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婚俗礼仪
关于潮汕的风俗

关于潮汕的风俗潮汕,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
它的独特风俗和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本文将从潮汕的传统节日、婚俗、饮食文化和民间艺术等方面,介绍潮汕的风俗。
一、传统节日潮汕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潮汕三月三和潮汕二月初二。
潮汕三月三是潮汕地区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花炮比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来自潮汕各地的花炮队伍聚集在潮州市城区的大众广场上,进行花炮比赛。
比赛期间,花炮声不绝于耳,烟花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潮汕二月初二则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
在这一天,潮汕各地的人们都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烧纸、烧香、祭拜祖先。
同时,还有一些传统的活动,如舞狮、舞龙、打太平鼓等,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二、婚俗潮汕的婚俗也非常独特。
在潮汕,结婚不仅是一件家庭的大事,也是一件社会的大事。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着传统的红色嫁衣,新郎要穿着黑色礼服。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都要穿着鞋子,但在进入新房后,要将鞋子脱掉,然后由新娘的姐妹或闺蜜帮助新郎新娘脱鞋子,象征着彼此之间的互相照顾和关爱。
潮汕的婚礼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宴请嘉宾时要用鸡蛋糕。
鸡蛋糕是一种传统的潮汕糕点,由鸡蛋、糯米粉、糖等原料制成,味道鲜美。
在婚礼上,新人要亲手将鸡蛋糕送给宾客,表示对嘉宾的尊重和感谢。
三、饮食文化潮汕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潮汕的美食以海鲜和糕点为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潮汕牛肉火锅和潮汕蒸粉。
潮汕牛肉火锅是潮汕地区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以新鲜的牛肉和各种蔬菜为主要原料,配以鲜美的汤底和调料,味道鲜美。
潮汕蒸粉则是一种传统的潮汕糕点,由糯米粉、虾米、肉末等原料制成,口感软糯,味道鲜美。
潮汕蒸粉还有一个特别的吃法,就是用生抽、醋、辣椒油等调料拌着吃,味道更加美味。
四、民间艺术潮汕的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多彩。
潮剧是潮汕地区最有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以潮汕话为基础的传统戏曲。
潮汕地区定亲礼仪

潮汕地区定亲礼仪
潮汕地区的定亲礼仪是潮汕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合八字:在定亲之前,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会被拿去给算命先生进行配对。
如果八字相合,那么这门亲事就有可能继续下去。
2. 下定:也叫订婚。
由男方带上定金、金银首饰和糖、饼等礼品到女方家,双方父母见面,确定婚事。
3. 报日:由男方确定结婚的日期,并通知女方。
4. 送聘:结婚前,男方要将聘金、聘礼送到女方家。
5. 迎亲: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新娘,然后回到新郎家或酒店举行婚礼。
6. 返厝:婚礼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娘要和新郎一起回娘家,看望父母。
需要注意的是,潮汕地区的定亲礼仪可能因地域、家庭和个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定亲仪式时,最好遵循当地的传统习俗,并与双方家庭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仪式的顺利进行。
潮汕的婚姻制度

潮汕的婚姻制度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区,它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风俗而闻名。
在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中,婚姻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深入探讨潮汕的婚姻制度,从而加深对潮汕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一、潮汕婚姻制度的基本特点 1. 家长包办婚姻在潮汕地区,传统上婚姻是由父母之间进行安排的。
即使现在情况已经开始改变,很多年轻人都不再同意家长包办婚姻了,但在潮汕地区,这种传统仍然存在,并且依然在出现。
2. 同姓禁婚与其他地区一样,潮汕地区也禁止同姓亲属结婚,这种禁忌在许多传统文化中都是存在的。
3. 嫁妆制度嫁妆制度是指女方在婚姻中向男方提供的财产或礼品。
在潮汕地区,嫁妆制度非常重要。
婚礼必须由女方家庭提供,包括嫁妆和婚宴的所有费用。
嫁妆的数量一般是根据女方家庭的财力而定,一般要包括金银首饰、衣服、化妆品和食品等。
4. 男方要送威望钱在潮汕地区的传统婚礼中,男方家庭还需要给女方家庭送上威望钱。
这种威望钱不是一种实际的钱,而是一种象征性的礼物,用来表示男方的敬意和诚意。
这种威望钱的数量也取决于男方家庭的经济实力。
二、潮汕传统婚礼的流程 1. 提亲提亲要在媒人的陪同下进行。
媒人先由男方家长邀请,然后由男方家长陪同到女方家里。
在到达女方家里之后,媒人从自己家庭带来一份提亲礼物,代表男方向女方提出结婚的请求。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婚姻就可以顺利地展开。
2. 订婚在女方家庭同意后,男方家庭要提供一份定婚礼物,用来表示男方家庭的认可和决心。
之后,男方和女方的家人便可以讨论婚后的事宜,确定婚期和其他细节。
3. 送嫁妆结婚当天,女方家庭需要准备好嫁妆,然后嫁妆会由女方家长亲自送到男方家里。
在潮汕地区,送嫁妆需要尽量展示家庭的财产和礼仪,因此这个过程通常会更加隆重和隆重。
4. 迎亲迎亲是指男方家属去女方家中接新娘的过程。
在传统文化中,迎亲通常是男方家中最年长的人带着数名青壮年男人进行的,他们要在女方家中面对女方家长,以及各种礼仪和传统。
客家唢呐“七盏灯”的符号隐喻与文化认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Jiao 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2021年03月第40卷第1期Mar.2021V ol.40No.1-29-中国分类号:J60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3-1499-(2021)01-0029-06●罗钢芹客家唢呐“七盏灯”的符号隐喻与文化认同(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要符号隐喻是客家文化里一种重要的思想表达方式,客家人常常通过不同符号的传递与表达来承载与之相对应的特定含义。
客家唢呐“七盏灯”的命名,载灯、送灯等表演形式是客家民俗活动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其背后隐喻了客家族群的文化认知观念、身份认同意识和社会结构关系。
在七盏灯参与的各类民俗活动中,其背后蕴含的“中原文化因子”更是隐喻了一种中原传统文化和中原汉民身份。
因此,从本质上来看,七盏灯的符号隐喻与客家人对中原传统文化的一种内在认同密不可分。
关键词客家文化;“七盏灯”;文化符号;隐喻;文化认同“七盏灯”是指唢呐艺人在头顶、双肩、双肘、双腕各放一盏油灯(或烛灯),并吹奏唢呐、边舞边行的一种客家民俗仪式,它广泛流行于粤东的五华、兴宁、紫金、梅县等地。
七盏灯仪式将中原汉调曲牌、载灯表演与岭南本土音调、民间风俗相结合,常常成为粤东客家人婚庆、寿庆和丧葬等民俗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关于“隐喻”的研究,最早见于古希腊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相关论述,他认为:“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来借喻它物,这个词便成了隐喻词。
”[1](P5)从此以后,“隐喻”一直在语言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隐喻”已经从一种单纯的语言修辞现象转变为一种文化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也逐渐成为人们探索、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隐喻的认知理论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的研究,他们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指出:“隐喻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其本质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
潮阳和潮州的婚庆礼仪

潮阳和潮州的婚庆礼仪在广东潮阳,女子出嫁时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风俗如吊猪月劳,想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吗?请看下文,我给大家整理的朝阳和潮州的婚庆礼仪内容。
潮阳婚庆礼仪在广东潮阳,女子出嫁时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风俗,如:吊猪月劳! 夫家前来迎娶的花轿,轿前必须吊挂一块肥猪肉。
当地叫猪月劳。
传说此习俗始于明代。
当时任江西提学的县城人李陵告假在家,一日见到邻居抬着花轿要去娶新娘,李陵说食日乃“罗猴”,民间传说中凶煞的一种动物,寻食日不吉利。
但花轿已出门,邻居请教李陵有何解救办法。
李陵便建议在轿前吊一块猪月劳。
如遇“罗猴”,猪月劳可为食物,新娘便可保平安。
邻人照办。
此后其他人家要娶新娘,也依法在轿前吊猪月劳,以避煞驱邪,逐渐形成习俗沿传至今。
现在虽然没有花轿,但还有人把一块猪月劳吊在载新娘的单车把上。
泼水上轿! 新娘艳妆浓抹款款移步,跨上迎娶花轿。
这时,新娘母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着“ 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的顺口溜。
这是取潮州话轿与样合辙押韵,而又寄寓着母家亲人对过门出嫁的新娘的祝愿。
现在有的坐单车出嫁的姑娘,她的家里人仍然要向单车泼水和念那句祝福语。
吃甜饭! 新娘过门后隔天一清早就要起床下厨,自己动手做一碗甜米饭。
待家翁、家婆以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逐一请他们各尝一点。
新娘做的这碗甜饭,糖要从母家带来,据说还必须用一口自己的唾液渗进米汤中。
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
据说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会融洽相处,生活和睦互敬互爱。
潮州婚庆礼仪在广东潮州一带,新娘要出嫁的时候要举行一个踏火烟的仪式,在此仪式举行的同时必须有人在一旁诵唱颂歌:踏火烟新娘举步踏火烟,早得麒麟是男孙,夫唱妇随同心腹,孝顺爹妈欲殷勤。
金莲移步踏火烟,夫妻偕老百年春,儿孙金马玉堂客,五代同堂孙抱孙。
进厅堂火烟踏毕步再移,款款莲步进厅边,金玉满堂福禄寿,来年定得状元儿。
入房间阿娘玉步进房中,琴瑟和鸣早得男,夫荣妻贵同偕老,子子孙孙掌朝纲。
广州人结婚的礼仪

广州人结婚的礼仪广州人结婚的礼仪广州女人是坚强后盾广州男人天生喜欢创业、做生意,只有能持家的广州女人才能作为后盾。
俗话说得好“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娶到了一个广州女人,你就完成了创业的一大半,广州女人,她不仅在事业上给予你支持,给你出谋划策,关键在生活上决不让你费心。
你要是娶了个上海姑娘,每天给你讲男女平等,你吃得消吗?丈母娘首选广州丈母娘比较认同本地女婿。
想娶广州姑娘,广州丈母娘的要求就是:女婿至少得能与丈母娘沟通,那你也知道,广州老一辈的基本只会粤话,讲个普通话别扭得呀,所以广州丈母娘还是认同本地女婿。
风俗习惯很重要广州媳妇更适应广州的习俗。
大家也都了解广州的婚嫁礼习俗吧!不是一般的外地人能承担得起的,虽说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但是过日子就是两家人的事了,那结婚的流程,摆酒席等等这些规矩。
广州人都是从小在这样的风俗里耳濡目染长大的,不是本地人还真有点领会不了。
广州仔女加微信:gzlife88,粤生活粤滋味。
广州女人识大体广州本地姑娘很识大体,做生意难免在外应酬,如果一个女人因为这事跟你吵吵个没完,你的生意还能做成吗?广州女人实在广州靓女比较实在,你要哪天你对本地姑娘说,给你买个大钻戒吧,广州姑娘会很实在的说“钻石太大没必要,小的更精致,买小的。
”这样的姑娘谁不爱娶。
咱说的都是广州话只有本地人才能听得懂的白话,好妹子,我们都是广州人啊!咱广州话那是相当的难学啊,你要是娶的不是本地姑娘,哪天你喝醉躺在大街上给老婆打个电话,半天听不懂你讲什么,那不好意思,你就睡大街上吧!广州仔女加微信:gzlife88,粤生活粤滋味。
饮食习惯得同步广州人不太能吃辣,以大米为主食,海鲜以清蒸为主,还有花样繁多的各种粉面粥,外地人还真不一定能适应。
都说重庆出美女,一个广州小伙得偿所愿娶了个重庆的姑娘,这倒好了,姑娘爱吃辣。
最后吃饭就变成了这样,吃饭前小伙面前摆杯水,干什么的?洗辣椒...你说这样长久下去能成吗?婚姻过到最后过的还是细节。
广东人结婚的习俗礼仪

广东人结婚的习俗礼仪假如你身边的广东人结婚了,那你就要知道广东人结婚的礼仪,这样出席婚礼的时候才不会不知所措哦。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广东人结婚的习俗礼仪,期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广东人结婚的习俗礼仪婚礼前的礼仪: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享福。
2.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居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3.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预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4.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5.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6.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婚礼当天的礼仪.:1.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
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
第一关便是入门。
若要顺当接得美人归,必需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足后才开门。
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行自制花球)。
2.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入门:到达男家后,新娘由大妗搀扶下踏入男方家门。
在大门坎外会预先放一个燃木炭的火盆(铜盆或铁盆均可),新娘需从火盆中跨过,这叫「过火盆」,取其发旺、赶邪之意。
接下来是拜堂仪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参拜家翁家姑。
拜过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礼后,一对新人便会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并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后再按家中各人辈份和长幼逐一向长辈敬茶,至于跪下与否,则视乎敬、受双方的喜好。
跪拜父母后,新人会相互对拜,大妗姐不断说些吉利话,在互租对拜后,拜堂才告礼成。
婚礼礼仪禁忌知识

婚礼礼仪禁忌知识礼仪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
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
第一关便是“入门”。
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
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敬茶: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女方父母。
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撑红伞、撒米:由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并且会边走边撒米给鸡吃,以免鸡啄到新娘。
绕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车必须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
如吉祥路、惠福路等有好听吉祥之名的路。
过门: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7婚礼:到酒店举行仪式,有司仪会主持仪式。
8敬客:酒宴开始之后等到上鱼的时候,新娘换上传统的龙凤褂给客人敬茶。
9入洞房:酒宴结束后新人会和一些朋友开始去新房参观或者娱乐。
10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
北京礼仪保亲所谓保亲,就是介绍婚姻。
父母给子女选择配偶,一般都是由亲友来保亲,俗称“说媒”。
其程序通常是这样的:通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父母同意后,首先要各写一个“门户帖”,将男女双方的姓名、年龄、籍贯、祖孙三代名号、官职等写在上边,让媒人互相传递给对方父母过目。
在这之后,男方主妇择吉日去女家探视,实际上就是去摸清女方家的各种情况,如其家庭成员的官职地位、财产状况及姑娘的德才和容貌。
合婚经过互相查访、探视,双方父母均无异议后,下一步就是“合婚”。
男女双方各用一叫顺红纸的折子,上书“生辰八字”,将男女双方出生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天干地支列于纸上,然后请“星命家”测看男女双方“八字”,俗称“批八字”,这就是所谓“合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东婚俗礼仪
在以前,粤东的人嫁娶,一般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在这种粤东传统婚姻
习俗的繁文缛节中,却也包含着追求幸福、悦亲睦邻、繁衍嗣续等美好的祝愿。
待嫁少女
都企望能配上称心如意的丈夫。
元宵节的夜晚就是待嫁少女向父母表示争取自己选偶权益
的时机,她们跑到菜园,将嫩生生的芥菜,粤东俗称“大菜”做坐垫,虔诚地祷告“坐大菜,将来嫁个好女婿”。
父母如果焦急着自己子女的婚配,那就需要向别的人家讨求一条用来捆缚烟叶的草索,被讨求的农民都会慷慨相赠,草索带回家在家门口时须当念念有词:“阿奴个姻星浮了”。
倘若女儿的婚事屡议不就,做母亲的就要将一根扫帚草编入女儿辫子里,然后边暗暗祝诵:“辫扫帚草,出门人抢走”。
而相亲不一定是男女主角去,多半是由父母或者亲属代为目测。
当相亲完而又双方同意之后,男方就须择日送聘金聘礼。
而女方回赠的礼物必须有一
样是“一片割而未断的猪肉”,称为“鸳鸯肉”,以示“血肉相连”之意。
新娘子临近出嫁前须先择日沐浴更衣。
沐浴更衣又有一番讲究,浴盆中须放入石榴等
十二种植物的花或叶,洗浴完让新娘子坐在浴盆里吃下两颗熟鸡蛋,祈婚后产育顺利。
新
娘穿的衣服里外都不能缝袋子,意在不把父母家的幸运带走,婚嫁后全赖自己到夫家开创
新局面。
新娘在临离开娘家之前还必须大哭一场,以此来表示对家里的眷恋和依依不舍。
如果
新娘子忘哭,那么她的伴娘就会偷偷拧她一下。
新娘得到伴娘暗示,当然就照哭如仪了。
如果成婚日是所谓的“白虎日”,那婚嫁时须在花轿前挂上一小块的猪肉,寓意着“白虎”得到贿赂自然就不会来扰乱了。
新娘上轿子后须喷红花石榴花的叶子茉草水用来驱除邪气,下轿之后还须跨过一束点
燃冒烟的稻草,以祈求取得新娘跨火烟,明年生男孙的愿望。
在婚嫁中,导引新娘完成婚礼的必须是亲属中一位有福气的长辈女性,这其中的有福
气指夫妻双全、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等。
在拜堂之后,新郎新娘首次同桌同膳时,要由有
福气喂之,并且新郎新娘各自只吃了半碗,然后交换各自剩余的饭吃下。
合卺时新婚夫妻
要坐于床的两端然后一起吃“合房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