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含解析含答题卡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1-3、5-15、18、20-22、26小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4、16、17、19、23-24、25、27-31写在材料一所谓数字图书馆,可以理解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构建的数字应用和海量数字资源存储、管理、服务的系统平台,是现代图书馆实现数字资源采集、管理和服务等业务功能的重要形式。
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功能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查找信息的层面,还需要为用户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为教学、科研、在线教育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支持,并注重开展馆际、行业、社会多元化合作,由此才能实现有效的转型。
数字图书馆转型的主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其服务应当有别于数字资源商、网络信息服务实体所提供的基础信息服务,而将现有资源的知识化作为主要侧重点。
如在继续关注图书馆长期开展的资源收集、整理、组织与传递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知识的资源载体、发展脉络、概念关系等相关问题,深入开展知识发现工作,为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发现、揭示,甚至是决策支持;同时,结合数字化环境下人机交互的特点,以知识单元、学科单元或是行业模式进行知识整合、学科知识重组与知识库构建,从而推动知识转化与知识创新,建立读者需要的“知识型数字图书馆”。
(取材于李超《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多元转型策略研究》)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数据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
B.是应用多种技术构建的系统平台。
C.用于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与整理。
D.查找信息的功能将会被逐渐取代。
2.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填入横线处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加强搜索引擎功能 B.关注资源收集与管理C.向知识型图书馆转变 D.发展人机交互功能材料二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积累了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古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秘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部分(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原创)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相勖.xù訾.zǐ詈窸窣小溪淙淙草菅人命B.肄.sì业翠幄. wò鸣啭义愤填膺晨光熹微C.委蛇.yí舷.xián梯屠勠顶礼膜拜殒身不恤D.炮.páo制滂.pāng沱觊觎病入膏盲汗流浃背(原创)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镇朱家角老街依水傍河,木筏小船络绎不绝,临河民宅鳞次栉比....,石板小巷曲径通幽,展现出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B.“大干快上,速干速成”,在某些领域内还能运转有效,但也不是屡试不爽....,如在教育培养、精神塑造、创新创造等领域就不适用。
C.在这个流金铄石....的夏日,电力工人冒着高温奋战在迎峰保电的第一线,他们用强劲的臂膀、汗湿的衣背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绿荫”。
D.书信虽轻似鸿毛,但蕴含的是寄信双方的款款深情,所以“见字如面”从情出发,讲述字里行间深藏的感情,力透纸背....,打动人心。
(原创)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C.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D.重庆一中一直致力于为学生的阅读构建一流的资源和平台,希望阅读雅正的作品、经典的作品成为他们一生的生活习惯和自觉选择。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
句式,顾名思义就是“句子”的“式”,包括格式、形式、方式、样式等等。
修辞学中所说的句式没有严格的定义,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语法里说的句式,也包括一些语法领域之外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顶真句”、“散句句式”、“长句句式”、“短句句式”等等。
一般性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讲究句式的选择和使用。
古人有“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皮日修《皮子文数》)之说。
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
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
要使句子连贯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即注意上下文衔接紧密而不中断,条理层次清楚而不紊乱;一是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题,即注意句中成分的组合得当,文气通畅。
要使句子表达周密则需要做到修饰恰当、谨防缺漏、考虑周到、照应严密。
句子的锤炼表现在力求用简洁的句子表达丰富的内容,力求做到“言简意赅”。
要把句子锤炼得简练精粹,必须做到四点:防止兀赘、化长为短、凝缩结构和提炼句意。
只有形象生动的句子才能使人们感奋起来,产生共鸣,因此生动也是句子锤炼所必须达到的要求。
种种修辞方式的运用正是为了使句子表达更生动。
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句式的选择包含的内容有调整语序、通过虚词和语调变换句式、长短句的选用、整散结构的交错以及追求整体的和谐等等。
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
但有时出于表达之需要,也可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之情况下,将词语之顺序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19.04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试卷中的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电视剧艺术的新收获——当前家庭伦理剧述评牛寒婷电视剧发展达到的艺术高度折射出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的实力与水平,民族文化的承继也在电视剧中突显。
电视剧的制作者是否拥有文化自信,如何在作品中传达文化自信,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方面,家庭伦理剧是个突出的例子。
正是国人特有的伦理观念构成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这类剧在传递文化传统方面的价值也就不言自明。
从具体作品看,《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老大的幸福》等一大批表现家庭生活的电视剧热播,继续着上世纪90年代《渴望》的家庭剧路线,展示现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关系,表现忙于奔波的现代人在物化、冷漠的现代社会中向家庭和亲情的回归。
这类剧中的优秀之作,往往把家庭伦理关系的展现和现代个体自我成长的历程相结合,突显个体在家庭关系中的成长,这种成长观照个体精神维度,把自我精神的构建和认同作为落脚点。
家庭伦理剧的伦理观念有两个基本维度。
一是传统的伦理文化精髓,传统文化对家庭的重视、家庭关系和秩序乃至整个社会的伦常,都成为现代伦理观的重要来源。
二是对西方现代社会文化资源的借鉴,含平等、自由、博爱等。
应该说,现代伦理观是既从个体出发、维护个体精神成长和精神向度,又注重家庭成员间亲密和谐的积极的伦理观念,它在个体和家庭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2019-2020学年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
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
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
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
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
“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
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
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
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
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
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
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
“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
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己,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
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
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
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
“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出自(孟子.离娄上)。
它强调了家庭管理直接关涉到国家统治秩序及社会的发展。
家庭是社会组织机构的细胞“细胞”出了问题,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社风民风,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②在儒家经典《大学》中,从格物致知到平治天下的“八目”或者说八个阶段,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整体的文化内涵与结构。
包括修身在内的前五个阶段是“内修”,从齐家开始则是“外用”的逐步展开,社会和国家治理具有某种同构性。
可以说,家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即使从事“天大”的千秋事业,仍要从个人的修身齐家这个基点做起。
根基不牢,小则后院失火,大则地动山摇,除赔上身家性命、家庭家族跟着蒙羞外,对社会、对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估量。
③家训既有典型代表性,又有广泛适用性。
历史上一些名门望族历经几百年、上千年而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风家训传承在家族延续中发挥的规范和制约作用非常突出。
从一定意义上讲,家训不是为“一家一族”所有,而是融入整个中华文化的结晶中。
我们把“家庭”看作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意味着透过家庭之“道”,不仅能透视家庭之兴衰,还能体察社会之变迁。
④自汉代以后,家教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出现了“家训”“家范”“家仪”“家规”“治家格言”等家教书籍。
这类家教书籍原本为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教化范本,因其寓“教”于“孝”“亲亲”之中,有效地起到了道德教化作用,其中所宣扬的“勤俭持家”“六亲和睦”“尊老爱幼”“以身作则”等观念,无疑也成为全社会效法的美德。
因此,在宋明清时期,“家训”等被刻版成书流传越来越广,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教育中的重要史料。
⑤《论语.学而》中讲的一个道理是:“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试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共78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
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
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
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
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
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②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③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
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
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
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④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
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
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A.敕造嗔(chēn)视便(biàn)宜从事侧身咨嗟B.璎珞嘲哳(zhā)眉间若蹙(cù)刎颈之交C.宵柝(tuò)放涎(dàn)人烟阜盛孽根祸胎D.宫绦(tāo)歆(xīn)羡阿谀奉承见面寒喧【答案解析】BA.嗔-瞋C.涎-诞D.喧-暄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家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C.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可由着性子臆造,更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
D.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
【答案解析】DA.巧夺天工:人工的胜过了天然的;B.细大不捐: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属望文生义;C.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宜用“信口雌黄”;D.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许多国际品牌成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可面对纠纷时采取的“双重标准”与“傲慢底气”让消费者很受伤。
B.“解禁”不能只算环保账,更要算经济账,在解决降解技术难题和建立完整回收体系之前,“解禁”会让白色污染更严重。
C.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D.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办法,即高压静电除尘和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但两种办法都不能完全清除甲醛。
【答案解析】CA.成分残缺,后半句主语应为“公司”,且“采取”与“傲慢底气”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环保账”与“经济账”对调;D.“原理有两种办法”杂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期,“货币战”成为国际舆论的高频词汇,尽管人们的看法不一,但这一词汇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日益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目前,随着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问题现在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所说的创新弘扬,是把激活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美学思想资源,加以阐释和发扬光大。
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是当代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这正是我们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下应当发扬光大的原因。
美学作为人文价值学科,应当重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价值。
因此,我们不能心存偏见,依然怀抱全盘西化的那种矫枉过正的态度,总是误以为只有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才对当下的美学思想发展有启示,而中国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就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
我们既不粗率地鄙视和否定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和简单地移植西方美学。
实际上,即使在西学东渐、甚至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并没有被全盘否定,并没有完全断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承载着丰富的审美经验,由这些经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理论,乃至审美经验本身,值得中国当代美学和世界美学加以继承。
这些传统的美学思想已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中,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以及艺术心理。
因而,对于它们的继承与弘扬,是当代学人之使命所在。
古代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譬如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在当下依然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享受;古代的戏曲小说和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可以在当代新媒体艺术中得以再现;古代的器物造型等可以为当下的设计提供启示和灵感,等等。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包含着启迪学者智慧、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一个重要传统,就是“返本开新”。
这也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追溯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切实把握其中有价值、有活力的资源,从而使当代美学别开生面。
诸如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谐的宇宙观、“立象言意”的传统、物趣人情浑然为一的艺术境界等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艺术的抒情传统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的艺术作品,但它确实是中国古代艺术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贡献,同样也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有优秀的传统,就无限夸大其内容,或者固守中国传统美学中僵死的教条。
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在学科形态上、研究方法上确有诸多的不足,我们应当客观对待其中的生机和活力,客观地对待这批遗产。
(节选自朱志荣《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弘扬》,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重在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加以激活、阐释和发扬。
B. 在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被完全否定。
C. 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对我们有着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当代学人应当对其加以继承弘扬。
D. “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传统,返本溯源有助于当代美学发展创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提出我们要客观对待传统美学思想的观点。
B. 文章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价值、审美经验以及其作为思想资源等层面论证了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C. 在论述的过程中,文章列举了一些有一定典型性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使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D. 文章第三段举唐诗宋词、古代戏曲以及古代器物造型的例子证明了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西方的美学思想,诸如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对我们当下的美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B. 不止我们的民族生活受益于传统美学的审美经验,世界美学也能够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审美经验中汲取养分。
C. 中国古代艺术的抒情传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民族特色所在,因此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
D. 我们如果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全盘照搬,不加以甄别筛选,势必会给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曹雪芹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地乱晃。
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得一展眼。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
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说着,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
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
”凤姐点头。
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
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地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
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
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忙命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地道谢。
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
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
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
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
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
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
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得眉开眼笑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
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
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
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
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
这钱雇车坐罢。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B. 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府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国府的豪富奢华。
C. 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板儿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5.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6.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
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
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
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
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
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