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存在性分析

变量可 能同时出现在方 程 的两 边 , 得估 计和 推论 问 使 题 会变得 更加 复 杂 化 。为 解决 这 些 问题 产 生 了许 多 建模 的非结构 方法 , 向量 自回归 模 型就是 非结 构化 的 多方程模 型 的典 型代 表 之一 。本 文依 据 一般 性 的 无
收 稿 日期 :0 8—1 20 0—1 5 作者简介 : 马一( 9 5一) 男 , 18 , 四川 乐山人 , 硕士研 究生, 主要研 究方 向为货 币政策 ; 缪海斌( 90一) 男 , 18 , 湖北武汉人 , 士 硕 研究生 , 主要研 究方向为资本市场 。
在一般 的经 济文献 中 , 构模 型建立 方法 常常 利 结
用经济理 论来 描 述 变量 之 间 的关 系 。而经 济理 论 往 往不能 为变量间动态关 系提供 严格 的定 义 , 且 内生 并
变化进 行 了研究 , 果也表 明不 同的行 业对 货 币政策 结 的反应 不 同。Tn ea和 Te an (06 对 英 国 国 内各 rm ye20 ) 部 门的经济资料做 了一番梳 理 , 现利 率政 策对 不 同 发 部 门影 响力大小各 不相 同。Irh 20 ) bai 05 以及 Aa m( l m 和 Waed 20 ) 别对亚洲 国家 马来 西亚 和 巴基斯 he (06 分 坦等做 了相关研究 , 得到 了类 似的结论 。 也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分析

•缺点:结构模型分析的准确取决于结构模型本身 的优劣。
喝咖啡能减肥吗? ——用结构模型实证进行分析
1、可以促进分解隐藏的脂肪
2、可排水(利尿作用) 3、助排宿便减体重(温和的导泻剂)
2、简单形式 实证分析 ——通过直接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
考察一个变量是否会对另一个变量产生影响
用简单形式实证如何研究“喝咖啡能减肥”
货币政策目的是什么? 公众和政策制定者们都希望能够用有效的政策组合 来减小未来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波动。
怎么实现?
前提是“准确估计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及 发生作用的时间” ,换而言之是必须深 刻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影响因素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起货 币中介指标的变动,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最 终目标的全过程。
- Direct Controls
Tactics Strategy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微观主体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企业投资 个人消费
理性预期的概念: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预期未来经济的变化
趋势时,利用了一切可以获得的有关信息,并 按照合理性的原则处理这些信息,从而使预期 与经济变化趋势相一致。”
1、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具有理性的。 2、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可以得到有关的 一切信息。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所想(预期)即所得:预期的预测误差平均为 0且不能事先预知
理论假设: 1、工资价格弹性: 2、信息完全对称:
P
P2
P1
AD2
AD1 Y
Y*
古典的货币中性理论
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影响实证分析

货 币 政 策 通 过 利 率 、货 币 供 应 量 等 渠 道 会 对 居 民 就 业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 国外 学 者 的研 究 已经 证 实 了 这 一 点 ,
他们大致从货币的储藏职能和货币 的交易 职能两个 角度
研 究 货 币政 策 对 居 民就 业 的影 响 。前 一 方 面 ,一 般 认 为 货 币 政 策 对 居 民就 业 的 影 响 呈 现 出 中 性 特 征 , im n Da od 模 型 ( vr p igG n r i sMoe) 认 为 货 币 的 回 报 O el pn eea o d1, a tn 可 能 自愿 持 有 无 支 持 的 法 定 货 币 . 句 话 说 , 府 试 图通 换 政 过 扩 张 性 的 货 币 政 策 来 改 善 经 济 状 况 是 无 效 的 。【】 一 l进 I 2 步 考 虑 到货 币 本 身 具 有 的 交 易 功 能 ,i asi(9 7 通 S ruk 1 6 ) d
过将货 币直接引入效 用 函数 , 内生框架 下讨论 了货 币 在
供 应量 变 动 与 经 济增 长 的关 系 ,一 个 重 要 的结 论 是 货 币 币 是 超 中性 的 。[ 如 果 同时 将 劳 动 供 给 引 入 货 币 效 用 3 1 但
供给增 长率的变化在长期内对实体经济没有影响 ,即货 没有直 接分析货币供应量变动对劳动供给 的影响 ,也没 模 型 中, 时个 体对实 际货币余额 的持有可 能影 响到其 较为详 细地论证 了在 带有劳动供给的货币效用模型 中可 此 劳动供 给决策 , 币也可能就不再 是超中性的了。 货
最 早 将 劳 动供 给 引人 个 体 效 用 函数 来 分 析 居 民就 业 是 由 L cs R p i (9 9 提 出并 检 验 , 果 发 现 跨 期 u a 和 a pn 16 ) g 结
经济走势和政策调整的就业效应分析

5 . 88 2 . 51
1 . 6 1
4 . 12 5 . 11
77 .
3 2 9. 4 . 13
1 5 9.
需求构 成 (
最 终 消费 资本形 成
净出口
6 . 54 3 . 44
O2 .
改 善 劳 动 者 的 保 护 ,从 而 实 现 充分 就 业 的政 策 目标 。
[ 关键词] 济增 长 通货膨胀 劳动 力成本 劳动合 同 经 就业增 长
[ 中图分类号] 292 [ F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4 62(080— 050 10— 6320 )200—6
调整对 劳动 力市场未来供求形势 可能产生的影响 。
国经济快速增 长的两个车轮 ,国 内消 费需求仍显乏力 。 表1 显示 ,投 资拉动成为驱 动经济 高速增长的最重要力 量 , GP 对 D 贡献 由 “ 九五计划 ”时期 的 2 .% 5 1 上升到 “ 十 五计 划”时期的 5 .% 1 1 ,提高 了将近 2 6个百分点 。 0 6 2 0
经 济 走 势 和 政 策 调 整 的 就 业 效 应 分 析
王 德 文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 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北京 1 0 3 ) 0 7 2
[ 摘要] 国经济增 长正 处在新一轮经 济周期 的波峰 。 着今后 采取从 紧货 币政 策措 施 ,加上人 民币持 续升 我 随
值的压 力,经济增 长和就业 受到的冲击不容忽视 。 在工资高增 长阶段 ,劳动 力市场的结构性 矛盾会更加 突出。 在 就业优先的原则下,一 系列经济政 策既要保持 经济在 高位上平稳运行 , 又要提 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 能,并逐 步
( 6 0 0 1 9  ̄2 0 )时期的经济增长率 。 0 6 9 2 0 年经济增长继 续加快 ,增长率上升到 ¨ .(。 0 7 1 2 0 年经济增长 比上年 : ) 进一步加快 ,达到 ¨ .% 4。 在这一轮强劲经济增长 中,投资和净 出口是推动我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最近几年是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最多的时期,尤其以货币政策的使用最为频繁。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变数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考验着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对其使用要特别谨慎。
而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注重其政策效应。
文献表明,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有些缺失,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行为经济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存质量;危险因素;调查;对策目录摘要 (I)1. 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 ......................................................................................... I II2. 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视角:行为经济学 ..................................................... I II2.1. 营养和心理因素.......................................................................................... I II2.2. 货币理论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在货币理论的发展中,对微观主体的主观假设在不断地演化................................................................................................ I V2.2.1. 风险态度 ............................................................................................. I V2.2.2. 心理账户 ............................................................................................. I V2.2.3. 过于自信的心理 ................................................................................. I V2.2.4. 人们的后悔心理与奇幻思维以及准奇幻思维 (V)2.3. 行为经济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V)2.3.1. 货币政策有效性解释 (V)2.3.2.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解释 ......................................................... V I2.3.3. 货币政策敏感性的解释 ..................................................................... V I2.3.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力的解释 ......................................................... V I3. 行为经济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V II3.1. 央行不能做到减少货币供应量 .................................................................. V II3.2. 随着加息次数的增多,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呈递减趋势 .............. V II3.3. 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产权改革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会更低VII4. 评论总结 ............................................................................................................... V III5. 参考文献................................................................................................................. I X1.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完全融入全球分工和市场体系之中。
财政政策效应与货币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互补性
政策效果的协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某些方面具有协同效应,例如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财政政策可以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刺激需求,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应对经济周期的调整
在经济衰退期,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等手段刺激经济,而货币政策可以 通过降低利率刺激需求;在经济过热期,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和控制政府支出等手 段抑制经济过热,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
社会福利
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教育、 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 公平和稳定。
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债务风险
政策时滞
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可能导致政府债务 累积,增加未来的偿债压力和风险。
财政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存在时滞,可 能影响政策效果,甚至导致经济波动。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可能导致私人部门投资被挤 出,降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财政政策效应与货币政 策效应
目录
• 财政政策概述 • 货币政策概述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 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 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践应用
财政政策概述
01
财政政策的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和税 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 定物价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调节市 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汇率政策
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本国货币汇率,促 进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03
的关系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宏观经济调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两者 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中央银行学ppt课件第九章 货币政策效应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三、货币政策操作变量选择影响 我国以利率为操作目标,长期看来是可能的、必要的, 但是近期很难做到: 1.各经济主体对利率变动的反应很弱; 2.利率本身还处于比较严格的管制之中。 选择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技术困难: 1.存款准备金往往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意愿和财务状况, 不宜为货币当局控制; 2.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不畅; 3.基础货币M1和M2之间关系不稳定等等。
2021/7/9
5
第二节 货币政策效应
(二)凯恩斯学派——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认为非充分就业是常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 是非中性的。但在两种极端情形下,货币政策变得无效:
情形一:凯恩斯陷阱
货币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以至于公众在既定的利率水平 下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会应 起利率的变动。
1.合理预期:经济单位预期形成过程中不会发生系列性 的错误,也可以说,有理性的经济行为者虽然也会发生 错误,但是这些错误是随机的、偶然的,平均值为零。
2.合理预期的情况下,经济行为者以将政府的变动趋势 和规律纳入其预期之中,都设想了相应的经济措施,所 以货币政策的预期效果被经济者的合理预期抵消。
(见教材198页)
2021/7/9
8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操作变量 货币政策中介变量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021/7/9
9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影响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 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法》。
制度尚未健全。 2.存款准备金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存款准备金政策对金融运行的冲击力强,同时准备金率还受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及有效性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阐述了货币政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以及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有效性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一直持续急升。
中国政府已经将治理通货膨胀视为宏观经济第一要务。
这次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⑴构成CPI的八大商品类别看,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大部分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⑵随着次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使中国企业背负了越来越重的成本压力,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产品的成本推动效应,将带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扬。
⑶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推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特别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而且就业刚性增强。
针对CPI过高的现象,央行2007年提出适度从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作为当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到了2008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还在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入9月份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从2010年1月12日至2011年6月14日,为了缓解外汇占款持续上升、经济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自2011年12月30日起,为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增强经济运行活力,央行又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挑战。
一、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
【摘要】: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大量沿海出口贸易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同时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这个经济大背景下,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就业增长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和就业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
其次,对货币政策建立模型,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就业的效应。
本文利用1980~2009年的数据,对货币供给量、利率和投资建立协整方程,得到货币供应量对投资的弹性为0.9031,利率对投资的弹性为-0.2411。
在短期内,利率增量对投资增量的影响变为正效应。
对投资和就业建立协整方程,得到投资对就业的弹性为0.1136,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发现投资对就业的弹性在0.8261~1.4418之间波动,且有下降的趋势。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不完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不顺畅以及投资结构的不合理等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就业效应不明显的原因。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就业效应,应该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调整投资结构。
【关键词】:货币政策就业协整状态空间模型【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822.0;F249.2
【目录】:摘要6-7Abstract7-91绪论9-141.1选题依据91.2研究内容及意义91.3文献回顾9-121.4研究方法121.5基本框架12-142、货币政策影响就业的理论研究14-232.1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14-172.2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理论17-182.3货币政策影响就业的传导机制18-233、货币政策影响就业的有效性研究23-283.1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23-253.2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变25-273.3货币政策工具的非有效性27-284、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28-374.1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28-304.2货币政策对投资影响的研究30-324.3投资对就业的实证研究32-375、结论与建议37-39参考文献39-41致谢41-42附录42-4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3-4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