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的俄译汉翻译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及其形象汉译刍议

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及其形象汉译刍议

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及其形象汉译刍议作者:韩云凤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2年第10期俄语谚语浓缩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俄罗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深受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制约。

因此,翻译俄语谚语时就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考虑俄汉两种民族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从俄罗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及文学典故方面谈了俄语谚语反映的文化特点,同时从民族文化角度出发,简单分析俄语谚语形象汉译的几种方法。

俄语谚语文化特点形象翻译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俄语谚语在俄罗斯语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谚语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更用它那简短、通俗的语句浓缩了人类的思想,深刻地、多角度地展现人民大众的聪明才智,记载了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及世界观,等等。

比如,俄语谚语ЯзыкдоКиевадоведет(有嘴就能到基辅)讲的便是基辅罗斯最初接受基督教的一段历史。

再如,наседьмомнебе(如登七重天)表示幸福满意之至;семьпядейволбу(七寸宽的额头)表示绝顶聪明。

这两个谚语表明,数字“七”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有特殊的形象和意义。

正因为俄语谚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俄语谚语翻译一直是翻译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在翻译俄语谚语时,只通晓中俄两种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谚语背后两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才能使译文中保留原语文化的特色,让读者感到新鲜生动,同时充分传播原语文化,扩大译语读者的知识视野。

下面就简单谈一下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以及俄语谚语形象汉译的方法。

一、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俄语谚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名翻译和俄语研究者,希望通过谚语来了解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文学典故等文化因素。

1.谚语反映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俄语谚语共有3万多条,许多谚语与俄罗斯民族历史有关,用鲜明的语言反映了真实的历史。

浅谈俄语谚语的翻译

浅谈俄语谚语的翻译

浅谈俄语谚语的翻译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及其民族的文化特征、高尚的情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民族之间的谚语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做好谚语的传译是翻译工作者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使译文既保持原文特有的风貌、内涵及意义,又使译文语句流畅,表达完美,达到音、韵、意的和谐统一。

本文在总结相应的俄语谚语翻译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在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谚语,俄语谚语,翻译方法,一、俄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一条俄语谚语在词典上往往给出多条译文。

一方面是由于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会取得不同的译文,另一方面是因为俄语谚语的丰富内涵很难通过一条译文就能够完全地表达出来,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翻译谚语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这就要求我们把每一次翻译都当作是一次新的再创作,在翻译过程中,综合采用各种方法给出相对完美的译文。

1.对译法有些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完全相符,其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的信息是相同的,即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等同俄语谚语的汉语谚语,这种翻译方法称之为“对译法”,该方法也是最易掌握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如:Век живи,век учись.活到老,学到老。

Выше встанеш ,дальше увидешь. 站得高,望得远。

2.套译法和直译法套译法是指俄汉语中存在相似的谚语表达时,套用汉语谚语的形式结构,创造性地对俄语谚语进行翻译。

直译法,是指在符合原语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保留俄语谚语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特色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如:Нет дымы без огня.无火不生烟。

Артельный горошок гуще кипит. 众人烧罐热气高。

Близ норы лиса не промысел не ходит. 狐狸不吃窝边鸡。

Ложка дёгтю в бочку мёду. 一勺焦油坏了一桶蜜。

俄语中的粗俗谚语和翻译

俄语中的粗俗谚语和翻译

俄语中的粗俗谚语和翻译俄语阅读:俄语中的粗俗谚语1 Непугайаутолстымхуем,онатолщевиела! 关公面前耍大刀2 Неучиотцаеаться. 布鼓雷门3 Неучиучёногопоешьговна--печёного (同上)4 Тамхорошо,геляиармове.Везехорошо,генаснет. 没去过的地方,总会觉得好。

5 Волковояться--влеснееаться. 怕狼进不了森林。

6 Пейвоа,ешьвоа--сратьнеуешьникога! 喝西北风7 Нетроньговна--невоняет. 屎,不桶不臭。

(不要自找费事)8 Мыеали--непропали,мыпоеёмнепропаём! 继往开来9 Нееи,геживёшь,неживу,гееёшь. 兔子不吃窝边草10 Насеут,амыкрепчаем! 逆境锻炼人的意志 (干干更结实)11 Запасвжопунееёт. 但凡留有余地12 Раотанеголо,соргазманепорвётся. 工作永远也做不完13 Раотанехуй:стоятьможноцелыесутки. 工作是可以推延的14 Нееиинееёнуешь. 不做坏事,不会有恶报 (自若不受,勿施于人)15 Нахитруюжопу--найётсяхуйсвинтом. 恶有恶报16 Ногивоняютпотому,чтоизжопыростут. 上梁不正下梁歪17 Хуйипизаизоногогнеза. 臭味相投 (一丘之貉)18 Нееут--неёргайногами.Нееут--некрякай.Нетеяеут--непомахивай!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19 Ширежопынепёрнешь.Вышехуйнепрыгнешь. 一切都是有限度的20 Кашейхуйненакормишь.Пизепитьпоавать.Впизувоулить. 对牛抚琴21 Кашумасломнеиспортишь,хуемаунеуьёшь. 哭不死的孩子,饿不死的狼。

俄罗斯谚语集 (俄英汉对照)

俄罗斯谚语集 (俄英汉对照)

俄罗斯谚语集 (俄英汉对照)1. 爱情如毒药,一滴足矣。

Love is like poison, a drop is enough.2. 不要相信有关熊掌的故事。

Don't believe in stories aboutbear's paws.3. 十个手指不一样长。

Ten fingers are not the same length.4. 不是每个山洞都有宝藏。

Not every cave has treasure.5. 苦难可以让人聪明。

Suffering can make people wise.6. 没有不放屁的人。

There is no one who does not fart.7. 饭前说话,饭后做事。

Speak before meals, act after meals.8. 金钱不是一切。

Money is not everything.9. 人总是在犯错中成长。

People grow up in their mistakes.10. 眼见为实。

Seeing is believing.11. 没有火种,就不可能有烈火。

Without a spark, there can beno flame.1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a tree,but a hundred years to raise a person.13. 小石头也可以引起大浪花。

Even a small stone can cause abig splash.14. 不要让小事变成大事。

Don't let small things become big things.15.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Health is the foundation of revolution.。

俄罗斯俄语经典谚语精选_俄罗斯经典谚语精选

俄罗斯俄语经典谚语精选_俄罗斯经典谚语精选

俄罗斯俄语经典谚语精选_俄罗斯经典谚语精选Руби дерево по себе.按自己的情况砍树。

含义为:1、选择和自己相匹配的人。

2、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Семь верст киселя есть.跑七俄里路去吃一点羹。

白跑远路Сколько голов,столько умов.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想法。

Славны бубны за горами.山外的铃鼓特别好。

总以为未见过的东西是好的Со свиным рылом в калашный ряд.带着猪嘴不要供到卖面包的摊子上去。

Собака лает,ветер носит.狗吠之声让风一吹就吹掉了。

含义为:恶毒的诽谤会自消自灭。

мнесобраться,как голому подпоясаться.做准备工作,就像穷人一样,系根腰带就行了。

含义为:穷人做准备工作,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因为没有什么可收拾的。

Близок локоть,да не укусишь.胳膊肘离得近,可是咬不着。

含义为:看起来容易,可是办不到;虽近在咫尺,但可望而不可即。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Бог напитал--никто не видал.上帝让人吃饱了,谁也没有看见就是有人看见了,他也不会抱怨。

这是吃完东西以后说的一句口头语,类似于汉语中的吃饱喝足了。

Бог послал.上帝送来的。

含义为:偶然得到的,不管从哪得到的;从哪得到的不重要。

Бог -то бог,да и сам не будь плох.上帝归上帝,可自己也别不争气。

Боже упаси.求上帝保佑。

Была бы спина,а то будет вина.只要有脊背,就会有过错。

含义是:只要想找谁的茬儿,想惩罚谁,理由总是可以找到的。

Были б денежки в кармане,--будет тетушка в торгу.只要口袋里有钱,阿姨也可以买得到。

В дождь избы не кроют,а в вёдро и сама не каплет.В своем доме стены помогают.在自己家里,墙壁也能帮助你。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对比分析马丽【摘要】俄语成语积淀着俄罗斯民族文化,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特色.本章从翻译实践角度,研究俄语成语的翻译技巧,通过动物成语的俄译汉,分析俄语成语中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加深对俄罗斯民族语言文化特点的认识,积累俄语动物成语知识,从而提高翻译实践能力.【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3页(P138-140)【关键词】成素;俄语动物成语;翻译实践【作者】马丽【作者单位】辽宁省公安边防总队,辽宁,大连,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3和世界上其他民族语言 (包括汉语)一样,俄语成语积淀着俄罗斯民族文化,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特色。

俄语成语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包涵动物名称的成语,这些动物是俄罗斯人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

人们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赋予这些动物鲜明的象征意义,比如,狐狸象征着狡猾(Х и т р ы йк а кл и с),兔子象征胆小(З а я ч ь ян а т у р а),还有关于狼的形象写照:В о л к ан о гик о р м я т.(狼靠腿、人靠勤)С к о л ь к ов о л к а н ик о р м и,о нв с ё вл е с с м о т р и т.(豺狼难驯,心在森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等,表达了俄罗斯人对动物本身、对动物的象征对象 (人)或生活当中某些现象的好恶褒贬。

有些动物成语直观形象,简单易懂。

比如,松鼠在轮子里转圈——в е р т е т ь с як а кб е л к авк о л ё с е(无谓地忙碌),и г р а т ьк а кк о ш ка с м ы шк о й(猫耍老鼠,作弄人)等。

而有些动物成语,对不十分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习俗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就比较晦涩。

比如,с т р е л я н ы йв о р о б е й(老麻雀,经验丰富的人,饱经世故的人,老手),还有本文后面将要解释的с о б а к у с ъ е л。

俄语与汉语谚语的语言特点及互译方法

俄语与汉语谚语的语言特点及互译方法

035文艺评论俄语与汉语谚语的语言特点及互译方法白 烨(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1100)摘 要: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大多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各民族的谚语有相似之处,但也各具特色。

因此,谚语的翻译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既保持原文的风貌和思想,又能使译文在形式、内容及内涵上都与原文和谐统一。

关键词:谚语;俄语;汉语;翻译谚语内容涉及范围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俄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谚语,他们都具有谚语所具备的特点,即口语性强、言简意赅、内容极广、通俗易懂,形式基本都为一两个短句。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基于谚语较强的口语性,不同文化背景就会衍生出具有不用文化内涵的谚语。

因此,在翻译中俄谚语时,就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谚语所表达的意思、内涵及精神,尽量使原文在译文中找到对应的谚语,从而使读者能完全理解和接受。

俄语和汉语谚语的来源及语言特点古今贤文及历史典故汉语中古今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且语句通顺易懂。

其中一些谚语反映了汉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类谚语常来源于历史事件、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故事等,有些谚语在形式上还带有文言词语。

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俄语中有些谚语来源于俄罗斯民俗作品、英雄赞歌、童话、谜语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如:“Беда не проходит одна”(祸不单行),“Кому много дано, с того много и спросится”(能者多劳),“Незванный гость хуже татарина”(不速之客)等。

十二“生肖”文化的对俄译介研究

十二“生肖”文化的对俄译介研究

十二“生肖”文化的对俄译介研究摘要:中国生肖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表示出生时间的方式,生肖承载着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是重要的文化符号。

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现象,它既承载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也说明了中国人的主要世界观。

但是在俄译中目前鼠、牛、兔、龙、羊、鸡、猪等词汇翻译尚无定论。

故此,本文试图从功能对等理论理论、解构主义理论、形象建构理论、社会翻译理论,四个方面探析俄译生肖的最佳版本。

关键词:生肖;俄译;文化1.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俄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译入语中找到与源语信息最贴切、自然的对等物”。

中国生肖“蛇、马、猴、狗、猪”与俄语单词“змея, лошадь, обезьяна, собака, свинья”,正满足“对等”、“自然”和“贴切”功能对等译论的要素。

(1)蛇属蛇人往往自豪地说自己是有灵气的,在中国创世神话中的女娲便是面首蛇身。

虽然蛇在西方蛇的贬义色彩较浓,但“蛇”俄译为“змея”不会有争议。

“蛇年”即为——“год змеи”。

例如:“龙蛇之蛰,以存身也”Великий человек учитсяуступать итерпеть, чтобы в полной мерепродемонстрировать свои способности(2)马“马年”俄译公认是“Год Лошади”。

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Есть боле на свете, а естьтысячеверстная лошадь Всегда естьтысячеверстная лошадь, но боле невсегда существует.俄语中喜欢用马替代汉语中常用的牛,比如:俄语中说сильный, как лошадь.(3)猴十二生肖之中,“猴”与封侯拜相中的“侯”同音,深受世人喜爱。

猴在俄汉语境中皆有聪慧的寓意。

《猴》—обезьяна“猴年”译为“год обезьян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的俄译汉翻译方法初探作者:王丛民宋小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5期
摘要:俄语中有很多以动物为喻体的谚语,他们具有丰富的俄罗斯民族特色。

掌握这些谚语俄译汉的翻译方法,掌握俄语谚语与汉语谚语在结构和寓意方面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这些谚语的用法。

本文从有关动物的谚语的特点、两国文化差异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这些谚语的翻译方法,从而使大家掌握这些俄语谚语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关键词:动物;谚语;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86-02
谚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更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和中国谚语中有关动物的谚语很多。

在两个民族进化发展过程中,动物一直与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对这个民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

俄罗斯民族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情感,从而在俄语谚语中出现了大量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这些谚语阐释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寓意。

本文根据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所具有的特点,对其翻译方法做以下研究。

一、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的特点
1.结构稳定,喻体固定。

谚语是日常生活经验的结果(Пословица-плод опыта бытовой
жизни),是两个民族社会文化生活长期演绎的产物。

在结构上,汉语谚语较为工整,而俄语谚语由于名词性数格的多变性,句子结构较为随意。

但从总体看,俄语和汉语谚语的结构还是相对稳定的,各自谚语的各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不可替换使用。

例如,俄语的“И волки
сыты,и овцы целы”和汉语的“两全其美”;汉语的“一箭双雕”和俄语的“Убить двух зайцев
одним выстрелом”(一箭双兔),是不能替换的。

俄语的“Волка бояться,в лес не ходить”(怕狼就不要到森林里去)和汉语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都是各自民族约定俗成的谚语,各自在谚语中的喻体是固定的。

2.约定俗成,不可分割。

无论是俄语谚语,还是汉语谚语,都是约定俗成的,是在语义上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不能只按字面意义逐字解释,各个组成部分也不可拆分,而是要从整体角度去解释其使用的习惯性。

如,俄语谚语“Ни пава,ни ворона”,从字面解释为“既非孔雀也非乌鸦”,相当于汉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

类似的还有“Ни мясо,ни рыба”(非鱼非肉)和汉语的“不三不四”正好对应。

3.哲理性强,寓意深刻。

因为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都来自于两个民族的生活积累和文化沉淀中,因此他们在语义上都具有丰富的生活哲理。

例如:“С собакой ляжешь,с блохами
встанешь”(和狗躺在一起就会沾上跳蚤)喻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俄语中有“Конь в рати узнаешь,а друга в беде”;“В согласном стаде волк не страшен”(一整群牲畜在一起就不怕狼),喻指人心齐,泰山移;等等。

这样寓意深刻的谚语不胜枚举。

二、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俄译汉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1.直译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俄语和汉语用同一种动物表达相同或者相似的形象意义和内涵,因此翻译时尽量保持俄语的形式和结构,尽量表达出俄语本身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例如:“Зайца ноги носят,волка зубы кормят”(兔靠腿跑,狼靠牙咬);“Красна птица пером,а человек ученьем”(鸟俊在羽毛,人美在智慧);“Коня в рати узнаешь,а друга в беде”(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以上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尽可能保留了俄语的表达方法和过程,但绝非一一对应的翻译。

这样就缩小了俄语和汉语的表达差距,浅显易懂,相得益彰。

2.舍弃法。

大家知道,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两个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这时就需要一种处理俄语谚语的形式和内涵的办法,舍弃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舍弃喻体形象的翻译方法。

具体的说,是指在俄译汉的过程中,把俄语谚语中的动物词汇舍去,这样谚语中的动物词汇在对应的汉语译文中消失,不再有该动物词汇。

例如,“Даровому коню в зубы не смотрят”(人家送的马不要去看它牙齿)对应的汉语翻译中,就是收到的东西不要挑剔;“И на добра коня спотычка живёт”(好马也会跌倒)对应的翻译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类似的还有:“Всякая лисица свой хвост хвалит”(每只狐狸都夸赞自己的尾巴)对应的翻译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У всякой пичужки свой голосок”(每只小鸟都有自己的叫声)对应的翻译是“各有特色”。

可见,虽然这些谚语的寓意大致相同,但在汉译俄翻译中俄语谚语中的动物词汇就“消失”了。

这样,既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各有其别致新颖之处。

3.转换法。

转换法并非望文生义的离谱胡译,而是在表达形式上有所改变,改变了俄语谚语的动物形象,这样才能够基本准确表达俄语谚语本身的含义,又符合汉语谚语的表达特点。

例如:“Слово воробей,вылетит - не поймаешь”(话语像麻雀,飞走就抓不到)对应的翻译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Пустили козла в огород - он всю капусту пожрёт”(把羊放进菜园,它会把所有的菜吃掉)对应的翻译是“狐狸看鸡,越看越稀”;“У доброй лисы три отнорка”(高明的狐狸有三个巢穴)对应的翻译是“狡兔三窟”。

可见,转换法是在采取直译会给读者带来费解、歧义或误会时,采用的一种翻译方法。

但这种方法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它能准确表达出俄语谚语的寓意。

4.会意法。

这种翻译方法需要对两国的历史、文化和各自谚语的形成过程和原因非常透彻的了解,在充分理解俄语谚语的含义的基础上,用含义相同、形象不近相同的汉语谚语点明其内涵。

会意法主要用在单独使用直译或者舍弃法、转换法都不能表达俄语谚语的含义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即达到形神兼备的统一。

如:“Охоча жаба до орехов,да зубов нет”(癞蛤蟆
想吃核桃,但没有牙齿)可译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Рыба начинает портиться с головы”(鱼是从头开始烂的)可译成“上梁不正下梁歪”;“Цыплят по осени считают”(数小鸡的数量要到秋天)可译成“不要高兴得太早”。

可见,会意法用汉语谚语基本忠实地表达了俄语谚语的内涵和风格,它们互相补充,最后殊途同归。

5.“无中生有”法,和前面介绍的“舍弃法”相对应。

即俄语谚语中本没有这种动物形象,但在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添加了动物喻体,使得谚语更加形象生动,更有汉语特色。

如:“Из окна всеего света не оглянешь”(管中窥豹);“Лучше поздно,чем никогда”(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当然,翻译方法还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归纳和总结。

三、结语
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在俄语和汉语的谚语中,动物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分别与这两个民族的社会心理、理想追求、伦理道德、民间神话和语言形成等文化因素密不可分,所以仅仅了解掌握一些翻译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了解和重视不同民族语言中的民族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蔡毅,段京华.苏联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顾柏林.汉俄大辞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