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数字有声读物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音频平台——以喜马拉雅电台为例 杨擎 黄鑫鑫 许珂

互联网时代的音频平台——以喜马拉雅电台为例黄鑫鑫 10133320109杨擎 10133320118许珂 10133320123互联网时代的音频平台——以喜马拉雅电台为例[摘要]:互联网时代,各大综合性创新型音频平台层出不穷,本文以“喜马拉雅为例,对用户自制类网络电台进行分析,一窥网络电台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喜马拉雅电台、用户、前景坚持内容为王的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喜马拉雅”),率先重构了电台的生命力,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全版权链运营为基础,打造了一个用户、版权方、主播和广告主都能获益的新型生态系统。
喜马拉雅FM已经成为国内发展快、规模大的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
一、喜马拉雅简介喜马拉雅网是一个轻松创建个人电台,你可以上传声音作品,创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个人电台,持续发展积累粉丝并始终和他们连在一起。
无论新闻资讯、电视电台节目、音乐mp3、有声小说、英语、相声、评书,还是财经股票、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社科人文、儿童故事,这世界有声的一切,喜马拉雅应有尽有!名字来源:“世界上最长的河是亚马逊河,后来亚马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商,世界上最大的宝藏发现者是阿里巴巴,后来阿里巴巴成了中国最大的电商,那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将成为什么?这个疑问就是喜马拉雅电台产生的摇篮。
喜马拉雅象征了高度和纯净,和天籁之音带给我们的感受如出一辙。
之所以取名"喜马拉雅",就是把目标设定为:做一个"高质量声音"、"好声音"的聚集地。
特色:喜马拉雅创新设计的"关注流推送"方式,能自动推送你关注的个人电台的声音更新,让你像刷微博一样,能及时听到你关注的内容。
由于每个人关注的个人电台不同,每个用户的个人中心收到的关注流页都不同,相当于用户自己定制了专属的个性化电台。
同时,喜马拉雅还有录音功能和上传功能,让用户能随时上传分享自己或自己喜欢的声音到平台,将更多的"好声音"分享给更多人。
融媒体时代广播有声书发展路径研究——以吉林健康娱乐广播《青雪故事》为例

融媒体时代广播有声书发展路径研究——以吉林健康娱乐广播《青雪故事》为例张文东; 王雪纯【期刊名称】《《传媒》》【年(卷),期】2019(000)021【总页数】3页(P13-15)【作者】张文东; 王雪纯【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吉林健康娱乐广播《青雪故事》多年来积极进行融媒体发展探索,延展内容优势,搭建多元传播平台,形成了规模化的传播效应。
目前,《青雪故事》在PC端以及手机移动客户端的点播量均达数十亿,听众遍及国内各省以及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融媒体时代广播有声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有声书”一词在我国出现于1980年,意为用声音来表达思想内容的作品。
它不单单是传统书籍的有声版本,而是通过再创作的过程,将有声内容传递给广大听众。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有声书的进一步发展,有声书门户网站开始出现。
2003年,北京鸿达以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了国内首家有声书网站“听书网”,随后出现了多家有声书网站。
尤其是2012年以来,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日趋完善,为有声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声书用户规模达3.85亿人,市场规模达46.3亿元。
从传播渠道来看,目前我国有声书主要通过数字图书出版、互联网原创、电子媒体三种形式呈现。
广播有声书的传播依托于电子媒体的分支——广播媒体,内容涵盖读书节目、小说连播、广播剧以及专题报道等。
近年来,广播有声书与新媒体的融合进程日渐加快,国内移动电台APP与广播媒体积极开展合作,通过媒体融合延展了广播有声书的价值,北京文艺广播《话说天下》、陕西新闻广播《长安夜书房》、吉林健康娱乐广播《青雪故事》、浙江之声《楚河说历史:正史也八卦》等专栏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端口。
其中,吉林健康娱乐广播《青雪故事》多年来积极进行融媒体发展探索,延展内容优势,搭建多元传播平台,形成了规模化的传播效应。
目前,《青雪故事》在PC端以及手机移动客户端的点播量均达数10亿,听众遍及国内各省以及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融媒体时代广播有声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数字跨媒体叙事技巧与实践案例

数字跨媒体叙事技巧与实践案例数字跨媒体叙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多种媒体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来进行叙事和传播信息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跨媒体叙事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
本文将探讨数字跨媒体叙事的技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叙事形式。
一、数字跨媒体叙事的技巧1. 故事性叙事:好的数字跨媒体叙事首先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故事性叙事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信息更易被接受和记忆。
在叙事过程中,要注重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塑造,让读者产生共鸣。
2. 多媒体融合:数字跨媒体叙事的特点之一就是多媒体的应用。
在叙事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相互配合,丰富叙事表达方式,提升叙事效果。
3. 交互性设计:数字跨媒体叙事可以通过交互性设计增强读者参与感。
例如,设置点击、滑动等操作,让读者可以自主选择阅读路径,提升叙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数据可视化:数字跨媒体叙事中常常涉及大量数据,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数据,可以使信息更直观、易懂。
图表、地图、动画等形式都可以用来展示数据,提升叙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5. 社交分享:数字跨媒体叙事应该具有社交分享的功能,方便读者将内容分享给他人。
通过社交分享,可以扩大叙事的影响范围,增加内容的传播力。
二、实践案例分析下面结合一个实际案例,来看数字跨媒体叙事技巧的运用。
案例:某新闻网站报道了一起重大事故,采用了数字跨媒体叙事的方式进行报道。
1. 故事性叙事:报道以“事故发生的全过程”为主线,通过受害者的亲友、目击者的描述,还原了事故发生时的场景,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 多媒体融合:报道中穿插了现场图片、视频,以及事故相关的数据统计图表,丰富了叙事形式,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事故的情况。
3. 交互性设计:报道设置了“点击查看更多”、“滑动浏览”等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增强了叙事的互动性。
4. 数据可视化:报道中通过地图展示了事故发生地点的位置,通过时间轴展示了事故发生的时间线,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事故的发展过程。
(广告传媒)移动流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方向

移动流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方向(2005.06.09) 来自:CSDN 刘雄武一、现状分析在手机增值业务市场,短信、彩信、彩e等虽然有了交互、24小时不间断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但传输的主要是静态为主的图像和文字内容,影响了其媒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随着最终用户需求的提升,如何更好地融合声音、文字、图像,支持多媒体功能,既发挥短信方便、快捷的优点,又可以弥补短信形式单调的不足,真正使移动用户"振聋发聩",进入一个有声有色、逼真形象的美丽世界成为移动运营商普遍关心的话题。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它不需要下载整个文件就可以在向播放器传输的过程中一边下载一边播放,实现了在网上点播或观看电影、电视的梦想。
现在,以"流"的形式进行数字媒体的传送,使人们一定的带宽环境下就可以在线欣赏到连续不断的高品质音频和视频节目。
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流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专家预言,流媒体将成为未来因特网上应用的主流,实现沟通和传播的多向性使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谓流媒体是指用户通过网络或者特定数字信道边下载边播放多媒体数据的一种工作方式。
流媒体应用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用户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将多媒体数据全部下载到本地后才能播放,而仅需将起始几秒的数据先下载到本地的缓冲区中就可以开始播放,后面收到的数据会源源不断输入到该缓冲区,从而维持播放的连续性,因此流媒体播放器通常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时延。
流媒体系统要比下载播放系统复杂得多,所以需要将多媒体的编解码和传输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确保用户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也能得到较稳定的播放质量。
多媒体数据在传输前必须要先经过编码器有效地压缩成码流,以减少对网络资源的占用率。
目前常用的视频编码器有MPEG-2、MPEG-4、H.261、H.263、H.264、Window Media 视频编码器和Real System视频编码器等;编码器有MP3、MPEG AAC、Window Media 音频编码器和AMR等;图像编码器有JPEG和JPEG2000等。
听见真知,从喜马拉雅听书APP看数字环境下另类阅读新发展

听见真知,从喜马拉雅听书APP看数字环境下另类阅读新发展作者:于畅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8期摘要:随着数字阅读逐渐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有很大地改变,越来越多的碎片时间和各种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涌现营造的社会化媒体环境让人们对听书产生了需求,听书这种比较传统的行为变成一种新的阅读时尚,这也催生出了一批移动听书类APP。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中国有声读物的前人研究整理并对当前移动听书市场现状进行了梳理。
其次,以喜马拉雅APP 为例基于用户体验介绍移动听书新发展,同时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文章对移动听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相关展望。
关键词:移动听书;用户体验;喜马拉雅APP从2013年起,手机就成为了中国第一大上网终端,中国也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
至今,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不断涌现,并在大规模的用户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方茜,2014:B15)。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发展,潜在受众的数量逐渐增加,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受众就可以加入听书群体,随时随地进入并享受“阅读”世界。
与传统阅读相比,听书不仅适应大众的生活节奏,还满足现代人阅读速度的需要。
现在属于快节奏、时间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不得不充分利用时间,在闲暇中,在路上、在等公交时、在做家务时、在睡觉前,通过听书来学习知识或者将其作为一种娱乐方式。
一、移动听书的发展情况(一)文献综述听书又名有声读物,英文名“Audio一Books”,它指的是一种包含文本朗读的作品记录。
美国有声读物协会对其定义为一种录音产品,它包含不少于51%的文本,一般以拷贝和包装的盒式磁带、高密度CD或简单的数字文档形式销售。
(杨航,2011:73-76)随着互联网新思维与新技术不断融合,在媒介的运作与形式方面做出了相应地变化与调整,产生了许多充满新意、趣味性的产品(邝野,2015:34-37),而听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中国市场的重视,市场上的听书APP与听书群体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AI语音合成技术打造个性化有声读物市场

AI语音合成技术打造个性化有声读物市场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转变,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听书的方式获取信息和娱乐。
AI语音合成技术的出现为个性化有声读物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改变了传统的有声读物生产和消费模式。
一、AI语音合成技术的背景与发展AI语音合成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xt-to-Speech)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自然语音的技术。
它可以将文字信息转化成声音,并通过音频播放设备传递给用户。
随着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发展,AI语音合成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不仅在语音质量和流畅度上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也具备了个性化定制的能力。
二、AI语音合成技术在个性化有声读物市场的应用1. 提升声音质量和真实感AI语音合成技术可以模拟人类语音,凭借深度学习算法,可以生成更加自然、流畅、逼真的声音,使得有声读物更具吸引力和可听性。
2. 多语言支持和区域文化适配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有声读物可以实现多语言切换和区域文化适配,满足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用户需求。
例如,将原版英文小说合成成多国语言的有声读物,可以开拓国际市场。
3. 个性化定制和人机交互AI语音合成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如选择不同的语音风格、音调、音频效果等。
同时,它还具备一定的人机交互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进行语音回答或者引导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
4. 声优模仿和名人代言通过AI语音合成技术,可以实现声优的模仿,将名人、名角、动画片人物等特定声音应用于有声读物中,使得用户可以听到自己喜爱的明星、人物的声音。
这种个性化的有声读物更具吸引力和娱乐性。
三、个性化有声读物市场的前景与挑战1. 市场前景广阔个性化有声读物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的用户需求。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音箱的普及,个性化有声读物市场有望快速发展。
共享知识背景下移动音频发展策略探究——以喜马拉雅FM为例

共享知识背景下移动音频发展策略探究——以喜马拉雅FM为例高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知识共享的需求越来越大,移动音频平台以“听”为主宰的知识传播方式赢得了大量用户的认可。
本文以当下最受欢迎的在线移动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为例,运用市场营销学原理,结合其发展现状和商业化发展模式,对其未来市场前景作出分析,从而提出可行性发展策略。
1 喜马拉雅FM商业化发展现状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8月,致力于在线音频分享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喜马拉雅FM”于2013年正式上线,发展尤为迅速,自2015年起,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快速增长期。
ii 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 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仍旧是喜马拉雅FM领跑在线音频市场,当季度的用户活跃人数达到8909.3万人,远超荔枝(3439.2万人)和蜻蜓FM(3020.8万人)。
总用户规模已突破4.8亿,市场占有率超73%,成为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
未来的发展不容小觑。
2 喜马拉雅FM SWOT分析SPUGC模式保证内容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共享知识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海量的内容。
喜马拉雅依靠PUGC模式,将“UGC+PGC+独家版权”深度结合,既打造了海量的衍生音频产品,又保证了内容的专业优质化,以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巩固了受众基础。
精准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近两年来,喜马拉雅LM与一些综艺节目的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品牌的传播。
联合浙江卫视推出主题为“十年之约”的2019思想跨年晚会,能有效建立专业、优质音频内容平台的形象,而各界大咖喜宾的参与,也能有效体现平台不断加强的影响力;独家冠名中国首档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声临其境》第二季。
用声音重现经典影视片段的节目定位与喜马拉雅音频平台的定位十分契台,通过与该类顶尖综艺节日的合作,能更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传播渠道多元化吸引大量用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移动音频的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喜马拉雅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微信、微博、网页、APP多种终端入口,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认证用户进行软文推广、分享等多种引流方式,将用户聚集到网页版和移动客户端两个平台上,借助于微信和微博的巨大流量,达到推广平台、从而快速吸引用户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数字音频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新闻学XINWENXUE- 1 -新媒体时代数字音频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创新应用研究◎高 语[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文章探讨数字音频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新闻传播,提升传播效果,主要结合典型案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数字音频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功能与挑战、创新应用思维以及路径。
研究发现,数字音频技术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时间效率,拓展空间范围,丰富表现手段等,但其应用也面临技术门槛较高及受众接受度较低等难题。
研究认为,数字音频技术既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又对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从业者需要深入研究数字音频传播规律,在技术支持下进行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创新设计,从而提升新闻传播效果。
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新闻传播效果出发,探讨数字音频技术与新闻内容、受众的匹配度。
[关键词]数字音频技术;新闻传播;传播效果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从技术视角探讨了数字音频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但较少从提升新闻传播效果的角度进行研究[1]。
因此,文章基于新闻传播效果的视角,研究数字音频技术如何更好地促进新闻内容创新,提高新闻传播质量。
一、数字音频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功能与挑战(一)数字音频新闻的核心功能与传播优势在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手段。
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使音频内容实现数字化,既解决了模拟音频存储和传播中的诸多问题,也为数字音频新闻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可能[2]。
多媒体新闻内容数字存储的形式也有利于新闻从业者对不同媒介要素进行整合运用。
数字音频技术降低了音频内容的生产和剪辑成本,使数字音频新闻制作更加便捷、高效,突破了时空限制,可实现实时、高效地传播。
就新闻传播效果而言,数字音频新闻提供了比文字新闻更加立体、生动的新闻呈现方式[3]。
音频的语调、语气能更好地表现新闻事件的氛围,通过现场录音还原事件的真实感和场景感,给受众群体带来更为身临其境的新闻体验,从而传达更丰富的新闻细节,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代入感,提高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 w Me dia
新兴传媒5传媒∷M DI 5(上)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有声读物在移动终端渠道拥有了良好的传播基础,而4G 技术的成熟则为高质量的数字有声读物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无线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化,数字有声读物作为一种对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的补充形式,成为必不可少的、被越来越多用户所接受的阅读方式。
移动流媒体技术使得数字有声读物的传输更加快捷,未来数字有声读物将会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符合人类新型的阅读需求。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对阅读需求的不断提升,数字有声
读物技术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以声音为主要展示形式,需存储在特定载体并通过播放设备解码载体内容,以听觉“阅读”的音像作品。
因其方便携带、受众范围广、阅读效果好等特点,可以为人们节省阅读时间,缓解快节奏生活的压力,在获得阅读乐趣的同时得到自我提升。
因而,数字有声读物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和喜爱。
与传统图书、传统有声读物的比较分析
有声读物的特点。
有声读物与传统的纸质书和电子书相比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有声读物可以使人
们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从
而为人们节省时间。
听有声读物可以帮助用户有效利用零散时间,如在等车、坐车、开车、做家务劳动、健身运动等不方便阅读纸质书的时候,人们可以“阅读”有声读物,使人们在娱乐休闲的同时得到阅读的乐趣。
第二,有声读物可以提高阅读效果。
专业播音员的朗读与优美的背景音乐将文字与声音的艺术相结合,能够使
阅读内容变得更丰富,阅读方式更易被用户接受,使读书这件事变得更美好。
第三,有声读物能够扩大受众范围。
数字有声读物对于阅读环境、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的要求大大降低,所以其读者群能够扩大到如学生、有车族、家庭主妇、老年人、上班族等不方便阅读的群体,还有如盲人、幼儿、文盲等阅读能力低的群体。
数字有声读物的优势。
而同样是有声读物,与传统有声读物相比,数字有声读物具有兼容性、便捷性、载体多样性等特点。
传统有声读物主要是通过网络下载或通过实体商店出售卡带、光盘的方式进行传播。
这两种方式显然不够方便快捷:首先,网络
下载方式,不能直接听而需要下载然
后转移到手机或MP3阅读器,过程繁琐,而且难以对有声读物进行版权保护;其次,实体商店出售的卡带、光盘等出版物,虽然版权收益有了一定保障,但却太过传统,且出版过程繁冗,周期长,更新慢,不符合现代人购买和使用习惯。
而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直接阅读的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参考近年来移动媒体终端文字阅读的流行趋势,可以预测随着G 技术的发展成熟,移动流媒体传播数字有声读物将会成为用户青睐的
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数字有声读物传播
文/孙
诺
2
E A 201.84
New Media
新兴传媒传媒∷M DI 5(上)
53
传播方式。
应用移动流媒体技术传播数字有声读物
移动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技术指的是将音频、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文件进行预处理压缩成特定格式的多个压缩包,通过网络从服务器向不同客户端连续不间断的传送,以实现边下载边播放,且无需下载等待的实时播放技术。
这一技术会先在客户端创建一个缓冲区,在播放前预先传送一段数据,当网络速度不及播放速度时就会使用缓冲区内的数据,避免了播放的中断,已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
流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文件的播放延迟时间大大的缩短,往往只需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时间,用户无需全部下载,可随时点开随时观看,因而受到用户极大的欢迎,并逐渐普及。
此外,流媒体技术还降低了对缓存空间的要求。
因为流媒体文件不需要在客户端保存,流媒体数据是动态的,存在于客户端的时间是暂时的、不断更新的,这些数据在被读取和播放之后便立即被清除,所以并不占用太多缓存空间。
流媒体技术的这一特点也同时解决了流媒体内容的版权保护问题。
随着移动端的更加智能化和处理速度的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速率大大提升和费率的下降,更多服务于移动端的应用被开发,被大众接受和喜爱,其中就包括数字有声读物的应用。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移动互联来说举足轻重,很好地解决了在移动端传输多媒体文件的速率和空间限制问题,大部分数字有声读物的传播有赖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支持。
移动流媒体有声读物发展趋势。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加倾向于在移动终
端设备阅读文字图书,利用碎片化的闲暇时间自我提升或满足娱乐的需求。
移动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降低了阅读对时间、空间和环境的要求,使阅读可以随
时随地,更加方便快捷。
但是目前电子书等阅读方式对人的眼睛有较大的伤害,长时间近距离面对电脑或手机屏幕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保健养生的当下,这种对保护视力不利的阅读方式逐渐被一些人所摒弃。
而应用移动流媒体技术的数字有声读物则完全避开了此类不便,使人们摆脱了被“绑架”在或大或小的固定屏幕面前的命运,能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散步、健身、做家务或单纯地闭目养神。
此外,流媒体的传输技术可以阻止用户下载传输内容,较为有效地控制了盗版侵权问题,保证了有声读物的合法权益。
这些优势使得移动数字有声读物的传播发展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随着更多互联网企业开始加入到移动数字有声读物的行业竞争中来,这一行业的运营模式和定位已经逐渐清晰和成熟起来。
天方听书网作为国内建站最早的听书网站,与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等知名文学网站合作,将盛大拥有版权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读物,有效地从已有的网络读者群体中吸引有声读物的受众,保证了这一起初比较小众的传播形式的受众基础。
另外,喜马拉雅FM 推出的手机APP 则是以“移动的个人电台”的概念,融合有声读物、音乐、电台节目等为
一体,鼓励用户生成内容,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不仅如此,还与其中创作能力较强的,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主播、配音员签约,重点培训和推介,保证了平台长期的发展。
由此看来,数字有声读物的移动平台运营策略是做内容的集成商,成为联系创作者与读者的优质服务平台,加大对优秀作品的版权收集,不断优化平台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和高品质的内容产品。
虽然目前移动通信的流量费用收益非常可观,但移动数字有声读物更有发展前途的运作是集中多样化、高质量的内容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从而培养更为忠实和愿意为内容付费的用户。
移动流媒体技术已然趋于成熟,随着移动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和移动终端智能化,数字有声读物将会更加贴近人们生活,满足人们新型的阅读需求。
数字有声读物网站的发展趋势,一是与拥有大量版权资源和优质内容的出版社或原创文学网站合作,二是向用户生成内容平台的方向发展。
不论是何种经营策略,都必须把握内容资源和提高服务意识,为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有声读物和良好的阅读体验。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
E A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