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电视场面调度
电视场面调度-实例

拍摄二人对话时的调度例图
1)在①号机位上,摄像机以全景镜头介绍拍摄对象的空间关系及交代背景, ) 号机位上,摄像机以全景镜头介绍拍摄对象的空间关系及交代背景, 通过这样的一个镜头就可以首先确定轴线,起到统揽全局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一个镜头就可以首先确定轴线,起到统揽全局的效果。这样的镜头类似 于讲故事中的开场白,首先交代出故事的背景及梗概。 于讲故事中的开场白,首先交代出故事的背景及梗概。 2)假设人物 先开口说话,为了表现他的神情外貌(也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心 假设人物B先开口说话 假设人物 先开口说话,为了表现他的神情外貌( 理需求)通过②号机位的中景或近景镜头来介绍人物,这个镜头可以通过A的肩部 理需求)通过②号机位的中景或近景镜头来介绍人物,这个镜头可以通过 的肩部 拍过去,即通常所说的过肩镜头 也称之为外反拍镜头。 过肩镜头, 拍过去,即通常所说的过肩镜头,也称之为外反拍镜头。 3)如果 又开始说话,或是为了表现聆听者的情况可以通过③号机位的摄像机 如果A又开始说话 如果 又开始说话,或是为了表现聆听者的情况可以通过③ 来实现。它的拍摄手法与②号机位类似,同时过肩镜头,只是方向发生改变。 来实现。它的拍摄手法与②号机位类似,同时过肩镜头,只是方向发生改变。在外 反拍镜头中两个人物互为前后景,画面空间透视效果强烈。 反拍镜头中两个人物互为前后景,画面空间透视效果强烈。这种将对应镜头组接在 一起的手法叫做“正反打” 一起的手法叫做“正反打”。 4)如果需要进一步介绍拍摄对象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可以通过④⑤号机位 如果需要进一步介绍拍摄对象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可以通过④⑤ ④⑤号机位 如果需要进一步介绍拍摄对象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 的摄像机进行近距离的拍摄,这时采用的景别一般是近景或特写。 的摄像机进行近距离的拍摄,这时采用的景别一般是近景或特写。此时的画面内容 只有拍摄对象出现,而无陪衬体出现,通过这样的镜头突出了主体, 只有拍摄对象出现,而无陪衬体出现,通过这样的镜头突出了主体,使观众在看到 全局的基础上还能看到细节 而往往精彩感人的细节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捕捉到的。 看到细节, 全局的基础上还能看到细节,而往往精彩感人的细节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捕捉到的。 5)介绍了被摄对象的具体情况后有必要再次以全景⑥进行概括,从镜头①到镜 介绍了被摄对象的具体情况后有必要再次以全景 介绍了被摄对象的具体情况后有必要再次以全景⑥进行概括,从镜头① 的表现手法是概括——具体 具体——概括,这也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的。 概括, 头⑥的表现手法是概括 具体 概括 这也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的。 以上6个镜头全部在轴线的一侧进行拍摄,所以将这些镜头剪辑在一起观众可 以上 个镜头全部在轴线的一侧进行拍摄, 个镜头全部在轴线的一侧进行拍摄 以很明了地看出人物关系和他们的位置方向。 以很明了地看出人物关系和他们的位置方向。 当然以上使用6个镜头完成拍摄活动只是一种最简单的手法 个镜头完成拍摄活动只是一种最简单的手法, 当然以上使用 个镜头完成拍摄活动只是一种最简单的手法,在实际中完全可 以也有必要多次采用各种镜头来丰富充实画面。 以也有必要多次采用各种镜头来丰富充实画面。
第五章 电视节目摄影造型

景镜头中人物与画面的高度比例几乎相等。 • 大全景里人物与景物平分秋色。景物主要是为人物动作提
供具体可及的活动空间,而人物的举动占镜头的中心地位, 而且表现更为具体、清晰;全景里人物是画面的绝对中心, 而有限的环境空间则完全是一种造型的必要背景和补充。 而且,全景镜头着意展示人物完整的形象、人物形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 及动作范围空间。
图3-6 近景
5. 特写
• 特写镜头也分为特写和大特写两种。从画面结构形态看, 特写的取景范围由肩至头部,主要用来突出刻画被摄的 对象,观众能清楚地看到人物由肌肉颤动和眼神变化而 表露出来的感情。这种表情比语言更富于表现力,更能 感染观众,如图3-7所示。大特写则完全是人物或景物的 某一局部或编辑部的画面,在视觉上更具强制性、造型 性,产生的表现力和冲击力也更强,如图3-8所示。
4的构图形式,它主要有提供空间背景、暗示空间环境与 主体间的关系以及写景抒情、营造特定气氛等作用; • 远景镜头则特指那些被摄主体与画面高度之比约为1:2的 构图形式,它相对突出的是具体性、叙事性等实在功能。
图3-1 大远景
图3-2 远景
《那山 那人 那狗》 无际的金黄的稻田(暖色调)
2. 全景
• 镜头的视场角是指摄像管有效成像平面(视场) 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
电视节目摄影造型
三、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 镜头的相对孔径,是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D) 于焦距(f)之比,其大小说明镜头接纳光线的多 少。
四、标准镜头
• 焦距近似等于成像面对角线长度,水平视场角 45°左右,对于摄像机上的变焦距镜头而言,, 是焦距45mm左右的那一段镜头。
影视拍摄场面调度

影视拍摄场面调度影视拍摄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场面调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时间、地点、人员和设备等多个因素的协调和安排。
本文将详细介绍影视拍摄场面调度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个重要环节。
一、拍摄场地选择和准备拍摄场地是影视拍摄的基础,对场景的还原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场地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剧情、氛围和构图等因素。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拍摄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为了确保拍摄进展顺利,还需要提前进行场地的准备和布置,包括搭建道具、调整灯光和设置摄像机等工作。
二、时间管理和进度安排影视拍摄通常要经历多天甚至多个月的拍摄周期,因此时间的合理安排和管理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根据剧本和场景要求,制定出拍摄计划和时间表。
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天气、演员的时间安排和道具的准备等因素,确保各个环节衔接紧密且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合理安排拍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人员配置和团队管理影视拍摄需要组建专业的团队来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
在场面调度中,需要合理安排人员的配置,确保各个岗位的专业性和协调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团队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作和沟通,以确保整个拍摄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设备调度和使用影视拍摄需要各种专业设备的支持,包括摄影机、灯光、音响和特效等。
在进行设备调度时,需要提前安排设备的购买或租赁,并与设备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此外,还需要对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和维护,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影响拍摄进程。
五、安全和风险管理影视拍摄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如高空作业、特技动作和爆破场面等。
在场面调度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同时,还需要与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在意外情况下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应对。
六、沟通和协调影视拍摄场面调度需要与多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包括导演、制片人、摄影师、演员和道具师等。
8 电视场面调度

• 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 (6)通过运动摄像的场面调度方法,有助于形成长 镜头纪实性拍摄。
• (7)在大型运动会、综艺晚会及演播室节目等的转 播制作过程中,统筹有序的场面调度是极其重要 的工作环节之一。
•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直播性节目的大量出台, 将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镜头调度)优势和特长 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夏季奥运会、心连心、同 一首歌等。
• 一、轴线问题
• 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 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 直线(见图7—1)。
• 轴线示意图
•
以视线为轴线
• 运动方向为轴线
•
以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线为轴线
• 在实际拍摄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 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 轴线一侧180°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 调度景别,这即是摄像师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 守的“轴线规则”。 • 这是形成画面空间统一感,构成视觉方位系统 一致性的基本条件。如果拍摄中摄像机的位置 始终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不论摄像机的高低 俯仰如何变化,镜头的运动如何复杂,从画面 来看,被摄主体的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等总是 一致的。
• 电视场面调度中的镜头调度才是重点和关键,镜 头调度是指摄制者运用不同的拍摄方向如正、侧、 斜侧、后侧等,不同的拍摄角度如平、斜、俯、
仰等,不同的拍摄景别如远、全、中、近、特等,
不同的镜头运动如推、拉、摇、移、跟、升、降
等(固定镜头亦算),获得不同视角、不同视距、
不同视域的画面,表现所拍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电视晚宴”的镜头调度的工作量有大概的了解。
• 电视场面调度就如同是节目摄制的指挥图,以最
大限度地调动拍摄现场允许调动的人、机因素,
编导岗位考之场面调度ppt课件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法扩展到5分钟 (2)插入运动物体转弯镜头等自然改变运动方向的过渡镜头
基本来说,电视剧的场面调度跟电影场面调度跟接近,但是新闻类、纪实专题类(包括纪录片)、综艺类、现场直播节目等等,都和电 影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场面调度上也有区别:新闻和演播室例子328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4、把握节奏、形成节奏
如何形成: 336 例子:新闻联播片头、夕阳红片头
5、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内心活动 电影可以,电视也可以(337)
6、形成长镜头纪实风格338
7、运动会、综艺晚会、演播室节目拍摄中场面调 度的重要性339 例子:国外nba,国内春节联欢晚会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2、镜头调度:定义(331) 对于摄像来说,镜头调度非常重要。
3、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 1、丰富……333
不同的摄像师拍摄同一个场景同一个事 件,拍出来的素材肯定不会完全一样,不 要说专题类节目或者纪录片等等场面调度 比较复杂的节目形态,甚至同一个新闻, 报道一次开会,场面调度的可能性也很多, (有的年轻摄像就很肯拍,蹲下爬上的)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只有通过最有效的场面调度拍摄到最佳的 现场画面,才能给观众带来更为实况的视听冲 击和美感享受。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二、轴线和轴线规则 1、轴线的概念
我们首先就先来看一下轴线的定义: 大家看书本342页: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要设 定这样一条虚拟的线,目的是为了保证 空间的统一感
电视节目场面调度中导演的重要性与作用

202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电视节目中的场面调度工作,不仅包含了对演员走位、站位的要求,同时也包括摄像机机位的改变,好的场面调度能使电视节目具有更强的荧幕表现力,也使观众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
因此,导演场面调度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电视节目质量的好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现代人精神建设需求的提升,场面调度的难度也随之提高,导演不仅要满足电视节目的表达需求,更要为观众创造出独特的代入感,以使观众在欣赏电视节目时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一、关于电视节目场面调度场面调度这一概念被首先应用在舞台剧中,是指节目演员按照导演的要求,通过合适的走位、站位完成舞台表演任务。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场面调度工作不再仅限于演员站位的变化,还包括了摄影机机位的更替、场景的布置及拍摄角度的变化等。
进入新世纪之后,场面调度不再仅限于舞台剧,在电影、综艺电视节目、电视剧、新闻、纪实类节目中均对场面调度有所应用[1],而以上内容受题材、内容、场景的影响,相互之间对场面调度的要求又有所不同。
因此,在拍摄电视节目时,应充分分析不同电视节目之间的差异性,以使场面调度帮助电视节目充分实现其表达效果及表达要求。
二、电视节目场面调度中导演的重要性导演是掌控电视节目场面调度的主要角色,因此在场面调度工作中至关重要。
导演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观众的视觉体验随着当代人精神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也在日益上涨,这就对导演的场面调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不同节目的表达方式及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导演在进行场面调度时,要综合电视节目的特点,并根据演员的风格不断创新节目场景,为演员提供新的表演形式,使电视节目能够为观众带来更新颖的感官体验。
当前电视节目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同类型节目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单一类型的节目获得较高收视率,并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讨论度与热度之后,跟风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而节目同质化极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这是导演应当尽力避免的现象,也是电视节目的发展误区。
第五章 电视手法与分镜头稿本2

5.3.2 蒙太奇的依 据
蒙太奇手段的创造与运用源于人类的生活 与经验,符合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包 括人的视听感受规律和分析、综合、联想、回 忆、想象等思维活动及其规律。 蒙太奇十分准确地服从一种辩证规律:每 个镜头都必须含有能在下一个镜头中找到答案 的元素(呼唤或缺席);观众身上产生的紧张 心理(注意或疑问)应当由后续镜头来解决。
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 镜头的长度取决于内容的需要和观众领 会镜头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要考 虑到情绪上的延长、转换或停顿所需要 的时间,所以镜头长度又有叙述长度和 情绪长度之分。 • 观众领会镜头内容的时间,取决于视距 的远近、画面的明暗、动作的快慢、造 型的繁简等因素。视距较近、光线较亮、 动作强烈、形象显著而易于领会的,可
《战舰波将金号》是爱森斯坦的第二部作品,拍摄之初, 原本是为了再现并宣扬1905年苏维埃工人革命的始末及理 念,但爱森斯坦却将影片浓缩为波将金战舰的反叛及与沙 皇军队的对抗上,奠基于五幕剧的古典戏剧结构之上,成 就了这部蒙太奇美学的经典之作。影片共分五段:第一段 “人与蛆”以战舰上水手工人被迫食用腐肉的不公平待遇 埋下反动的伏笔;第二段“但泽港的戏剧”船长处决反对 者,引发船员的叛乱,占领船舰;第三段“死者的控诉” 趋向暂时的沉静,在哀悼战斗伤亡者的挽歌中,迎向下一 段的激烈对抗;第四段“奥德萨阶梯”是影史最经典的片 段,波将金战舰上的水手和奥德萨港的百姓结合为庶民的 力量,却在阶梯上遭沙皇军队突然的镇压,四处逃窜的民 众死伤遍野,其中,婴儿车滑落阶梯的危险画面也成为后 人仿效致敬的经典镜头;第五段“与舰队相会”历经暴力 和混乱之后,影片在压抑和紧张的气氛中迈向最后的决战 与胜利。
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的源流与电视场面调度(2)
三、场面调度的内容 电视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 两个方面: 1、人物调度 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的调度; 2、镜头调度 摄影机的拍摄角度、拍摄距离、拍摄范 围、运动方式和镜头组接方式。
场面调度的源流与电视场面调度(3) 四、电视场面调度的特点 1、可以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距离、视野 和 时间去观看画面中的形象及其表达的内容; (通过人物和摄像机的位置、运动与镜头切 换实现) 2、电视场面调度具有很大的强制特性。 五、场面调度的主要作用 1、丰富画面语言和造型氛,通过场面调度创造特定的情 境 和艺术效果;
电影与电视剧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的技巧与方法
场面调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 没有固定的模式。常见的有平面场面调度、 纵深场面调度、分切场面调度、重复场面调 度、象征场面调度和对比场面调度。
一、平面场面调度 平面场面调度的概念来自于戏剧舞台,属于 戏剧性的场面调度。平面场面调度在平面中 通过人物的移动来不断转换观众的视觉焦点。 在电影中,平面场面调度常常和摄像机的横 移拍摄或者摇拍相结合使用。
六、对比场面调度
在对比场面调度中,常常把相同或者相 反的事物加以比较或者衬托,以使对比的双 方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能够更加生动、鲜 明的显示出各自的性格和特点。
六、电影群众场面
群众场面的结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组 织这些场面的规则根据含义和内容的不同而 变化。
思考练习
4、镜头场面调度主要依靠——别和运动————。 5、—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 的景别。 6、—平面场面调度———来自于戏剧舞台,属于 戏剧性的场面调度。
二、简答 简述纵身场面调度和镜头焦距的关系。 答:在使用纵深场景调度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一点:摄影机 的焦距缩得很短,他能拍到的 角度也越广,效果的变化就 越强。人眼的视力相当于一个焦距 为 50mm 的物镜,但我 们的摄影机的镜焦距为 35mm、28mm、23mm 甚至 18mm, 就是 所谓的广角镜头和全景镜头。如果一个人想银幕深处 运动,一边走一边 迅速缩小,因为就是在拍摄时采用了短 焦距镜头。如果用这种镜头拍摄内景,内景的空 间就会显 得宽敞很多,因为视觉越宽,透视就越深,背景就越 显得 远,因此内景空间也就在扩大。在使用短焦距时,演员只需 离开三步,人像就会缩 小到用正常焦距时离开六步、用长 焦距物镜{70mm 或 100mm}时离 开 12 步到 15 步那么大。 所以,在表现纵深场面调度的时候,为了突出纵深的效果, 往 往运用短焦距镜头,这样就可以强调动态,将画面景深 加大,将 前景放得很大,取得非常独特的、富有表现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电视场面调度
第一节电视场面调度
一、场面调度的含义
1、戏剧中的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这个术语来源于戏剧,它的本意是“摆放在适当的位置”,指的是在戏剧(尤其指舞台剧)中“将演员置于舞台上合适的位置”。
意思是舞台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安排。
即导演根据剧本提供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情绪组织安排演员在舞台上的位置、上场下场、行动路线、交流姿态等。
这些演员动作的总和构成戏剧的场面调度。
2、电影电视场面调度
(1)电影和电视场面调度与戏剧场面调度的主要区别
☞首先,由于影视的视角和视距是丰富多变的,所以可以不受到舞台固定的场景和边框的影响,从而在时空表现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其次,影视画面表达叙事的时候时空虽然是连续的,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时空却有时候是分割的,例如拍摄电影或者电视剧等节目内容的时候,这种拍摄方法有利于在场面上更加合理、从容地安排和调度;
☞最后,在影视当中,除了现场调度的方法以外,还可以使用镜头调度的方法进一步对表现内容进行合理地控制。
(2)电视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层面的内容
A、人物调度
演员调度指导演通过演员的行动方向、所处的位置变化以及演员之间的交流,构成不同景别、不同构图的画面,用以揭示人物关系、情绪的变化。
人物调动的形式:
①横向调度:在摄像机前,人物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运动,变化方向和位置。
②纵向调度:在摄像机前,人物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运动,变化方向和位置。
③斜向调度:在摄像机前,人物由左后向右前,或由左前向右后运动,变化方向和位置。
⑥不规则调度:在摄像机前,人物的运动呈不定形状态,方向和位置的变化亦无规则可循。
如S 形态等。
B 、镜头调度
镜头调度是指摄制者运用不同的拍摄方向、不同的拍摄角度、不同的拍摄景别、不同的镜头运动,获得不同视角、不同视域的画面,表现所拍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二、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
1、场面调度根据摄像师对场景环境的理解和安排,为电视画面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可能;
2、场面调度可以做到压缩和延展时空,通过一系列不同角度和景别镜头调度的方式,细致地多
方位地展现被摄对象的整体面貌或者细节,表现事件过程和人物活动; 3、形成节奏感,影响和促进画面节奏变化; 4、在现今信息社会越来越多的现场节目制作和实时节目制作中,预先设计的场面调度方式将对
节目是否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场面调度的类型
影视中的场面调度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既没有固定的形式,也没有统一的规则。
④上下(高低)调度:在摄像机前,人物由高处向低处,或由低处向高处运动,变化方向和
位置。
此种调度多利用楼梯、台阶、山坡、房上房下等立体多层空间作为演员调度的依据。
⑤环形调度:在摄像机前,人物做环形运动,变化方向和位置。
⑦综合调度:将上述两种以上的调度形式综合于一个镜头之内的调度。
比较常见的场面调度有:
1.纵深场面调度
导演通过演员或摄像机的运动,利用一个镜头内的景别、构图、光影、色彩、环境气氛、人物动作等造型因素的变化,来加强导演赋予这个镜头的思想涵义和叙事功能。
这种方法最常见的是让人物从后景的纵深处向前走来,变化人物的景别,即由远景或全景变成近景或特写。
反之亦然。
总之,通过人物的纵深调度变化景别。
2.重复性场面调度
重复性场面调度和视觉语言的重复性叙述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加以运用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电影中出现的重复性场面调度,一般指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
经过多次重复可以起到强调、突出某种事物特殊涵义的作用。
不仅给观众造成情绪上的冲击,还能使之由情向理转化,使观众参与剧情,进入思考,获得超越画面本体的新的认识。
重复性场面调度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每一次的重复,不仅显示着量的积累,同时也孕育着质的变化。
即由量变达到质变,从而改变原来事物的涵义。
重复性场面调度有时也可以起到喜剧性效果,制造和引发出笑料,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有时也可以通过重复性调度,达到嘲讽某种旧事物的目的。
3.对比性场面调度
对比手法的运用常常是通过不同的事件或形象,以鲜明对立的方式加以对照、比较,可以使对比的双方或一方的特征更为突出,互相辉映,使其更生动地显现出各自的性格与特征。
以同类的事件和形象相对照和比较,谓之正比;以相反的事物和形象相互对照和比较,谓之反比。
正比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反比则会获得相反相成的效果。
将动与静、快与慢、明与暗、强与弱、冷色与暖色、前景与后景、开放与封闭等强烈的对比,纳入到演员与镜头的调度之中,以增强艺术的反差与对比度,从而加强艺术的感染力。
4.象征性场面调度
导演运用象征性场面调度,主要是为了寄托一种喻意,象征某种事物内涵的意蕴,把深邃的思想隐藏在浮露的形象之下,将一些不便直说的情理转化成婉转含蓄的形象,让观众去感知、去思索,犹如留下一些“空白”和“余地”,让观众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知觉去联想和填充,从而达到象征的目的。
第二节轴线规律
一、轴线的概念
轴线又叫做关系线、方向线或180度线,它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的位置关系之间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直线。
(1)动作轴线:与被摄主体运动轨迹相对应的那条无形的线,就是动作轴线。
(2)方位轴线:对于一个不动的人来说,他目光直视的视线称为“方位轴线”;
(3)关系轴线:对于对话中的两人来说,方位轴线是两人头部的连线,也称“对话轴线”。
二、轴线规律
在一个拍摄场景中,摄像师对被摄人物和景物进行镜头调度时,要始终保证机位在轴线一侧180度范围内进行设置安排,这样,观众看到的画面将会始终保持正确的位置和统一的方向,才能不至于因为视点方向变化而引起景物方向混乱和对象位置错误的印象,这个原则就叫做“轴线原则”。
注:关于轴线问题
1.在轴线一侧所进行的镜头调度,能够保证两个相互组接的画面中的人物视向、被摄对象的动向及空间位置上的统一定向,这就是我们在场面调度中所说的方向性。
2.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即称为“越轴”。
“越轴”后所拍摄的画面中,被摄对象与原先所拍画面中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当我们遵照轴线规则变化拍摄角度时,在两两相连的镜头中将产生以下三种方向关系:(1)用摄像机的平行角度或共同视轴角度,画面中的运动对象的方向将完全相同;
(2)在轴线一侧设置两个互为反拍的机位,画面中运动对象方向一致,但其正背、远近不同;(3)当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合一时,在画面中无左右方向的变化,只有动体沿镜头光轴的远近的变化和正背变化。
三、常见越轴技巧
(1)借助主体本身运动路线的改变来越轴
(2)利用运动镜头来越轴
(3)通过骑轴镜头,即骑在轴线上的主体正面或背面的正拍画面来越轴。
这种镜头由于不带有明显的方向性,因此属于中性镜头的范畴。
(4)利用一个特写镜头、主观镜头或空镜头来越轴
(5)通过俯拍全景镜头来越轴
(6)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个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第三节电视场面调度中的三角形原理
一、何谓三角形原理
当我们拍摄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交流场景或运动场景时,在轴线的一侧可以选择三个顶端位置,这三个顶端构成一个底边与关系线相平行的三角形。
摄像机的机位可以设置在这个三角形
的三个顶端位置上,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三角形机位布局,这就是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又称为三角形布局。
二、关系轴线的三角形机位
1.外反打机位
2.内反打机位
3.内外反打结合机位
三、运动轴线的三角形机位
小结
•拍摄一场对话,通常需要三个机位,这三个机位应构成一个三角形;•机位三角形必须安置在轴线的一侧,绝不能跨越轴线;
•总机位和分机位中的人物,位置和视线必须保持各自的一致;•分机位中的对话双方位置和视线必须相对。
视平线规则
以平均高度拍总镜头,交代二者之间的关系;
以仰角拍视角高的人,以表现视角低的人的主观感觉;
以俯角拍视角低的人,以表现视角高的人的主观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