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菊粉酶酵母菌株的筛选及菌种鉴定

合集下载

酵母菌的筛选方案

酵母菌的筛选方案

第一部分:酵母筛选收集一.土样中酵母的分离:1.土壤的采集处理采用五点取样法从葡萄地土壤中取样。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一般在5-25cm的土层里,所以先用灭菌铲除去土壤的表皮,然后采取土壤200-300g,至于无菌塑料袋内,并标明采取地点、日期。

将其运回实验室后至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将采回的样品用四分法获取样品20-30g,将其置于研钵中研磨均匀。

2. 土壤中菌种的分离:称取1 g土壤,置于液体培养基灭菌葡萄汁,经28 ℃,12 h,180 rpm摇床富集培养。

取1 ml富集培养液,分别进行五个梯度稀释(1:1000、1:5000、1:10000、1:50000、1:100000),再用移液枪分别从每一稀释度各取0.1ml稀释液,注入平板上,利用涂布棒将样品均匀的涂在培养基表面(注意不能使培养基表面破裂),将培养皿盖好,再把培养皿倒置,于适宜温度(一般为25℃或28℃)的恒温箱中培养,每个梯度做三个重复。

观察培养基,直到菌种形成清晰易辩的菌落为止。

为了在筛选过程中排除细菌的干扰,在培养基中加30ug/ml 的链霉素或者100mg/L的氯霉素。

观察并记录菌落颜色与形态,然后在显微观察记录细胞大小、形态,进行分析和初步的归类。

二.葡萄果表酵母的分离:1. 葡萄的采集:葡萄成熟时,在葡萄果皮、果梗上都有大量的酵母菌存在,因此在采收葡萄时,将果梗与葡萄一起采收。

由于酵母菌在稍微破裂的葡萄果实中大量存在,采收时可以选取有裂纹的葡萄,但是,将完整无损的葡萄与有裂纹的分开装袋。

运回实验室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2. 菌种分离步骤:将腐败变质的葡萄及杂质从果实中挑选出来。

随机选取并称量约10g成熟葡萄,放入盛有90ml 无菌水的三角瓶,分别按30ug/ml添加链霉素,然后振荡培养30min后静置,制成菌悬液,吸取50µl 放入YEPD固体培养基,三个重复,以无菌刮铲刮匀,25℃培养24~48h。

观察菌落的大小及生长状况。

1株产菊粉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1株产菊粉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1株产菊粉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作者:聂山山韩卓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6期摘要:研究以透明圈法从菊芋根际土壤中筛选产菊粉酶菌株,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出1株产菊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Z-4,经菌落和显微镜观察,初步鉴定为霉菌。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菌株Z-4的发酵条件,分析不同因素对该菌株产菊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Z-4产菊粉酶的最优条件为:以菊粉为唯一碳源,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添加量9g/L,培养温度32℃,初始pH6.5,培养时间7d,此时菌株Z-4实际产酶活力达到15.62U/mL。

关键词:菌株;菊粉酶;酶活;正交试验中图分类号 TQ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029-04Abstract:This study screened the inulinase-producing strain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Jerusalem artichoke with transparent circle method.A strain Z-4 with high enzyme activity was screened b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reening by.A strain Z-4 initially identified as mold after colony morphology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Analysi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ingle factors on the inulinase activity.The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Z-4 strain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 was: inulin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The best nitrogen source was yeast extract、added amount 9g/L,culture temperature 32℃,initial pH6.5,culture time 6d,under this condition,the enzyme activity of Z-4 strain reached 15.62U/mL.Key words:Strain;Inulinase;Enzyme activity;Orthogonal experimental菊粉又称为菊糖,其分子是由D-呋喃果糖经β(1→2)糖苷键链接而成的线性直链多糖,果糖链的末端常带有一个葡萄糖残基,聚合度(DP)為2~60,其中平均聚合度DP≤9的菊粉又被称为短链菊粉,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菊粉同时含有长链与短链[1]。

产酶菌株的筛选流程

产酶菌株的筛选流程

产酶菌株的筛选流程**Screening Process for Enzyme-Producing Strains**The screening process for enzyme-producing strains involves several crucial steps. Initially, a diverse collection of microbial samples is obtained from various environmental sources, such as soil, water, and decaying organic matter. These samples are then processed to isolate individual microbial strains.产酶菌株的筛选流程包含多个关键步骤。

首先,从各种环境来源(如土壤、水和腐烂的有机物)中收集多种微生物样本。

随后,对这些样本进行处理,以分离出单个微生物菌株。

Next, the isolated strains are cultur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to promote their growth and enzyme production. This stage involves selecting appropriate media and incubation parameters that are conducive to enzyme synthesis.接下来,在受控条件下培养分离出的菌株,以促进其生长和酶的产生。

这一阶段涉及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孵化参数,以有利于酶的合成。

Following culturing, a preliminary screening is conducted to identify strains with potential enzyme-producing capabilities. This typically involves biochemical assays that detect the presence and activity of enzymes.培养完成后,进行初步筛选,以确定具有潜在产酶能力的菌株。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设计方案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设计方案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设计⽅案产淀粉酶(α-淀粉酶)细菌菌株筛选⼀、实验⽬的:1.掌握从环境中采集样品并从中分离纯化某种微⽣物的完整操作步骤。

2.巩固以前所学的微⽣物学实验技术。

3.学习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法。

⼆、实验原理:1.α-淀粉酶是⼀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菌芽孢杆菌,⼴泛分布于⾃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壤等样品中。

2.从⾃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富集培养、初步筛选、分离纯化和性能测定。

a)采样:即采集含菌种的样品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下⾃⼰打算筛选的微⽣物在哪些地⽅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做各项具体⼯作。

在⼟壤中⼏乎各种微⽣物都可以找到,因⽽⼟壤可说是微⽣物的⼤本营。

例如厨房⼟壤、⾯粉加⼯⼚和菜园⼟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

b)富集培养:富集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壤等含菌样品中加⼊某些物质,并创造⼀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物⽣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这类物质的微⽣物⼤量繁殖,从⽽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物。

c)初步筛选:i.(选择培养基)初筛使⽤选择培养基对菌种进⾏培养,通过培养基的特殊成分,来筛选出⽬的菌种,从⽽进⾏培养。

ii.(鉴别培养基)初筛利⽤鉴别培养基,通过添加⼀些特殊的试剂或成分来鉴别出⽬的菌种,从⽽筛选出来并对其进⾏培养。

d)分离纯化:通过上述的筛选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的菌种已经存在,但还要把夹杂在其中的杂菌除去,从⽽得到纯种的菌落。

纯种分离的⽅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e)性能测定:分离纯化得到的菌种之后,所分得的菌种是否具有实验所要求的性能,还必须要进⾏性能测定后才能决定取舍。

三、实验材料:1.培养基配制:a)培养基按以下⽐例配制后,加蒸馏⽔调⾄100%;b)富集培养基:可溶性淀粉1%、蛋⽩胨1%、葡萄糖0.5%、NaCl 0.5%、琼脂粉0.8%、⽜⾁膏0.5%、pH7.0;c)分离培养基:⽟⽶粉2%、黄⾖饼粉1.5%、CaCl 0.02%、MgSO4 0.02%、NaCl 0.25%、K2HPO4 0.2%、柠檬酸钠0.2%、硫酸铵0.075%(溶解后加⼊)、Na2HPO40.2%、pH7.0。

一种产生菊粉酶的酵母菌株及其在制作高果糖浆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产生菊粉酶的酵母菌株及其在制作高果糖浆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产生菊粉酶的酵母菌株及其在制作高果糖浆中的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建华,姚斌,王亚茹
申请号:CN98120697.2
申请日:19981026
公开号:CN1252438A
公开日:
200005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菊粉酶的酵母菌株,由这种酵母菌株产生的菊粉酶,以及利用这种酵母菌株和该菌株分泌的菊粉酶降解菊粉生产高果糖浆的方法。

利用本发明可提高菊粉酶产量并缩短产酶发酵高峰期,克服生产实践中菊粉酶产量低、成本高的问题。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3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严舫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和枯草芽胞杆菌内切葡聚糖酶催化活性的改造的开题报告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和枯草芽胞杆菌内切葡聚糖酶催化活性的改造的开题报告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和枯草芽胞杆菌内切葡聚糖酶催化活性的改造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纤维素是一种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分解的生物质,其中含有较高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难于利用的成分。

这些成分对于生物质的转化有一定的限制,造成了生物质转化领域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限制,科研人员不断研究发现,纤维素酶菌株可以通过产生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从而解决生物质转化的难题。

此外,枯草芽胞杆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催化活性的改造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生物质资源。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筛选出一种高效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用于生物质转化领域中的生产。

同时,改造枯草芽胞杆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催化活性,以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不同来源的环境样品进行筛选,选出对纤维素酶产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的菌株;2、对选定的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鉴定、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其纤维素酶产生能力;3、构建含有特定基因的质粒,利用基因技术改造枯草芽胞杆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催化活性;4、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菌株的产酶基因表达情况,分析酶的特异性、纯度、酶解产物等性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一些研究方法:1、通过分离纤维素废弃物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环境样品进行筛选,筛选出产纤维素酶的菌株;2、应用蛋白质质谱等技术对所得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等方法,优化培养条件;3、利用PCR等技术构建含有特定基因的质粒,通过电转化等方法将构建好的质粒导入枯草芽胞杆菌,并进行筛选;4、通过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检测改造后的葡聚糖酶催化活性,利用酶学方法分析酶的特异性、纯度、酶解产物等性质。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预计本研究将通过分子生物学、生物制造等技术,筛选出高效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并利用基因技术改造其内切葡聚糖酶催化活性,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率。

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为生物质转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菊粉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菊粉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3C l g f hm sya dC e i l n i eig G agi o l nvr t, ul 4 04 C i ) .ol eo C e ir n hm c g er , unx N r i sy G in5 10 , hn e t aE n n ma U e i i a
2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 . 广西桂林 5 10 ; 40 4 3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4 X 学院 , . L - 广西桂林 5 10 ) 404
摘 要: 以菊粉为唯一碳 源 , 对样土进行产 菊粉酶 黑曲霉 菌株 的初 筛, 到 1 得 7株 菌株 。用跟踪 测酶 活 的方法进 行复
筛, 获得 3株 高产 菊粉酶 菌株 , 最高酶活达到 2 .1 mL 54 U・ ~。然后探讨 了不 同碳 源和 氮源对黑 曲霉产 菊粉酶 活力的影

St d n f r n a i o dt n o u y o e me t t on c n io f i As r iu i e rp o u ig iui a e pe g l s ng rf r d cn n l s l o n
W EIHo g u DENG in— h n CAO in —h a 一 , I n -q n 一, Ja z e , Ja g u JANG in o Ja -b , HUANG e DI F n r. NG u —fn . J n e g l GAO _ Xi'
R s u c s G i n 5 0 4, h n ; . l g fL f ce c s G a g iN l a i e s y Gu l 41 0 Ch n ; e o r e , u l 41 0 C i a 2 Col e o i S in e , u n x o ̄ lUn v r i , i n 5 0 4, i a i e e n t i

产淀粉酶菌种的筛选及酶活力检测

产淀粉酶菌种的筛选及酶活力检测

产胞外淀粉酶的菌株的筛选以及酶活力的测定一:实验原理异养型微生物在生存的时候,自己不能产生可以供机体使用的能源物质。

所以必须从体外获取这些能源物质。

某些异养型的微生物可以利用淀粉作为能源物质将其分解为葡萄糖让自己利用。

但是淀粉作为大分子的物质不能直接进入微生物的体内直接将其分解。

所以某些微生物会产生胞外淀粉酶,将自己周围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再葡萄糖进行吸收利用。

本实验就是筛选出一种产胞外淀粉酶的高效菌株,并对其产生的胞外淀粉酶的酶活力进行初步检测。

二:实验器材,试剂1样品:发霉的面包,富含淀粉的土壤,2仪器:离心机,试管,紫外分光光度计,三角瓶,摇床,分析天平,定量移液器,药匙,培养皿,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高压灭菌锅,直尺,移液管,洗耳球。

3试剂:碘固体,DNS(3,5-二硝基水扬酸),1mg/ml的麦芽糖溶液,1%的淀粉标准溶液,PH为5.5的柠檬酸缓冲液。

4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L,蛋白胨10g/L,牛肉膏5g/L,NaCl5g/L,琼脂20g/L,PH7.0。

种子培养基: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NaCl5g/L,pH7.0。

产酶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L,蛋白胨10g/L,牛肉膏5g/L,氯化钠5g/L,pH7.0。

三:实验步骤1:初筛①若样品为富含淀粉的土壤,则称取土壤样品10g放在盛有90ml无菌水和8颗小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放置在摇床上震荡30min后再进行七次梯度稀释,分别取第4,5,6,7次梯度稀释后的稀释液各1ml进行初步培养。

所用的培养基为淀粉培养基。

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直至培养基中长出明显的菌落。

②若样品为发霉的面包,则用接种环或接种针挑取部分的霉块。

将挑取的霉块浸泡在装有10ml无菌水的试管里震荡1min进行稀释。

取1ml稀释液进行初步培养。

所用培养基为淀粉培养基。

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直至培养基中长出明显的菌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菊粉酶酵母菌株的筛选及菌种鉴定王光远1,2,宋爱荣1,陈冠军23(1.莱阳农学院药用真菌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109;2.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100)摘 要 经过初筛、复筛,得到2株菊粉酶活力较高的酵母菌Y9和Y27,其发酵液酶活分别达到19.4U/mL 和14.1U/mL,两者胞外菊粉酶分泌较少,主要分布在酵母菌菌体上。

通过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Biolog 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将Y9确立为Cryptococcus albidus(浅白隐球酵母),Y27确立为Pichia guilliermondiiA (季也蒙毕赤氏酵母A)。

关键词 菊粉酶;筛选;菌种鉴定中图分类号 Q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06)04-0039-03Screening and Identif ication of Yeast Strains Producing InulinasesWAN G Guang2yuan1,2,SON G Ai2rong1,CHEN Guan2jun2(1.The Instit ute of Medical Fungi,L aiyang A gricult ural College,Qiangdao266109;2.The State Key L aboratory of Microbiology,S handong U niversity,Ji nan250100)Abstract The yeast strains Y9and Y27were screened for their higher production of inulinase.The inulinase activi2 ty in the fermentation liquids of the twostrains was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z yme activity was19.4 U/mL and14.1U/mL res pectively.The inulinase was distributed within cell mainly,little secreted outside.The two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s Cryptococcus albidus and Pichia guilliermondiiA respectively by morphology,physiol2 ogy and the identified system of Biolog.K eyw ords inulinase;screening;identification 菊粉(Inulin)又称菊糖,是由果糖经过β22,1果聚糖苷键连接的多聚果糖,而且在果糖残基末端连有一个葡萄糖,是比较简单的果聚糖。

菊粉作为植物的一种贮存性多糖,主要存在于菊芋、菊苣和大丽花等植物中。

菊粉酶(Inulinase),学名β2 2,12D2果聚糖水解酶(EC3.2.1.7),属于β2果糖苷酶类,又叫β2果糖苷酶、β2果聚糖酶。

菊粉酶可以在8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水解菊粉为果糖或者低聚果糖。

用菊粉酶水解菊粉生产果糖和低聚果糖,价格低廉,工艺简单,有着重要的商品应用价值。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菊粉酶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

本文报道了产菊粉酶酵母菌的筛选,并对高酶活菌株做了菌种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分离样品 菊芋根部土壤;市售水果。

1.1.2 主要试剂 菊粉,北京美亚斯磷脂技术有限公司;果糖,上海试剂二厂,化学纯;3,52二硝基水杨酸(DNS),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化学纯;其他试剂为市售分析纯或生物试剂。

1.1.3 培养基 ①初筛培养基:菊芋200g,切碎后煮沸20min,8层纱布过滤后定容至1000mL,琼脂20g,p H自然;②复筛培养基:菊粉20g,酵母膏3g,(N H4)2HPO410g,蒸馏水1000mL,p H5~6;③菌种鉴定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碳源基础培养基、酵母汁琼脂培养基、尿素液体培养基、无维生素培养基、麦芽汁2酵母膏2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按等酵母菌鉴定手册[1]配制。

1.1.4 Biolog鉴定材料 8孔移液器、棉签、YT 检测微空板等均购自Biolog公司。

 收稿日期:2006-03-25 作者简介:王光远 男,硕士,助教。

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理生化、药用真菌活性物质。

3通讯作者93微生物学杂志 2006年7月第26卷第4期 JOURNAL OF MICROBIOLO GY J uly2006Vol.26No.41.2 方法1.2.1 菌种筛选 ①初筛:将土壤悬液和清洗水果后的水样分别涂布于初筛培养基平板上,28℃培养24h ,将生长的酵母菌菌株挑出,再用平板划线方法将菌种纯化后保藏备用;②复筛:将纯化后的酵母菌株接入含50mL 发酵培养基的300mL 三角瓶中,28℃、180r/min ,振荡培养48h 后测定其发酵液酶活和上清液的酶活,从中筛选酶活较高的菌株。

1.2.2 菊粉酶活的测定 ①发酵液酶活:取0.1mL 适当稀释的发酵液,在p H 5.5、50℃条件下,酶解菊粉底物(2%)10min 后,用DNS 法测定还原糖产生量。

酶活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产生1μmoL 还原糖需要的酶量;②上清液酶活:将发酵液于4000r/min ,20min 离心去除酵母菌体,取上清液测定其菊粉酶活,测定方法与发酵液酶活测定相同。

1.2.3 菌种鉴定 ①形态特征:利用麦芽汁培养基,28℃培养菌体后,观察菌落特征,在Olympus CH 光学显微镜下观测细胞形态;②Biolog 微生物鉴定:按照Biolog 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程序进行;③氮源同化试验:以碳源基础培养基加供试氮源,并接种酵母菌,25℃下培养48h 观察生长情况;④高浓度葡萄糖生长试验:将酵母菌接种于含50%葡萄糖的酵母汁琼脂培养基,用蜡纸封口以防干燥,25℃培养4周后,观察生长情况;⑤10%氯化钠生长试验:酵母菌接种于10%NaCl 的酵母汁琼脂培养基,用蜡纸封口以防干燥,25℃培养4周后,观察生长情况;⑥尿酶试验:将冷冻的尿素液体培养基溶解后,接种酵母菌,如液体变红色为尿酶试验阳性;⑦无维生素培养基生长试验:将酵母菌接种于无维生素培养基上,25℃培养48h 观察生长情况;⑧重氮基蓝B (DBB )试验:将酵母菌接种于麦芽汁2酵母膏2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至少10d ,取出后置55℃数小时,然后浸淹在冰冷的DBB 试剂中。

如果该培养物在室温下2min 内变成暗红色,试验结果判为阳性;⑨37℃生长试验:将活化后的酵母菌接种于麦芽汁2酵母膏2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于37℃培养48h 观察生长情况。

2 结 果2.1 菌株筛选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具有菊粉酶活力菌株10株(表1)。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株以胞内菊粉酶活性为主,胞外菊粉酶活性较低。

Y9和Y27具有较高的菊粉酶活,其发酵液酶活分别达到19.4U/mL 和14.1U/mL ,其中Y9菌株从橘子表皮分离得到,Y27菌株从菊芋根部土壤分离得到。

表1 酵母菌菊粉酶活Table 1 Inulinase activity of tested yeast strains菌株发酵液酶活/(U ・mL -1)上清液酶活/(U ・mL -1)Y24.70.9Y3 5.0 1.3Y67.0 1.1Y919.4 2.6Y11 6.6 2.2Y18 5.70.6Y21 4.8 1.1Y22 4.80.4Y24 5.2 1.6Y2714.12.52.2 菌种鉴定2.2.1 形态特征 Y9菌株在麦芽汁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初期浅白色,后期浅红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椭圆棒状,芽殖,菌体大小为(8~10)μm ×(4~6)μm ,见图1。

Y27菌株在麦芽汁培养基上形成菌落乳白色,菌落松脆,易于挑取,菌落边缘整齐圆形,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

细胞卵圆形,芽殖,菌体直径5~8μm ,见图2。

图1 Y9酵母菌细胞形态 图2 Y27酵母菌细胞形态Fig.1 Morpha of yeast strain Y9 Fig.2 Morpha of yeast strain Y2704 微 生 物 学 杂 志 26卷2.2.2 Biolog 鉴定结果 利用Biolog 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酵母菌Y9和Y27菌株进行菌种鉴定。

鉴定原理是以微生物细胞利用不同碳源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与四唑类物质发生颜色反应和浊度差异为基础,检测出每种微生物的特征指纹图谱,并在大量试验和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指纹图谱与微生物种类相对应的数据库。

检测时通过智能软件将待鉴定微生物的图谱与数据库参比,即可得出鉴定结果。

Biolog 鉴定表明,Y9菌株给出4种可能结果,分别为Cryptococcusalbi dus ,可能性93%;Filobasi diella neoform ans bacillisporus ,可能性2%;Cryptococcus l uteol us ,可能性2%;Rhodospori di um sphaerocarpum ,可能性1%。

Y27菌株给出1种可能结果,为Pichia guilliermondiiA ,可能性100%。

2.2.3 生理生化特征 为进一步确定Biolog 鉴定结果,又根据J.A.巴尼特的《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对酵母菌Y9和Y27菌株分别进行了10项生理生化试验(表2)。

表2 酵母菌生理生化特征Table 2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of yeast strains试验项目 Y9Y27氮源同化试验硝酸盐+-亚硝酸盐+-肌酸-Lys++50%D 2葡萄糖生长试验-+无维生素培养基生长试验-+10%氯化钠生长试验+-37℃生长试验-+尿酶试验+-重氮基蓝B (DBB )试验+- 注:阳性+,阴性-结果表明Y9具有Cryptococcus albi dus (浅白隐球酵母)的生理生化特性,Y27具有Pichia guilliermondii (季也蒙毕赤氏酵母)的生理生化特性。

3 讨 论3.1 利用菊芋提取物筛选产菊粉酶的酵母菌株,对得到的菌株进一步测定菊粉酶活发现,多数菌株酶活性很低,而且以胞内菊粉酶活性为主。

按照作用方式的不同,菊粉酶分为内切型菊粉酶和外切型菊粉酶。

内切型菊粉酶断开菊粉内部的糖苷键,水解菊粉为低聚果糖;外切型菊粉酶作用于菊粉链的非还原性末端的糖苷键,逐个地水解切下果糖基,形成果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