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调研统考语文

合集下载

高一湖北省襄阳市2013至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湖北省襄阳市2013至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014年6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37分(1-11每小题3分,16题4分)1.A (B监、间、荐音jiàn槛音kǎn C湮音yān其余音yǎn D咤音zhà其余音chà)2.B (A嬉闹C川流不息 D 茫无际涯)3.A4.C(A成份残缺,“在……竞争”后应加“背景”。

B语序不当,“虽然钱多”应与“比刚毕业的大学生高”互换。

D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产品是真正的、实际的使用者并且是受益者”错。

)5.C (A“韩柳州”错,B《母亲》是高尔基的长篇小说,D鲍赛昂夫人不是高老头的女儿,且“拉斯蒂涅有感于此而成了一个无耻的政客”也不对。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6.B(A应是“实现7公里多的城墙重新闭合起来,与世界文化遗产中对原真性的要求有一定冲突”。

C“由于把汉水文化解读为楚文化,致使汉水文化的内涵模糊”属强加因果。

D“使襄阳在三国文化与智慧文化中难于取舍”错,应是“三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地方所能独享的”,不能成为唯一襄阳的文化。

)7.A (B原文说“如果开发得当,文旅价值尽显”,题中把假设变成了现实。

C原文说“三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地方所能独享的”,可见,即使在论争中战胜南阳,“三国文化”也不可能是唯一代表襄阳的文化。

D“过于缓慢的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了襄阳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夸大了表述程度。

)8.B(“给人不古不今之感”的是“古城内的大部分地区建筑形态”而非汉江北岸的樊城。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9.D (虽然:虽然这样)10.D(①子反被派窥探敌方军情。

②是华元对子反的评价。

⑥是楚庄王的行为)11.C(“楚庄王也不敢处罚他,因为没有他楚国就打不了胜仗。

这表现了子反的才能过人”不合文意。

)12.(1)鲁国之外的国家之间讲和,《春秋》是不记载的,这次为什么记载?(3分,“书”、“何以”及句意各1分)(2)我见您是位君子,所以向您报告实情。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新课标卷(含答题卡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新课标卷(含答题卡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

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

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②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③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④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

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⑤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⑥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知道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

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以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⑦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颓圮.(pǐ)垝.垣(guǐ)伶俜.(pīn)彩虹似.的(sì)B.房檩.(lǐn)弄.堂(lòng)否.泰(pǐ)长歌当.哭(dàng)C.瞋.目(chēng)团箕.(qī)戮.力(lù)殒.身不恤(yǔn)D.踯躅.(chú)火钵.(bō)浸渍.(zé)变徵.之声(zh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阔愁怅万户侯星辉斑斓B.长篙斑驳橘子州偃苗助长C.旋律点缀常春藤混混沌沌D.葱笼恶梦谛造者管窥蠡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B.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C.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的主动权。

D.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老行业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4.下列个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B.手机贴膜使得心爱的手机美观耐用,所以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贴膜。

但是,虽然贴膜保护了手机,却会给“主人”带来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困扰。

C.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显示看,明天将发布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数据。

D.受31日5.9级地震影响,虎跳峡景区和石卡雪山景区的部分景点已暂时关闭,为了游客及广大市民的安全,云南迪庆州旅游局发出公告,建议游客暂勿前往。

湖北省襄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统考试题

湖北省襄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统考试题

2015年7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一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音乐性的美李泽厚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

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

由于皇室(如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

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 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
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 王商不畏权贵。琅琊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
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 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 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 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 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 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须 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良 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 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他雕的蝴蝶、鲤 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树,死,木匠又 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 “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 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 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 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 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 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 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 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 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 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 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 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 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我说:“这人,怪啊。”

湖北省襄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A)试题

湖北省襄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A)试题

湖北省襄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A)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三上·祁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土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

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

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

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也被称为进士。

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土科考试的人说的。

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

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

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

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白居易进土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

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

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

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

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

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一测试试卷【湖北省襄樊市】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一测试试卷【湖北省襄樊市】

高一语文调研统一测试试卷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

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君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机读卡密封线内,将考号最后两位填在答题卷右下方座位号内,同时把机读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楚,并认真阅读答题卷和机读卡上的注意事项。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代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代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36分)一、基础知识部分(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拓.(tuò)印奶酪.(nào)冠.(guān)冕堂皇济济.(jǐ)一堂B.泅.(qiú)水氓.(máng)隶度长絜.(xié)大喁喁.(yóng)私语C.绀.(gàn)紫歆.(xīn)羡游目骋.(chěng)怀少不更.(gēng)事D.癸.(kuí)丑芦苇.(wéi)强.(qiǎng)词夺理童山濯濯.(zhu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逡巡潺头翁牖绳枢锱铢必较B.寒暄刀俎唉声叹气放浪形骸C.萌孽锋镝流殇曲水湮没无闻D.畏葸促狭残羹冷灸嘎然而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大部分被访专家对三月以来楼市出现的“小阳春”现象持谨慎态度,对部分地方政府行政干预、造势卖房的问题微词..颇多。

B.北京奥运会之后,王楠、张宁等体育界大腕纷纷退役,因为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已染指..了几乎所有的冠军奖杯,其进取动力也就丧失了。

湖北襄阳市2015届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

湖北襄阳市2015届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

湖北襄阳市2015届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三2013-12-27 20:54湖北襄阳市2015届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三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沽(gū)酒憎恶(wù)暖和(huo)不省(xǐng)人事B.游说(shuì)吁(yū)气手腕(wàn)垂头丧(sàng)气C.秩(chì)序粗鄙(bǐ)角隅(yǔ)方兴未艾(ài)D.付梓(zǐ)剖(pāo)析复辟(bì)落叶翩翩(p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撮合俱乐部树起衣领性情孤僻B.斩截孤零零索然无味清沁肺腑C.接壤吊脚楼没精打彩心慌意乱D.影射映象派回肠荡气居高临远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妙的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那时的云,就有了更大的,有了水的加入,有了光的加入,幻化得更加。

②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但是有时通过撕破表面、充分揭示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A.发现空前断然纷繁复杂B.发挥空灵突然形形色色C.发育空阔悄然各种各样D.发生空蒙毅然五花八门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德化窑位于福建德化县戴云山,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瓷都;宋代开始,德化瓷就通过各国商船源源不断奔向世界各地。

B.最近,烟台大学餐厅保洁员们吃学生剩饭倡导节俭的行为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影响,让“光盘”之风势不可挡。

C.对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样的文化节目,我们更需要悉心地培育其成长的土壤,而不是让它在舆论的疾风暴雨中夭折。

D.由于地缘原因,亚洲诸国与日本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产业供应链关系,只要“安倍经济学”失败,不仅会重创日本经济,也将对亚洲各国的经济带来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2015年7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一语文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音乐性的美李泽厚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

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

由于皇室(如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

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

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南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

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

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日盛唐之音,宜矣。

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

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

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

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五律则自初唐沈(俭期)、宋(之问)搞定形化以来,成为终唐之世的考试体裁、正统格式;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才大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

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选自《美的历程》)1.“诗歌和书法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对书法发展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宫廷的大力提倡下,初唐的书法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

B.冯、虞、褚的多种兰亭摹本,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它们为那个时代确立了共同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C.孙过庭在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D.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2.关于“盛唐之音”,以下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它们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B.草书,又特别是狂草,融合了当时传人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出现了许多新创造,具有音乐美,体现了出盛唐风貌。

C.“盛唐之音”表现在书法上,即是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D.“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在唐代,书法和诗歌既是最普及的艺术,又是最成熟的艺术,它们都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都在唐代达到了高峰。

B.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他就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些兰亭摹本,就成了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C.陈子昂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从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

D.五古、五律、七律等体裁是在唐代以后才成熟的,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

祖逊,吴丞相。

父抗,吴大司马。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

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成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囧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

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

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

颖不许。

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将谓吾为首鼠避贼,适所以速祸也。

”遂行。

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

”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

”颖默然。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

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

机录其主者。

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

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

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

”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

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

颖大怒,使秀密收机。

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

士卒痛之,莫不流涕。

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注】①囧,齐王司马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顿居群士之右右:上面B.适所以速祸也速:招致C.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用:采用D.使秀密收机收:收拢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B.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C.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D.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祖辈父辈对江表有大的功勋业绩,陆机写作《辩亡论》二篇,慨叹孙皓抛弃祖业,评论孙吴兴亡的原因,也想表述祖辈父辈的业绩。

B.陆机因为三代为将,且客居他乡做官,很快居群士之右,引来他人的忌恨,也曾坚辞都督之职,但司马颖不答应,陆机最终还是领命而行。

C.陆机为成都王效劳时,曾自比管仲、乐毅,认为齐桓公因为统一天下的功劳封任管仲,燕惠王因怀疑乐毅因而功败垂成。

D.陆机因事得罪了成都王宠幸的孟玖兄弟二人,因而被陷害,他死后,雾气弥漫,狂风吹断树木,平地下起深雪,士卒都为他痛心落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2)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

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蒋捷,生卒不详。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

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长于词。

②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9.首句揭出“春愁”主题,结合全词,表现了词人哪些方面的春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的巨大影响力,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的名句是“,”。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用神话传说给人类对山川的开发染上了神秘的色彩。

(3)《劝学》中谈君子和他人没什么异同,只是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不足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乘车记【俄】蒲宁①谁要是以为这种等次的火车,他想乘就可以乘,别人管不了,那就大谬不然了!在1911年3月锡兰的科伦坡,我就有过这样的遭遇。

②早晨,还刚刚七点多钟,可是已经火伞高张,燠热异常,这是一种凝重的、呆滞不动的暑气。

每当要下可怕的暴雨前,总是会出现这样的酷热。

③我穿一身白衣服,戴一顶白色盔形凉帽,坐在一辆晒得滚烫的、小小的人力车上。

在人力车的两根细细的车杠间,一个黑黝黝的高大的泰米尔人,身子微微前倾,迈着均匀的大步,飞快地拉着车向前奔去、他的健美的裸体上上下下都闪耀出亮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