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试验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试验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试验段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路基试验段施工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和规范。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施工作业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二、施工前准备1. 人员组织: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数量和职责,确保施工队伍的协调和配合。
2. 设备准备:检查和保养施工所需的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路基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三、施工作业流程1.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开挖范围和深度的准确性。
2. 土方填筑: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填筑,注意填筑层次和均匀性,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
3. 压实作业: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进行路基的压实作业,确保路基的密实度符合要求。
4. 排水设施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排水设施,确保路基的排水功能良好。
5. 基层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层处理,包括碾压、平整等工作,以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坚固性。
6. 路面铺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路面铺设,包括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等,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四、施工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的达标。
3.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4. 施工记录: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等,以备后续参考。
五、施工验收1. 施工质量验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包括路基的平整度、坚固性等方面的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 安全验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安全验收,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 环境验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环境验收,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以确保环境保护的要求。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场地清理为防止原地面上草木残株腐烂变质使地基产生松软和不均匀沉陷,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砍伐的树木堆放在路基用地范围之外。
清除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100~300mm 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堆放在弃土场内。
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坑穴用原地土填平夯实。
路堤填土高度小于0.8m的路段,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基行填前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5%;路堤填土高度小于0.3m的路段,要将原地表土翻松至0.3m,然后整平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
路堤填土高度大于0.8m时,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全面冲击碾压,其压实度不小于90%。
二、施工排水地面水不仅能对路基产生冲刷与破坏,还能渗入路基内部,使土体软化。
因此,路基必须具备合适完备的排水系统,保证及时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以保证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施工中,首先校核全线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补充或修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设置一些必要的临时性排水设施,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路基施工中,为避免由于施工层表面排水不畅或有积水渗入土中,超过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使土难于压实,甚至影响已完成的工作段,各施工层表面不能有积水,填方路堤做成2%~4%的排水横坡。
雨季施工或因故中断施工时,必须将施工层表面及时修理平整并压实。
路基施工前先做好排水沟等排水防渗设施,特别是多雨地区和雨季施工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保证路基正常施工,不被水毁。
排水沟的出口通至桥涵进出口处或天然排水系统;排水沟挖出的土,堆放在要求的位置使其起挡水作用。
三、特殊路基处理1.预压段处理填筑前分别在清理好的地表上安装沉降观测仪,沉降观测仪在每个断面设置3处,分别于路中和土路肩内。
施工过程中,对沉降观测仪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不使其变形和损坏。
预压段分层填筑,每层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并分层压实,压实度按规范控制,将路床60cm石灰改善土底部抬高10cm并填筑到高于路槽设计高度10cm处,根据路基填土实际高度填筑相应厚度的预压土,并压实到80%的压实度,进入为期150~180天的预压期。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篇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CFG桩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CFG桩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新建铁路福厦线站前施工图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福厦线站前CFG桩施工.4、材质要求桩体主体材料为碎石,应符合设计级配要求;选用的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5、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5.1施工准备⑴核查地质资料,结合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
⑵进行满足桩体设计强度的配合比试验,确定各种材料的施工用配比.⑶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标记处理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及管线。
⑷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打桩场地边线并标识.⑸施工前清除地表耕植土,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
5.2施工顺序CFG桩施工一般优先采用间隔跳打法,也可采用连打法.具体的施工方法由现场试验来确定。
连打法易造成邻桩被挤碎或缩颈,在粘性土中易造成地面隆起;跳打法不易发生上述现象,但土层较硬时,在已打桩中间补打新桩,可能造成已打桩被振裂或振断。
在软土中,桩距较大可采用隔桩跳打,但施工新桩与已打桩时间间隔不少于7d;在饱和的松散粉土中,如桩距较小,不宜采用隔桩跳打;全长布桩时,应遵循由“由一边向另一边”的原则。
5.3振动沉管灌注施工工艺振动沉管打桩机适用于粘性土、粉土以及淤泥质土.5。
3。
1施工步骤⑴沉管根据设计桩长、沉管入土深度确定机架高度和沉管长度,并进行设备组装。
桩机就位,保持桩管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大于l%;若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需埋入地表以下300mm左右.开始沉管,为避免对邻桩的影响,沉管时间应尽量短;记录激振电流变化情况,应1m记录一次,对土层变化处应予以说明。
⑵投料在沉管过程中用料斗进行空中投料(可边沉管边投料)。
待沉管至设计标高且停机后须尽快完成投料,直至管内混合料顶面与钢管料口平齐。
路基试验段作业指导书

1、编制依据1.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4.新建厦深铁路工程路基施工图设计图纸及文件2、工程概况为提高铁路建设水平,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对路基提出了新标准,新建厦深铁路站前工程联络线L1DK0+000~L1DK3+003.639;L2DK0+000~L2DK2+529.065;PNLDK0+000~+PNLDK0+831.47;JDK0+000~JDK0+530;广深四线拨移段及军货线GDK3+275~GDK4+015路基基床以下路基本体填筑合格的C组填料,为了提高路基C组填料填筑的工程质量,拟选广深四线拨移段及军货线GDK3+400~GDK3+700段路基作C组填料的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和合适的填筑层厚,最大填料粒径,碾压遍数等参数,为以后大规模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3、施工前期准备人员、机械设备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的的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3.1.C组填料填筑施工劳动力与机械设备配置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即C组填料土源点和路堤填筑区的各个施工单元。
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即: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
人员名单见下附表。
(1)、管理人员配备情况:见附表。
(2)、劳动力配备情况:见附表。
3.2.人员到位情况:为完成本工程配置的现场施工负责人、现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均已到位,具备开工条件。
3.3.路堤填筑区施工单元的主要机械设备: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
机械设备进场情况:见附表。
3.4.试验检测仪器进场,检测仪器有:K30(K-30),EVD(ZFG-02型),并已通过标定,标定书附后表。
3.5.熟悉图纸、合同文件、技术规范和线路控制桩点,此工作已完成。
3.6.选定取土场和弃土场,我合同段计划将挖方段作为试验段路基填料取土场,将选择一块空地作为挖余土方的弃土场。
路基施工作业的指导书

.路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一、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施工准备工作1、丈量放样路基队建立专业测设人员负责丈量工作。
第一对设计单位供给的基桩(导线点、水平点)进行复测,依据施工控制点在路线上的散布状况及实际需要加密导线点及增设水平点并实行连测,形成切合规范要求的丈量成果,并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
在整个施工时期,丈量人员均采纳有效举措对每个导线点、水平点进行妥当固定保护、按期复测,保证丈量成就正确指导施工;发现损坏丢掉,实时恢复。
依据路基中线及施工图纸放出正确的征地边线,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打设界限桩,撒上石灰线做标记。
核实占地范围内陆上、地下所有需要拆掉和需要加固保护的设备,并按施工图供给的逐桩坐标表放出中线桩,丈量各桩点的原地面高程。
2、现场清理关于盐渍土地域的路基施工,因为地表土含盐量较大,所以一定重视表土清理工作。
施工前先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石头、废物和草皮进行清理;将占地范围内的树根挖除干净,对全部路基范围内水渠、坑槽按规范要求及监理工程师现场确立的范围除去杂物,对清理出来的废料、杂物运到指定的弃料场,除去表土厚度一般为0.3m 左右。
用装载机推除表土,为使路基基底能平均压实,要求使用平川机将原地面进行平坦,平坦度偏差不超出 5cm 。
3、填前碾压在地表除去完成后,对路基基底进行充足的碾压,并进行压实度检测,压实度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路基。
成型后的基底应保持表面密实坚固,无坑槽,不积水,外观顺适,填前碾压宽度为路基坡脚外0.5m 左右。
组织试验检测人员和质检人员对基底进行压实度检测和高程丈量,检测合格后报检监理工程师,经赞同后进行路基分层填筑施工。
4、路基填筑前的质量要求a、路基原地面清表一定完全,不得有草皮、腐植土、树根等,清表后应整平,清表宽度一定宽出路基坡脚桩 1 米之外。
经压实后填土高度大于1.5m 时,原地面压实度≥ 92%;填土高度小于 1.5m 时,原地面压实度≥94% ;填土高度距路基顶面小于 80cm 时,原地面压实度≥ 95% 。
路基试验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试验段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路基试验段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前准备1. 路基试验段的位置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路基试验段的位置,并进行测量和标定。
2.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施工作业的流程、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3. 施工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施工作业流程1. 清理现场:清理施工现场,包括清除杂物、植被等,确保施工区域的整洁。
2. 路基开挖: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挖掘机进行路基开挖,确保路基的宽度、高度和坡度符合要求。
3. 原土处理:将挖掘出的原土进行处理,包括筛分、拌和等,以提高土壤的质量。
4. 压实路基:使用压路机对路基进行压实,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5. 横断面修整:使用推土机对路基的横断面进行修整,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6. 施工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记录施工的关键参数和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
三、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现场巡视: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施工作业的质量和安全情况。
2. 施工过程监测:使用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包括土壤密实度、压实度等指标的监测。
3. 施工质量检验:对施工完成的路基进行质量检验,包括路基的平整度、坡度、承载力等指标的检测。
4. 施工记录整理:整理施工记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数据,以备后续的验收和评估。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等。
2.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3. 施工过程中,禁止随意堆放材料和工具,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4. 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改变施工方法。
五、施工后清理1. 清理施工现场:施工完成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包括清除杂物、回填土壤等。
2. 设备维护: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3. 施工记录整理:整理施工过程中的记录和数据,以备后续的验收和评估。
路基试验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试验段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新建铁路盘锦至营口客运专线工程施工图设计个别路基设计图;1.2.现场勘测调查资料;1.3.客运专线暂行技术条件;1.4.《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1.5.《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6.《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1.7.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1.8.近年来我单位对客运专线及类似铁路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
2.工程概况2.1.试验段工程概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选择DK74+300~DK74+475.5段路基为试验段进行试验,施工内容包含了地基处理、褥垫层、填筑C组、AB 组填料、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等施工。
2.2.地质概况DK74+300~DK74+475.5段淤泥质粉质黏土,流塑,层厚在2.30~3.75m之间;粉质黏土,软塑~硬塑,层厚在1.0~1.95m之间;粉土,稍密~密实,潮湿,层厚在2.0~8.30m之间;细砂,松散~密实,饱和,层厚在1.4~34.0m之间。
2.3.水文地质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0.5~3.0m。
该范围工程地质条件普遍较差,路基工程基底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3.试验目的①选定填料并确定其改良方式(填料掺拌比例)。
②研究填料填筑施工时的各项工艺参数,包括松铺系数、碾压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率等。
③初步研究机械设备的组合配备。
4.试验前期准备工作4.1. 试验地点选择选取DK74+300~DK74+475.5段路基作为试验段进行试验。
该段路基长175.5m,施工内容包括褥垫层施工、A、B组填料、桥涵过渡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等施工。
具有一定代表性。
4.2.机械设备路基填筑工艺试验主要机械设备表4.3.试验段人员安排为了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成立本次试验领导小组,组长由工区经理李忠诚担任,具体人员安排见下表:路基填筑试验段领导小组5.填料选择5.1.A、B填料A、B组填料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母岩强度>15MPa;b、母岩软化系数>0.75;c、自由膨胀率Fs<40%;d、细粒土含量<15%;e、最大颗粒粒径≤10cm。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一、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施工准备工作1、测量放样路基队设立专业测设人员负责测量工作。
首先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基桩(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根据施工控制点在路线上的分布情况及实际需要加密导线点及增设水准点并实施连测,形成符合规范要求的测量成果,并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
在整个施工期间,测量人员均采取有效措施对每个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妥善固定保护、定期复测,确保测量成果正确指导施工;发现破坏丢失,及时恢复。
根据路基中线及施工图纸放出正确的征地边线,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打设边界桩,撒上石灰线做标志。
核实占地范围内地上、地下所有需要拆除和需要加固保护的设施,并按施工图提供的逐桩坐标表放出中线桩,测量各桩点的原地面高程。
2、现场清理对于盐渍土地区的路基施工,由于地表土含盐量较大,因此必须重视表土清理工作。
施工前先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石头、废物和草皮进行清理;将占地范围内的树根挖除干净,对所有路基范围内沟渠、坑槽按规范要求及监理工程师现场确定的范围清除杂物,对清理出来的废料、杂物运到指定的弃料场,清除表土厚度一般为0.3m左右。
用装载机推除表土,为使路基基底能均匀压实,要求使用平地机将原地面进行平整,平整度误差不超过5cm。
3、填前碾压在地表清除完毕后,对路基基底进行充分的碾压,并进行压实度检测,压实度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路基。
成型后的基底应保持表面密实坚固,无坑槽,不积水,外观顺适,填前碾压宽度为路基坡脚外0.5m 左右。
组织试验检测人员和质检人员对基底进行压实度检测和高程测量,检测合格后报检监理工程师,经同意后进行路基分层填筑施工。
4、路基填筑前的质量要求a、路基原地面清表必须彻底,不得有草皮、腐植土、树根等,清表后应整平,清表宽度必须宽出路基坡脚桩1米以外。
经压实后填土高度大于1.5m时,原地面压实度≥92%;填土高度小于1.5m时,原地面压实度≥94%;填土高度距路基顶面小于80cm时,原地面压实度≥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 1 -二、路基开挖、填筑作业指导书................ - 25 -三、CFG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 34 -四、喷播植草施工作业指导书.................. - 43 -五、挂网喷混植生施工作业指导书 .............. - 45 -六、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 50 -七、路基A、B组填料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 57 -八、骨架护坡作业指导书...................... - 65 -九、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 68 -十、综合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 - 74 - 十一、CFG桩试桩成果报告 .................... - 79 - 十二、钢筋砼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 - 83 -一、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路基设计图》(杭长客专施图(路)-HCJX2-28~38)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J 285-2004)4)、《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5)、《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6)、《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HKJX-2标项目二分部管段DK388+550~DK415+097.9,全长25.827km(已扣短链720.79m,DK389+479.206=DK390+200.000),总体走向为由东向西,途经弋阳县、贵溪市等主要县市。
主要工程量有:路基总长为6.42Km,占正线总长的24.9%;桥梁12座,全长19.408Km,占正线总长的75.1%,其中特大桥7座,大桥4座。
框架涵洞23座,其中框架立交桥1座。
公跨铁改移立交1座。
本项目路基段落及长度三、试验段选择客运专线铁路与过去的铁路相比,压实标准更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为了确保路基施工顺利进行,避免因盲目施工给工程带来重大损失,需在路基正式填筑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通过现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有关技术参数,形成试验段总结报告,报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大面积开展施工,以指导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
我部将试验段选定在DK412+890~DK413+050,全长160m(本试验段前后均为松土地基需进行CFG桩加固处理),该段原地貌为低山丘陵地区,为路堑换填地段,施工范围内设计无涵渠、通道等构筑物,具有路堑开挖、换填A、B组填料填筑施工连续、完整的优势。
四、路基试验段设计概况及工程措施1、地形地貌:岗丘及坳谷。
岗地低缓,植被稀疏,多生长为灌木,自然高程60~72m,相对高差3~10m,自然坡度15~25°;坳谷狭小,近南北向,辟为水山、水塘。
2、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地质主要为粉质黏土、砂岩、含砾砂岩。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4)1-3:粉质黏土(Q4al+pl),可塑,Ⅱ类,σ0=150KPa;褐黄色、红褐色,主要成份为粘粉颗粒及少量砾石,砾石粒径为2-50mm,约占质量的20%,厚0~5.0m。
(7)2-1:下伏基岩为 K2h砂岩、含砾砂岩、W4,Ⅲ,σ0=180KPa;含砾砂岩,紫红色、褐黄色、黄褐色,砂质结构,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
全风化层厚0.9~13.8m,强风化厚0.9~6.8m,下为弱风化。
(7)2-2:K2h砂岩、含砾砂岩、W3,Ⅳ,σ0=300KPa。
3、水文地质条件:岗丘地下水不发育,谷地地下水主要第四系孔隙水,较发育,埋深1~3m;地表水有酸性和CO2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地下水有酸性, 环境作用等级为H1。
碳化环境为T2。
4、工程措施: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厚不小于0.4m。
基床底层挖除换填A、B组填料,换填厚度不小于2.3m,换填底部铺设0.2m厚中粗砂中间夹铺一层复合土工膜。
路堑边坡坡率为1:1.5。
本试验段路堑开挖至换填底标高后,按设计对换填基底进行冲击碾压。
路堑边坡除采用C25混凝土拱型截水骨架内客体植草、种植灌木防护外,均采用立体植被网内植草、种植灌木防护。
灌木窝距0.6m×0.6m,每窝2株。
骨架净间距3.0m,主骨架厚0.8m,顶面留截水槽。
换填的路堤边坡采用混凝土空心砖内客土植草、种植灌木防护,沿路堤两侧坡面纵向每10m左右设置一条横向排水槽。
五、试验原则、试验目的进行A、B填料和级配碎石施工前填筑工艺性试验,以及质量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的试验,重点研究好A、B填料和级配碎石的颗粒粒径控制方法及合理的级配范围等试验,确保路基的填筑施工质量,确保路基在长期运营以及各种不良环境下,路基的强度与变形不变,并满足无砟轨道的要求以及客运专线安全、舒适、平稳运营的要求。
规范要求:基床底层采用碎石类和砾石类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5cm;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每层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
基于此原则,我分部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进行施工。
基床底层按最大松铺厚度(40cm)进行,基床表层按松铺厚度(35cm)进行,根据试验情况按5cm递减,分别进行40cm,35cm,30cm三组填筑试验。
1、通过试验段所获得的数据,确定A、B填料施工参数和压实的各种指标:(1)、设备类型、机械最佳组合方式;(2)、摊铺、平整、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艺参数;2、通过试验段所获得的数据,确定级配碎石施工参数表层级配碎石在大面积填筑前:集料配合比应经过现场填筑碾压试验确定,通过现场压实工艺验证,确定填料级配、松铺厚度、施工含水率、级配料配合比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以指导大面积的填筑施工。
3、通过试验段获得基床底部冲击碾压施工参数对冲击压实地基处理措施在施工前后进行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据检测;基床底部原地面冲击碾压碾压遍数的确定。
4、通过试验段所获得的数据,确定施工填筑有效的检测方法考核K30荷载板、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等仪器设备的可靠程度,为大面积施工确立有效的检测手段,选定经济、合理、准确检测手段。
六、试验计划1、施工时间安排试验路段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1月6日,完工日期2011年3月30日。
2、主要人员安排根据工程特点,我分部选派胡华文任试验段负责人,冯静收任技术负责人,专职质检员欧阳静。
下设测量组、试验组和一个作业队。
3、主要机械设备和仪器七、施工组织方案本试验段为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厚不小于0.4m。
路堑基床:基床底层挖除换填A、B填料,换填厚度不小于2.3m,换填底部铺设0.2m厚中粗砂中间夹铺一层复合土工膜。
分层压实标准应执行基床相应部位的压实标准。
在进行复合土工膜铺设前,根据施工设计图要求,本试验段无沉降观测标,为了试验段数据的观测,我部在DK412+960断面增设路基面沉降监测,施工注意埋设沉降观测标,埋设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按设计范围将路堑软土全部清除,整平底部,对于路基基床换填处理的情况采用机械挖除换填深度内表层部分土层,直至高于设计标高10~30cm处;再由人工清除剩余软土层,达到设计标高;采用自卸汽车将挖除的土壤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对路堑换填地基承载力进行核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者,报监理单位确认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本试验段路堑开挖至换填底标高后,按设计对换填基底进行冲击碾压。
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进场,后倾法卸料,推土机进行初摊铺,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
避免自卸汽车直接驶上原位土层,对其造成扰动。
根据换填层所处路堤部位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
1、施工工艺流程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2 填料设计1)、路基填料设计:基床底层范围内的A、B填料来自信江河滩砂砾石,经试验检测为粗圆粒土;经我方人员及监理单位试验的结果来看,该处料的各项试验数据完全满足A、B组填料要求。
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填料来自级配碎石拌合站。
2)、A、B组填料技术参数及检测标准要求A、B组料由信江河滩砂砾土筛除超粒径要求的颗粒, 通过筛网的混合料即为要使用的A、B组填料。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规定,铁路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7.5cm,基床底层填料粒径不应大于6cm。
为控制填料粒径在施工中均需增加过筛工序。
结合料场料取样试验结果和相关规范要求,A、B组填料选用技术参数:最大粒径控制在60㎜以内,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组成,大于 20㎜的颗粒含量控制在25~45%,小于0.075mm的细粒含量控制在15%以内。
粗颗粒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15Mpa,且不易风化,不易软化,并满足高路堤的设计要求。
填筑前通知监理工程师对填料进行见证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图A、B组填料检验数量按10000m3为一检验批,不足10000m3时也按一检验批计,材料最大粒径不超过60mm。
基床底层采用A、B填料填筑,其压实质量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底层压实标准表注:1.压实系数K 为重型击实标准;2.当采用硬质岩石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碎、块石之A 、B 组填料时,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 。
3. 无砟轨道可采用K 30或E v2。
当采用E v2时,其控制标准为E v2≥80 MPa 且 E v2/E v1≤2.5。
检验数量: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 ,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 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填高约0.9m 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 、二次变形模量Ev2各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 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检验方法:按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3)级配碎石技术参数及验收标准在砂石场买用合格级配碎石,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卵石或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厂拌施工。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压实试验进行级配碎石级配试验,级配曲线接近圆顺,某种尺寸的颗粒不应过多或过少。
同时应控制混合料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粒径小于0.5mm 的细集料的液限应小于25%,塑性指数应小于6。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质量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表层材料组成及压实标准检验数量:每2000m 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黏土团及有杂物含量;大于22.4mm 的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等项目作1次检测。
其他项目每一料场抽样检验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