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教学

合集下载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和基本知识。

2、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3、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侧向滑步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最后用力的顺序和出手速度。

2、教学难点(1)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

(2)如何保持身体平衡,提高推铅球的远度。

三、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要领。

2、分解练习法:将整个动作分解成几个部分,让学生逐步练习,掌握每个环节的技术动作。

3、游戏竞赛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准备1、器材准备:铅球若干个,标志桶若干个,卷尺一个。

2、场地准备:选择一块平坦、空旷的场地,如操场。

五、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3 分钟)(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3)安排见习生。

2、准备部分(7 分钟)(1)慢跑 400 米。

(2)关节活动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

(3)专项准备活动:俯卧撑 10 个×2 组,仰卧起坐 20 个×2 组。

3、基本部分(25 分钟)(1)讲解示范①教师讲解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要领:侧身站立,左腿向投掷方向摆动,同时右腿蹬地,右脚向投掷方向滑步,左腿迅速跟上,形成最后用力姿势。

最后用力时,自下而上依次发力,将铅球推出。

②教师进行完整的侧向滑步推铅球示范,让学生观察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分解练习①滑步练习: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在跑道上进行滑步练习,要求滑步动作连贯、平稳,滑步距离适中。

②最后用力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手持铅球,另一人协助固定其身体,进行最后用力练习,重点体会用力顺序和出手速度。

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教案

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教案

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教案教案: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目标:通过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协调性和侧向推动的技术和能力。

教学重点:1.准备动作的正确姿势和步骤2.侧向推实心球的技术要领和动作要求3.加强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准备:1.实心球2.空旷的场地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进行热身活动,如跑步、跳绳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热身和灵活度。

二、介绍实心球侧向推(10分钟)1.向学生介绍侧向推实心球的重要性和好处,如提高耐力、力量和协调性。

2.解释侧向推的技术要领,包括站立姿势、动作要领和正确的推球方式。

三、示范动作(10分钟)1.对学生进行示范,展示正确的姿势、侧向推球的动作和A球的推法。

2.重点讲解示范中的细节,如身体的平衡、手臂的动作和推球的力度等。

四、练习实践(20分钟)1.在场地上划出好位置,让学生进行练习。

2.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侧向推实心球的练习。

3.每组学生依次进行推球练习,相互观摩和纠正动作。

4.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加强训练(20分钟)1.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加强练习,逐渐增加推球的难度和距离。

2.可以增加时间限制,比赛推球的次数和距离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六、复习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要继续努力的方面。

2.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七、放松活动(5分钟)1.进行放松活动,如拉伸身体、放松呼吸等,以缓解学生的疲劳和紧张。

教学延伸:1.可以加入互动游戏,如两人同时推球比赛,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

2.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自己的推球动作和技巧,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教学反思:1.对于初学者来说,侧向推实心球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掌握。

因此,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和鼓励学生。

2.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和姿势,避免形成错误的动作习惯。

3.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相互碰撞和受伤的情况发生。

三年级体育侧向助跑跳高教学设计

三年级体育侧向助跑跳高教学设计

侧向助跑跳高教学设计水平二(三年级)一、指导思想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的思想放在首位,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根据本教材和学生实际身体情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中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参与意识,促进相互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动作方法,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及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材分析侧向助跑跳高是水平二阶段教材的重要内容,占有相当的比例,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侧向助跑跳高两腿依次摆动过竿的动作方法。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恐惧心理和缺少自信等情况,本课通过用短绳等代替横竿,用分层次练习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并让学生都有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已经具备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

他们有意意识时间短,无意意识占主导作用,学生对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和练习会产生厌倦情绪,所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建立学生的初步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课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通过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学习的课堂氛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1、认知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感受到愉悦,使85%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侧向助跑跳高的过杆动作方法和基础知识。

2、体能目标: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及控制身体的能力,促进神经系统系统发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能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从而体验成功。

五、任务分析本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侧向助跑跳高的过杆动作方法。

课中分为两个任务:一个是学生模仿练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体验侧向助跑跳高的过杆动作要领。

另一个为合作练习,学生通过合作练习,从而互帮、互助、互学,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讲解与实践。

2. 投掷区域划分与投掷角度控制。

3. 投掷力量与投掷距离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要领与技术细节。

2. 教学难点:投掷力量的发挥和投掷距离的控制。

四、教学资源1. 铅球场地与投掷器材。

2. 教学视频或图片资料。

3. 安全防护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1.3 进行一些投掷的基本功训练,如投掷实心球、标枪等。

2. 技术讲解与示范(10分钟)2.1 讲解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包括站位、滑步、投掷等环节。

2.2 示范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实践训练(10分钟)3.1 学生分组进行侧向滑步推铅球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与纠正。

3.3 学生进行投掷比赛,提高投掷距离和准确性。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看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视频,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2. 进行家庭作业,如进行投掷练习,记录自己的投掷距离,并与下次课程进行对比。

七、课程评价1. 学生投掷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投掷距离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投掷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2. 开展投掷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投掷技能。

3. 邀请专业教练进行授课,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

《侧向助跑跳击剑》教案

《侧向助跑跳击剑》教案

《侧向助跑跳击剑》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侧向助跑跳和击剑动作的基本要领;2.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3.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击剑技术水平。

教学准备:1.准备好击剑器材,包括剑和护具等;2.提前设置好教学场地,确保安全性;3.制作好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4.准备好示范动作视频,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是《侧向助跑跳击剑》,并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同时,可以用一些击剑比赛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基本动作示范(10分钟)老师向学生演示侧向助跑跳和击剑的动作要领,重点讲解每个动作的动作要领和动作技巧。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和学习。

Step 3:练习动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学生轮流进行侧向助跑跳和击剑的训练。

老师可以巡视每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动作纠正和技术提升。

Step 4:比赛实践(2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比赛实践,每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击剑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可以对每组学生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他们提高击剑水平。

Step 5:总结(10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同时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击剑水平。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击剑技术的练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技术进步。

同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自身的击剑水平。

教学反思:《侧向助跑跳击剑》是一项需要综合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体育项目,通过系统的教学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加强学生的技术训练和实践动作,培养学生的击剑技术水平,提高他们在击剑比赛中的竞技水平。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参与,通过比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击剑技术水平。

双脚侧向移动讲解教案

双脚侧向移动讲解教案

双脚侧向移动讲解教案教案名称:以双脚侧向移动讲解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双脚侧向移动的基本动作要领;学生能够掌握双脚侧向移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能够运用双脚侧向移动的方法进行实际训练。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侧向移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双脚侧向移动的基本动作要领;双脚侧向移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如何掌握双脚侧向移动的技巧和配合。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如跑步、拉伸等,以准备进行双脚侧向移动的训练。

2. 理论讲解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双脚侧向移动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脚步的姿势、身体的姿势和注意事项等。

3. 示范讲解教师进行双脚侧向移动的示范讲解,重点讲解动作要领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双脚侧向移动的练习,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5. 整体训练将学生组成一个整体进行双脚侧向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6. 深化训练针对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化训练和技巧强化,帮助学生提高双脚侧向移动的能力。

7. 活动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示范讲解、分组练习、整体训练和深化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双脚侧向移动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侧向移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动作不够标准、配合不够默契等,需要在后续的训练中加以改进和强化。

希望通过持续的训练和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双脚侧向移动的技巧,提高自身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侧向推铅球教案

初中侧向推铅球教案

初中侧向推铅球教案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侧向推铅球的基本技术要领,理解滑步推铅球的动作原理。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侧向推铅球技术,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教学2. 侧向推铅球训练方法指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要领,投掷时的力量和角度控制。

2. 教学难点:滑步与推球的协调配合,投掷时的力量和角度控制。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投掷练习,如抛实心球、投掷绳子等,以提高学生的投掷感觉。

2. 技术教学(15分钟)2.1 教师讲解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强调技术要点。

2.2 学生分组进行原地滑步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3 学生进行侧向推铅球练习,教师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训练环节(15分钟)3.1 学生进行侧向滑步推铅球的个人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3.2 组织学生进行比赛,鼓励学生互相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侧向推铅球的技术要点。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训练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投掷成绩评价: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投掷的距离和准确性为评价标准。

2. 学生动作技术评价:以学生侧向滑步推铅球动作的规范性、协调性为评价标准。

3. 学生参与度评价: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团队协作精神为评价标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基本技术,提高投掷能力,培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提高,树立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侧向滑步教案

侧向滑步教案

侧向滑步教案教案标题:侧向滑步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侧向滑步的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熟练地执行侧向滑步动作。

3. 学生能够在实际运动中应用侧向滑步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室内或室外平坦的场地。

2. 教学工具:滑板、保护装备(头盔、护膝、护肘等)。

3. 教学材料:侧向滑步示范视频、侧向滑步技巧图解。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滑板基本动作,如推动、转向等。

2. 引入侧向滑步的概念,解释其在滑板运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示范与讲解(10分钟):1. 展示侧向滑步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并强调保持平衡的重要性。

2. 通过示范视频和技巧图解,详细讲解侧向滑步的步骤和技巧。

练习与指导(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侧向滑步的练习,教师逐个指导并纠正他们的动作。

2. 提供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多次练习,逐渐提高技巧和稳定性。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对抗活动,要求他们在比赛中运用侧向滑步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侧向滑步在其他滑板动作中的应用,如转向、跳跃等。

3. 鼓励学生尝试更高难度的侧向滑步变化动作,拓展他们的滑板技能。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侧向滑步的关键要点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 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侧向滑步技巧。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加滑板比赛或表演,展示他们的侧向滑步技巧。

2.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滑板技巧,并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侧向滑步技巧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进行小组对抗活动的评估,考察学生在实际运动中应用侧向滑步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效果的认知。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滑板比赛或表演,让他们接触更多滑板技巧和运动场景。

2. 引导学生进行滑板技巧分享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密业余无线电测向 PINPOINT ARDF
由CRSA,MARTS 和 RAST共同发起试行 大大适应各种体力条件 大大适应各种气候环境 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大大提高实用性 大大扩展测向技术应用空间 大大简化竞赛组织工作
PP ARDF 规则要点(基本要求)
• • • • • 场地面积1-2Km见方 场地对地形、环境等无特殊要求 设置4个作业区供参加者操作 设置3个目标电台,同频分时发射,FM语音或音频电码 参加者可使用任何测向设备,可携带指北针、标图板、笔、 三脚架、折叠桌、计算器、电脑等任何有助于测向作业的 器材 • 参加者禁止发射任何无线电波(包括使用移动电话) • 参加者必须在裁判指定的地区内活动,不得擅自离开
TDOA天线双工电路
及单向指示电路
144MHz 频段 TDOA测向天 线结构示意
带有法向螺旋天线、 天线双工电路、单向 指示电路的TDOA测 向附加装置
附加装置内视
TDOA测向天线 在汽车上的运用
车窗附加密封箱
多普勒测向原理(1)
多普勒测向原理(2)
Doppler DRF
无线电波的传播受到环境的各种影响,
目标台标
伪标 转移路径
地图
比例 M 1:10000 – 50000
磁北方向 作业区
目标台标
伪标 转移路径
其它地形、地物、地标
竞赛卡片(国际竞赛)
竞赛卡片(国内竞赛)
PP ARDF 规则要点(作业)
• 共分4个作业时间段,分别供参加者分别从4个作业区进行 测向作业。 • 作业时间开始,裁判吹哨,同时目标台开始按时间表发射。 • 参加者进行测向作业,分别测定3个目标台的方向。 • 允许作业者在规定的作业区内移动,以修正环境的影响。
近区电磁场 ( r << λ/2π )
远区电磁场 ( r >> λ/ 2π )
辐射场的电场和磁场互相伴生,比值恒定,互相垂直
辐射场的电场、磁场与传播方向互相垂直
E H
任何流过高频电流的导体都是发射天线…… 任何导体都是接收天线……
天线的互易性:发信好,接收也好。 发射天线各小段导线发射的电磁场在接收点 叠加之和越大,发射性能越好。
利用人体反射取得方向性 利用铝箔卷筒当作衰减器
利用人体反射得到水平方向特性
切换方向图测向原理示意图
Switched Partten
依赖于信号幅度的测向方式 使用FM接收机的首要技术问题
动态响应范围
144MHz业余频段变频式衰减器
144MHz业余频段变频式衰减器
TDOA测向原理示意图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射频情况下必须考虑电流在天线中流动所需 要的时间,以及电磁波在空间中传输所需要 的时间。
影响天线性能的因素
谐振:1/2λ、λ、3/2λ、2λ……;容性或感性加载 馈电点阻抗匹配:适当的馈电点、使用阻抗转换器 发射效率:减少欧姆损失、合理的结构 方向性(增益):适当的结构、尺寸
1/2λ天线的阻抗匹配
叠加出心脏形单向特性
相控天线阵之一 :Adcock 爱德考克天线
爱德考克天线的平衡调整及馈电
7MHz业余频段Adcock天线
Adcock天线的 水平方向图
振子间隔1/2λ
电子波束天线 Electronic Beam Antenna
VHF/UHF频段常用业余无线电测向系统
波束天线系统 切换方向图系统 到达时差系统 多普勒系统 …… ……
PP ARDF 规则要点(转移)
• 作业时间段到,裁判吹哨,同时目标台停止发射。 • 参加者在1分钟内收拾好所有物件。 • 参加者在裁判带领下集体转移到下一个作业区,等待下一 论作业时间段开始。 • 严禁参加者离队。
PP ARDF 规则要点(整理)
• 最后一个作业时间段到,裁判吹哨,开始5分钟的整理。
FERRITE ROD ANTENNA
磁棒天线的水平方向图(双向特性)
改善方向性的措施
对称的结构
良好的屏蔽 L≤ 0.08λ
产生单向特性的方法
环形天线加直立天线
适当的信号幅度 调整直立天线长度
适当的信号相位
谐振回路 调相电阻
OMNI + 8 FIGUER = CARDIOID 直立天线的无方向特性和 环形天线的双向特性
业余无线电测向
HF频段常用业余无线电测向测向系统
波束天线系统 BEAM ANTENNA 环形天线系统 LOOP ANTENNA 相控天线阵系统 PHASED ARRAY …… ……
最经典的HF测向系统: 环形天线系统
LOOP ANTENNA
环形天线HF全频段测向机
环形天线的实际水平方向图
利用磁棒减少环形天线尺寸
144MHz频段三单元八木天线
144MHz频段三单元八木天线 3-ELE-Yagi
用于144MHz频段的HB9CV天线
144MHz业余频段 方形天线
4 ELE Quar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4MHz业余频段
4 ELE Quard
相控馈电得到双向特性
相控馈电得到单向特性
144MHz业余频段
相控天线
最简单的VHF/UHF测向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基础培训
2004年2月8日
业余无线电测向常识
INTRODUCTION TO
AMATEUR RADIO DIRECTION FINDING
BA1HAM
无线电波与天线原理入门

正负电荷不对称产生电场
电场在两点间产生电压信号

电流产生磁场 变化的磁场在闭合电路中感应出电流
马克斯韦方程
业余无线电
运动性强 锻炼体力 历史较长 经验成熟 游戏性强 容易入门
AMATEUR RADIO
无线电业余业务及业余卫星业务
AMATEUR SERVICE and AMATEUR SATELLITE SERVICE
无线电运动
RADIO SPORTS = ARDF + HST
原有测向竞赛规则的缺点
体力强度大 直线距离4-10Km 测向难度小 Tx及其点标在2米外可见,树林地带,VHF水平极化 实用性差 连续工作,VHF水平极化/AM调制 竞赛组织难 追尾影响/群众影响 ——》时间长,裁判量大,争议多 设备成本高 专用Tx和Rx(同步,VHF/AM),水平极化全向发射 技术应用受限制 水平极化限制测向方法的多样化 奔跑限制设备的多样化
因此无线电测向的实践经验十分宝贵。
地形引起测向误差
原有业余无线电测向活动规则
国外: 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业余无线电测向世界锦标赛规则 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三区业余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规则 各协会、俱乐部:地方性规则
国内: 国家体育总局:业余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 国家体育总局:短距离业余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
原有规则的优点:
• 参加者整理时间内综合4个在工作区测定的方向,交会判断 目标台在地图上的位置,并将相应的号码填入竞赛卡片。
• 参加者在整理时间结束前将竞赛卡片交给裁判。 • 5分钟整理时间到,裁判吹哨示意,竞赛结束。
PP ARDF 规则要点(成绩判定)
• 凡准确判定一个目标台位置的,得100分。
• 凡将伪标当作目标台位置的,按照伪标与相应台标之间的 地图距离误差记分。距离误差等于或大于50mm者,得分为0。 距离误差为0-50mm之间者,按每1mm距离误差2分的比例, 从100分中扣分计算。
• 总分多者,名次列前。
144MHz业余频段
手持TDOA天线
可采用的整体结构
TDOA天线双工电路
144MHz 频段 TDOA测向天 线结构示意
测向天线显示动手能力
测向天线 DIY
祝大家玩 PP ARDF 收获多多!

THE END
PP ARDF 规则要点(竞赛开始前)
• 发给每个参加者一份地图。地图上用短十字线精确标有3个 目标电台所在位置(台标),以及至少15个用相同符号标 出的其他位置(伪标)。每个台标或伪标旁边都标注一个 两位号码。
• 发给每个参赛者一张竞赛卡片
地图
比例 M 1:10000 – 50000
磁北方向 作业区
Γ匹配 Gamma Matching
延迟补偿电容
50Ω同轴馈线
HF频段半波偶极天线(及其派生)
接地天线 Ground Plane
HF频段端馈半波天线 End-fed Half Wavelength
波束天线 Beam Antennas
HB9CV 八木天线 Yagi
6 ELE YAGI
CRSA H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