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2
2-3 几种常见的力

B
FTB
y
θ
A
FTA
Ff = F N
2
FT sin
2
+ FN = 0
O'
dθ dθ sin ≈ 2 2
dθ cos ≈1 2
Ff
FT
O
FN ds
x
dFT = Ff = FN
1 dFTdθ + FTdθ = FN 2
dθ / 2
FT + dFT dθ / 2 dθ
O'
2 – 3
几种常见的力
FT A
几种常见的力
第二章 牛顿定律
3. 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 运动趋势时, 运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将产生阻碍相 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 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
摩擦力的起因较为复杂, 摩擦力的起因较为复杂,科学家先后曾提出过 凸凹说,分子说, 凸凹说,分子说,粘合说等说明摩擦起因的理 论.
2 – 3
几种常见的力
第二章 牛顿定律
摩擦力是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摩擦力是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 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 当动力. 当动力.
2 – 3
几种常见的力
例1 质量为
第二章 牛顿定律
m ,长为 l 的柔软细绳,一端 的柔软细绳, 的物体, 系着放在光滑桌面上质量为 m' 的物体,如图所示 .
P=F
GmE g = 2 ≈ 9.80 m s - 2 R
2 – 3
几种常见的力
第二章 牛顿定律
视重:物体对支持它的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视重:物体对支持它的其他物体的作用力G' 超重:视重大于重力. 超重:视重大于重力. G' = m ( g + a ) > G G' a>0 失重:视重小于重力. 失重:视重小于重力. G' = m ( g + a ) < G G a
九年级上册物理滑轮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滑轮知识点滑轮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简单机械装置,它常被应用于各种工程和日常生活中。
滑轮的运用既能够减小力的方向与大小,也能够改变力的输出形式。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与滑轮有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滑轮的定义与分类滑轮是由一个或多个用绳子或链条固定在支架上的圆盘组成的装置。
根据滑轮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固定滑轮:也称为定滑轮,是指无法移动的滑轮。
它通常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2. 活动滑轮:也称为动滑轮,是指可以移动的滑轮。
它不仅能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3. 组合滑轮: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可以比单个滑轮更有效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滑轮的作用原理滑轮利用绳索或链条的卷绕和拉伸来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其作用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力的方向改变:通过改变绳索或链条在滑轮上的布置方式,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例如,当绳索通过固定滑轮改变方向后,向下的力可以被改变为向上的力。
2. 力的大小改变:通过增加滑轮的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组合滑轮的运用能够使施加在滑轮上的力减小。
3. 力的传递:滑轮可以实现力的传递,使得力能够在不同位置之间进行传递。
这也是滑轮常被应用于吊车等设备中的原因。
三、滑轮的应用举例滑轮作为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装置,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几个滑轮应用的实例:1. 吊车:吊车是滑轮的典型应用之一。
通过采用组合滑轮的设计,吊车可以在提升重物时减小所需的力。
这不仅提高了吊车的效率,也降低了使用吊车时的危险性。
2. 窗帘:窗帘常常使用滑轮来实现开合的方便性。
通过将绳索通过活动滑轮,可以轻松地拉动窗帘,减小了力的需求。
3. 自行车:自行车由于采用了滑轮设计,可以通过踩踏脚蹬将力传递给滑轮,从而带动连杆和轮胎旋转,实现自行车的前行。
四、滑轮的力的计算在使用滑轮时,需要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滑轮的数量不同,力的计算方法略有不同:1. 单滑轮:当只有一个滑轮时,力的大小仍然保持不变,方向取决于绳索的布置。
七年级科学力的图示2

二、力的图示
作图方法:
1.选定标度(即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少牛 的力)。
2.从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 段长短按选定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 段上加刻度。
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⑤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 (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 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⑥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样,像一样。”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配戴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⑦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 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李叔同少年时,是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
实验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引言:在物理学中,合力是指同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多个力的总和。
对于一个物体,当多个力作用时,我们需要求出这些力的合力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实验目的:1.了解合力的定义和性质;2.熟悉求合力的方法;3.验证不同方法求得的合力是否一致。
实验材料:1.弹簧测力计;2.两个或更多的力传感器;3.测力传感器与电脑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4.物体固定装置;5.不同大小的力施加器(如弹簧、木块等)。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和力传感器安装到物体固定装置上,确保其位置稳定;2.使用一种方法施加一个力,记录下该力传感器的示数(称为力1);3.使用另一种方法施加一个力,记录下该力传感器的示数(称为力2);4.如有需要,重复步骤2和步骤3,得到更多的力的示数;5.将所有的力示数相加,得到合力的示数(力1+力2+...);6.将合力的示数除以一个合适的比例因子,得到合力的大小;7.根据所使用的力传感器的校准数据,将合力的大小转换为标准单位(如牛顿)。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力传感器的量程,保证所施加的力不超过其量程;2.实验时应谨慎操作,避免对设备的造成损坏;3.数据采集过程中要确保采样速率足够高,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方法求得的合力大小。
为了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分析:1.比较不同方法得到的合力大小是否一致。
如果一致,则可以认为这些方法是有效的;2.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进行对比,检验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方法求得的合力大小一致,说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2.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合力的定义和性质。
结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探究求合力的方法,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并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物理杠杆知识点

物理杠杆知识点物理中的杠杆是一个常见的机械手段,利用杠杆原理可以进行力的放大和力的转换。
以下是关于物理杠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用来放大力量的简单机械装置,由一个固定点(杠杆支点或杠杆轴)和两个力臂组成。
一般来说,一个力作用在支点的一侧,另一个力作用在另外一侧。
2.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在杠杆上,力的乘积(力乘臂长)在两边平衡。
杠杆原理可以表达为:力乘力臂的乘积相等。
3. 杠杆的类型根据支点在杠杆上的位置,通常有三种类型的杠杆: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一级杠杆支点在中间位置,力作用在两端;二级杠杆力和支点都在一侧,力作用在另一侧;三级杠杆支点在一侧,力作用在另一侧。
4. 杠杆的平衡条件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力矩之和为零。
力矩是力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臂与力之间的乘积。
平衡条件可以表示为:左力矩 = 右力矩。
5. 杠杆的力的放大在杠杆原理中,当杠杆的支点与力臂的长度比较小时,可以通过较小的力量产生较大的力矩。
利用力的乘积相等的原理,较大的力臂可以通过较小的力来平衡较小的力臂。
6. 力的转换杠杆可以用来转换力的方向。
当杠杆的支点与力臂的长度比较小时,施加的力在力臂上的乘积小于阻力在力臂上的乘积,导致力的方向反转。
7. 杠杆的机械优势杠杆除了可以放大力量和转换力的方向外,还可以提供机械优势。
机械优势是指在杠杆上,阻力臂的长度大于力臂的长度时,通过较小的力可以产生较大的阻力。
机械优势可以用阻力臂的长度与力臂的长度之比来表示。
8. 杠杆的数学原理杠杆原理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其中,力1和力2代表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力臂1和力臂2代表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总结:物理杠杆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装置,可以放大力量、转换力的方向和提供机械优势。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左力矩等于右力矩。
杠杆可以通过力臂和力的乘积相等的原理来解释。
同时,杠杆的原理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
初中一年级物理力的计算和应用

初中一年级物理力的计算和应用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而力则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作为衡量物体受到的推、拉和压的影响的量。
在初中一年级物理学中,力的计算和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探讨初中一年级物理力的计算和应用。
一、力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在物理学中,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力=质量×加速度。
其中,质量是物体具有的质量大小,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在计算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 确定物体的质量: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确定物体的质量数值。
2. 确定物体的加速度: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确定物体的加速度数值。
3. 进行乘法运算:将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相乘得到力的数值。
4. 注意单位换算:根据题目要求,将力的数值换算为适当的单位。
二、力的应用场景1. 物体的平衡和力的平衡:在物理学中,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它将处于一个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进行计算。
当多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它们的合力等于它们的矢量和。
当多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它们分解为多个合力。
2. 物体的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恒定的力,它的加速度将与该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 a = F/m,其中 a 为物体的加速度,F 为物体受到的力,m 为物体的质量。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或力的大小。
三、实例分析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展示初中一年级物理力的计算和应用:实例1:小明推小车小明在操场上推一辆质量为100千克的小车,并施加了一个6牛顿的力,求小车的加速度是多少?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a = F/m,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得 a = 6N / 100kg = 0.06 m/s²。
物理初二杠杆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初二杠杆知识点总结归纳杠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二学习杠杆知识点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原理和运用。
本文将对物理初二杠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什么是杠杆杠杆是由一个固定的支点和两个力作用点组成的一种简单机械,主要用于放大或改变力的方向。
杠杆可以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它们的支点和力的作用点位置不同。
二、杠杆的原理1. 杠杆平衡条件在杠杆平衡时,支点处的力矩之和为零。
力矩是力对支点的偏转效应,计算力矩需要考虑力的大小和力臂(力与支点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得出以下公式: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
2. 不同的杠杆一级杠杆:力1与力2分别作用在支点两侧,力臂分别为力1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力2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当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时,杠杆平衡。
二级杠杆:力和支点构成等边三角形,根据几何关系可以得出力的大小和力臂之间的关系。
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
三级杠杆:力1和力2作用在支点同侧,力臂和力的大小成反比,力臂越长,需要的力越小。
三、杠杆的应用杠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钳子:钳子是一种杠杆,用于放大手的力,使其能够夹住较大的物体。
2. 门锁:门锁的设计利用了杠杆原理,使用较小的力来锁住较厚的门板。
3. 钻孔:使用手动钻或电动钻机钻孔时,手臂的上下运动也是一种杠杆运动。
4. 摇椅:摇椅的摇动也是利用杠杆原理,当我们施加力将椅子推动时,能够让椅子前后晃动。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杠杆时,要正确选择支点和力的作用点,根据杠杆原理计算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以确保杠杆的平衡和安全。
2.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杠杆类型和杠杆长度,以实现所需的放大或改变力的效果。
结语:杠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杠杆原理_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物理学、机械工程、经济学等领域的基本原理。
它是指利用杠杆的特性来增加力量或改变力的方向的一种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类型的杠杆,如开瓶器、刻度尺、锤子等工具。
在工业生产中,杠杆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装置、工程设计和经济投资等领域。
1. 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杠杆原理基于力的平衡条件,根据杠杆臂的长度和力的作用点位置不同,可以实现不同效果。
杠杆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力1 × 杠杆臂1 = 力2 × 杠杆臂2其中,力1和力2分别表示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杠杆臂1和杠杆臂2分别表示力1和力2的作用点到杠杆的垂直距离。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改变力的方向。
2. 一级杠杆一级杠杆是最简单的杠杆形式,也是最常见的杠杆。
一级杠杆由一个支点和两个作用力组成。
其中一个力作用在支点上,称为支点力;另一个力则作用在杠杆的一端,称为负荷力。
根据杠杆原理,力1 × 杠杆臂1 = 力2 × 杠杆臂2 ,可以得到以下公式:支点力 × 杠杆臂1 = 负荷力 × 杠杆臂2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当杠杆臂1比杠杆臂2长时,负荷力会比支点力大,从而实现力的放大效果。
而当杠杆臂1比杠杆臂2短时,负荷力会比支点力小,实现力的减小效果。
3. 二级杠杆二级杠杆是由两个一级杠杆组成的复杂杠杆系统。
它可以通过叠加一级杠杆的效果来实现更复杂的力的放大、减小或改变方向。
对于二级杠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力的平衡:支点力1 × 杠杆臂1 = 杠杆2的负荷力 × 杠杆2的杠杆臂2负荷力1 × 杠杆1的杠杆臂1 = 最终负荷力 × 杠杆2的负荷力的杠杆臂2通过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最终负荷力与支点力1和负荷力1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力的计算和控制。
4. 应用领域杠杆原理在物理学、机械工程、经济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经典易错题集(点睛教
1.如图所示一个球挂在墙面上,画出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育)
2 如图所示,关于吊扇的重力与其对天花板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吊扇不转动时,拉力大于重力 B 吊扇不转动时,拉力小于重力 C 吊扇转动时,拉力大于重力 D 吊扇转动时,拉力小于重力
)
3 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口向上,静止在手中不动,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酒瓶静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 B 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它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C 手握酒瓶的力增大,酒瓶所受的摩擦力也随着增大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
4.如图所示, 一个小球用绳系着, 在光滑的桌面上绕 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并把绳子剪断, 则小球会 ( A.仍做圆周运动 C.做曲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B.立即停止 D.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5.如右下图 1,一个球形物体 O 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B 两点是球与 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A 点的弹力 B.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 C.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 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6 如图所示, 物体 A 重 5N,B 重 10N.现用一光滑棒对 A 施加一水平推力 F=100N.将 A,B 压在一竖直墙上静 止,则 B 的左表面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为( A.5N 竖直向下 B.5N 竖直向上 C.10N 竖直向下 ) ) D.10N 竖直向上
7 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重物 A 及一吊篮 B,一个人站在吊篮中用 100N 的力竖直向下拉 A,他们都保持静 止,如图所示,弹簧测立即的读数将( A 比不拉时增加 100N C 读数不变 B 比不拉时减少 100N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第 6 题图
第 7 题图
第 8 题图 1
8 如右上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三个物体 A,B,C 叠放在一起,在水平力 F1=F2=5N 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 度在水平地面滑动,那么此时物体 B 作用于 A 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 C 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 5N,10N B 5N,0N C 10N,5N D10N,0N )
9, 如图所示,木块 M 上放着一个质量为 m 的砝码,细线的另一端挂着三个质量为 m 的相同的砝码,木块 M 恰好在桌面上匀速运动,这时若同时把 M 上的砝码和滑轮下端挂着的一个砝码去掉,木块 M 的运动状 态是( ) B 逐渐减慢 D 无法判断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越来越快
第 9 题图
第 10 题图
第 11 题图
第 12 题图
10.如图 4 所示,小球重为 G,放在两光滑平面间,其中一个平面水平,另一平面倾斜,与水平方向夹角 为 60°,则球对斜面的压力为______。
11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测力计两边分别挂有 200N,100N 的 A,B 两物体,一个体重为 500N 的人站在磅 秤上,当人用 N 的力向下拉物体 B 时,A 物体就能静止不动(不计弹簧测力计重及绳和滑轮之 N,磅秤的示数是 N;B 和 C 间的摩擦力是 N N;C 和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N 间的摩擦)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仍处于静止状态; 则 A,B 间的摩擦力是
12 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木块各重 20N,B 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 F1=4N,C 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 F2=4N, 13 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 A 端的拉力均 匀增加,0 一 t1 时间木块静止,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 t2 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计算机对数据 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用 F=5.3 牛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牛; 若用 F=10 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由图乙可知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 ( “平衡力”或“非平衡 力” ) 。
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牛。
(2)如图丙所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 Ff 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 FN 大小的关系,在重力为 17 牛的木块 上每次增加 1 牛重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 F 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测量数据如下 木块对水平面压力 FN(牛) 水平拉力 F(牛) 17 5.1 18 5.4 19 5.7 20 6.0 21 6.3
根据表格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 Ff 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 FN 大小的关系式为
2
14、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 A 和 B,质量均为 m,将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弹簧秤 通过一根细线竖直向上拉磁铁 A,若弹簧秤读数为 mg,则 B 对 A 的支持力 F1以及水平地面对 B 的支持 力 F2分别为( ) B.F1=mg,F2=0 C.F1>0,F2<mg D.F1>0,F2=mg
A.F1=0,F2=mg
15、如下图所示:图一中物体 A 重 10N,被两块木板夹在中间,两边各用 F 的力,A 物体静止,则 A 物体 左表面受到的摩擦力为 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向 。
N,方向向 ;图二中 A,B 各重 10N,也是静止,则 A 物体左表面受 ;图三中 A,B,C 各重 10N,则 A 物体左表面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向
图一
图二
图三
16、如下图所示:甲,乙两轮通过皮带连在一起,甲为主动转动的轮子,乙为从动轮,两轮都顺时针转动, 则甲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 ;乙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 。
17.如图所示,杆 A 可绕固定轴 O 转动,木块 B 在杆 A 下方的光滑桌面 上,今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 F 推 B,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由于水平力的 作用,B 对 A 的支持力将( A. 减小 C.不变 B.增大 D.无法确定 )
18、如图所示,长方体 A、B 叠放在水平试验台上,然后用轻线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接,不计轻线的质 量以及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木块 A、B 在试验台上静止不动,若将 5 号钩码取下并将它放在 A 上,木块 A、B 仍然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验台与木块 B 之间的静摩擦力减小 B.试验台与木块 B 之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C.试验台与木块 B 之间的静摩擦力不变 D.木块 A、B 之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
3
(4 分)在机械制造中有一个给大飞轮定重心的工序,该工序的目的是使飞轮的重心发生微小的位移,以 使它准确位于轴心上。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M=80kg、半径为 R=0.6m 的金属大飞轮可在竖直平面内绕 轴心(图中两虚线的交点)自由转动。
用力推动一下大飞轮,飞轮转动若干周后停止。
多次试验,发现飞 轮边缘上的标记 F 总是停在图示位置。
(1)根据以上情况,可以初步确定飞轮重心 P 可能在图中 A.轴心正下方的某一位置 B.轴心左侧的某一位置 C.轴心右侧的某一位置 (2)工人在飞轮边缘上的某点 E 处,焊接上质量为 M=0.4 kg 的金属后,再 用力推动飞轮,均观察到 飞轮的重心已调整到轴心上了。
(3)请在图中标出 E 的位置。
(4)试求调整前飞轮的重心 P 到轴心的距离 I 为 mm。
2.A、B 两个磁环先后套在光滑的木支架上,并使两磁环相对面的极性相同,此时可以看到上方的磁环 A “悬浮”在空中,如图所示:设两磁环受到的重力相等且都为 G,则磁环 B 对木支架底座的压力 F 和重力 G 的大小关系为( A.F<G C.G<F<2G B.F=G D.F=2G ) 的现象时,说明 。
3.已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如图所示,重为 G 的物体 A 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 壁上,摩擦力为 f1;当水平力减小为 F/2 时,物体.A 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摩 擦力为 f2;当水平力减小为 F/3 时,物体 A 所受摩擦力为 f3.则以下力的大小关系 式成立的是( A. F1=F ) B.f2=1/2G C.F3=2/3G D.以上都不对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