东
张 峰 。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基准面旋回划分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基准面旋回划分文章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含煤岩系作为分析对比,对含煤岩系沉积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重点探讨了基准面旋回划分与本区域煤层分布之间对应关系,望引起重视。
标签: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基准面旋回划分煤层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生物化学沉积产物,其产生机制比较复杂,根据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形成特点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
在对含煤岩系进行层序划分的过程当中,煤层自身的沉积特性研究是非常重要与关键的。
已有的研究中多认为,海平面的变化与聚煤作用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对于陆相聚煤盆底层序而言,主要的影响因素则涉及到构造运动,沉积物供应,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含煤岩系从成煤环境上来说具有陆相盆地的特征,不同学者对本区域内沉积环境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则尝试通过对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特征的分析,探讨煤层在基准面旋回划分中的作用,以为地层对比以及岩性油气藏识别奠定基础。
1沉积环境分析首先,从西山窑组层位的角度上来说,上部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薄,煤层不稳定,共生岩相主要表现为泥岩结构-煤-泥岩结构,聚煤环境为湖进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弯沼泽;下部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厚,煤层整体结构比较稳定,共生岩相的主要表现为泥岩结构-煤层-泥层-砂岩结构,分析认为本区的聚煤环境主要表现为湖退型三角洲泛滥平原沼泽。
其次,从八道湾组层位的角度上来说,上部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厚,煤层稳定程度较高,共生岩相主要表现为砂砾岩结构-煤层-砂岩结构,分析认为本区域内的聚煤环境表现为湖退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弯沼泽;而对于中下部区域而言,本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厚,煤层稳定程度较高,共生岩相主要表现为泥岩结构-煤层-砂砾岩结构,聚煤环境多为湖滨沼泽;下部区域而言,煤层厚度较低,结构形态不够稳定,共生岩相表现为砂砾岩结构-煤层-砂砾岩结构,聚煤环境则以辫状河河道间为主。
2基准面旋回划分分析在地层划分以及地层对比等多个研究领域当中,煤层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生物化学沉积标志物,得到了各方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应用古地貌分析方法进行有利区带预测_以琼东南盆地_号断裂带为例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9)0420436206应用古地貌分析方法进行有利区带预测———以琼东南盆地②号断裂带为例姜华1,王华2,肖军2,林正良2,蔡佳2(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典型断陷富油气凹陷层序构成样式的差异性研究”(40872077)摘要:古地貌不仅对沉积盆地后期层序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同样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利用古地貌分析方法,对琼东南盆地②号断裂带附近区域进行了坡折带类型的识别和古沟谷的判别与追踪,分析了不同坡折带控制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在研究区松涛凸起上识别出大量下切谷沉积,在此基础上判断出该区域的主要物源通道;②号断裂和②21号断裂控制着该区域的沉积填充,按控制方式可划分为挠曲坡折和断裂坡折两种类型,控制着不同的沉积相类型。
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坡折带控制的低位扇体发育带是油气储集的有利区带。
图7参11关键词:琼东南盆地;古地貌;古沟谷;坡折带;低位扇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Palaeogeomorphologic prediction of favorable zones:T ake F ault②of Qiongdongnan B asin as an exampleJiang Hua1,Wang Hua2,Xiao J un2,Lin Zhengliang2,Cai Jia2(1.Pet roChina Research I nstitute of Pet roleum Ex ploration&Development,B ei j ing100083,China;2.S chool of Earth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W uhan430074,China)Abstract:Palaeogeomorph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quences in the later filling stage of a sedimentary basin,and it also controls the pattern of the sedimentary system and its ing the measure of palaeogeomorphologic analysis,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types of slope breaks and paleo2ravines that are developed near the fault②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and classifies the types of the sedimentary systems controlled by the slope breaks.In the study area of Songtao High,a great amount of incised valley sedimentation is identified,f rom which the provenance is determined.The faults②and②21control the sediments infill in the area,and according to control pattern,the slope break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bend slope break and fault slope break.Lowstand fans controlled by the slope break are the most favorable zone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K ey w ords:Qiongdongnan Basin;palaeogeomorphology;paleo2ravine;slope break;lowstand fan0引言古地貌不仅对沉积盆地后期层序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同样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1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N N E 、N E 、N E E 、近 E W 向。盆地边缘大断裂 控制了盆内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早期裂陷作用 阶段活动强烈,呈 N E 、N E E和 N W 向展布;晚期 阶段断裂作用逐渐消失,地形向南倾斜,并统一 于整个南海盆地。 琼东南盆地西侧以 ① 号断层为界与莺歌海盆 地相邻,东北的神狐隆起与珠三坳陷相邻,东部 通过西沙海槽与南海西北海盆沟通,北部为海南 隆起,南与永乐隆起相接( 图1 ) 。盆地内部发育 众多次凹陷,表现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 可划分为北部坳陷带、中央隆起带和中央坳陷带, 除中央坳陷带的乐东、陵水、宝岛凹陷为双断式
第2 4卷 第 6期 2 0 1 0年 1 2月
现 代 地 质
G E O S C I E N C E
V o l 2 4 N o 6 D e c 2 0 1 0
海域区古近系含煤地层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 以琼东南盆地为例
0 引 言
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研究与层序地层学
[ 1 - 3 ]
形成的北东向伸展盆地。盆地构造样式受到南海 北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控制。盆地的基底主要 研 为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向海上的延伸部分,陆架厚 度较薄,介于 3 0~ 2 0k m 之间。南海北部大陆架
究虽然已经获得重大进展,但对海域区的含煤地
层研究较少,主 要 由 于 海 域 区 含 煤 地 层 埋 藏 深、 共有 3期裂幕,分别发生于晚白垩世—始新世初、 资料少,使 其 地 层 空 间 精 细 对 比 很 困 难。现 今, 始新世—早渐新世和晚渐新世,构造线方向相应 随着海域区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加大,其 含煤地层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近年来,海域 区含煤地层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煤层气储层沉积 学
第
6期
李增学等:海域区古近系含煤地层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以琼东南盆地为例
1 1 7 9
d e e p e n i n g u p w a r da s y m m e t r i cs h o r t t e r mb a s a l l e v e l c y c l e ( t y p eA ) ,s h a l l o w i n g u p w a r da s y m m e t r i cs h o r t t e r m b a s a l l e v e l c y c l e ( t y p eB )a n ds y m m e t r i cs h o r t t e r mb a s a l l e v e l c y c l e ( t y p eC ) . K e yw o r d s :b a s a l l e v e l c y c l e ;s h o r t t e r m ;P a l e o g e n eS y s t e m ;C h i n as e a s
摘要:研究了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含煤地层的沉积体系。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 / 扇三角洲 - 海底扇体系、滨浅湖 - 中深 湖- 浊积扇体系、辫状河 - 辫状河三角洲 - 水下扇体系、潮坪 -泻湖体系、滨浅海 -浊积扇体系等沉积体系,其中辫 状河 - 辫状河三角洲 - 水下扇体系、潮坪 - 泻湖体系聚煤作用较强。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技术方法,进行 了中、短期基准面识别与对比。短期基准面对比界面主要类型是冲刷现象及其上覆的滞留沉积物、土壤化沉积与泥炭 化事件沉积组合、微相岩相类型或相组合在垂向剖面上转换、测井曲线突变界面等。琼东南盆地古近系的地层中,由 不同成因特征的边界所界定的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有向上“ 变深” 的非对称型短周期旋回层序( A型层序) 、向上变浅的 非对称型短周期旋回层序( B型层序) 和向上变深再变浅的对称型短周期旋回层序( C型层序) 。 关键词:基准面旋回;短周期;古近系;中国海域区 中图分类号:P 6 1 8 1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8 5 2 7 ( 2 0 1 0 ) 0 6- 1 1 7 8- 0 8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r e s e a r c h e dc o a l b e a r i n g s t r a t a d e p o s i t i o n a l s y s t e m s o f P a l e o g e n e S y s t e mi nQ i o n g d o n g n a n b a s i n .T h em a i nd e p o s i t i o n a l s y s t e m si nt h es t u d ya r e aa r ea l l u v i a l f a n ( f a nd e l t a ) a b y s s a l f a ns y s t e m ,s h o r e m a r i n ea n dm i d d l e d e e pl a k ea n dt u r b i d i t ef a ns y s t e m ,b r a i d e ds t r e a m b r a i d e dc h a n n e l d e l t a s u b s e aa p r o ns y s t e m ,t i d ef l a t l a g o o ns y s t e m ,o f f s h o r e e p e i r i cs e a t u r b i d i t ef a ns y s t e m ,e t c .A m o n gt h ea b o v ed e p o s i t i o n a l s y s t e m s ,t h eb r a i d e ds t r e a m b r a i d e dc h a n n e l d e l t a s u b s e a a p r o ns y s t e ma n dt i d e f l a t l a g o o ns y s t e mh a v e u n d e r g o n e g r e a t c o a l f o r m i n ga c t i o n s .Wi t hh i g hr e s o l u t i o ns e q u e n c es t r a t i g r a p h yt h e o r y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m i d d l e a n d s h o r t t e r mb a s a l l e v e l s w e r ei d e n t i f i e d .T h em a i nb o u n d a r yt y p e s o f s h o r t t e r mb a s a l l e v e l a r ee r o s i o na n dt h e o v e r l y i n g l a g s e d i m e n t s , s o i l s e d i m e n t s a n dp e a t i f i c a t i o ne v e n t s e d i m e n t s , m i c r o f a c i e s a n dl i t h o f a c i e s t y p e s o r f a c i e s g r o u pc h a n g e s i nv e r t i c a l ,a b r u p t i n t e r f a c e s i nw e l l l o g g i n gc u r v e s ,e t c .I nt h eP a l e o g e n es t r a t ao f Q i o n g d o n g n a nb a s i n ,t h es h o r t t e r mb a s a l l e v e l c y c l et y p e s ,c o n t r o l l e db yd i f f e r e n t g e n e t i cf e a t u r eb o u n d a r i e s ,a r e
1 2 3 4 1 1 L I Z e n g x u e ,Z H A N GG o n g c h e n g ,WA N GD o n g d o n g ,L I Y i n g ,L I UH a i Y a n ,L D a w e i
( 1 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i a l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 o f D e p o s i t i o n a l 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S e d i m e n t a r yM i n e r a l s ,C o l l e g e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d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Q i n g d a o ,S h a n d o n g 2 6 6 5 1 0 ,C h i n a ;2 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C N O O C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7 ,C h i n a ; 3 C o l l e g e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a n dG e o m a t i c s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M i n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 4 C o l l e g e o f G e o r e s o u r c e s 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P e t r o l e u m ,Q i n g d a o ,S h a n d o n g 2 6 6 5 5 5 ,C h i 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