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论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欧阳修《朋党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欧阳修《朋党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小题。
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意思相同。
朋党论

朋党论百科名片《朋党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1044年(庆历四年)向宋仁宗上的一篇奏章,被评为是欧阳修最好的文章之一,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中最好的文章之一;在汉语言文学传世的政论散文中,也是最好的文章之一。
该文实践了欧阳修“事信、意新、理通、语工”的理论主张。
通篇对比,很有特色。
目录作品原文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赏析作者简介作品概况作品名称:朋党论创作年代:北宋作者:欧阳修作品体裁:散文作品出处:《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作品原文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朋党论

《朋党论》及译文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2]。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3],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4],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5],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6],始终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huān兜等四人为一朋[7],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8]。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gāo 、夔kuí、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9],更相称美,更相推让[10],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11]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12];周有臣三千[13],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14]。
后汉献帝时[15],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16],目为党人[17]。
及黄巾贼起[18],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19]。
及昭宗时[20],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21]。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qiào 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22],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23]。
《朋党论》

第三段
第三段可否删掉?
9
第四、五段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 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 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 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 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 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 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 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 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 鉴矣。
第二段
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
结朋 基础 君子 之朋 表现 修身相益 事国共济 始终如一 暂相党引 见利争先 利尽交疏 反相贼害 性质 怎么办
同道 道忠 名 义信 节
同利
真
进
退
小人 之朋
禄 利
财 货
伪
第三段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 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 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 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 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 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 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 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 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 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 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 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2
庆历三年
宋仁宗 守旧派
攻击
革新派
范仲淹、杜衍
谏
驳
欧阳修
第一段
欧阳修《朋党论》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欧阳修《朋党论》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欧阳修《朋党论》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朋党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1044年(庆历四年)向宋仁宗上的一篇奏章,被评为是欧阳修最好的文章之一,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中最好的文章之一;在汉语言文学传世的政论散文中,也是最好的文章之一。
该文实践了欧阳修“事信、意新、理通、语工”的理论主张。
通篇对比,很有特色。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位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朋党论原文及赏析

朋党论原文及赏析朋党论原文及赏析原文: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注释:幸:希望同道:志同道合然:但是;惟:只是。
贼害:伤害,残害。
然:这样。
守:信奉;名节:名誉气节。
退:排除,排斥。
益:帮助。
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2-5朋党论

朋党论〔宋〕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自古有之,是自古就有的,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
大凡君子和君子以同道为朋,一般说来君子和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以同利为朋,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团结为朋党,此自然之理也。
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
其故何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
当其同利之时,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及其见利而争先,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利尽而交疏,则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反相贼害,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虽其兄弟亲戚,即使是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也不会互相保护。
故臣谓小人无朋,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其暂为朋者,伪也。
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
君子则不然。
君子就不是这样:所守者道义,他们坚持的是道义,所行者忠信,履行的是忠信,所惜者名节。
珍惜的是名节。
以之修身,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则同道而相益;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
以之事国,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则同心而共济;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
终始如一,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
故为人君者,所以做君主的,但当退小人之伪朋,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用君子之真朋,进用君子的真朋党,则天下治矣。
那末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尧之时,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
舜佐尧,舜辅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元、恺君子之朋,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尧之天下大治。
唐尧的天下因此得到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
《朋党论》拼音版,带全文注音(欧阳修)-文言文

péng 朋dǎng党lùn论 [sòng宋]ōu欧yáng阳xiū修chén臣wén闻péng朋dǎng党zhī之shuō说,zì自gǔ古yǒu 有zhī之,wéi惟xìng幸rén人jūn君biàn辨qí其jūn君zǐ子xiǎo 小rén人ér而yǐ已。
dà大fán凡jūn君zǐ子yǔ与jūn君zǐ 子yǐ以tóng同dào道wéi为péng朋,xiǎo小rén人yǔ与xiǎo小rén 人yǐ以tóng同lì利wéi为péng朋,cǐ此zì自rán然zhī之lǐ 理yě也。
rán然chén臣wèi谓xiǎo小rén人wú无péng朋,wéi惟jūn 君zǐ子zé则yǒu有zhī之。
qí其gù故hé何zāi哉?xiǎo 小rén人suǒ所hào好zhě者lù禄lì利yě也,suǒ所tān贪zhě 者cái财huò货yě也。
dāng当qí其tóng同lì利zhī之shí时 ,zàn暂xiāng相dǎng党yǐn引yǐ以wéi为péng朋zhě者,wěi伪yě 也 ;jí及qí其jiàn见lì利ér而zhēng争xiān先,huò或lì 利jìn尽ér而jiāo交shū疏,zé则fǎn反xiāng相zéi贼hài害 ,suī虽qí其xiōng兄dì弟qīn亲qī戚,bù不néng能zì自bǎo 保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朋党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D.柳永
2.《朋党论》的文体是
A.书信
B.杂文
C.奏疏
D.史论
3.《朋党论》通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类比论证
B.事例论证
C.归纳论证
D.对比论证
4.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是
A.“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B.“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C.“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D.“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二、多项选择题
1.《朋党论》中提到的尧之时的小人之朋包括
A.共工
B.驩兜
C.八元
D.八恺
2.下列作品属于欧阳修的有
A.《报刘一丈书》
B.《朋党论》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新五代史》
三、填空题
1.《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这里的《书》指的是。
2.《朋党论》一文贯串全文的轴心是与小人之朋的对比。
3.《朋党论》是呈献给宋仁宗的奏疏。
四、词语解释题
1.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
2.大凡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大凡:
3.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
..称美,更相推让。
更相:
4.《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
惟:
5.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用:
6.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
五、翻译题
1.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2.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3.更相称美,更相推让。
4.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5.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
6.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7.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精析]A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文学贡献以散文为主,在诗词方面也颇具影响。
2.[精析]C《朋党论》一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是宋仁宗时欧阳修为驳斥保守派对革新派的诬陷而呈献给仁宗的奏疏。
3. [精析]D《朋党论》一文采用对比法进行论证。
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对比,是贯串全文的轴心。
4.[精析]C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他的文章风格平易流畅、委曲婉转,散文妙处是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B《尚书·舜典》记载,共工、驩兜、鲧、三苗,是被舜放逐的“四凶”。
这四人也是欧阳修《朋党论》中所说的“小人之朋”。
“八元”是传说中上古高辛氏的八个才子;“八恺”是传说中上古高阳氏的八个才子;他们是欧阳修《朋党论》中所说的“君子之朋”。
2.[精析]BCD《报刘一丈书》的作者是宗臣,其他三项皆为欧阳修的作品。
三、填空题
1.尚书
2.君子之朋
3.欧阳修
四、词语解释题
1.幸:希望。
2.大凡:大体上。
3.更相:互相。
4.惟:语气词,表判断。
5.用:因此。
6.诮:责备。
五、翻译题
1.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
2.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
3.他们互相称美赞扬,互相推举谦让。
4.商纣王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武王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
5.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
6.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多多益善。
7.前代治乱兴亡的道理,做君主的人可以作为借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