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沪教版品社三下《“好八连”赞歌》word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家乡赞歌》︳人音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家乡赞歌》︳人音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歌曲中表达家乡特色的旋律和歌词。
2.歌曲学唱: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一起学唱《家乡赞歌》,通过实践来感受歌曲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唱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及音乐元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为后续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家乡赞歌》的旋律与节奏: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富于变化,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听、唱、练等方式,熟练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为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将家乡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乡赞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学唱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继续传承和赞美我们的家乡。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音乐元素的理解与应用:音乐元素的概念和运用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如音程的理解、节奏的变换等。教师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情感表达的深入传达:小学生对情感的表达可能较为表面,难以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家乡情怀。教师可通过讲述家乡故事、观看相关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歌曲情感。

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教案 教学设计 备课 第八课 家乡赞歌 梭罗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教案 教学设计 备课 第八课 家乡赞歌 梭罗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师:同学们闯关成功真棒,看有四个地方?你们想先去哪玩?
生:自由选
聆听感知、深入体验
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梭罗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一、初听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1、 师:首先先看一段表演,看完之后请大家回答问题。
师:这是哪个Leabharlann 族的舞蹈?(老师跳一段) 生:新疆
师:新疆的舞很好看,新疆的歌曲也很动听,我们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边聆听《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播放课件:沂蒙山的视频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学学家乡话...........
1.师先夸自己的家乡
2.生夸自己的家乡
3.学说家乡话
归纳拓展 审美升华
师:玩了这么多地方,总结出今天学的三首歌的人声特点,同学们是否掌握呢?老师想考考你们(出示《第五元素》片段、《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维塔斯《歌剧2》)我们用红黄绿卡片来分别表示男高、女高、女中。
师:谁能说说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驻守边疆的战士虽然远离家乡,但心中依然向往家乡,为了美丽的故乡,为了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意驻守在艰苦的地方。)
师:除了从歌词上感受战士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音乐上我们从哪里感受到?
生:人声
师:这种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独唱 男高音 开朗、豪放、昂扬
学生试着随音乐范唱哼唱歌曲。
《梭罗河》这首歌曲为C大调,4/4拍。全曲节奏徐缓悠长,旋律流畅优美,感情深厚真挚。它由一个主部和一个副部组成,音乐带着较浓郁的印度尼西亚民歌特色。主部曲调宽广舒展,颇有一个人在河边漫步的意境,第三乐句中的大跳正式印度尼西亚民歌的特色。该曲在印度尼西亚家喻户晓,人们常以印度尼西亚民歌称之。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现代创作歌曲,歌曲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地区的民歌音调中,提炼出音乐主题。第一段旋律优美、深情。第二段旋律高昂抒情,歌词是对边疆战士的刻画,为了美丽的故乡,为了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意驻守在最艰苦的地方。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十六课好八连赞歌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十六课好八连赞歌

16 好八连赞歌教学目标1.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一支具有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人民子弟兵优秀群体。

2.知道在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解放军所作的贡献,体会“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含义。

教学重点1.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优秀事迹。

2.知道在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解放军作的贡献。

教材说明1.“南京路上好八连”是驻守在上海的一支优秀部队,八连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鼓舞着一代代八连天奋发图强,同时也让孕育这个光荣连队的城市上海深受感动和感染。

在上海人的心目中,八连精神是城市精神的重要部分,是城市精神的缩影与象征,它不但展示着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还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良好形象。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南京路上好八连’’比较陌生,教材通过“故事园”这个栏目,介绍了八连在建国初期为上海这座城市所作的突出贡献。

其中,学生较难理解的是在繁华的南京路,八连战士为什么要穿草鞋值勤,这一难点可以通过观看《霓虹灯下的哨兵》电影片段化解,或者通过观察图片中老百姓的着装,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八连战士穿着用草和破布自制的草鞋是为了将用节省下来的钱物支援国家建设。

,2。

在国家建设的困难时期,草鞋、自糊信封、针线包(教材第82页)是好八连勤俭节约的“三件宝”。

但时代在发展,装有各类书籍的学习包、储存各种资料的U盘、方便官兵消费的阳光卡成了好八连新的“三件宝”,装有各类书籍的学习包和储存各类数字化信息的电脑U盘是官兵们随身携带的好伴侣;每月津贴打人人手一张的“阳光卡”,日常消费花一点、文化学习用一点、孝敬父母寄一点、希望工程捐一点以及自己备用存一点。

“七色光”栏目中展示的“好八连”现在为人民群众、新一轮祖国建设所作的贡献,充分说明八连战士的物质生活有了改变,但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没有变。

3。

“好八连”是解放军爱民形像的缩影,当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处于危险时刻,解放军战士总是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像这样的事例很多,删2年11月在全国范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是一场灾难,因为人类还无法征服它。

好八连赞歌说课稿

好八连赞歌说课稿

好八连赞歌说课稿
《“好八连”赞歌》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好八连”赞歌》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最可爱的人》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些常识,同时,通过对解放军的英勇事迹的了解,激发学生了解解放军、学习解放军、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而《“好八连”,赞歌》这篇课文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我们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后对祖国和上海的建设作出的贡献。

 二、学情分析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和平时期,学生对于解放军的职能还不够了解,对于解放军战士为我们幸福生活所做出的贡献还比较模糊。

他们对于解放军的了解似乎仍然停留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出现的抗战英雄的事迹范围内。

而对于我们身边的解放军战士为我们作出的贡献,他们了解得还不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还是通过本单元的前三节课的学习中感悟到的)。

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心中的英雄情结还是非常浓郁的,他们对于学习与军人有关的内容显示出极强的兴趣。

所以在本课。

第8课家乡赞歌(教案)

第8课家乡赞歌(教案)
实践活动中的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我观察到,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提出不少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写作实践中,有些学生还是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当更多地鼓励学生,让他们敢于尝试,勇于表达。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主导者。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2.培养审美情趣:通过阅读描绘家乡的课文、诗词,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
3.提升思维品质:在写作实践和口语表达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分组讨论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倾听、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在口语表达中,如何清晰、有逻辑地组织语言,以及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
-对家乡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
举例解释: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不仅仅是表面的描述,而是能够结合地理、历史背景,理解家乡的独特之处。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可能难以将修辞手法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例文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家乡诗词的鉴赏方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的实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家乡相关文化知识的能力。
举例解释:
-在学习课文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家乡的美景,如山川、河流的特色描述。
-通过具体例句,讲解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在描绘家乡时的应用,如将家乡的河流比喻为“玉带”,赋予家乡的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

第8课家乡赞歌(教案)

第8课家乡赞歌(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家乡赞歌》的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熟练朗读。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升写作能力。
(3)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产等,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赞美。
举例:
-重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斑斓、瑰丽、丰饶”等,学生需要掌握其意义并能运用。
-重点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山峦如同卧龙,河流像飘带”,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
-重点3:举例家乡的风景名胜、传统文化、特产等,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教学难点
(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表达对家乡的赞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课文《家乡赞歌》来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特色,学习了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家乡,用我们的笔去赞美它。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学生们今天的学习进行了简要回顾,强调了观察家乡、赞美家乡的重要性。从学生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写作的信心。
1.在讲授修辞手法时,要更多地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结合家乡实际情况,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赞美家乡的文章。

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16 好八连的赞歌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16 好八连的赞歌  沪教版

16、“好八连”赞歌【教学目标】1、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一支具有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人民子弟兵优秀群体。

2、知道在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解放军做出的贡献。

3、体会“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含义,积极参与拥军拥属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优秀事迹。

教学难点知道在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解放军做出的贡献。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一支具有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人民子弟兵优秀群体。

2、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好八连的优良传统【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三件宝”的来历和含义1、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最崇敬的人,当然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也不例外。

今天有两位少先队员要去采访他们心目中最崇敬的人——好八连战士(板书:好八连),对他们进行一番了解,你们想不想跟随他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呢?好,那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把课堂搬到好八连营地去,出发!2、看录像3、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草鞋、针线包、自糊信封)4、交流: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预设:为什么会把这三件普普通通的东西当做“三件宝”呢)5、你提出的问题恰巧也是许多少先队员的共同问题,听听八连叔叔是怎么回答的吧!6、看录像7、小结:是呀!这三件宝正是他们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的体现。

(板书:艰苦朴素)活动二:深入了解“三件宝”的含义1、(出示草鞋实物图)有没有见过草鞋?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提示:解放初的条件与现在比是差一点,但是布鞋之类的还是有的,也不至于穿不起而穿草鞋。

草鞋是在艰苦朴素的抗战时期。

在国家危难时期,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上海穿的)。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并看书第81页,读文字)3、学生交流(提示:什么叫“香风臭气脚下踩”?)(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英勇的解放军战士解放上海后进驻上海,把国民党反动派赶跑了,上海成为人民的上海,八连战士也负责起了保卫南京路的任务。

虽然上海解放了,但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还不死心,仍然有很大的野心要夺回政权,于是就想拉拢我们的解放军,想对他们说进行思想腐蚀,希望把他们变成那些好吃懒做、追求享乐的人,这样就能给他们的破坏创造机会)4、看录像5、学生讨论交流6、小结:刚解放时,社会还比较混乱。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家乡赞歌》︳人音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家乡赞歌》︳人音版
2.教学难点
-歌曲合唱配合: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和声、节奏同步等技巧,保持声部之间的和谐。
-音乐理论知识应用:将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应用到歌曲演唱中,如理解并运用休止符、附点节奏等。
-情感深度挖掘: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曲背后的情感,将个人的情何让学生在合唱时注意倾听其他声部,保持各自的音准和节奏,同时注意声部的进出和音量的控制。
举例解释:
-在歌曲演唱方面,重点在于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的旋律,特别是对于一些音程较大的跳跃,如八度跳等,需要学生反复练习以保持音准。
-在音乐知识方面,重点在于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调性(如大调、小调)和曲式结构(如ABA段式),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在情感表达方面,重点在于学生能够理解歌词的含义,将个人对家乡的情感与歌曲情感相结合,通过歌声传达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个人对家乡的情感融入歌声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情感表达的方法,分析音乐元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并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音高、旋律,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正确掌握《家乡赞歌》的旋律、节奏、音高,保持音准和音色的和谐统一。
-音乐知识: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包括曲式、调性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情感表达: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将情感融入歌声中,表达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好八连”赞歌
【教学目标】
1、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一支具有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人民子弟兵优秀群体。

2、知道在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解放军做出的贡献。

3、体会“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含义,积极参与拥军拥属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优秀事迹。

2、知道在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解放军做出的贡献。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一支具有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人民子弟兵优秀群体。

2、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好八连的优良传统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三件宝”的来历和含义
1、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最崇敬的人,当然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也不例外。

今天有两位少先队员要去采访他们
心目中最崇敬的人——好八连战士(板书:好八连),对他们进行一番了解,你们想不想跟随他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呢?好,那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把课堂搬到好八连营地去,出发!
2、看录像
3、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草鞋、针线包、自糊信封)
4、交流: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预设:为什么会把这三件普普通通的东西当做“三件宝”呢)5、你提出的问题恰巧也是许多少先队员的共同问题,听听八连叔叔是怎么回答的吧!
6、看录像
7、小结:是呀!这三件宝正是他们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的体现。

(板书:艰苦朴素)
活动二:深入了解“三件宝”的含义
1、(出示草鞋实物图)有没有见过草鞋?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
(提示:解放初的条件与现在比是差一点,但是布鞋之类的还是有的,也不至于穿不起而穿草鞋。

草鞋是在艰苦朴素的抗战时期。

在国家危难时期,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上海穿的)。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并看书第81页,读文字)
3、学生交流
(提示:什么叫“香风臭气脚下踩”?)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英勇的解放军战士解放上海后进驻上海,把国民党反动派赶跑了,上海成为人民的上海,八连战士也负责起了保卫南京路的任务。

虽然上海解放了,但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还不死心,仍然有很大的野心要夺回政权,于是就想拉拢我们的解放军,想对他们说进行思想腐蚀,希望把他们变成那些好吃懒做、追求享乐的人,这样就能给他们的破坏创造机会)
4、看录像
5、学生讨论交流
6、小结:刚解放时,社会还比较混乱。

有人说哦,上海是个大染缸,只要在这花花世界里生活就一定会受到
影响;甚至还有人说,就连南京路上吹的风也是香的。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我们的八连战士非但没有被这
复杂的环境影响,而且还继承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
统,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啊!同样,针线包和自糊信封的含义也自然包含在其中了。

针线包(看图)解放军自己动手缝补衣服
自糊信封:自己动手用旧报纸来糊信封进行使用。

虽然现在不能使用了,但当时体现了八连战士勤俭节约的精神。

这三件宝是八连战士为国家减轻负担、支援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是他们防腐止蚀的有效武器。

(出示毛泽东题词)在题词中称赞八连战士“意志坚”,面对花花世界的诱惑,依然保持那种“拒腐蚀,永不沾”的精神,是那些破坏社会安宁的敌人无法乘虚而入。

(板书:拒腐蚀,永不沾)
活动三:学习八连的精神
1、八连除了具有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外,还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小组讨论(看课文81、82页)
板书:(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奋发向上)
活动四:结合自身,学习“好八连”优良传统
1、过渡:好八连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行为,这群可爱的人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赞扬。

我们跟着镜头再来到大街上,听听路人是怎么说
的?(播放录像)
可想而知,好八连的精神是多么深入人心啊,多么值得我们赞颂啊!(课题补充完整:赞歌)
2、齐读课题
3、时代在迅速第发展,好八连的那个年代离我们好像越来越远了。

有人说,小组再来谈论把脸精神过时
了。

你觉得这些精神对我们到底有没有价值呢?能否结合自身来说一说。

4、学生交流
5、小结:大家说的真好,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仍然需要艰苦朴素的作风,仍然需要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奋发向上的精神,需要拒腐蚀、永不沾,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的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为人民服务的本色,所以八连的精神在今天仍然要大力弘扬。

希望你们把自己所说的落实于行动中,真正让八连的精神在我们少先队员的身上得以延续。

活动五:了解八连的“新三宝”
1、过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身边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就连八连战士的“三件宝”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让我们跟着少先队员去听一听、看一看。

2、看录像:(板书:学习包 U盘阳光卡)
3、新三宝与旧三宝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小结:新三宝与旧三宝从形式上看完全不同了,这个不同体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这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而刻苦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以便更好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板书设计】
16、“好八连”赞歌
好传统“旧三宝”
艰苦朴素草鞋针线包自糊信封
拒腐蚀永不沾
助人为乐
拾金不昧“新三宝”
分发向上学习包 U盘阳光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在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解放军作出的贡献。

2、体会“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含义,积极参与拥军优属活动。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解放军在建设时期的贡献。

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好八连”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八连战士所具有的那种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是
新时期人民解放军精神面貌的缩影。

2、阅读教材第84页“交流会”部分,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解放军抗洪救灾、抗击“非典”以及参与祖国建设的事例,继续了解“新三宝”的含义。

3、当国家最需要的时刻,当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出于危险的时刻,解放军战士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这说明了解
放军真正是人民自己的军队,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子弟兵。

活动二:设计拥军活动
1、正如毛泽东“八连颂”所指出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也爱子弟兵,于是人
民踊跃开展拥军拥属活动。

我们想不想也来开展拥军拥属
活动呢?请小组商量一下。

2、小组讨论如何开展拥军拥属活动
3、全班交流。

4、小结:解放军战士知道我们少先队员在精心筹划这次活动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希望我们在课后真正落实活动计划,
以后还要请大家汇报交流活动的情况与成果。

让我们用实
际行动热爱解放军、学习解放军,为军民团结做出自己力
所能及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