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小黄香温席

合集下载

古代孝行故事:黄香温习

古代孝行故事:黄香温习

古代孝⾏故事:黄⾹温习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基于此,中国以礼仪之邦、信⽤之邦⽽著称于世在中国的古书上,有“⾹九龄,能温席”的记载。

讲的是我国古代“黄⾹温席”的故事。

黄⾹⼩时候,家中⽣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常悲伤。

他本就⾮常孝敬⽗母,在母亲⽣病期间,⼩黄⾹⼀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亲更加关⼼、照顾,尽量让⽗亲少操⼼。

冬夜⾥,天⽓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睡。

⼀天,黄⾹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爸爸⼀定很冷,他⽼⼈家⽩天⼲了⼀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黄⾹⼼⾥很不安。

为让⽗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进⽗亲的房⾥,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服,钻进⽗亲的被窜⾥,⽤⾃⼰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亲睡下。

黄⾹⽤⾃⼰的孝敬之⼼,暖了⽗亲的⼼。

黄⾹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夸奖黄⾹。

夏天到了,黄⾹家低矮的房⼦显得格外闷热,⽽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家都在院⾥乘凉,尽管每⼈都不停地摇着⼿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夜了,⼤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家才发现⼩黄⾹⼀直没有在这⾥。

“⾹⼉,⾹⼉。

”⽗亲忙提⾼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呢。

”说着,黄⾹从⽗亲的房中⾛出来。

满头的汗,⼿⾥还拿着⼀把⼤蒲扇。

“你⼲什么呢,怪热的天⽓,”爸爸⼼疼地说。

“屋⾥太热,蚊⼦⼜多,我⽤扇⼦使劲⼀扇,蚊⾍就跑了,屋⼦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我的好孩⼦,可你⾃⼰却出了⼀⾝汗呀!”以后,黄⾹为了让⽗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天的⽗亲,早些⼊睡。

9岁的⼩黄⾹就是这样孝敬⽗亲,⼈称扇温席的黄⾹,天下⽆双,他长⼤以后,⼈们说:“能孝敬⽗母的⼈,也⼀定懂得爱百姓,爱⾃⼰的国家。

”事情正是这样,黄⾹后来做了地⽅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温席之欧侯瑞魂创作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哀痛。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费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冷冰冷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日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克不及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断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扇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苍生,爱自己的国家。

”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苍生做了很多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关于孝敬父母的历史故事

关于孝敬父母的历史故事

关于孝敬父母的历史故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
1.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使蚊虫远远地避开,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

2.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3.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这些故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的典范,体现了中华民族
尊敬长辈、关爱家庭的传统美德。

黄香温席读后感[001]

黄香温席读后感[001]

2023黄香温席读后感黄香温席读后感。

能够短时间写出优秀作文,说明平常下了功夫。

坚持写作文可以培育文笔和丰富我们的情感,假如想要丰富写作语言,肯定要留意平常的积累。

你平常对于优秀的作文有收集吗?考虑到你的需要,我特地编辑了“2023黄香温席读后感”,请连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黄香温席读后感篇1今日,我看了《黄香温席》的故事,被与我同龄的小黄香的懂事、孝顺深深感动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黄香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他发现父亲成天那么辛苦,就特殊难过,一心想为父亲分担一些。

夏天,他为父亲扇扇子;冬天,他为父亲温席。

在漫漫长冬里,他坚持用自己的体温,暖和着父亲的被窝,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能睡上一个平稳觉。

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黄香才九岁,就能如此孝顺,真是个和善的孩子啊!我也要像黄香一样孝顺父母,孝顺长辈。

我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长辈多操劳。

我可以自己洗衣服、盛饭、整理房间,还要帮长辈做一些家务活,给长辈盛饭、捶背、洗脚等。

长辈们最盼望发现我能专心学习,为自己的将来负责。

所以,从现在开头,我要好好表现自己,在各方面都能争取优秀,在完成好学习任务的同时,要争当“三好同学”。

这样,爸爸妈妈肯定会为我兴奋、为我傲慢的。

黄香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孝心,我要像他那样,将孝顺进行究竟!黄香温席读后感篇2今日,我读了一个故事《黄香温席》。

古时候,有个叫黄香的小孩。

她九岁时,母亲不幸病逝,她与父亲相依为命。

黄香家的房子很破旧、矮校夏天到了,闷热蚊蝇又多,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每天晚上,拿着扇子跑到父亲的房间,用扇子把蚊蝇扇跑,又把枕头和床扇凉了,才让父亲入睡。

冬天到了,冷得让人无法入睡,那时候没有取暖设备。

小黄香为了父亲少挨冻,每天晚饭后,跑到父亲被窝里,脱下衣服把被窝焐暖后,再叫父亲入睡。

黄香长大后,做了地方官,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决心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

黄香温席

黄香温席

黄香温席
四年级汤德翔
《国学经典》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书中《黄香温席》这个故事最令人感动。

这个故事讲述了黄香小时候生活艰辛。

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对父亲更加关心。

冬夜里,天气很冷,为了让疲倦的父亲好好休息,黄香利用体温帮爸爸暖被窝。

这件事传开了,街坊邻居无人不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天气炎热,蚊蝇很多。

大家都在院里乘凉,而黄香在屋里用扇子扇走蚊虫,使父亲睡好点。

长大后,黄香被人们推举当地方官,在他的领导下,家乡的日子越来越好。

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主人公黄香,如此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孝顺,真是难得。

我喜欢故事里的一句话:黄香用自己孝顺的心,暖了父亲的心。

我想对黄香说:“您这么孝顺父母,又刻苦读书,怪不得人们会推举您当地方官。

我要向您学习。


三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然。

意思是黄香九岁时能给父亲温席。

孝敬双亲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上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下有黄香帮父温席。

这些孝顺父母的人值得称赞。

黄香孝顺父母的故事流传至今,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要向黄香学习,学习他的孝顺父母,学习他的刻苦读书的精神。

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导语】孝敬⽗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今往来的名⼈贤⼠,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物。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孝敬⽗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关于孝敬⽗母的经典故事 铁⾯包公孝⼦⼼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亲包仪,曾任朝散⼤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当时28岁。

先任⼤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母年⽼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母。

他的孝⼼受到了官吏们的叫⼝称颂。

⼏年后,⽗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母只有⼀个⼉⼦,那么这个⼉⼦不能扔下⽗母不管,只顾⾃⼰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般情况下,⽗母为了⼉⼦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和本家族的其他⼈规劝。

⽗母不愿意随⼉⼦去做官的地⽅养⽼,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母有病,⽆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

对⽗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些素质底下的⼈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私,把包公孝敬⽗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篇⼆】关于孝敬⽗母的经典故事 ⼀只⽊碗 从前有个⽼⼈,跟他的⼉⼦、⼉熄和孙⼦住在⼀起。

⽼⼈⽼得连路都⾛不动了,他眼睛花,⽿朵也背,双⼿还经常不停地发抖。

⽼⼈⽆法照料⾃⼰,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

⼉⼦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回,⽼⼈吃饭时,⼜把汤撒了⼀地,碗也摔碎了。

媳妇⼤为⽣⽓,指着⽼⼈的⿐⼦⼤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

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经典故事都与孝敬父母有关。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几个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一、黄香温席:
黄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年幼时母亲便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夏天,他用扇子为父亲扇凉,冬天则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暖被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关爱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二、卧冰求鲤:
这个故事讲的是晋朝的一位孝子王祥。

他为了让生病的母亲吃上鲤鱼,赤身躺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冰块,终于抓到了鲤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要用心去付出,不要只是口头上的承诺。

三、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卖身葬父,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丧葬费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给父母提供物质上的满足,更是要为父母尽心尽力。

四、老莱娱亲:
老莱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孝子,他为了让自己的父母开心,不惜一切代价。

他年迈的父母喜欢看他的表演,他就穿上彩衣,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让父母高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就是要让他们开心快乐,不管自己年纪多大。

以上这些经典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事情。

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为他们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倡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下去。

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黄香温席: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人,九岁时已懂得了孝敬
父母的道理。

每当夏季炎热时,他就先用扇子扇凉枕席,然后才让父亲躺下。

冬天则先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热被窝,再让父亲就寝。

2.鹿乳奉亲:周朝时,有个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
年老后,眼睛都患上了疾病,想吃鹿乳。

郯子就装扮成鹿,在鹿群中奔跑,挤取鹿乳来供养双亲。

猎人看到郯子,以为是真鹿,就想射杀他。

郯子连忙解释,并将挤取的鹿乳献给猎人,猎人受感动,将鹿乳送给他。

3.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母亲去世后,父亲再
娶朱氏为妻。

朱氏并不贤惠,常在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

因此王祥失爱于父,起先王父叫他去捕鱼,久不拿鱼回来。

王父叫儿子去找他,见到他光着身子躺在冰上。

王父感动了,把船中的鲜鱼拿给他吃。

4.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
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这些故事都表现了古代人物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对现代人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的古书《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

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

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温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

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

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孝敬父母,反映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冬为父暖席,夏为父驱蚊,虽然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其中的关怀和爱心,决非金钱可比拟。

联想现在,有些人并没有对父母尽到关心的责任,而只是按时给父母生活费,平日借口没工夫,根本不去看望父母。

这样的“孝心”,并不是最好的孝心,只是尽一下义务而已,做父母的并未从中得到真正的温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