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

合集下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养分迁移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养分迁移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风沙土 镉污染 镉含量 重金属 配方施肥 迁移转化规律 迁移 超微结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节水灌溉 绵羊卵母细胞 细根衰老 紫色土区 磷流失 生物量 生态工程 王东沟小流域 玉米 灌溉 灌排协同效应 源耕地 温室栽培 水稻灌区 水氮利用效率 水 氮素迁移 氮磷流失量 氮 樟子松 植被格局 柳杉 有效性 施肥 改良剂 控制排水 排水量 总磷迁移 径流 小白菜 城市污泥 坡面径流 坡耕地 土壤养分状况 原状土壤 化学固定 农业非点源污染 养分迁移 养分平衡 养分内循环 体外成熟
华北山前平原 凋落物 农田生态系统 养分输入 修复 l-值 e-值 65cu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采煤塌陷 迁移流失 肥料利用率 根区施肥 施肥技术 土壤养分 养分高效 黄土 酸雨 紫色土 磷 生态环境 淋失 土壤初始含水量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土壤侵蚀 2 土壤 2 镉 1 蛋白质 1 营养元素 1 草带 1 苗圃潮土 1 自然降雨 1 网络模型 1 红壤坡面 1 籽粒苋 1 磷 1 硝态氮 1 溶质运移 1 游离氨基酸 1 淋溶 1 汉江水源区 1 水稻土 1 水旱轮作 1 氮磷迁移 1 施肥处理 1 微量元素 1 径流 1 异质性 1 平衡施肥 1 孔隙结构 1 大量元素 1 大棚栽培 1 壤中流 1 垂向运移特征 1 坡耕地 1 地表径流 1 吸附 1 叶绿素 1 剖面 1 分形 1 农业面源污染 1 三维重构 1 paddy-upland rotation 1 no3--n流失 1 greenhouse cultivation 1 balanced fertilization 1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生态与经济要素演变及相互作用——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小流域为例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生态与经济要素演变及相互作用——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小流域为例

治理模式是成功的 。在 生态脆 弱 区, 国家投入 是 当地脱贫致富 、 实现 生态与经济 良性 发展 的前提 ; 民脱贫增收 农
是 生 态 与 经 济 协 调 、 续 发 展 的保 障 ; 用 当地 资 源 , 展 优 势 产 业 , 实 现 经 济 效 益 与 生 态效 益 良性 发 展 的 动 力 。 持 利 发 是
土高原沟壑类 型 区, 于 试 区内面 积 53平方 公里 。 位 .
塬 面海拔 1 2 0米 , 温和湿 润 , 2 气候 年均气温9 1 ≥ . ℃,
1 ℃积温 30 9 , 年平均雨量 5 4 O 2 ℃ 多 8 毫米 ,—9 7 月份
降水 占全 年总量 的 5 。流域 内土地 利用类 型有农 5 田、 荒草地 、 地等 。主要土壤类 型为黑垆 土( 林 分布 于
马兰黄 土 。重力侵 蚀严 重 , 土壤 侵蚀模 数18 0 平 6 吨/
统要 素 ( 民纯 收 入 、 农 粮食 总 产 和 人 均 产量 、 济结 经
构 等) 的演 化过 程 , 索 二 者 的 相 互 作用 机 理 , 进 探 为

方公里 。塬 面地 势 平坦 , 粮食 作 物 主要种植 区, 为 梁
中圈分类号 :345 F 0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17 20 )3 00 一O 1 0 —9 0 (0 8 O — o 9 5
黄 土高 原地 区小 流域 综合 治 理始 于 2 O世纪 5 O 年 代 ,O年 代 开 始 大 规 模 推 广 和 实 施 。 经 过 2 8 O多 年 的 治 理 , 得 了 显 著 的 社 会 、 济 和 生 态 效 取 经 益 。 -] 流域 综合 治 理过 程 既是 生 态环 境 、 观发 [4 1 小 景 生变化 的 过 程 , 时 也 是 社 会 经 济 发 生 改 变 的 过 同 程 。 , 对 比分析 一个 流域 生 态 与 经 济 要 素 变 化 , [6 53 对 判断 流域 的演变趋 势 , 示 生 态 系 统 与 经 济 系统 的 揭

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农户经济分析_李文军

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农户经济分析_李文军

第28卷第1期2008年2月水土保持通报Bulletin of So il and Water Co nserv atio n V ol.28,No.1Feb.,2008收稿日期:2007-09-12 修回日期:2007-10-10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SCX1-YW -N-15-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1-02;2006BAD05B07) 作者简介:李文军(1982)),男(汉族),山西省忻州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

E -m ail:liw enju nzi@ 。

通讯作者:王继军(1964)),男(汉族),陕西省渭南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经济方面的研究。

E -mail:jjw ang@ms.is w 。

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农户经济分析李文军1,王继军1,2,郝明德1,2(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摘 要: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25户农户监测资料表明,经过20a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户的经营行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初步建立起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根据25户农户经济发展过程的分析,建议黄土高原沟壑区同类型地区发展中需注意如下问题: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包括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民文化素质培养;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等。

关键词: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农户经济;经营行为;发展趋势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2008)01)0166)04中图分类号:X171.4,D422.7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s of Peasant Households inWangdonggou Watershed in the Loess Upland Gully AreaLI Wen -jun 1,WANG J-i jun 1,2,H AO M ing -de 1,2(1.I 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 er v ation,Chines e A cademy of Sciences and M inis try of W aterResour ces,Yangling ,S haanx i 712100,China;2.N or thw est A &F Univ er sity ,Y angling ,S haanx i 712100,China)Abstract:T he monitoring data for 25peasant households in Wangdo ng gou w atershed in the lo ess upland gully ar ea indicat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om e aspects.After im plementing 20y ear co mpr ehensive measures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rvatio n,landuse str ucture of the w atershed tends to be ratio nal.Ag ricultur al industr-i al structure has been optimized.T he behavio r of peasant household pr omotes the dev elo pm ent of regio nal e -conomy.Peasant per capita net inco me has been increased.A high efficient and stable agriculture eco -econo -m y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Fro m the analy se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the 25house -ho lds,it follo w s that fo 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s sim ilar to the loess upland g ully area,scientific input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na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used ratio nally;special agr icultural industries should be developed;farm er s .quality of science and culture should be im pro ved;and the g overnm ent w ork -ing functions should be further enhanced.Keywords:loess upland gully area;W angdonggou watershed;economics of peasant household;business behav -ior;development trend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使用权,从而确立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农户,同时也就产生了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农户经济[1]。

小流域土壤磷的积累特征及其环境效应_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为例-自然资源学报

小流域土壤磷的积累特征及其环境效应_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为例-自然资源学报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肥力贫瘠 。土壤对磷肥的固定及其对肥效的影响曾 是这一地区广泛关注的内容 [ 18~20 ] 。但 1980 年以来 ,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和小流域综合治
收稿日期 : 2008- 12- 08; 修订日期 : 2009- 04- 03。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 ) (2005CB121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0771125) ;中国科学院知 识创新方向项目 ( KZCX2 - YW - 424) 。 第一作者简介 : 郭胜利 (1969- ) ,男 ,河北栾城人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土壤生态研究 。 E2mail: slguo@m s. iswc. ac. cn
塬面 、塬坡上不同利用年限果园土壤全磷和 O lsen2P间差异分析采用 SAS6. 12[ 26 ]软件 进行 。
3 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利用条件下流域土壤磷素含量的积累 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之初 (1986年 ) ,农田土壤全磷含量平均为 519 mg·kg- 1 , O lsen2P含
量 (415 mg·kg- 1 )属于“极缺磷水平 ( < 510 mg·kg- 1 ) ”(表 1) 。与之相比 , 2004年农田土 壤全磷 (752 m g·kg- 1 )和 O lsen2P ( 2012 mg·kg- 1 )分别提高了 45%和 315倍 ,相当于每年 全磷提高 13 mg P·kg- 1 , O slen2P提高 1 mg·kg- 1 。果园土壤 1993 年 O lsen2P含量为 617 mg·kg- 1 ,到 2004年达到 2810 mg·kg- 1 ,提高 312倍 。1993 年结果表明 ,林地和草地 O ls2 en2P低于 5 mg·kg- 1 ,为极缺磷土壤 ; 2004年尽管也有一定程度提高 ,但仍然属于极缺磷水 平 。2004年农田土壤中 O lsen2P平均含量为 2012 mg·kg- 1 ,个别农田土壤达到了 5318 m g ·kg- 1 ;大约 50%的面积中 O lsen2P含量超过 15 mg·kg- 1 。果园土壤磷素富集更严重 , O ls2 en2P含量最高为 122 m g·kg- 1 , 70%以上的果园土壤中 O lsen2P含量超过 15 mg·kg-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态势分析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态势分析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2011年 科研热词 生态环境 影响因素 可持续发展 协调性 主成分分析法 重庆市 运作因素 谐波分析 绿洲农业 综合效应 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评价 知识生产 电子商务 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位 甘肃省 灰色关联度 灰色关联分析 演变态势 港口后勤区域 洪水灾害链 洪水周期性 江苏省 机制法 时序主成分分析法 新增建设用地 文化地理学 态势分析法 广州市 帕累托最优 差异性分析 层次分析法 安塞县 太阳黑子数 城市势力圈 城乡统筹 垃圾处理产业 均值关联度 土地竞争力 土地利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能源安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商品型生态农业 发展态势 协调发展模式 区域能源安全 区域差异 势能修正模型 动态特征 功效系数法 推荐指数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趋势分析 时空差异 新疆 指标体系 态势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黄河流域 黄河 预测 集对分析 随机前沿分析 降水持续性 重庆 适度性 适应度 转型期 跨层感知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 脆弱性分析 股权制衡 耦合度 耦合关联性 耕地 网络设备 网络安全 网站 综合评估 结构化经营 经营效果指数 经济发展水平 粮食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科学计量学 科学结构 社区卫生服务 知识交流 疏勒河流域 用地类型 生态环境 生态水文 生产 环渤海地区 渭河 浙江省 测度指标体系 泛长三角 河南省 江西省 江西 水资源
53 54 55 56 57 58
人口密度 产业结构 产业增长态势 中国 wowa算子 psr模型

黄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苹果品质限制性生态因子探析

黄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苹果品质限制性生态因子探析

黄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苹果品质限制性生态因子探析张义;谢永生;郝明德【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44)006【摘要】[目的]找出限制苹果品质进一步提高的生态因子,以最大化地实现系统内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以黄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王东沟流域为研究区,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对该流域苹果生长的生态适宜度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结果]王东沟流域苹果生态适宜度综合效益指数达到0.74,属于中上等水平,从理论上量化了黄土沟壑区为中国优质苹果的适生区;并指出影响该流域苹果品质的生态因子中,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隶属度值最低,分别为0.34和0.35,其次是年降水量,其隶属度值也仅为0.62,而年均温、>10℃年积温、1月中旬均温,夏季(6-9月)温度日较差、土壤有效磷、有效钾等生态因子的隶属度值均较高,条件较优.[结论]黄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苹果品质的限制性生态因子为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及年降水量,从调控该流域苹果园的肥、水资源入手,将有助于促进黄土沟壑区苹果品质的稳步提高.【总页数】7页(P1184-1190)【作者】张义;谢永生;郝明德【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生态与经济要素演变及相互作用——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小流域为例 [J], 李晓春;孟全省2.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以陕西省长武王东沟流域为例 [J], 刘贤赵;谭春英;宋孝玉;张晓萍3.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初探 [J], 李文军;王继军;郝明德4.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例 [J], 郝明德5.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 [J], 李文军;郝明德;牛育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王东沟小流域土壤表层氮的空间分布

黄土高原王东沟小流域土壤表层氮的空间分布
摘 要:以黄土高原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 对 象,分 析 了 小 流 域 地 貌 单 元 和 土 地 利 用 方 式 对 氮 空 间 分 布 的 影 响。 结 果 表明 :研究区表层(0—20cm)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 氮 含 量 的 均 值 分 别 为 0.99,9.80,2.61 mg/kg。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和地貌单元对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的空间分布 有 显 著 的 影 响 ,并 且 两 个 因 素 存 在 着 显 著 的 交 互 作 用,而 对 铵 态 氮 含 量 空间分布影响不显著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 氮 分 布 规 律 为:林 地 > 果 园 > 荒 草 地 > 农 田 > 废 弃 果 园;硝 态 氮 分 布规律为 :果园>农田>林地>废弃果园>荒草地;铵态氮分布规律为:林 地 > 荒 草 地 > 果 园 > 农 田 > 废 弃 果 园。 不 同地貌单元土壤全氮分布规律为 :塬面>沟道>塬坡;硝态氮分布规律 为:塬 面 > 塬 坡 > 沟 道;铵 态 氮 分 布 规 律 为:沟 道 >塬面>塬坡。上述研究结果对指导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资源利用、施肥和植被恢复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全 氮 ;硝 态 氮 ;铵 态 氮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地 貌 单 元 中 图 分 类 号 :S153.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5-3409(2019)04-0062-06 DOI:10.13869/ki.rswc.2019.04.010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Wangdonggou watershed with the area of 8.3km2 is located in the gully-hi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and geomorphic unit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nitrogen of topsoil in Wangdonggou watersh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an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nitrate nitrogen and ammonium nitrogen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study area were 0.99g/kg,9.80mg/kg,2.61mg/kg,respectively.Land use types and geomorphic units had sig- nificant effects and interaction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nitrate nitrogen,whil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ammonium nitrogen content was not significant.The content of soil total nitrogen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decreased in the order:woodland>orchard>natural grassland>farmland>aban- doned orchard;the content of nitrate nitrogen decreased in the order:orchard>farmland>woodland>aban- doned orchard>natural grassland;the contents of ammonium nitrogen decreased in the order:woodland> natural grassland>orchard>farmland>abandoned orchard.The content of soil total nitrogen under different geomorphic units decreased in the order:loess tableland>gully>slope land;the content of nitrate nitrogen decreased in the order:loess tableland>gully>slope land;the content of ammonium nitrogen decreased in the order:gully>loess tableland>slope land.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nitrogen and its components in the small watershed of the Loess Plateau can help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ies of land use,fertilizer,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small watershed scale on the Loess Plateau. Keywords:total nitrogen;nitrate-nitrogen;ammonium-nitrogen;land use type;geomorphic unit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机碳和黑碳的储量及意义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机碳和黑碳的储量及意义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机碳和黑碳的储量及意义涂夏明;周家茂;曹军骥;韩永明;沈振兴【期刊名称】《地球环境学报》【年(卷),期】2017(008)001【摘要】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分析其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简称SOC)和黑碳(black carbon,简称BC)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储量变化及意义.研究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黑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玉米地8.01 g?kg?1和1.01 g?kg?1,林地6.80 g?kg?1和0.59 g?kg?1,未利用地5.01 g?kg?1和0.43 g?kg?1,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均为玉米地最高,未利用地最低;耕地和自然土壤表土有机碳储量分别为0.796 Pg和0.710 Pg,表土黑碳储量分别为0.0858 Pg和0.0730 Pg,耕地相对于自然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储量分别增大12.1%和17.5%;说明黄土高原耕地是一个碳汇,起着固定碳的作用;采用推荐的管理实践活动和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增加土壤碳储量,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抵消部分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页数】7页(P65-71)【作者】涂夏明;周家茂;曹军骥;韩永明;沈振兴【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 710061;上海伊尔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 71006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西安 710049;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西安 71004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7种不同林农土地利用类型残体的有机碳储量 [J], 李正才;徐德应;杨校生;傅懋毅;孙雪忠;奚金荣2.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林管理方式对黑碳和颗粒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J], 肖朝霞;王金成;刘建新;王鑫3.青海湖流域六类土壤表土有机碳黑碳含量特征及其储量 [J], 胡卫国;曹军骥;韩永明4.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 [J], 王宪帅;黄从德;王勇军5.黄土高原人工沙棘林恢复阶段土壤黑碳、颗粒有机碳的积累 [J], 王鑫;王金成;刘建新;毛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于塬坡和沟道 ) , 母质为深厚的中壤质马兰黄土。
塬面地势平坦, 为粮果主要种植区; 塬坡土壤侵蚀严重,
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地段。经过 1980 1990年期间
大规模综合 治理, 土壤 侵蚀模数 已由治理 前的 1860 t km- 2下降至目前的 895 t km- 2以下。
1. 2! 采样与分析方法 样品采集与分析: 根据小流域塬面、塬坡和沟道特
http: / /www. ecologica. cn
! 1期
! ! ! 郭Βιβλιοθήκη 利 ! 等: 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土 壤有机碳空间分布
K ey W ords: sm all watershed; so il organ ic carbon; tab leland; slopeland; gu lly
Abstract: Pattern s of so il organ ic carbon ( SOC ) vary w idely across the land scap e and land u ses lead ing to large un certaint ies in th e SOC budget esp ecially for agricu ltu ral landscapes where water eros ion red istributes so il and SOC across the land scap e. S am p les from 448 s ites ( 0 20cm ) and 33 s ites ( 0 200 cm ) w ere collected during M ay 2004 atW angdonggou w atershed in the gu lly reg ion of th e Loess P lateau to m easu re SOC, and analyzed the effect of land use, land form ( tab leland, slope land, and gu lly) and dep th on SOC. So il sam p ling un its w ere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land form ( tab leland, slope land, and gu lly ) and land use ( arab le, orchard, grassland, and wood land ). There w as s ign ifican t variation in SOC concen tration across the land form s ( P > 99. 9% ). For the top so il of 0 20 cm, SOC concen trat ion was greatest at the gu lly pos ition ( 9. 1 g kg- 1 ), n ex tw as at the tab leland pos ition ( 7. 8 g kg- 1 ) , and least ( 6. 8 g kg- 1 ) at the slope posit ion. For th e soil profiles ( 0 200 cm ), the average of SOC concen tration was greatest at the tab le land pos ition, n ext was at the s lop e pos ition, and least at the gu lly posit ion. L and u se mi pact SOC across the three land form s sign ifican tly. For the tab le land position, SOC conten t in 0 40 cm under grass land was s ign ifican tly h igher than crop land and orchard. For s lope land pos ition, SOC con ten t in 0 140 cm under grassland and wood land was s ign ificant ly h igher than under crop land and orchard. For the gu lly pos ition, SOC conten t across th e dep th und er grass land was not sign ifican tly d ifferen t from w ood land. On the tab leland, SOC in 0 20 cm varied between 6. 49 and 8. 56 g kg- 1, on the slop leland, th e range of SOC concen trat ion s increased ( 5. 79 9. 95 g kg- 1 ), and varied most in the gu lly ( 5. 79 10. 64 g kg- 1 ). Ou r study also ind icates that geomorph ic posit ion and land u se are mi portan t for estmi at ing SOC d en sity and stock w ith in a watershed in the reg ion.
处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 水土流失严重, 地形破碎, 土壤表层 SOC 空间变异显著。大量研究揭示了陕北黄土 区 0 20cm 土层 SOC 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 15 24] 。但在黄土高原地区南部的高原沟壑区, 塬面、塬坡、沟道地貌
单元分明, 不同地貌单元上的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又有差异。但地貌单元对小流域 SOC 分布的影响报道较
1220 m, 小流域内从塬面到沟底的最大高差为 280m。大
陆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 9. 1∃ , %10∃ 积温 3029∃ , 多年平
均降水 584 mm。季节性分布不均, 7 9月份降水占总量
的 55% 。小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有农田、果园、荒草地、
林地等。主要土壤类型为黑垆土 ( 分布于塬面 ) 和黄绵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40771125) ; 中国科学院 西部之光 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2009 01 17; ! ! 修订日期: 2009 10 17 * 通讯作者 C orrespond ing author. E m ai:l slguo@ m s. isw c. ac. cn
1! 材料与方法
1. 1! 小流域概况 王东沟小流域位于陕西省西部长武县 (东经 107∀40# 107∀42#, 北纬 35∀12# 35∀16#) , 为 中国科学院长
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 和 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 的所在地。小流域土地面积 8. 3 km2, 塬面、塬坡、沟道约各占土地面积的 1 / 3, 沟壑密度为 2. 78条 / km2, 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类型区。塬面海拔
征, 同时考虑不同地貌单元上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于 2004年 5月采集表 层 ( 0 20cm ) 土壤 样品 448 个 ( 图
1) , 0 200cm 土壤剖面样品 33 个 ( 表 1) 。其中, 塬面
因地势平坦,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农地和果园, 共计采
集表层样品 85 个, 剖面样品 9个; 塬坡地形起伏多变,
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复杂 (人工林地、荒草地、果园、人工
苜蓿、农地 ), 共计采集表层样 品 251 个, 剖面 样品 19
个; 沟道,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草地, 共计采集表 ! 图 1! 黄土高原沟壑区 王东沟 小流域 高程图 ( DEM ) 和表层 ( 0 层样品 112 个, 剖面样品 5个。 0 20cm 土 样为直 径 20cm )土壤采样点分布图
少。本研究以高原沟壑区的小流域为对象, 研究了塬面、塬坡、沟道地貌单元对 SOC 含量空间变化的影响, 并
讨论了地貌单元与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对小流域 SOC 分布的影响。以期揭示大比例尺小尺度条件下地貌单 元与 SOC 含量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关系, 为准确估算黄土区大比例尺度 SOC储量提供参考。
!
53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而活跃的碳库之一 [ 1] , 约为大气圈和生物圈碳库的 2. 5倍 [ 2] 。摸清土壤碳
库的背景, 认识和掌握不同利用条件下土壤碳库的变化与驱动因子, 对于理解整个生态系统碳库动态与变化
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 大量文献从小比例尺大尺度上报道了土壤有机碳 ( So il organic C, SOC) 空间分布 格局特征及其储量 [ 3 9] 。但由于不能准确地获取局域尺度内 SO C有关信息, 致使同一区域的研究结果常常存 在较大差异 [ 10 14] 。开展小尺度大比例尺 SOC 储量研究,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尺度条件下 SOC 演变机理。地
SOC spatial distribution at sm allW angdonggou watershed in 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 lateau
GUO Sheng l*i , CHE Shengguo, L IANG W e,i YANG Q inke
Institute of S oil and W ater C on servation, N orthw est Un iv ersity of Agricu ltu re and F orestry / Ch in ese A cademy of S ciences, Yang 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生 态 学 报 2010, 30( 1): 0052 00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