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在影视动画中的创作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形象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形象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李莹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9期【摘要】神话传说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无价瑰宝。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传承已久且内容丰富多彩,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当代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和学习借鉴的无限源泉。
中国神话传说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一直流传到现在,其中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为原型创作的中国动画也曾经在国际上享誉盛名。
神话传说形象以它独有的神秘性和趣味感增添了动画作品的喜剧性和观赏性。
这毫无疑可以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题材及其形象为创作依据是动画作品创作中不容忽视的支柱,也是振兴我国动画的一剂良药。
【关键词】神话传说形象;造型设计;动画艺术在动画艺术创作中,动画作品中的角色是动画片中的灵魂,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不仅可以带来一部动画艺术作品的成功甚至可以带动整个动画产业链条的发展。
纵观中国古代神话形象在动画艺术作品中充当的动画角色不仅能够为动画作品本身提供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土壤,更是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的反映和写照。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素材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如戏曲、皮影、剪纸等的传统民间技艺与神话故事一样,一起成长在我们的生活发展中。
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神话形象必须借助这些技艺的帮助。
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的神话形象在有着传统文化岁月积淀的土壤中生长而成,必然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
如何能让这些富有文化色彩的神话角色还原到动画角色中去,并能带来整部动画作品的成功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形象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涉及的范围方方面面从天地始说、人类起源到道德文化、教育等。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以来,在中国境内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无数优美的神话传说,袁珂先生所著的《中国神话传说》就是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神话,诸如《华胥与伏羲》《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神农鞭药》《黄帝与蚩尤》《夸父追日》《后稷播种》《尧皇让贤》《蚕神的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舜的故事》《鲧伯取土》《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等一系列优美浪漫动人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一直流传至今。
媒介融合下“民间传说”的改编与跨媒介叙事——以“白蛇”故事为例

传媒与社会媒介融合下“民间传说”的改编与跨媒介叙事-----以“白蛇”故事为例◎郭婉君[摘要]跨媒介叙事是媒介融合时代故事改编的重要手段。
在“白蛇”故事中,跨媒介叙事不仅体现在专业制作机构对“白蛇”故事的互文性改编,同时也体现在创作者采用“挪用”“戏仿”的方式对文本的再解读与改编:,诸多媒介文本共同构建了“白蛇”的故事世界,完成传统民间传说故事的现代传承[关键词]改编跨媒介叙事民间故事白蛇故事的全产业链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国内IP热潮也依旧方兴未艾。
在影视创作与新媒体的结合中,传统民间故事的开发不断解构与重构。
无论是唐小 说《李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电影《青蛇》,还是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创作者从未停止对“白蛇”这一民间传说故事的想象。
亨利•詹金斯认为,“一个跨媒体故事横跨多种媒体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由于技术的赋权与传播平权化,使草根 群体有机会与专业创作者共享传播前台,成为“白蛇传”故事世界的创作者。
无论是电视时代专业影视机构的“跨媒介 改编”,还是网络时代草根群众采用“挪用”“戏仿”参与跨媒 介叙事,每一个故事都是构成“白蛇”故事世界的文本类型。
一、角色延伸与场景复现:影视改编中的互文性改写由于各类艺术不同的表达方式,文本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白蛇”故事由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时,需要完成由小说的想象空间向具像化影视空间的转换。
因此,相同的角色、故事情节成为了联系故事世界的纽带。
然而,由于新媒介技术变革导致的审美变迁,相同重复内容会使观众兴趣消耗、导致改编失败。
因此,提供新层面的见识和体验、完成 跨媒介叙事,才能使得观众投人新的热情,以更好的延续传统故事。
(一)角色还原与延伸:对“源故事”的沿用与改写人物角色包括外貌、对话、与其他角色互动、心理等背景,是故事世界的行为主体。
“白蛇”故事由小说改编为影视剧后,国内外出现了二十多个版本。
民间故事电影大全

民间故事电影大全民间故事一直是电影创作的重要素材之一,其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常常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灵感源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电影,带您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魅力。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中国古典爱情故事。
该故事源自民间传说,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多部电影作品,其中以张艺谋执导的《霸王别姬》最为著名。
影片通过对梁祝爱情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爱情观念,深受观众喜爱。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希腊神话故事的影响。
《特洛伊的海伦》是一部根据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这部影片通过再现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奇和战争场面,展现了古希腊文化的壮丽和神秘,成为了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印度的民间故事也给电影创作带来了灵感。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改编自印度民间传说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子摔跤手的成长故事。
影片通过对印度传统文化和女性地位的探讨,展现了印度社会的多元和包容,引起了国际观众的广泛关注。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西方民间故事的影响。
《灰姑娘》是一部改编自欧洲民间童话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贫穷女孩因善良和勇敢而得到幸福的故事。
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多部电影作品,其中以迪士尼的动画电影最为著名。
影片通过对灰姑娘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再现,展现了西方文化中对善良和美好的向往,成为了世界各地儿童的童年记忆。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民间故事对电影创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和灵感。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民间故事电影能够给您带来不同文化的感受和启发,让您在观影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世界各地的故事魅力。
闽南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动画创作研究

闽南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动画创作研究闽南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闽南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色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而闽南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动画创作也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围绕闽南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动画创作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创作特色及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闽南地区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闽南传统文化包括闽南语、闽南戏曲、闽南民俗等方方面面,其中的神话传说、民间传统故事等故事元素,为影视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近年来,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闽南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动画作品也日渐增多,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和口碑。
在国内,一些动画公司和制作团队积极采用闽南传统文化题材进行创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例如《妈祖》、《木偶出击》等影视动画作品,以其精湛的制作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行业内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和认可。
这些作品也在国内外的一些动画展览和节日中展示,进一步扩大了闽南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在国际市场上,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益受到重视,闽南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动画作品也开始走出国门,受到了一定的欢迎。
特别是一些海外华人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群,更加热衷于欣赏和传播闽南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动画作品,为其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
闽南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动画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与此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闽南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动画创作具有独特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内涵丰富:闽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闽南语、闽南戏曲、闽南民俗等传统文化元素,为影视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文化韵味。
这些元素在影视动画中得到生动展现,不仅能够吸引观众,而且还能够传播和弘扬闽南传统文化。
2. 地域特色鲜明:闽南地区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其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都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传统民间故事影视传播中的母题寻唤

传统民间故事影视传播中的母题寻唤民间文学是民间口耳相传的古老文学形式,是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其思维和叙事被认为是后世文学艺术的先导。
民间文学思维方式中特有的奇幻性和假想性,与新兴动漫艺术有着天然的共通性。
从20世纪初到现在。
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一直都是影视动漫创作的重要创意资源。
中国国产动漫和民间文学渊源极深,上世纪50年代曾受益于民间文学和传统文化,开创了中国动画学派。
但1990年代开始,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11美动漫产业迅速发展。
世界影视动漫产业整体格局的变化,使中国动漫传统受到挑战:一方面面临题材和创意资源匮乏,急需从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学宝库中获得灵感,建构中国动漫自身独有的艺术特色、形成品牌竞争力。
另一方面义受到当代文化的现代化及全球化影响,传统民间文学与新兴动漫艺术在时代特质、媒介属性、表现形式、产业规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作为影视动漫创意资源的开发遇到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矛盾的焦点集中于影视动漫对于传统民间文学元素当代审美价值以及对地域元素广域审美价值的挖掘方面。
中外学者在对于民间文学研究中,发现了民间文学叙事中潜藏着一些特定的结构元素,这些元素重复出现在不同的故事中,并以不同的序列组合牛成了丰富的故事样态,这就是民间故事母题。
母题,被视为“民间文学的文化密码”,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恒常性存在。
在各国优秀文艺作品的内核中都可以找到那些历经岁月考验的母题。
母题,关乎影视动漫的故事内核和叙事范式,也与当下影视动漫叙事有着异质同构的内在联系性。
母题最早用于民间故事分类学,美国学者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将母题的论述为:“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
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
绝大多数母题分为3类。
其一是一个故事中的角色一众神。
或非凡的动物,或巫婆、妖魔、神仙之类的精灵;要么甚至是传统的人物角色,如像受人怜爱的最年幼的孩子,或残忍的后母。
跨媒介叙事视角下《白蛇缘起》的民间艺术再创作

一、“白蛇”形象的历史溯源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
白蛇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最初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为民间所熟知,随后以话本、戏剧、小说、歌剧、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受众中广为传播,发展到现代,电视剧、电影等以视听影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媒介形式成为主流。
关于白蛇形象塑造的人类学辨析,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燕清以“由妖到人”四字概括白娘子形象的转型。
谢燕清在其论文中以“情爱论”“生育论”和“从陌生人到持家者”三个角度辨析了白蛇由妖到人的演变①。
研究表明,白蛇传说是从蛇郎蛇女故事中脱胎而来的,其成型不会早于宋代②。
一般认为,宋高宗晚年喜好奇闻,因此民间热衷于进献各种话本,由此蛇女故事和杭州地方的固有传说结合,西湖、雷峰塔等也因此被植入白蛇故事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了确定的人物和情节,形成了《白蛇传》的发展逻辑③。
(一)白蛇形象的“人化”一般认为,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白蛇传》最早的故事文本,其中确定了西湖偶遇、借伞、赠银、镇塔等关键情节,推动了白蛇形象的转变,也就是现在大多数人熟知的白蛇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白蛇已经有了人的属性,其与许仙的情爱故事也契合当时市井文化的一般需求。
后世的故事文本在其情感线索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时代的特色和文化需求,增加了断桥、水漫金山、白素贞之子许仕林祭塔等情节,更使得白蛇形象“人化”。
情节的增减或多或少都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赞颂和对封建束缚的反抗。
(二)情爱包裹下的价值思考发展到现代,在众多根据《白蛇传》改编的影视作品中,由赵雅芝扮演白素贞、叶童扮演许仙的台湾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可谓经典之作,剧中的白素贞、许仙和小青的银幕形象成为几代人心目中不可逾越的经典,也将《白蛇传》的故事基调和精神内涵铸成了无法超越的巅峰。
随后的电视剧、电影大多遵循这一框架进行叙事,但制作者们对小青这一角色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改编。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影视产业之一,美国影视动画在其作品中常常融入各种文化元素,其中也不乏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不仅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还包括中国风俗、建筑、服饰等,这些元素都为美国影视动画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对影视动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影视动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逐渐受到重视,其文化价值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
许多美国影视动画公司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其作品中,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迪士尼的动画片《花木兰》就是以中国古代传奇故事为蓝本,将中国文化与动画完美结合,深受观众喜爱。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等也经常在美国影视动画中出现,比如春节、端午节等。
这些元素的融入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为西方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中国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也成为了美国影视动画中的热门题材。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诸多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美国影视动画公司看中了这一点,将中国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搬上了荧幕,比如《大闹天宫》改编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以及《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等,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西方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视觉享受。
中国风俗、建筑和服饰在美国影视动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中国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古代建筑风格,这在美国影视动画中也得到了精彩的展现。
动画片《功夫熊猫》中通过描绘中国的传统古街和宫殿,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而许多动画片中的角色也是穿着中国的传统服饰,或者是以中国的服饰为灵感设计而成的。
这些元素的融入不仅为影视动画增添了美的视觉享受,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随着中美两国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出现在美国影视动画中,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在戏剧、影视和文学领域,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一直都是重要的创作素材。
这些故事源远流长,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情感和哲学思考。
通过借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作家、导演和编剧们能够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意义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本文将探讨戏剧、影视和文学中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
一、民间传说在戏剧中的运用戏剧是人类表演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从古希腊的悲剧到现代的话剧,都对人类的梦想、恐惧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入探讨。
而在戏剧中,借用民间传说常常能够增加故事的神秘感和观众的吸引力。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中,他巧妙地将民间传说中的精灵、妖魔和爱情故事相结合,创造出了令人陶醉的奇幻世界。
民间传说的运用还可以让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戏剧的主题和寓意。
通过以故事和形象的形式呈现,戏剧能够直观地表达抽象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现象。
例如,在中国传统京剧《白蛇传》中,观众通过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深刻理解了爱情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以及人性中的善与恶。
二、影视中的神话故事的呈现影视作为当代流行的娱乐形式,更是将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呈现给了广大观众。
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让导演们能够创造出更加逼真的幻想世界,使得观众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魅力。
例如,迪士尼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中的故事灵感来源于法国传统童话,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将神话和现实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观赏性和艺术性并存的作品。
此外,影视对于神话故事的改编和诠释也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向。
导演和编剧们通过对神话故事的改编和发展,能够赋予故事以当代的意义,并引起观众对于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例如,《指环王》系列电影通过改编英国作家托尔金的神话世界,深入探讨了权力与自由、友谊与背叛等主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三、文学中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的创作文学作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也经常借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来激发创作灵感。
作家们通过对传统故事的再创作,能够赋予故事以新的内涵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传说在影视动画中的创作一如何从民族文化中挖掘动画素材中国的文化在别国看来一直有一种神秘感,甚至于我们再自称是龙的传人的时候,早期也有很多国家相信中国有龙,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直有西方国家前来找寻所谓的龙蛋。
如此可以让一些人得以狂热的不分是非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并且神秘感十足让人有一种想要掀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解神秘背后的故事的欲望以及冲动。
想当初中国民族文化中也有成功的动画例子,比如大闹天宫,就得到了无数的奖项,比如蛋生,就给不少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而如今中国的动画一直停滞不前,是因为我们对外国的动画有过的的依赖和抄袭,近来就有不少,比技术,我们不是对手,比故事,剧本都是人家的。
所以最近的动画一直被嘲笑,不会有人喜欢听重复的故事,观众也是如此,所以我觉得中国未来动画的发展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民族故事上,因为中国民族文化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和神秘感,全球对各国文化的了解都不一样,中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为什么还要抄袭他人的故事呢,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文化开始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对于文化的诠释,动漫是一种简单又直接的方式之一,其本身的娱乐性就有着当下文化交流独有的优势,比如《功夫熊猫》,其成功就是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疏远印象,让中国文化不再那么神秘,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简单明了的方式,在人们心情的以愉悦的情况之下,开始慢慢了解,并融入其中,得以感染。
国内的葫芦兄弟,以及大闹天宫,都是这样的成功例子,小蝌蚪找妈妈以及牧笛更是以一种中国文化特有的水墨形式,在世界拿奖拿到手软。
中国动画要留意自己身边特有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习惯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例如剪纸,泥塑,水墨等等,要从文化中挖掘动画素材,就必须要创作者深入到文化之中,了解民间一些特有的文化小故事,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包括: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
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习惯以及节日传统。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天朝之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比如奥运标志:贝贝采用了鱼的形象,代表了欧洲的颜色,晶晶采用了熊猫的形象代表了非洲的颜色,欢欢采用火炬的形象,代表了美洲的颜色,迎迎采用了藏羚羊的形象,代表了亚洲的颜色,妮妮用了燕子的形象,代表了大洋洲的颜色,这些都是各个文化有机结合的结果,动画也是如此,在生活中到处都是素材,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自己的地方,只要有心留意,哪哪都是素材。
二如何借鉴高迪士尼对动画的改编和创作美国是一个充满了激情,浪漫,梦想的自由主义国家,他对一切没有界限的概念是他的动画天马行空,成为了一个动画出产大国,迪士尼几乎成了好动画的代名词。
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狮子王》,这个在当年创下惊人的动画票房记录的佳作。
他是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第32部动画长片。
主角为一头名叫辛巴的狮子。
本片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得到灵感,并且加以改编,影片中配上了恢宏的交响乐,融合了非洲的当地音乐,它从民族文化中获得素材和对其大量的融合,使得《狮子王》成功获得了1994年奥斯卡最佳音乐电影和电影最佳主题曲两项大奖,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之一。
迪士尼对于动画的创作总会融入美与爱的幻想,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思想总是给每个人对于生活充满了积极性以及向往,其实迪斯尼对于动画的创作无疑是把自己当做了一个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功利性质,根据孩子们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以及根据孩子们的天性以及喜爱,塑造孩子们喜欢的形象,甚至成为他们的偶像,宗旨是要让孩子们得到快乐和乐趣,感受生活的美丽,想和以及温馨,在尽量展示好的、美丽的东西的同时、警惕坏的事物。
从生活中找到灵感,例如迪士尼的《人猿泰山》,大家一定会对泰山那个在树藤上滑动的流畅姿态记忆犹新,那个创意,据导演说那个灵感是来自于他看到了他的儿子在后院玩滑板而来,这件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其实灵感就来源于生活。
只要深入下去一定不会空手而归。
近年来迪斯尼赚钱最多(达10亿美元)的巨片《狮子王》主题歌的创意、词作就是在非洲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获得的。
“那天大家在非洲考察,体验生活,突然下起了大雨,路又难行,都很紧张。
这时听到开客车的非洲司机说了一句:‘哈库呐,木塔塔’。
大家问他何意,他解释说,‘就是不用担心’。
为此,迪斯尼不惜代价常年派考察小组分头深入世界各地,他们在那绘画、摄影、然后把作品带回来研究。
然后大家在一个屋子里讨论,大家讲着不同的故事,不断地讲,反复地议论,看那个故事最动人,那个情节最动人,这说明,在创作中团队很重要,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还会请孩子们来观看,和孩子进行讨论,再做修改,力争做到最好,这是很多团队目前无法做到的。
改编无非是为了观众,做观众喜欢的动画,带着一颗为观众服务的心情去想剧情,那这个故事就是成功的,而灵感无非来自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观众觉得,这个小小的镜头自己的生活中似乎也曾经出现过,这就会拉近观众和动画的距离,就会融入其中,就会被观众所喜爱。
三从民族文化的差别中挖掘国产动画与国外动画的差异世界动画大国里的佼佼者就是美国以及日本吧,首先说美国。
美国,还是那句话,一个充满了激情,浪漫的自由主义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任何创意都可能被实现,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梦工厂和迪斯尼,这些公司做的作品有明显的童话色彩,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因为他们有很多的故事是围绕着爱情故事所展开的。
当然也有表现他们文化大融合的多样性,例如《狮子王》就带有非洲的文化色彩,他的动画就体现了他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融合性。
但是美国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美国动画中的《花木兰》,他们所表现的花木兰是一个把爱情放在首位的,把国家放到其次的,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表达开放,这就表现了美国人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还有就是《功夫熊猫》,虽然中国元素十足,但是我我们真正的中国元素是不一样的,在他的动画里的中国元素都看起来有些别扭,那是因为他要表达的是一种幽默,而真正的中国元素是严谨的而且一丝不苟的。
这也是外国人与中国人在文化上的区别。
还有在人设上,美国人的画风喜欢采用夸张的表现方式,采用大耳朵,大手大脚,动作镜头人物喜欢用到扭曲,这也是和他们自由主义的开放式文化密不可分的。
但是天马行空,真的值得学习,日本人的动漫在后期对美国的人物表现方式也有着诸多借鉴,这在日本近期的动画以及游戏的制作中可以体现。
接下来说日本动画,本人虽然不喜欢日本,但是不得不说日本动画真的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是在日本的动画的陪伴之下长大的,回忆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莫关于坐在电视机前等待那个自己喜欢的动画的片头曲开始,任然记得《美少女战士》那时候觉得帅到不行的夜礼服假面;小丸子和爷爷的幽默桥段一直在笑声之中来回穿插着,蜡笔小新的色迷迷总可以让美亚要死要活,忍者乱太郎每个人物鲜明的个性,一休哥得淡定以及聪明,圣斗士如同永远打不死的小强,灌篮高手的热血沸腾。
不得不说每个人设都不那么个性鲜明以及细腻。
这表明日本人做事细心的特点。
但是细心的日本人也不失天马行空,例如宫崎骏大师得作品,龙猫里那个猫巴士,还有哈尔的移动城堡,看起来凌乱的城堡,却不失条理,体现日本人细节处理到极致的文化特征。
宫崎骏说过每一部作品都是他的孩子,这和日本人的文化十分不开的。
现在的《海贼王》和《火影忍者》以及《死神》则是对日本文化最大的体现,整部动画里无不体现了日本人的大和主义以及武士道精神。
他成功的把自己的文化推广到了各个国家。
中国的动画这相对来说严谨一些,《九色鹿》是对敦煌莫高窟内一幅壁画的演绎,浓重的色彩如同晕不开的水墨,意境唯美,故事中不失传奇以及神秘色彩,还有小蝌蚪找妈妈,齐白石大师的水墨简约,典雅意境优美,气韵生动,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和感染力,这里体现了中国人文化追求写意,以及大气的文化特征,最求一种古典美,相对于美国的动画来说,这部动画我个人十分喜欢,以及《牧笛》里那些唯美的画面,无不标签中国人文化沉淀中的大气磅礴。
哪吒闹海第一次尝试把京剧加入大动画之中,恰到好处的烘托了场面气氛,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感,这说明中国文化也是勇于创新的。
中国人的文化中体现了中国人永远不失勤劳勇敢。
在外国反派一系列的中国影片之中,大多数的任务性格都有多差异,有些人认为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但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了解在我们对外国人文化了解相比之下已经比我到位很多了,我们呢,我们又了解人家文化多少呢。
不说这个,我们对自己自己的文化有了解多少呢?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文化呢?我们在我们的一些影片中看到的要嘛是傻的没有内涵,要吗就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等。
我们只是在不停的对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躯壳化得戏说,内在实质的精神文化早已流失了。
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有着用不完的故事以及剧本,与外国人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可以不用到处跑,到处找材料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在我们说别人不好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思一下自己文化那么进步为什么就排不出比别人好的东西来呢,在一部部国外大作的面前,我们该想想我们对待本国文化的态度了,改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动画和外国动画的差异了,不要明明手里握着一堆好东西还要去山寨别人了。
四如何讲故事讲好故事首先要有故事可讲,如果想了解一个民族的灵魂,请去看他们里面有他们的价值观、方法论,有他们最大的愉悦和最深的恐惧。
无论印度、阿拉伯,还是斯拉夫,不管他们的文化对我们来说有多大的隔膜,那些先人所幻想出的史诗都会使让我们理解他们的最好钥匙。
如此说来,此类题材的动画片也更能体现民族特征。
如果想了解一个民族的灵魂,请去看他们的神话。
那里面有他们的价值观、方法论,有他们最大的愉悦和最深的恐惧。
无论印度、阿拉伯,还是斯拉夫,不管他们的文化对我们来说有多大的隔膜,那些先人所幻想出的史诗都会使让我们理解他们的最好钥匙。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多少故事流传千古,这些神话传说融合了中国民族文化特征和传统文化的内在思想的神话。
那里面有他们的价值观、方法论,有他们最大的愉悦和最深的恐惧。
无论印度、阿拉伯,还是斯拉夫,不管他们的文化对我们来说有多大的隔膜,那些先人所幻想出的史诗都会使让我们理解他们的最好钥匙。
如此说来,此类题材的动画片也更能体现民族特征。
如果想了解一个民族的灵魂,请去看他们的神话。
那里面有他们的价值观、方法论,有他们最大的愉悦和最深的恐惧。
无论印度、阿拉伯,还是斯拉夫,不管他们的文化对我们来说有多大的隔膜,那些先人所幻想出的史诗都会使让我们理解他们的最好钥匙。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多少故事流传千古,这些神话传说融合了中国民族文化特征和传统文化的内在思想。
有了一个好的题材,就要会去讲述他,不要说得太直接,不要还没有带结尾别人就知道会是怎样了,情节要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