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检验
原粮检验规程

原粮检验规程一、目的本规程规定了本公司生产所需原粮检验流程和试验方法及要求,以保证原粮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
二、流程扦样→→分样→→水分检验→→杂质检验→→出糙率检验→→整精米率检验→→色泽、气味检验→→开具检验单。
三、标准本规程严格执行《稻谷》GB1354-2009相关之规定执行。
四、方法1.扦样:扦样是粮食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仟取代表性样品室客观,按规定分点分层扦样,样品不得少于2KG,扦样点不得少于8点。
2.分样:按规定要求使用四分法或者分样器分样,直到样品达到试验要求标准。
3.水分检验:将样品粉碎后,称取一定重量的试验放入烘箱内,使用105℃恒质法或定时定温烘干法,烘后冷却至常温,计算水分含量,同时记录原始记录。
4.杂质检验:将试样用筛选法筛选,取出试样中杂质与筛下物称重,计算杂质,并做原始记录。
5.出糙率检验:使用砻谷机将试样脱壳,按标准分取不完善粒与糙米,计算试样等级,做原始记录。
6.整精米率检验:将试样放入整精米机内,根据试样的不同类型与粒型选取最佳的碾磨时间,最后达到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三等精度大米,计算整精米率,做原始记录。
7.色泽、气味检验:通过感官,对试样的颜色和光泽是否正常,有无异味等检验。
8.开具检验单:通过检验结果,按照规定,出具检验报告单,并定等作价。
五、要求1.检验人员检验时,必须穿工作服,带手套,所有检验设备必须定期校准,保证其使用精度,检验室要做到干净、卫生。
2.对保留样品不少于1KG,放置低温、干燥处,样品保存期最长一个月。
3.各个检验项目中,检验结果的计算,在有效数字确定后,其余数字按“四舍六入”“缝五奇进偶舍”得规则进行取舍。
4.每批原粮经过检验后,必须由完整的原始记录,并按照检验结果准确填写质量检验单。
粮食抽样检查实施方案

粮食抽样检查实施方案一、前言粮食抽样检查是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了确保粮食抽样检查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抽样检查范围粮食抽样检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粮食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涉及各类粮食品种。
三、抽样检查程序1. 制定抽样计划:根据粮食抽样检查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制定抽样计划,明确抽样的时间、地点、对象、数量等内容。
2. 抽样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抽样对象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确保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抽样操作:严格按照抽样计划和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操作,保证抽样过程的规范和公正。
4. 样品包装: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标识、包装、封存,确保样品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5. 样品送检:将包装好的样品送交检验机构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抽样检查要求1. 抽样检查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抽样检查程序进行操作。
2. 抽样检查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 抽样检查结果应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相关部门,为后续的监管和处理提供依据。
五、抽样检查记录1. 抽样检查人员应做好抽样检查记录,包括抽样计划、抽样方法、抽样过程、样品包装、送检记录等内容。
2. 抽样检查记录应保存完整、可追溯,为后续的监管和处理提供依据。
六、抽样检查结果处理1. 对于检测结果合格的样品,应及时放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2. 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样品,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七、抽样检查责任1. 各级粮食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抽样检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抽样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2. 抽样检查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操作,保证抽样检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八、结语粮食抽样检查是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进行操作,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及其制品的检验

评价与判断:
1~3min后溶液内呈白浊,然后在溶液上部显 深红褐色 新米 显色时间推迟,新米含量越多显色越快,反之 越慢 新米和陈米混杂 不显色 纯陈米
(3)粮食酸败的检验技术
原理
粮食酸败时,脂肪分解并有部分转化为醛类化合物, 与品红亚硫酸试剂反应呈红色,可检验粮食中的醛 类物质,验证粮食是否酸败。 仪器、试剂 500mL圆底烧瓶、100mL锥形瓶、冷凝管、磷酸。 品红亚硫酸(希夫试剂)的配制 0.1g品红+60mL热H2O、冷却+10%亚硫酸 10mL+浓盐酸1mL+适量H2O 100mL、暗处 放置1h,应呈无色透明状。
(一)粮食及粮食制品概念
1.粮食的概念 通常定义:是对谷类、豆类、油料及其加 工成品和半成品的统称,按是否经过加工分为 原粮、成品粮。
原粮分为谷类、麦类、杂粮类和豆类,包 括稻谷、小麦、玉米、高梁、谷子、大麦、荞 麦、大豆、小豆、绿豆、蚕豆、芸豆、甘薯等;
1.粮食的概念
成品粮(GB8869):“由原粮经加工而成
133称取试样用烘至恒重的铝盒w0称取试样约3g对带壳油料可按仁壳比例称样或将仁壳分别称样w1准确至0001g134烘干试样将铝盒盖套在盒底上放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105温度下烘3h油料烘90min后取出铝盒加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后再按以上方法进行复烘每隔30min取出冷却称重一次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为止
把混合指示剂稀释50倍,取稀释液10 mL于试管中+样品 5.0g振摇,观察溶液颜色。 评价与判断 新米微绿色,随米陈度不同变为黄色至橙色。 适用范围 大米、糯米,不适用于有色的米类,如玉米、黄米。
粮食质量检验标准

粮食质量检验标准在农业生产中,粮食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为了确保粮食的质量和安全,粮食质量检验标准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从粮食质量标准的意义、标准的分类、粮食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标准制定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粮食质量标准的意义粮食质量标准是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它的制定和落实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粮食质量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特殊标准,通用标准适用于所有粮食品种,而特殊标准则适用于某一具体粮食品种。
粮食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营养成分、外观、气味、口感、含水量、杂质含量、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多个方面。
二、粮食质量标准的分类根据粮食的用途和品种,粮食质量标准可以分为食用粮和饲用粮。
食用粮主要指用于人类食用的粮食,如大米、小麦、玉米等;饲用粮则是用于畜禽饲养的粮食,如豆粕、玉米饲料等。
不同种类的粮食有着不同的标准,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三、粮食质量检验的方法粮食质量的检验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检测来进行的。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验、化学检验和微生物检验。
物理检验主要用于检测粮食的外观、含水量和杂质含量等指标,如色泽、显微镜检验和重量测定等;化学检验则是通过检测粮食的营养成分和农药残留等指标,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矿物质含量等;微生物检验主要用于检测粮食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如细菌、霉菌和毒素等。
四、粮食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粮食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制定标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标准制定的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制定初稿、征求意见和讨论、修改完善、评审和审定、公示和发布。
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五、粮食质量标准的执行与监督制定标准只是第一步,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和监督也非常重要。
执行标准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生产者的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检验体系。
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粮食,应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以确保市场和消费者的权益。
GB-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5492-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的鉴定。
1色泽鉴定鉴定时,将试样置于散射光线下,肉眼鉴别全部样品的颜色和光泽是否正常。
2气味鉴定2.1 取少量试样,嘴对试样呵气,立即嗅辨气味是否正常。
2.2将试样放入密闭器皿内,在60~70℃的温水杯中保温数分钟,取出,开盖嗅辨气味是否正常。
3 口味鉴定成品粮应做成熟食品,尝其味道是否正常。
4 结果表示正常的粮食、油料均具有固有的颜色、光泽、气味和口味。
鉴定结果以"正常"或"不正常"表示之。
对不正常的应加以说明。
附录A粮食新、陈试验(参考件)A.1 愈创木酚反应法A.1.1取粮食试样50~100粒置于试管内,加入1%愈创木酚溶液(将原液用水稀释100倍)2ml振动后,再加3%过氧化氢溶液1~3滴,振动后放置片刻,粮粒和溶液便显色。
同时作对照试验比较,显色越深,表示酶的活动越强,说明粮食新鲜程度较大。
A.1.2 取大米约5g置于试管中,加1%愈创木酚溶液10ml,振动20次左右,将愈创木酚液移入另一试管中,静置后,加入1%过氧化氢溶液3滴,在静置状态下,观察愈创木酚液显色程度。
如是新米,经过1~3min,白浊的愈创木酚溶液从上部开始呈浓赤褐色;陈米则完全不着色;如是新、陈米混合,新米比例大,呈色反应快,而且呈浓赤褐色;陈米比例大,呈色反应慢,而且呈淡赤褐色。
A.2愈创木酚、对苯二胺并用法取试样50~100粒置于试管内,加入1%愈创木酚溶液4ml,振动后静置2min左右。
再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3~4滴,振动后,加入2%对苯二胺溶液3ml,振动,静置后倒掉试管中溶液,用水冲洗试样进行观察。
新粮,酶活动强,显色深;陈粮,酶活动弱,着色慢而浅。
A.3 酸度指示剂法A.3.1原液配制:取甲基红0.1g,溴百里酚蓝0.3g溶于150ml乙醇内,加水稀释至200ml,作为原液。
粮食检验员资格证

粮食检验员资格证
粮食检验员资格证是用于评定个人是否具备从事粮食检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证书。
持有该证书的个人可以在相关单位从事粮食质量检验工作。
申请参加粮食检验员资格证考试需要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年满18周岁;
具有中等以上学历或者经过同等学力认定;
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申请参加考试的人员可以通过填写《粮食检验员资格认证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学历证书、工作经历等,参加由国家粮食局组织的粮食检验员资格认证培训,培训结束后,参加国家粮食局组织的粮食检验员资格考试。
考试合格后,由相关部门颁发粮食检验员资格证。
粮食检验的必要性及建议

现如今粮食安全是国家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市场经济发展中,粮食资源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粮食检验工作是极为重要的,能够实现高效的粮食资源利用。
(一)粮食检验的必要性现如今粮食问题在国家、社会中十分突出,粮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前人们对粮食问题逐渐提高重视,粮食检验是极为重要的。
粮食流通需要将粮食的质量检验作为基础性的工作,如今粮食流通逐渐市场化,要认真落实执行国家出台的各种粮食质量标准,做好粮食的检验工作,使得粮食流通更加顺畅,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粮食产业的创新发展,优化粮食产业结构,使得粮食的生产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放心的粮食。
近些年来,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全社会都在关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我国的规章制度中提出要强化食品、药品以及餐饮等方面的卫生监督管理,使得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得以保障。
食物链中,粮食是处于首要位置的,粮食的质量对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与国家社会安全也密切联系。
(二)影响粮食检验的因素粮食质量问题生产粮食时,由于技术、气候以及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粮食会产生一定的质量问题,使得粮食安全受到影响。
粮食流通过程中,由于流通过程中环节比较复杂,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使得粮食流通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粮食质量和安全出现问题,后期加工过程中,无法保障粮食的安全与质量。
一些粮食加工企业没有严格控制粮食的质量与安全,甚至存在非法经营的情况,使得粮食安全问题受到影响,进而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所以必须要对粮食进行检验。
粮食检测体系问题粮食是人们的生活基础,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当前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粮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粮食加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粮食质量,完善粮食检测体系和能力。
粮食检验知识简述

(9)检验粮食色泽、气味和滋味的过程中,视力、嗅觉、 和味觉必须正常,反应灵敏。
(10)检验室周围要避免红、黄、绿三色的存在,外界或室 内要保持散射自然光,避免在强光或弱光下工作。
9
二.玉米的结构 玉米籽粒由皮层、胚乳和胚3部分组成。
分等的规定指标。 (4)新粮收购前必须掌握当年当地的农情、品种,各乡镇
粮食质量和特点。
8
(5)新粮收购时,必须制备出各品种、各等级的粮食标准 样品,方便对照检验。
(6)感官检验结果必须经常与仪器检验对照,有偏差及时 纠正,从中积累经验。
(7)工作要集中精力,认真进行质量评定,严格执行技术 标准及检验规程,以便最大限度地缩小感官检验误差。
主要内容
• 基础知识 • 玉米的结构 • 玉米国家标准及期货标准 • 扦样与分样 • 容重测定方法 • 水分测定方法 •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方法 • 色泽、气味、口味检验方法 • 误差和数据处理
2
一.基础知识 1.什么是粮油检验? • 粮油检验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粮油的物理性状、化学
性状、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检测和分析的一门专业技术 。它贯穿在粮油收购、销售、调运、储藏、加工、进出口 等流转环节中,是整个粮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粮油检验的任务 • 认真贯彻执行粮油质量标准,进行粮油质量的检验和监督 ,正确贯彻依质论价政策,促进粮油质量及出品率的提高 ,检、监测病虫害、微生物及有害物质对粮油的危害和污 染,以保证粮油的安全储存和合理利用,提高人民健康水 平。粮油检验方法可分为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 、卫生检验和仪器分析等。
• 自然热损伤粒:储存期间因过度呼吸,胚部或胚乳显著变 色的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培训总结
一、小麦
1、黑胚粒
(1)黑尖粒:籽粒胚部或胚周围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黑斑粒:胚或胚乳表面呈深褐色或黑色斑块,斑块累计超过籽粒表面积二分之一以上,或超过腹沟二分之一以上的麦粒。
(3)有人会问:其它地方没有,只有腹沟有怎么算?
我们要注意定义中:前提条件是植物病菌侵害使胚或胚乳呈深褐色或黑色斑块。
2、生霉粒
(1)尾部生霉:
尾部明显可见并确定为霉菌即为生霉;
如果尾部颜色为黑色,不确定为生霉,需用刀轻轻拨开,伤及胚乳为生霉,即胚乳颜色不正常。
(2)胚部生霉:明显可见霉菌感染即可确定为生霉;外观观察胚部有颜色不正常,可拨开胚部种皮,胚呈深褐色或黑色可判定为生霉,其它颜色较浅为浅黄色或浅褐色为正常。
3、生芽粒
芽萌动: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
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应掌握胚部种皮全部隆起且与胚明显分离。
4、破损:包括压扁有裂纹的颗粒,若无裂纹不归属破损粒。
二、玉米
1、生霉粒
(1)粒面明显可见并确定为霉斑的即为生霉。
(2)对于部分颗粒胚部带有白色的挂附物,不确定为霉斑的不归属生霉。
(3)粒面带有黑点:确定黑点为霉斑,关察其形态和厚度;若不确定为霉斑,不归属生霉粒。
2、热损伤
(1)烘干热损伤:加热烘干时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籽粒变形或膨胀隆起的颗粒。
显著
热损伤检验注意胚的变化,其显著变色应掌握胚全部为深褐色或黑色。
色变粒:2013年东北玉米,主要是指由于烘干技术不完善,在烘干过程中造成玉米籽粒种皮颜色变化,检验时从样品的整体来看,对于种皮颜色变化不太显著,且胚和胚乳正常的籽粒归属色变粒;对于表皮或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的籽粒归属热损伤。
(2)自然热损伤:储存期间因过量呼吸,胚部或胚乳显著变色的颗粒。
检验过程中,对于自然晾干的玉米样品,只要检验过程中玉米籽粒的胚部或胚乳显著变色即归属热损伤粒。
从现象上来看,自然热损伤的颜色变化可能比烘干热损伤的颜色变化较浅,主要是由于检验背景(玉米样品整体的颜色)而引起的。
3、玉米破碎粒:五分之一,只是没有胚,应该不够五分之一。
三、大豆
1、未熟粒:籽粒不饱满,瘪缩达粒面1/2及以上或子叶青色部分达1/2及以上(青仁大豆除外)的、与正常粒显著不同的颗粒。
检验过程,是否应该首先注意籽粒的饱满程度?小颗粒籽粒饱满归属完整粒。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子叶的颗粒。
检验过程中,粒面带有病斑,拨开种皮后,籽粒表面有病斑痕迹的即为病斑粒。
3、生霉粒:国家质检中心张老师:里面明显霉斑归属生霉粒;完好籽粒里面有黑色或白色斑点不归属?见照片。
4、热损伤粒:从整批大豆来看,子叶颜色明显变色即为热损伤粒。
四、稻谷
1、未熟粒:籽粒不饱满,糙米粒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
检验过程中,首先观察籽粒的饱满程度,再观察是否为粉质;若籽粒饱满,即使为粉质也归属正常粒。
外观,对于破碎的未熟粒,也应观察外观。
2、对于糙米粒颜色较深,为褐色或其它颜色,经碾米后可能为黄粒米的颗粒,若其它现象正常,在出糙率检验中不归属不完善粒,按正常粒计算。
3、整精米称重:米重主要用于检测和计算黄粒米和互混。
4、整精米检验:检验过程中,只考虑米的长度是否达到平均长度的四分之三,不考虑整米或碎米、不区分未熟、不考虑饱满程度。
5、黄粒米:整批样品明显变色,与变色的大小和部位无关。
五、大米
1、大米分样采取四分法进行分样,需选取干净平整的台面或玻璃板;不采用分样器分样,主要考虑分样过程糠粉粘在分样器内或分样器内有其它灰尘,影响检验结果。
2、大米流程
六、样品制备
(1)分样过程中,样品量时,缩分前,在分样器内应用手预先搅拌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