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一、导入金属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强度。
在我们的生活中,金属无处不在,例如铁、铜、铝等。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腐蚀、氧化还原性质等。
二、目标1. 了解金属的腐蚀过程及防止方法。
2. 掌握金属的氧化还原性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进修内容1. 金属的腐蚀2. 金属的氧化还原性质3.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四、进修重点1. 金属腐蚀的原因2. 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3.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五、进修步骤1. 金属的腐蚀- 了解金属腐蚀的定义和原因。
- 分析金属腐蚀对人类生活和产业的影响。
2. 金属的氧化还原性质- 进修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
- 理解金属失去电子的过程。
3.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掌握金属表面处理的方法。
- 了解金属镀层的作用和原理。
六、教室练习1. 请举例说明金属腐蚀的过程。
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铁的氧化过程。
3. 分析如何利用金属镀层来防止金属腐蚀。
七、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金属腐蚀的更多知识。
2. 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平时生活中金属腐蚀问题。
3.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稳固所学内容。
八、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金属的腐蚀过程、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如何防止金属腐蚀。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金属的通性2.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盐溶液的反应)3.掌握铝的化学性质。
4.掌握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5.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养成规范的解题过程。
【知识链接】1、绝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是以(“游离态”或“化合态”)存在。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2、金属的通性:(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 ,Mg ,Al 。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易,单质表现出性,遇到剂时,就会发生反应。
知识点一、钠与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O2的反应【实验3-1】——常温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现象:常温下金属钠的切面是色,但很快就。
变化的原因(写化学方程式):【小结】通过观察钠的取用,简单描述钠的物理性质: 。
【实验3-2】现象:钠先,后燃烧,火焰呈色,最后生成色固体。
化学反应方程式:_ 2.与其它非金属反应(如氯气、硫)3.与水反应【教材P49实验3-3】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问题讨论】1、钠既能与氧气反应,又能与水反应,那么钠应该如何保存呢?2、钠着火应该怎么扑灭?用水行吗?【小结】钠的保存方法:4.与酸反应:【讨论】钠比铜活泼,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知识点二、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与硫酸铜溶液现象:钠在水面上,成光亮小球,四处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中有生成。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小结】钠与盐溶液反应:钠首先与反应生成H2和NaOH,再看NaOH能否与盐反应。
钠与酸溶液反应:钠先与酸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
【课堂检测】1.取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燃烧匙中加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①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星四射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⑥不能燃烧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2.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煤油和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A.钠浮在烧杯中的液面上B.钠沉在烧杯的底部C.煤油会燃烧起来,产生很浓的黑烟D.钠会在水和煤油的交界面上下浮动,直到反应结束3.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CuSO4溶液中,现象是()A. 置换出金属铜B. 产生气体,置换出金属铜C. 生成蓝色沉淀D. 产生气体,生成蓝色沉淀4.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的熔点低B. 钠的密度小C. 钠的硬度小D. 有强还原性5.写出下列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导学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知道什么是置换反应3.能完成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初步了解一些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习重点】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学习难点】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学习过程】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常温下:镁与氧气铝与氧气较高温度下:铁与氧气铜与氧气2.结论:_______比较活泼,_______次之, ___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1.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实验结论:镁、锌、铁和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
2. 置换反应:(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反应。
(2)通式:A+BC→AC+B三、金属活动性顺序1.金属与含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①铝丝表面覆盖一层_____色的物质;②溶液逐渐由___色变为___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①铜丝表面覆盖一层_____色物质;②溶液逐渐由___色变为___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_______实验结论:由实验现象可得出铝、铜、银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 。
2.金属活动性顺序:它可以提供的判断依据: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③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中置换出来。
【典例解析】【例1】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金属的腐蚀现象及其防腐方法;3. 理解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金属在平时生活中的现象。
二、导学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韧性;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易被氧化和还原,形成金属的氧化物;3. 金属的腐蚀现象:金属在空气中或水中会发生腐蚀现象,导致金属表面产生氧化物;4. 金属的防腐方法:包括涂漆、镀层等方法;5.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通常表现为氧化还原反应。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进修: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特点;3. 实验:进行金属腐蚀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腐蚀现象;4. 讨论:讨论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腐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珍爱金属;5. 拓展:通过案例分析金属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6. 总结: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强化学生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四、导学要点:1. 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韧性;2. 金属易被氧化和还原,形成氧化物;3. 金属腐蚀是金属表面被氧化的过程;4. 防腐方法包括涂漆、镀层等;5. 金属与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五、导学反馈:1. 请简要描述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金属的腐蚀是如何发生的?如何防止金属腐蚀?3. 举例说明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
六、拓展延伸:1. 请结合生活实例,分析金属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2. 了解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何不同,以及不同金属的特点;3. 探讨金属在环境珍爱和资源利用中的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三)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建构一、金属与氧气反应1、小试牛刀:探究结论:金属的化学性质之一:金属可以与反应。
互帮互助:镁、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二)知识建构二、金属与酸反应1、探究活动一:表一、金属与稀盐酸反应表二(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注意:1、试管的编号与表格中的金属相对应;2、探究过程中实验操作的规范,反应物量要统一;3、观察时注意各自反应的剧烈程度,产生气泡的快慢,是否放热等在探究中请按要求填好上面的两个表格。
2、知识建构:(1)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
(2)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
(3)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三)知识建构三、金属与金属的盐溶液反应1、探究活动二、观看微课讨论: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强弱结论: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比金属化合物溶液中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才能把它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四)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铝常温下就能氧气反应B.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C.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即使在高温下金也不和氧气反应2.下列金属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A.AgB.ZnC.MgD.Fe3.不能有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A.硫酸铜B.硫酸锌C.氯化亚铁D.氯化镁4.小兰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保存十分完好。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资料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资料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如镁、铝、铁、铜等)与氧气的反应。
2、掌握常见金属与酸的反应,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3、理解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二、知识回顾1、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三、新课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制品无处不在。
从厨房的炊具到交通工具,从建筑材料到电子设备,金属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金属具有哪些独特的化学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四、知识讲解(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2Mg + O₂=点燃= 2MgO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现象:铝表面变暗,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化学方程式:4Al + 3O₂= 2Al₂O₃3、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 2O₂=点燃= Fe₃O₄4、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红色固体变黑。
化学方程式:2Cu + O₂=加热= 2CuO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不同。
金属与氧气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活动性越强。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1、镁与稀盐酸反应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剧烈。
化学方程式:Mg + 2HCl = MgCl₂+ H₂↑2、锌与稀盐酸反应现象:产生较多气泡,反应较剧烈。
化学方程式:Zn + 2HCl = ZnCl₂+ H₂↑3、铁与稀盐酸反应现象:产生少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Fe + 2HCl = FeCl₂+ H₂↑4、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Mg > Zn > Fe >H > Cu(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放出大量的,生成固体。
化学方程式。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只是有现象,在氧气中,四射,放出大量的,生成固体。
化学方程式比一比: MgFe 在常温能与氧气反应Cu 常温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加热能与氧气反应Al 高温也不与氧气反应Au结论1:比较活泼,次之, _______最不活泼.得出判断金属活动性(活泼程度)的方法一: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反应,其活动性越;同等条件下,反应越剧烈,其活动性越.铝在常温下就可以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使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其化学性质较活泼而非不活泼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室用和来制取氢气。
一般情况下,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金属,其活动性较,不反应的较;解释洗去烧水用的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可加入稀盐酸,其反应原理是:,但加入的盐酸不能太多,因为,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三. 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将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何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比较:活动性:Fe Cu。
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得到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三:如果金属A能把金属B从它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则证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动性形成规律: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
3、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溶液中出来。
(K Ca Na除外)练习: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2)锌与稀硫酸溶液(3)铜与硫酸锌溶液(4)铝与硝酸银溶液(5)银与氯化铜溶液(6)镁与硫酸亚铁溶液[精讲点拨]在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的问题1、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而不是氢气2、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及硝酸与金属不是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是产生水等3、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时需注意前金换后金,金属的化合物必须可溶于水形成溶液4、对于钾、钙、钠等金属的活动性较强,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用其直接置换比其不活泼的金属5.铁与酸和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时,生成化合物中铁元素只能显+2价。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2Mg+O22MgO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编写人:费璐审核人:杜喜敏
教师寄语:不是因为难做我们才失去信心,而是因为我们缺乏信心才难以成功。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总结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并学会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2.通过分析和总结,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并会判断基本反应类型。
3.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习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置换反应
学习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表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学习方法:
自学设疑、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学习过程:
复习导入:
学案自学(自研自探,定向导学):自研课本第9,10,11页的内容。
1.温故知新: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用铁,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说明他们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性,
铁,铝,铜能被拉成丝,说明他们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性;
铁丝,铜丝,铝丝能用作导线,是利用它们的__________性。
2.知识再现: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新课感知: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概念(或原理)的关键词,填空并记忆。
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是反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_是不同的。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________薄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故铝具有很好的________性能。
由一种 _____ 与一种 _____ 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和另一种________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很多金属能与______或稀硫酸反应。
镁、锌、铁等金属能置换稀酸中的_____。
小组合作:(合作探究,展示自我)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观察相关图片,总结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在酒精灯上点燃铜片,现象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在酒精灯上点燃铝片,现象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展示:
根据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活动性如何?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2.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金属与酸反应)
(友情提示:观看相关实验视频,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并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
讨论与展示:
_______能与稀盐酸反应,且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_______;_____不反应。
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反应(概念及其判断)
质疑探究:(学贵有疑,大胆提问)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因为黄铜(铜、锌合金)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自悟自得:(总结归纳,提升飞跃)
本节课我有一点收获,(从知识获得、学习方法等方面来谈)
达标检测:(沙场练兵,挑战自我)
1.判断下列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铝和盐酸金和稀硫酸铜和盐酸锌和稀硫酸
2.下列反应①H2+CuO==Cu+H2O ②S+O2==SO2③H2CO3==H2O+CO2↑
④CO+CuO==Cu+CO2⑤Zn+H2SO4==ZnSO4+H2↑⑥3C+2Fe2O3==4Fe+3CO2↑
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属于分解反应物有:
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课后反思:(反思静悟,沉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