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丛书5.6单元文言翻译
2010年长春市初中课程学习指导手册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0年长春市初中课程学习指导手册课外文言文翻译(一)农夫耕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
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嘲笑他说:“你这个农民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一整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
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
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农夫说:“不是种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做事也是这样,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二)南歧之见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质不好,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是患有瘿病的人。
后来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人们一起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这人的脖子真怪啊,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不和我们的一样!”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
你们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啊?”他们终究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三)唐伯虎识术士有个术士求见唐伯虎,极力地说修炼的好处。
唐伯虎说:“如此高妙的道术,为什么不自己干?反而要赐予我?”术士说:“只恨我自己福浅!我看过的人很多,有福气的人,没有像你这样的.”唐伯虎笑着说:“我只有仙福,在城北有一间房间,非常僻静,你到那边修炼,练出以后各得一半。
”术士还没有省悟,每天到家来,拿出一个扇子求唐伯虎题诗,唐伯虎写道:“破布衫中破布裙,碰到人就会说会炼银,那为何不烧一些自己用?还要到河边担水卖人。
”(四)李播遭无赖李播在蕲州作刺史,有个叫李生的来献诗拜见。
丛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翻译:人从最初,本性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相近,但是习惯却相去甚远。
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方法,贵在专心致志。
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居住。
孟子不学习,母亲就折断织布机。
注释:1. 人之初:指人从出生开始。
2. 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
3. 性相近:人的本性相近,都是善良的。
4. 习相远:习惯使人的本性相去甚远,说明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大。
5. 苟不教:如果不去教育。
6. 性乃迁: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7. 教之道:教育的方法。
8. 贵以专:贵在专心致志。
9. 昔孟母:从前,孟子的母亲。
10. 择邻处:选择邻居居住。
11. 子不学:孟子不学习。
12. 断机杼:折断织布机,表示对孟子不学习的惩罚。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教之道,贵以恒。
幼而学,老何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懂得道理。
教育的方法,贵在持之以恒。
从小学习,到老年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
喜欢学习的人,不如把学习当作乐趣的人。
注释:1.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比喻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成才。
2. 人不学,不知道: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懂得道理。
3. 教之道,贵以恒:教育的方法,贵在持之以恒。
4. 幼而学,老何忧:从小学习,到老年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
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学习的人,不如把学习当作乐趣的人。
《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用简短的语言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对《三字经》中部分内容的翻译及注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第五、六单元文言文资料

21、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
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骈句),少用散句。
字词拼音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飞yuān戾.天lì窥.谷kuī横柯.kē千转.zhuàn 经纶.lún一、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二、词类活用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作动)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动词活用作名词)负势竞上.(上,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向上生长)三、一词多义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猿则百叫无绝.(断绝、消失)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四、古今异义一百许.里今义:左右古义:允许蝉则千转不穷.今义:穷尽古义:贫穷经纶..世务者今义:治理古义:政治规划戾今义:至,到古义:罪过,乖张1、文章主题:作者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沿岸的奇山异水,在对山水景物描写中表达了热爱自然,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总分式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作用是什么?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表现了山的峻峭,显示出山的“奇”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侧面烘托山之奇水之异景之美,表达对富春江山水的热爱、赞美。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是什么?以动写静的写法,通过写水声、鸟鸣声、蝉啼、猿叫声,反衬深山的幽静,体现山之奇,渲染深山清幽的气氛,烘托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八下五单元课外文言文翻译

第五单元课外文言文翻译《全解全析》p54译文: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微波荡漾,和水中有月影一同上下动荡。
冬天远处的山火,忽明忽灭地闪烁在树木之外。
深巷里的寒犬,叫声像豹子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静默无声,更多地想起从前你与我携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展翅飞翔,晨露打湿了河边的青草,早晨麦田里传出雉鸡的叫声,这些美好的景色已经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其中实在是有深奥的趣味啊《全解全析》p54译文;道州城向西走几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全解全析》p55译文: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
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
与他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
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部文言文译文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译文《赵普》译文:P.26赵普年轻时熟悉宽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
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不是的报这人。
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
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奏章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奏章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人。
《两小儿辩日》译文:P.77孔子到东方游历,(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
(孔子)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大得像车子上的伞盖,到了正午时却像只盛菜饭的盘子、钵盂(那么大),这不是(距离)远的(看起来)小,(距离)近的(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清凉寒冷,到了正午时(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距离)近的(感觉)热,(距离)远的(感觉)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黄鹤楼》译文:P.104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记》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2013春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5.6单元课文翻译

2013春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5.6单元课文翻译Unit 5 section A2d:你的狗真可爱,彼得!他是我的新宠物,丁丁。
他非常聪明。
真的吗?他能做什么?他能用两条腿走路。
他也能跳舞。
哇!你家有一个宠物吗?我妈妈有一只大猫,但是我不喜欢她。
你为什么不喜欢那只猫?嗯,因为他有点讨厌。
他整天睡觉,并且他的名字叫懒惰。
哈哈,那么对他来说那是个好名字!Grammar focus:你为什么喜欢熊猫?因为他们有点有趣。
约翰为什么喜欢树袋熊?因为他们非常可爱。
你为什么不喜欢老虎?因为他们真的吓人。
狮子来自哪里?他们来自南非。
Section B:2b:你好,我们是来自泰国的学生,并且我们想拯救大象。
大象是泰国的象征之一。
我们的第一面国旗上有一头白色的大象。
这是一个好运的象征。
大象是聪明的动物。
他们能踢足球或弹奏音乐。
他们画画也能画的很好。
人们说“大象从不遗忘东西”。
大象能走很长时间且从不迷路。
他们也能记住有食物和水的地方。
这帮助它们得以生存。
但是大象处于极大的危险当中。
人们砍到了许多树,因此,大象渐渐失去了它们的家园。
人们为了他们的象牙也杀死大象。
现在仅有大约3000头大象(之前超过10万头)。
我们必须拯救树木并且不要买由象牙制成的东西。
记住3月13日是泰国的大象日。
Unit6 section a1c: 他在做什么?他在使用电脑。
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听一张CD唱片。
2d:喂?我是詹妮。
嗨,詹妮,我是劳拉。
噢,嗨,劳拉,你在做什么?没做什么,我只是在洗我的衣服。
你呢?我在看电视。
你想和我一起吃晚饭吗?我的父母不在家,我们可以在外面吃。
好,我愿意。
让我们先在我家见面。
六点半来吧。
好,到时见。
Grammar focus:你在做什么?我在看电视。
她在干什么?她在洗她的衣服。
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听一张CD唱片。
你在做你的家庭作业吗?是的,我在做。
/不,我没做。
我在打扫我的房间。
他在看报纸吗?是的,他在看。
/不,他没在看。
1-6册文言文教参翻译

七年级上册幼时记趣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素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他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到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郦道元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除非正午,开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绵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九上《学导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专题四、课外文言文译文一、《鲁恭治中牢》译文:鲁恭担任中牢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
袁安听说以后。
怀疑这不是真的。
暗地里派人前往看看核实。
那个人跟随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
一起坐在桑树下。
有野鸡跑过,停在他们身旁,旁边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抓它?”小孩说:“野鸡还小,不可以捕捉”。
那个人感到惊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观察一下您的政绩。
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牢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您连鸟兽都能感化,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慈的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
我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
我会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都报给袁安听的。
”二、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很久就想要筑长堤。
但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取土。
嘉佑年间,有人建议,在水中用粗竹席和干草做成墙,排立两行,相距三尺。
在离墙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道墙。
捞起水中淤泥填实到竹席墙中间,等淤泥干了,就用水车汲去两道墙中间的积水,墙中间六丈宽的地方都是泥土了。
保留它的一半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
每三四里就修一座桥,来沟通南北的水流。
不久堤就修好了,至今还给予人们交通之便。
三、《张释之执法》译文:张释之当廷尉时,有一次,皇上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皇上座车的马受到惊吓。
于是派侍卫骑兵把他拘捕起来,交给廷尉办罪。
张释之审问被捉来的人。
那个犯人回话说:“我是县城里的人,刚才听见皇上出巡,管制交通,禁止通行,就赶紧躲在桥下。
过了好久,以为巡行队伍已经通过了,就跑出来,哪知正巧碰上皇上的车马,所以吓得快速奔跑。
”廷尉向皇上报告他的判决,认为:“这个人违犯了交通管制,禁止通行的禁令,应判决罚金。
”文帝听了很生气的说:“这个人亲自惊吓了我的马;幸亏牠的性情柔顺温和,假使是别的马,岂不是使我受伤了吗?而廷尉你居然只判他罚金!”释之说:“法律,是制定来让天子与天下人共同遵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
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
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
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么样处罚。
”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延熹八年,朝延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
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
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
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
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
有时出现了灾异,则引咎自责。
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看见老年人就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
灵帝很爱好学术文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
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
”灵帝很重视他的说法。
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
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
客人忍不住,骂说:“畜生。
”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定会自杀。
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
”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官服。
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
国内的人都称他是长者。
18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
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
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
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
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19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以四川境内最为奇特。
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从陆路去吧,途中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从水路去吧,途中又有瞿唐峡、滟濒堆之类的忧惧。
骑着马去吧,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抖颤。
乘船去吧,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变幻,船只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点点,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
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即使去游览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不是身强年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不能还乡。
喜欢寻奇探胜想到四川去游历的人,每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而深深抱憾。
浙江天台籍人土陈庭学君,会写诗。
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入川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古代著名人物长期生活过的地方。
庭学入川以后,凡历代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守防御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一一去游览的。
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
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
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
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面对庭学的变化,我很惭愧。
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遍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闲暇。
到了壮年可以出蝣的时候,四面八方到处战火纷飞,遍地无处落脚。
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之内,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光老大体力衰惫,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里,甘居陋室,由于很少出门与人往来,以至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气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一种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
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自有高山巨壑、奇美壮丽已经超过了山水之外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试从这方面探求一下人生的奥秘。
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
那时候,庭学君将一定会给我更多的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自愧。
20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把“五柳”作为号。
(他)性情闲静很少说话,不羡慕功名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计较;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他)生性喜欢喝酒,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样的情况,有时就置办酒食来邀请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他)醉了就回去,竟不会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寒风与烈日。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打着补丁;箪里瓢里常常是空的,但还是安然自若。
(他)常写文章自我消遣,稍微显示自己的志趣。
忘记心中得失,凭借这过完一生。
赞说: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对于贫贱不忧虑悲伤,对于富贵不匆忙追求。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他)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
(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他)是葛天氏的百姓吗?21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
(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
(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
”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
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
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
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
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
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