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中金属元素的
吸收光谱,确定元素的浓度。

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基于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束中吸收特定能量的电磁辐射。

该方法利用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吸收特性,根据洛仑兹定律(Lambert-Beer's Law)计算样品中金属元素
的浓度。

具体过程为:
1. 将样品原子化:将样品通过加热或气体火焰等方法转化为气态原子或原子离子。

2. 光谱测量:通过光源,将特定波长的光束传递到样品吸收室中,原子在该波长光束中吸收特定能量。

3. 吸收测量:检测样品吸收光的强度,利用洛仑兹定律计算元素浓度,分析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化学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金属元素的测定。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1. 环境监测:用于土壤、水、大气等环境样品的金属元素浓度分析,如重金属的检测。

2. 食品检测:用于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分析,如铅、汞、镉等有害金属的检测。

3. 药物分析:用于药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分析,如药品中的微
量金属离子的检测。

4. 工业应用:用于金属材料、矿石等工业样品中金属元素浓度分析。

5. 地质矿物分析:用于地质矿石、岩石等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分析。

总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有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在金属元素浓度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基本结构光源—发射待测元素的谱线;原子化器—产生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有火焰、无火焰原子化器和氢化物原子化装置;分光系统—分出待测元素谱线;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放大、检测、显示。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原子对特征光吸收的一种相对测量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以一束特定的入射光强I0,投射至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气,则此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气对入射的特征光产生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透射过去。

待测元素浓度C越大,光的吸收量越多,其透射光强I越弱。

C、I0和I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假定频率为υ,强度为I0的光束透过厚度为ι的原子蒸气层后,光被吸收一部分,透过的光的强度I可用下式表示:I = I0e-kvlA =logI0/I=kvιloge采用锐线光源时,可用峰值吸收系数k0 代替吸收系数kv,A =logI0/I= k0ι;峰值吸收系数k0与待测元素原子浓度N呈线性关系,A =KNι;在给定原子化条件下,ι是定值;当原子化条件一定时,气态原子浓度N正比于溶液中待测元素浓度C,A = KC已知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与试样的吸光度,就可求出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2.特点灵敏度高:火焰法一般为μg/mL—ng/mL级,无焰法绝对灵敏度在10-10-10-14g之间。

干扰小:同化学分析法和发射光谱法比较,其谱线干扰小且易抑制。

分析速度快:干扰小、易于克服,因此,在复杂试样分析中,制备一份溶液,不经化学分离就能直接测定多元素。

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光源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原子吸收仪器测量的精密度,不同元素的光源稳定性是不同的,因而精密度也不同。

一般:单光束的精密度为%,双光束更高一些;相对误差可控制在%的范围内,性能良好的相对误差降至%。

3.分析条件的选择原子化器和原子化法的选择:根据待测元素的含量及性质进行选择;有火焰、无火焰原子化器和氢化物原子化装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化学技术,用于测量样品中特定元素的浓度。

这种技术能够提供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结果,因此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物医学和矿产资源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能够通过测量样品中特定元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实现分析,从而可以得到目标元素的浓度信息。

1. 深入探讨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基于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线激发下发生能级跃迁的现象。

当原子处于基态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会使得原子中的电子跃迁到高能级,形成激发态;而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回基态时,会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线。

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量,就可以得到目标元素的浓度信息。

2. 工作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光源、样品室、光谱仪和信号处理系统四个主要部分相互配合来实现的。

光源会产生特定波长的光线,并经过样品室中的样品后被光谱仪检测。

光谱仪会将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分离,并通过信号处理系统转换成对应的吸收量。

通过比对吸收量和标准曲线,就可以得到目标元素在样品中的浓度。

3. 应用领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环境监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可以用于体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中,也可以用于矿石中目标元素的测定。

4. 总结与展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技术,为各个领域的分析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测定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该技术也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新的领域,并为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带来更多的益处。

个人观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化学技术,对于解决实际中的分析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对这一技术深信不疑,并且认为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测定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比较。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吸收能力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利用原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时会发生能量跃迁的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线吸收的强度来确定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是基于原子的量子力学原理,当金属元素处于基态时,外层电子具有特定的能级跃迁能量,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

通过测量光线透过样品之前和之后的强度差,可以计算得到金属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广泛,尤其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测定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用于评估水质的安全性;还可以用于监测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从而保护农作物的品质。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线吸收的强度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的特点,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线吸收的强度来确定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测定样品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可以准确计算得到金属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有高灵敏度、准确度高以及分析速度快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中。

例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如铜、锌等,帮助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比较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但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1. 灵敏度: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更高,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金属元素,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

2. 准确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准确度更高,可以通过建立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准确度相对较低。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研究方法进展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研究方法进展

由于石墨炉法灵敏度高 , 不宜用于高浓度元素的分析 . 石墨炉也不宜测定特别难溶的元素, 如钽 � 钨等 , 因为它们的化合物非常稳定 , 难以原子化 . 无火焰原子化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注入的试样几乎可以完全原子 化 . 特别对于易形成耐熔氧化物的元素 , 由于没有大量氧存在 , 并由石墨提供了大量碳 , 所以能够得到较好的 原子化效率. 当试样含量很低, 或只能提供少量的试样时, 使用无火焰原子化法是很合适的 . 它的缺点是 : 共 存化合物的干扰要比火焰法大, 当共存分子产生的背景吸收较大时, 需要调节灰化的温度及时间, 使背景分 子吸收不与原子吸收重叠, 或使用背景校正方法来校正. 其次, 由于取样量很少, 进样量及注入管内位置的变 动都会引致偏差, 因而重现性要比火焰法差 . 2 .3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试液中的砷用 KI 及二氯化锡还原至三价砷 , 再在酸性环境中以金属 锌还原为极量挥 发的砷化三氢
多元素同时测定技术的发展为aas仪器技术的更新换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由于aas法各元素的测量动力学范围比较窄一般只有两个数量级因而它的发光强度一般都较单元素灯弱当同一样品中要测定的各元素浓度范围差异较大时为保证测试的灵敏度则很难同时测量所以在某一些方面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同时多元素测定并无实际意义
第1 卷 第2 期 吕梁学院学报 V � o l.1 No .2 Jo urn a l o fLv li a n g Un i ve rsi t
2 011 年 4 月 A pr.2 011
�化学�
原 子 吸 收 光 谱 法 测 定 微 量 元 素 研 究 方 法 进 展
霍宇平
( 吕梁学院 化学化工系, 山西 离石 03 3000)

要: 原 子吸收光谱法作为一种分析方法, 在动植物中 微量元素 的测定 方面有 其它分析 方法不 可替代 的优

aas是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aas是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aas是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简称AA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于测定化学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它基于原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时发生能级跃迁的原理,通过测量样品溶液中金属元素的吸收光强度,可以计算出其浓度。

AAS的原理相对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高度的灵敏度。

首先,将待测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形成溶液。

然后,通过样品溶液中的金属元素发生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利用光源发射出的波长与金属元素的吸收波长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吸收光的强度与金属元素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测量,可以建立浓度与吸收光强度之间的标准曲线,从而计算出待测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AAS的优点之一是其高度的选择性。

由于每种金属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吸收波长,因此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波长来测定特定的金属元素。

这使得AAS在多金属元素混合物的分析中非常有用,可以准确地测定每种金属元素的含量。

此外,AAS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测定很低浓度下金属元素的含量,通常可以达到ppm(百万分之一)甚至更低的级别。

AAS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可以使用AAS测定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重金属含量,以评估环境污染程度。

在食品安全领域,AAS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金属元素,如铅、汞和镉等。

在药物分析中,AAS 可以用于测定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AAS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AAS只能测定金属元素,不能用于非金属元素的测定。

其次,由于样品溶液的制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要求,所以分析过程相对繁琐。

此外,AAS还受到样品基质的影响,可能需要进行前处理步骤,以消除基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AAS在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钛的研究

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钛的研究

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钛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元素分析的快速和准确程度也在改善。

在原子吸收光谱方面,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研究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这种技术既可以测定低浓度的样品,又可以准确测定元素的浓度。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IAA-AAS)测定钛的研究。

IAA-AAS是一种利用原子光谱特性进行元素分析的技术,它通过测量某种元素在某个光谱波长下的原子吸收强度来确定其含量。

由于所测元素的种类和浓度范围很大,因此IAA-AAS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石油、冶金和食品等领域。

然而,IAA-AAS的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测定元素中的相互干扰以及低浓度样品的分析等。

钛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元素,在航空、船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如今,IAA-AA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钛的分析,其结果表明,IAA-AAS 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测定钛,特别是在低浓度样品方面,其分析结果更准确。

首先,将钛样品置于IAA-AAS仪器中,并放入电子射线源。

然后,将电子射线源的电子拉杆拉出,以便样品吸收的电子能量产生的原子吸收信号在原子吸收仪中进行测量。

在此过程中钛原子在电子拉杆拉出后发生离子化,并进入原子吸收仪器测量其吸收强度,最终可以计算出钛的含量。

此外,在IAA-AAS测定钛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元素的干扰,这些元素的存在会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因此,在测定钛的过程中,应注意这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其准确性。

此外,在IAA-AAS测定钛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样品的浓度。

一般来说,IAA-AAS测定的样品浓度在0.01-1mg/L,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如果样品浓度低于0.01mg/L,则需要对样品进行提纯或浓缩,以使其含量达到IAA-AAS测定所需的要求。

综上所述,IAA-AAS技术在测定钛的研究中确实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钛的含量,特别是在低浓度样品的分析方面,其准确度要更高。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由于实验操作人员的操 作不规范或失误,可能 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为减小操作误差,应 加强实验操作人员的培
训和技能提升。
环境误差
实验室环境条件如温度 、湿度、气压等可能对 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为 减小环境误差,应确保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稳定
和符合要求。
试剂误差
实验所使用的试剂可能 存在杂质或质量问题, 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为减小试剂误差,应 选择质量可靠、纯度高 的试剂,并确保试剂储
子化过程。
原子化阶段
在原子化阶段中,将样品中的目标元 素转化为原子态,以便进行后续的光
谱测量。
灰化阶段
在灰化阶段中,将样品中的有机物和 无机物进行分解,以去除干扰物质。
净化阶段
在净化阶段中,将残余的干扰物质去 除,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原子化过程
原子化原理
原子化条件
在石墨炉原子化过程中,目标元素被加热 至高温后,被激发为原子态。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和离群点,确保数据质量。
峰面积或峰高测量
准确测量吸收峰除背景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
计算浓度
根据标准曲线或已知浓度样品,计算待测样 品的浓度。
结果解读与误差分析
01
结果解读
根据测定结果,判断待测物质是否 存在以及浓度范围。
误差传递
评估误差在计算过程中的传递,确 保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案例二:食品中微量元素测定
总结词
该实验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成功测定了食品中的微量元素,为食品安全和营养学研究提供 了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实验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通过选择合 适的实验条件,优化了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能够满足食品中微量元素测定的实际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特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也叫原子吸收光谱法,简称AAS,是一种检测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由 A.Walsh(澳洲的科学家)、C.T.J.Alkemade(荷兰的科学家)和atz(荷兰的科学家)他们共同发现和创立的,其原理就是利用每个元素原子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能级,当辐射光通过原子蒸汽时,原子就会选择性的吸收能量,当能量辐射频率跟原子从基态到激发态电子跃迁的频率相等时,原子就会产生共振吸收现象,但共振吸收遵循着分光光度法吸收定律,只要通过测定辐射光强度的情况,再通过比较标准样和待测样的吸光度,就可以求出待测矿石中金银元素的含量。

特点主要有一些几个方面:一是用样量小,可以极大地节约样品,如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固体样品进量是毫克级,液态进量一般在15微升左右;二是选择性好、适用范围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绝大部分的金属和非金属,而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采用间接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过联用技术对化合物的形态进行分析;三是检测的精度高,由其原理可知自由基态原子数是决定吸收光谱强弱的重要因素,而自由基态原子数基本上不受温度影响,因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精度很高;四是很低的检出限,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一般为是纳克每毫升,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出限更小为10- 14~10- 13 g/m L
一、发展历史
1、第一阶段——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
早在1802年,伍朗斯顿(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

1817年,弗劳霍费(J.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由于当时尚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弗劳霍费线。

1859年,克希荷夫(G.Kirchhoff)与本生(R.Bunson)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根据钠发射线与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这一事实,断定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正是太阳外围大气圈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中的钠辐射吸收的结果。

2、第二阶段——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
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从1955年开始的。

这一年澳大利亚的瓦尔西(A.Walsh)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Hilger, Varian Techtron
及Perkin-Elmer公司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发展了瓦尔西的设计思想。

到了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

3、第三阶段——电热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
1959年,苏联里沃夫发表了电热原子化技术的第一篇论文。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2-10-14g,使原子吸收光谱法向前发展了一步。

近年来,塞曼效应和自吸效应扣除背景技术的发展,使在很高的的背景下亦可顺利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

基体改进技术的应用、平台及探针技术的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稳定温度平台石墨炉技术(STPF)的应用,可以对许多复杂组成的试样有效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

4、第四阶段——原子吸收分析仪器的发展
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其它科学技术进步,为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近年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象管、二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了新的前景。

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了测定准确度,使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联用技术(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流动注射-原子吸收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色谱-原子吸收联用,不仅在解决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面,而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用途,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二、近代常用技术的出现
1959年里沃夫提出电加热石墨管原子化技术,大大提高了原子吸收的灵敏度。

1968年,马斯曼(Massman)对该装置作了重大改进,发展成为今天应用于商品仪器的高温石墨炉装置。

无焰原子化装置为原子吸收分析开拓了新的途径。

1961年卢沃夫(俄B. V. L` V ov)发表了非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研究工作论文,提出了电热原子化原子吸收分析,用L`vov炉作原子化器,此法比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要高得多,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0~10-14 克,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1961年卢沃夫(俄B. V. L` V ov)发表了非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研究工作论文,提出了电热原子化原子吸收分析,用L`vov炉作原子化器,此法比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要高得多,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0~10-14 克,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1964年,文尼弗德那(Winefordner)和维克斯(Vickers)在火焰原子吸收的背景信号降低和检测限的计算方面的研究成果,使原子荧光光谱在分析中得到应用。

1965年,威立斯(J.B.Willis)成功地将氧化亚氮—乙炔火焰用于火焰原子吸收法中,使许多高温元素的金属氧化物原子化,把火焰法所能测定元素的范围扩大到近70个。

然而,有一些元素,化学火焰不足以使其产生自由原子。

因此,试验了各种装置,其中有以前用于振子强度测量的改进型金(King)氏炉(1959)。

但是所有这些产生原子蒸气的方法均比火
焰法复杂,因此很少应用。

以后在整个六十年代中解决和发展了许多应用技术上的问题,例如六十年代后期发展了“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使许多过去难以用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的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有了可能,或者有了明显的改善。

近年来,磁光光谱学在分析中应用,引起人们的重视。

1974年,出现了采用塞曼效应原子吸收分析的商品仪器,在解决高背景低含量元素测定上,更是别具一格。

此外,国外还报道了“共振辐射相干前散射”的分析应用原理,或谓CFS(Coherent Forward of Scattering 或Forward Scattering of Resonaoce Radiation)技术, 也引起了不少研究工作者的重视。

这些都大大地丰富了火焰光谱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三、近年研究展望
近年来国内外都有人致力于研究激光在原子吸收分析方面的应用:(1)用可调谐激光代替空心阴极灯光源。

(2)用激光使样品原子化。

它将为微区和薄膜分析提供新手段、为难熔元素的原子化提供了新方法。

塞曼效应的应用,使得能在很高的背景下也能顺利地实现测定。

连续光源、中阶梯光栅单色器、波长调制原子吸收法(简称CEWM-AA法)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背景校正新技术。

它的主要优点是仅用一个连续光源能在紫外区到可见区全波段工作,具有二维空间色散能力的高分辨本领的中阶梯光栅单色器将光谱线在二维空间色散,不仅能扣除散射光和分子吸收光谱带背景,而且还能校正与分折线直接重叠的其他原子吸收线的干扰。

使用电视型光电器件做多元素分析鉴定器,结合中阶梯光栅单色器和可调谐激光器代替元素空心阴极灯光源,设计出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测定多元素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将为解决同时测定多元素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高效分离技术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的引入,实现分离仪器和测定仪器联用,将会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微量进样技术和固体直接原子吸收分析受到了人们的注意。

固体直接原子吸收分析的显著优点是:省去了分解试样步骤,不加试剂,不经任何分离、富集手续,减少了污染和损失的可能性,这对生物、医药、环境、化学等这类只有少量样品供分析的领域将是特别有意义的。

所有这些新的发展动向,都很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近年来,微型电子计算机应用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后,使仪器的整机性能和自动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壮大,我国对金银的需求量也是不断增加,目前的情况是那些容易开采和挖掘的金银矿已经日渐减少,难检测和挖掘的金银矿成为主角,所以如何能够检测矿石矿物中金银的成分和含量就成了国家的重中之重,对整个国家都有极大地财富价值和战略意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个以检测稀有元素成分含量的一种仪器方法,不仅准确性好,精度高,而且操作极为简单和快速,必将成为我国检测矿石矿物中金银成分和含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新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以及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孕育了众多名、优、特、稀林果资源, 其地产的干鲜果品营养丰富,是当地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因此急需进行相关品质鉴定如矿质元素的测定工作。

本实验采用空气) 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巴旦杏、无花果、沙枣、石榴中矿质元素种类及其含量, 同时分析 4 种地产干鲜果品中各矿质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以期建立适合于新疆地产果品中矿质元素的检测方法,并对新疆地产巴旦
杏、无花果、沙枣、石榴中矿质元素营养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深层次地开发利用 4种地产干鲜果品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原子吸收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工业、农业、医药卫生、教学科研等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现代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研究进展
姓名:周莉
学号:7051210207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班级: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