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之杨若古兰创作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0页,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罕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先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利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成绩的范围.课件中4个例题次要让先生通过观察和操纵,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和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分为三个条理:第一个条理是前两题,认识“倍”并加深理解.这两题的练习重点要放在“几个几”到“几倍”的推理上,用看到或摆出的“几个几”解释“几倍”.第二个条理是第3题,列式计算“是几倍”.先在图上连线,体会每几个一份地平均分,推理得到“是几倍”;再列式求得有关的倍数.这道题的练习重点是体会“几里面有几个几”的含义,经历从抽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第三个条理是第4题,在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直接用除法解决成绩,体会这是一种简便而无效的方法.(二)学情分析对本课进修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先生是在曾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名数和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进修,先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利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成绩的能力.(三)目标定位1、通过直观演示,先生动手操纵,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培养先生观察、分析、比较及应用数学说话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在进修过程中体会数学常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3、让先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进修数学的爱好和决定信念.二、说教学计谋、教学方法1、练习巩固法.在利用常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方式多样的分层练习,能使先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和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同时激发先生利用常识的介入热情,也能提高先生解决实际成绩的能力.2、总结归纳法.通过最初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的过程,提高先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三、说教学程序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先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四部分睁开进修.(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美丽的花坛”着手,把先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吸引先生的留意力,获得题目的有效信息: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根据这些已知信息,教师引诱先生比较两莳花的朵数,提出数学成绩,教师对先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揭示“倍”的概念.(二)活动测验考试、教学例题1、认识“倍”根据题目的已知信息,教材呈现分行排列的蓝花和黄花,把它们2朵2朵地圈在一路,使先生直观地认识到:蓝花有1个2朵,黄花有3个2朵,由此告诉先生: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从而使先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在前面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呈现了分行排列的3朵蓝花和6朵黄花,请求先生照上面的模样先3朵3朵地圈一圈,再填一填,进一步明确:因为黄花有2个3朵,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分析“1倍”这一概念,强调倍数关系中的那个用来比较的尺度量即“看作一份”的那个量,是可变的,是绝对而言的;课件呈现一个胡萝卜和六个茄子,让先生认识到6个1就是1的6倍这个概念;紧接着呈现一个茄子和一个胡萝卜,让先生认识到胡萝卜的个数是茄子的1倍;再呈现两个胡萝卜和两个茄子,让先生认识到个数不异的情况下,可以表述为,这一个是另一个的1倍.(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课件上第二题让先生通过观察第一行的圆球与第二行的圆球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大数里面如果包含了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其中,习题纸上第1题以看图填空的方式,让先生圈一圈、填一填,认识到:把4个小月亮看作1份,小太阳就是小月亮的5倍;两个小笑容看作一份,心形是它的4倍.第2题让先生通过画一画第二行三角形的操纵,进一步明确:大数里面如果包含了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课件上第3题显示2朵蓝花,8朵红花,先让学照模样在图中连连续,再完成响应的填空,并写出响应的除法算式,有益于先生进一步认识到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除法运算的含义是分歧的.再做两个同类型习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设计意图:上述几道题从观察、操纵到填空、计算,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思考,教学请求慢慢提高,体现了让先生在分歧方式的活动中不竭加深认识、把握方法的明确意图.(四)课堂总结,延长新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常识?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课后或者回家后,到生活中找一找,也用倍来暗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吧.整节课的新常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先生的,是先生通过旧常识的牵引,自动获取的,体现了新旧常识的内在联系.“倍”是乘法的次要含义之一,让先生多说本人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先生的表达能力,重视了新常识的构成过程.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先生本人去探究,去认知,去反思,去巩固,去应用,去发展新知,真正体现了“以先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抽象地展现了常识的构成过程,常识的呈现过程更清晰,更有益于师生的互动.。
《倍的认识》说课稿(正式)

《倍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例1。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原本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之后,现在则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关除法计算之后,并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
虽然“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但学生之前知道“几个几”的概念,有一定的数感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深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也好动、好奇。
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
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之中,让学生在多种体验中形成“倍”的概念过程。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理解能力。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用语言叙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在操作中建立“倍”的认识,培养学生“建模”的思想。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理解有关“倍”的概念,能从图中找出相关“倍”的信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图片等。
二、说教法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习法、启发谈话法、做游戏、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三、说学法: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
《倍的认识》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2、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出现的。
运用找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引导学生建立几个几的方式,“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4、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萝卜图片。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通过观察主题图萝卜的数量来学习“倍的认识”。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3个2根及5个2根。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2根也可以说成2的3倍)。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施甸县木老元乡民族学校杨中华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
“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再次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目标如下: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探索中亲身感受,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突破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倍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倍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倍的认识》教案《倍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实物图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先后出示)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3)出示紫薯图(个一组)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个3、3个。
3.思考:(1)个3,从哪里体现出“”,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2)3个,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呢?(3)3个与个3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您如今正在阅读的«倍的看法»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倍的看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剖析:〝倍的看法〞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
例2,是以三个小冤家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依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是引导先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树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绪,为处置效果构建〝思想形式〞。
3、教学目的:〔1〕阅历〝倍〞的概念的初步构成进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沛感知的基础上树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绪。
〔3〕培育先生操作、观察、推理才干及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气和对数学的学习兴味。
4、教学重点:阅历〝倍〞的概念初步构成进程,树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树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绪。
5、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依据以上剖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示说话、实物操作、协作交流等教学手腕,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谐和民主的学习气氛,自觉自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沛发扬先生的主体位置,让他们经过入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络,初步树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详细意义。
三、说学法:1、经过操作活动,让先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索和协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先生用繁复的言语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索进程。
四、说教学进程:本课教学进程充沛依托教材的编排思绪,开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停止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拟笼统,先生不容易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窗,6名男同窗下台,诱导启示,并说明:男同窗是女同窗的2倍。
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看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谈一下我这节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及其特点,对所授知识进行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
“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和能力。
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拔萝卜”的童话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几倍”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通过智慧课堂平合让学生经历构建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经历构建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四、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
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的认识》说课稿
仙桃市彭场镇第二小学刘铁林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例1,“做一做”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
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
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
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习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