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2课时:物态变化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变大 ,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到
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
气 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雾状“小水珠”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
水蒸气什么也看不见。
【看小不试见身---看手得】见2-、----荆看不州见中考题
下图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小_于_1标准大气压。
﹤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 m2
。
【分析】(1)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解题通法】(1)温度计的使用 方法,三条要会教材49页
(2)考沸腾实验,气泡沸腾时变大 (2)沸腾实验提醒要记住。应用
,这里指水蒸气碰到皮肤后,多了一 规律解释现象,要把题中现象和
个液化放热过程。水蒸气先液化,多 物理规律联系起来,抓住本质水
了一个放热过程
蒸气先液化放热。
甲
【解题通法】 题型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例题1】2019武汉中考题4分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
【分析】(3)要看懂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横坐标时间,表示吸 收的热量,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纵坐标表示水温度,联系 题目,在相同时间6min内,同一酒精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初中物理总复习
第2课时:物态变化
【考点梳理】--看教材, 5分钟完成填空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对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排列有序,并且几乎不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
常见的固体有冰、铁、石头等。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流动但不会散开。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可以流动并且会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1. 凝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并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固体分子会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3. 沸腾: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会受热膨胀,并且逐渐变成气体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4. 气化:固体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气化包括升华和蒸发两种方式,它们都是物质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促使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物质的压力会促使液体变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
3.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1. 冰冻食品:利用凝固的特性,将食品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 天然气提取:通过气化过程,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液态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溶液制备:通过溶解过程,可以将一些化学品溶解于水中,制备出各种溶液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等。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在初中阶段,热学知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使用、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内能的转移和转化。
第一部分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温度的定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各种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物摄氏温度:符号、单位、0℃和100℃的确定刻度的划分知识延伸: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熔化定义、凝固定义态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熔化与凝固熔点(凝固点)的定义几种常见晶体的熔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汽化和液化定义定义:物现象的描述:变沸腾沸点定义及应用:态沸腾特征及图象绘制:汽化的两种方式定义: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应用变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及应用化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化定义:液化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的方法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的同时压缩体积升华定义:升华现象举例及解释:升华与凝华凝华定义:凝华现象举例及解释:二、态转化图:三、章节知识细化<一>、温度计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表:5、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①观察量程②观察分度值;使用方法:浸、稳、留、平浸:.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稳:.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平: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铜片和铁片膨胀系数不同,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片膨胀较快而向铁片方向弯曲。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表面 缓慢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 空气流速
汽化
内部 表面 剧烈
不变 吸
【点拨】
(1)蒸发能使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所以它具 有 制冷 作用.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温度达到沸点 ;② .
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 与 气压 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48 ℃;海 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4所示 BC 段表示熔化 过程,海波熔化共用了 3 分钟; 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内能增大;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40℃时海波处 固 态,50℃时海 波处于 液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 并存”).
3.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 (1)家里的煤气罐中的石油气是通过 压缩体积 的
方式液化的. (2)雾和露的形成是通过 降温 的方式液化的. (3)气体液化,使其体积变 小 ,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 升华和凝华(10年1考,2010年考)
固体 气体
气体
吸
固体
放
【点拨】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如用于干冰人 工降雨.
变式拓展2:(2019·衡阳)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 要吸热的是( D )
三、 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3 如图10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有碎冰,把装有 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中(试管底部不接 触烧杯底),对烧杯缓缓加热,当烧杯中有一半 冰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 ) A. 不会熔化 B. 熔化一半 C. 全部熔化 D. 有可能熔化一小半或更少一些
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实验必考知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实验必考知识1.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的顺序。
(2)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3)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熔化过程用了分钟。
(4)请利用图丙中得出的结论解释说明夏天我们喝冷饮时,往往在饮料中加少量冰块,而不直加冷水的原因。
2.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它表示固体此时温度是℃;(2)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丙中BC段物体是(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于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各器材的安装顺序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4.如图甲所示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填“A”“B”或“C”)(2)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海波,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min;(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选填下面的字母序号)态。
A.固B.液C.固液共存(6)停止加热,海波逐渐冷却,它的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下面四个图像中的5.小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2、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
(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
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1、熔化(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
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
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
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3 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20·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3)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速度快蒸发,故A错误;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答案】D【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熔化和凝固(一)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4、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5、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6、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7、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 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 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 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对曲线(3)的分析:EF 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FG 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 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注意事项】石棉网的作用:均匀热量。
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均匀受热。
图表的作用: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图中应用的是水浴加热法,目的是为了使海波(蜡)均匀受热。
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 温度达到熔点; ② 继续吸热。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利用熔化吸热: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糕解暑。
防止熔化吸热: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利用凝固放热: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凝固放热的坏处:浇注钢铁时(或马路上刚铺的沥青),凝固放热,产生的高温伤人。
例1、如图1所示 是萘的熔化图象.图 1(1)AB 段萘是____状态,处于_____过程.(2)BC 段萘是____状态,处于_____过程. 在这过程中,______热量,温度_____.(3)CD 段,萘是_____状态,它_____热量,温度_______.O 温度 时间O 温度 时间 O 温度 时间 O 温度时间 甲 晶体 甲 晶体 乙 非晶体 乙 非晶体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 物质凝固的温度变化曲线 A BC DE F G H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④蒸发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C.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D.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③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
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例2、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以后,在壶盖小孔上方一定高度可以看到“白气”,而紧靠小孔的地方却看不到.为什么?例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实际温度是O C(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见图,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写出两种即可)第一种可原因:第二种可原因:三、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
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精题演练】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2、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A .沸点较高B .沸点较低C .凝固点较低D .凝固点较高3、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5、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6、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
请分析: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荼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
你认为茶壶放在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7、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2)该晶体的熔点是℃;(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态。
(选填“固”或“液”)8、小明和小琴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4℃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84 88 96 99 99 99 99①第三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格里;②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③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A.a B.b C.c D.d2、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A.a、b、c肯定都是晶体B.a、b、c的熔点相同C.c比a熔点的低D.a比b的熔点高3、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这种方法的依据是()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C.水的比热比酒精大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4、用开口的烧杯烧水,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这时烧杯中的水温()A.升高 B.保持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定5、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6、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C.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 D.是冰的凝华现象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B.用热风干手器吹湿手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吹气8、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9、将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则A.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少于原有水的总量B.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等于原有水的总量C.水会结冰,结冰后室内气温下降D.水不会结冰10、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发生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11、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1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
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同时沸腾了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二、连线题13、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⑴放在碗中的水变浅了熔化⑵夏天阴暗处的水管“出汗”凝固⑶堆高的雪人“消瘦”了汽化⑷撒在舞台上的干冰不见了液化⑸冬天早晨屋顶的霜升华⑹蜡液浇注鞋模凝华三、设计实验14、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