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
脑出血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
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疾病分类脑出血的分类决定了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预示着疾病的预后,对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分类方法较多,诊断疾病的时候需要考虑各种分类方法,明确疾病的性质。
脑出血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型。
临床上多根据出血部位分类,介绍如下:(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
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①壳核出血: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
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②丘脑出血: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
由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等症状。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
急性脑出血诊疗方案

急性脑出血诊疗方案急性脑出血属于重症神经疾病之一,病情常突然发作并迅速恶化,导致死亡率较高。
因此,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急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易与其他急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混淆。
一般来说,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以下几种症状:•突然昏迷•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运动或感觉障碍•瞳孔不同大小或对光反应异常一旦症状出现,应立即进行头部CT检查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头部CT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病变部位轻重以及周围神经组织的受压情况。
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案急性脑出血的治疗基本上是由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组成多学科医疗小组实施的。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和保护神经组织。
下面将就诊疗方案进行介绍:控制血压控制血压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关键,因为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的目标是将平均动脉压维持在90-110mm Hg 之间。
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如利尿剂、钙拮抗剂、降压药等。
减轻颅内压颅内压是急性脑出血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能对大脑造成永久性损伤。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轻颅内压:•去除颅内积液或脑实质中的血液•确保呼吸通畅•增加头部的抬高程度•维持良好的氧合和血流动力学状态防止再出血急性脑出血患者极易发生再出血,因此需要谨慎使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需要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使用。
管理并发症急性脑出血的并发症包括脑水肿、呼吸衰竭、抽搐等。
因此,应注意管理并发症,并对症支持治疗。
总结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非常关键。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颅内压,并防止再出血和管理并发症。
如果症状出现,请尽快就医。
急性脑出血应急预案

一、背景急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为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诊断急性脑出血患者;2. 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减轻患者病情;3.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致残率;4. 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脑出血的抢救能力。
三、应急预案内容1. 病情评估(1)了解患者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2)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2. 急救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2)调整患者体位: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度,有助于降低颅内压;(3)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快速静脉输液,降低颅内压;(4)应用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给予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片等;(5)给予脱水治疗: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6)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3. 紧急救治(1)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2)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4. 救治后的处理(1)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制定治疗方案;(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应急预案实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急性脑出血的抢救能力;2. 完善急救设备,确保急救物资充足;3. 建立急救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4.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急救意识。
五、应急预案总结急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提高急救意识和能力。
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力保障。
脑出血应急预案脚本范文

脑出血应急预案脚本范文一、背景信息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保障患者在脑出血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制定一份脑出血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二、目标本脑出血应急预案的目标是:1.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治流程。
2.保障患者及时获得专业的急救和医疗救治。
3.最大程度地减少脑出血对患者的损害。
三、预案内容1. 急救人员的行动步骤•确认情况: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和急救需求。
•联系急救中心: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提供详细的病情描述与患者所在位置等信息。
•初步救护: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救助措施,如使患者保持平卧位、松开领带等。
•等待急救人员:保持与患者的沟通,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并且避免任何可能对患者的进一步伤害的操作。
•提供必要信息:向急救人员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和疾病史等。
2. 医院急救及治疗流程•急诊接诊:医院急诊科接收患者后,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等。
•紧急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如恢复呼吸道通畅、控制高血压等。
•应急手术: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紧急手术治疗,如行颅内出血减压术等。
•高级监护: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康复及随访:病情稳定后,医生会安排相应的康复训练和随访,确保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3. 各部门职责分工•患者家属: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按照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初步救护。
•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快速启动急救程序,向医院通报患者病情与所在位置,协助患者将其送医。
•医院急诊科:接收患者后,实施快速评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内科/神经外科:负责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和手术。
•重症监护科:提供高级监护和连续监测。
•康复科/护理部:参与患者的康复治疗和随访工作。
脑出血危急值标准

脑出血危急值标准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因此,对于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非常谨慎和及时。
为了能够更好地判断脑出血的危急程度,医学界制定了一套脑出血危急值标准,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脑出血危急值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评估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标准。
1. 神经系统症状:脑出血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说明脑出血已经达到了危急程度。
2. 血压水平: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水平也是评估危急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脑出血患者的收缩压应该控制在140-180mmHg之间,而舒张压应该控制在90-105mmHg之间。
如果患者的血压超出了这个范围,说明脑出血已经达到了危急程度。
3. 瞳孔反应:脑出血患者的瞳孔反应也是评估危急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人的瞳孔应该对光有良好的反应。
如果脑出血患者的瞳孔出现不对称、散大或者对光反应迟钝等异常情况,说明脑出血已经达到了危急程度。
4. CT影像学表现: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也是评估危急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如果CT显示脑出血范围较大、出血量较多,或者有明显的脑水肿,说明脑出血已经达到了危急程度。
根据以上标准,医生可以将脑出血分为三个级别: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脑出血:患者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没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或神经功能损害。
此时,医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密切观察来控制患者的病情。
中度脑出血:患者有明显的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但没有明显的生命危险征象。
此时,医生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降低血压、减少脑水肿等。
重度脑出血:患者有严重的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并且有明显的生命危险征象。
此时,医生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措施,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总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脑出血危急值标准的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判断患者的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脑出血护理

脑出血护理【一般护理】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l50~300,保持环境安静。
避免各种刺激。
2.翻身时动作轻柔,尽量避免移动,必须更换体位及治疗,护理时,动作要轻,翻身角度不宜太大。
3.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小时内禁食,72小时仍不能自口进食者,可行鼻饲流质饮食。
4.急性期每小时测体温1次,如有高热,可于头、腋窝、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进行物理降温。
5.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及性质,及时留取标本,以防消化道出血。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管、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如呼吸道分泌物量多、不易吸出时,准备气管切开用品。
如有肺炎时,及时做痰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7.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准确记录入量,及时留取血标本,查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等,了解结果,及时提供医师参考。
8.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心理护理】1.有些脑出血病人经过治疗,虽脱离了危险,但却留下了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心理上也会发生变化。
有的害怕病治不好,死神会随时降临;有的悲观失望,认为自己成了残废人,人生的意义也就到此结束;还有的认为自己的衣、食、住、行都不能自理,已成为社会及家庭中多余的人和包袱。
凡此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利于康复训练的实施,因此,应积极进行心理护理。
2.稳定病人的情绪,避免一切忧愁、悲伤、烦恼等不良刺激,护士及家属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地帮助病人洗脸、喂饭、洗澡、处理大小便等。
事事处处关心爱护,不得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现,不讲任何伤情感的话,使病人心情舒畅,不孤独,树立继续生活的勇气。
3.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脑出血的病人神志清醒后,即可给病人讲解脑出血的有关知识,让病人了解本病多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故不能急躁,不要坐起,要安心养病,按时用药,不要屏气用力,很好配合医师治疗。
通过心理疏导,多数病人都会面对现实,看到希望,争取好的结局,大大加速病情恢复。
4.应注意保持安静、整洁、采光照明充足、布置合理、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这样可有助于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康复。
急性脑出血病历模板范文

急性脑出血病历模板范文英文回答: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lso known as acute stroke, is a medical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bleeding in the brain. It is a serious and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that requires immediate medical attention.In my case, I experienced sudden and severe headache, along with weakness and numbness on one side of my body. I also had difficulty speaking and understanding others. These symptoms are common i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are caused by the bleeding in the brain, which puts pressure on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and disrupts their normal function.Upon arrival at the hospital, the medical team performed a series of tests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They conducted a physical examination, including checking my blood pressure and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They alsoordered a CT scan to visualize the bleeding in the brainand determine its location and extent.Once th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the medical team immediately started the treatment. They administered medication to control my blood pressure and prevent further bleeding. They also monitored my vital signs closely and provided supportive care to ensure my comfort and stability.During my hospital stay, I received physical therapyand speech therapy to regain my strength and improve my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medical team also provided education and support to me and my family, explaining the importance of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to prevent future episodes.Overall, the treatment and care I received were excellent. The medical team was knowledgeable and compassionate, and they took the time to listen to my concerns and answer my questions. They made me feel comfortable and reassured throughout my recovery process.中文回答:急性脑出血,也被称为急性中风,是一种在脑部出血的医疗情况。
急性脑出血预防及护理

急性脑出血预防及护理急性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脑部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出血从而压迫脑组织,使脑组织出现水肿甚至是坏死的情况发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及时进行抢救。
发生急性脑出血通常是与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病理性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引起血管病变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出现老化。
有这些基础疾病的人们一旦出现情绪激动、过度紧张以及过度劳累时就容易诱发急性脑出血。
突出表现为突然瘫倒、口歪眼斜、说话含糊不清、呕吐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既然急性脑出血疾病这么的可怕,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护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急性脑出血的预防1.1保持大便畅通日常中注意保持大便畅通,切勿用力过度排便,容易引发血管破裂。
在饮食中要增加粗粮以及粗纤维的含量,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每天足够的饮水量,可以有效使粪便得到软化,帮助排便,以免出现因排便困难,排便过度用力致使血压升高,造成血管破裂出血。
1.2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切勿使自己过度劳累,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休息时间,养成良好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习惯。
同时还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并保持平和稳定,情绪起伏过大,会造成血压起伏过大,出现血压不稳的情况。
患者应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特别是面临重大事件时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防止血压出现突增的情况。
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或是超负荷工作都会诱发脑出血。
所以要学会适当为自己减压,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参加体力劳动还是参加脑力劳动时都要量力而行,避免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发生,影响身体健康。
1.3日常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做任何事情时都不可过于急躁,动作缓慢些为好,不如蹲下、起立、弯腰、卧床、改变体位等,还有在起身时可采用头低位及眼睛下方式慢慢起身,切勿出现猛然改变体位的动作,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年发病率为(60—80)/10万人口,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占20%。
【病因】
(1)为脑实质内出血。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为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2)颅内动脉瘤。
(3)脑动静脉畸形。
(4)其他:脑动脉炎、血液病、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临床表现】
(1)多在白天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生。
可出血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
意识障碍出现迅速,可伴大小便失禁。
(2)内囊出血最多见,是由于豆纹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垂直分支)破裂出血所致,主要表现为“三偏症”,出血灶的对侧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急性期清醒后可检出偏瘫肢体肌张力减弱、肌腱反射消失,数天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多因大量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短期内迅速形成脑疝而死亡。
(3)脑桥出血较少见,意识障碍轻,脑桥一侧出血时表现为交叉瘫,即出血灶侧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两侧时可出现四肢瘫,瞳孔呈针尖样。
(4)小脑出血也较少见,变现为不能站立、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高,超过10×1000000000/L,蛋白尿、尿糖、血液尿素氮和血糖增加。
(2)脑脊液多为血性脑脊液,压力增高。
(3)头部CT、MRI可发现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量。
【主要治疗】
(1)急性期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2)调控血压,急性期一般不用降压药物,当收缩压超过220mmHg或舒张压超过120mmHg时,可用硫酸镁等药物降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常用20%
甘露醇125~250ml静滴,30min滴完,或用复方甘油静滴。
(4)止血药和凝血药应用。
(5)手术治疗。
【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与脑出血、脑水肿有关。
(2)潜在并发症:脑疝、消化道出血、感染、压疮。
(3)生活自理缺陷与意识障碍、偏瘫有关。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检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有无颅压增高、脑疝早期表现。
(2)充分休息: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48h内避免搬动病人,病史保持安静。
病人侧卧位,头抬高15°~30°,减轻脑水肿。
(3)保证营养: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h内禁食,24h后如病情平稳可行鼻饲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蛋白、维生素的摄入。
鼻饲前应抽胃液观察,如呈咖啡色,应及时通知医生。
意识清醒后如无吞咽困难,可拔胃管,给予易吞咽软食。
进食时病人取坐位或高侧卧位(键侧在下),进食应缓慢,食物应送至口腔键侧近舌根处,以利吞咽。
(4)满足病人日常生活需要,指导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5)积极指导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6)指导语言训练
【健康教育】
(1)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应在病情稳定后早期开始,瘫痪的肢体坚持被动及主动的功能锻炼;对失语、智力减退的病人,进行耐心的语言和智力训练;
教会家属护理方法。
(2)脑卒中病人有再次脑出血、闹栓塞的危险,高血压病人应规律服药,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
脑肿瘤术后人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定位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3)老年病人,心脑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节变化易诱发疾病。
长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药物祛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
(4)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超过2h,易发生压疮,应加强翻身。
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肢体放臵功能位,防畸形。
(5)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
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谈,防呛咳、窒息。
(6)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
便秘时可使用缓泻药,诱导排便。
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
(7)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压、血脂等,适当体育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